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图像数据建立器官三维模型

    作者:张海峰;史冠忠;朱洪智;宋翠荣;赵长义;任国山

    背景:近年来,三维重建与生物力学的研究日益增多,利用计算机由建模软件基于图像数据建立器官三维模型,再经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力学分析。作者检索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人体器官三维重建的原理不够清晰,过程描述比较简单,有的与事实不尽相符,不能很好地为相关研究起到指导作用。目的:阐述器官三维模型重建的原理、过程、结果以及进一步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关于人体器官三维重建有代表性的文献,分析阐述器官三维模型重建的原理、过程、结果以及进一步应用。结果与结论:结合建立出的骨三维模型详细阐述了三维重建的原理、过程、以及应用,为后续生物力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己开始多角度、多方面来研究骨损伤的发病机制,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研究现仍处于基础阶段,尚需深入研究。

  • CT图像后处理重建膝关节三维模型:3D-CT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骨道差异

    作者:高冠奇;张克远

    背景:有研究表明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效果的因素主要取决于骨道的位置,而目前对骨道位置的研究仍存在一定争议。目的:探讨3D-CT对关节镜辅助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道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8月收治的5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使用可吸收界面钉固定。分别对58个膝关节进行双源CT扫描,使用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重建膝关节三维模型,再现股骨外髁内侧壁及重建后单束骨道,胫骨平台及骨道。根据Lysholm评分分级办法,将随访时Lysholm评分≥80分病例作为优良组,80分以下为不良组,标记、测量股骨及胫骨骨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比较两者的位置关系。结果与结论:3D-CT 三维重建法清晰地反映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骨道及其出入口的位置、固定物及移植物等情况。膝关节功能优良组与不良组患者的术侧膝关节的股骨骨道中心位置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胫骨骨道中心位置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证实,3D-CT能够清晰重建骨隧道及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图像,临床上可用于评估骨隧道定位与移植物走形的关系。

  • 改进SD-Wistar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的造模方法

    作者:余鹏程;刘永光;郭颖;李民;肖宗宇;胡孔和;黄进军;辛军;吴志强;赵明

    背景:国际上常用的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是 Fisher→Lewis 大鼠肾移植模型等,但这些模型在国内均较难以获得并且价格昂贵,大规模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的:探索建立SD→Wistar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将56对SD→Wistar大鼠作左肾原位移植,受体自身右肾保留作为内对照。23只成功移植的受体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5)和对照组(n=8)。模型组大鼠在移植后给予10 d的小剂量环孢素微乳化剂[2 mg/(kg·d),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未给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大鼠所有移植肾均在4周内出现不可逆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坏死;模型组大鼠移植后4,8,12周时均可见移植肾中出现中等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在移植后12周内出现典型的慢性排斥组织病理学改变,其Banff总分随移植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组大鼠所有受体的自身右肾均没有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大鼠移植后第4天环孢素浓度谷值为(153.2±17.1)μg/L。说明通过给予肾移植的SD→Wistar大鼠受体10 d小剂量的环孢素微乳化制剂(2 mg/kg),可使移植肾出现中等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并于12周内形成慢性排斥的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可作为研究肾移植慢性排斥的动物模型。

  • 构建以RACK1为核心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基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网路

    作者:郑建伟;利小平;董俊英;曾宪丽;梁友龙;韩帮峰;杨德群;罗刚

    背景:RACK1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肿瘤的发生发展不是一个基因或蛋白决定的,是多基因、多分子呈网络结构,多步骤、多阶段共同作用的长期复杂过程,各肿瘤基因之间相互协同作用促使肿瘤细胞形成和发展。因此要揭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将不能局限于单个蛋白或基因,而要着眼于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蛋白或基因相关的信号网络通路,研究整个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或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而分析研究这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目的:筛选出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差异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构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网络,为后续实验提供线索。
      方法:根据作者所在课题组前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经典蛋白组学实验结果和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的数据结果,选择表达一致且差异相对较大的基因作为实验的差异基因。将筛选的差异基因输入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找出差异基因对应蛋白之间的可能作用关系,构建相互作用网络结构图。
      结果与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19个差异基因对应蛋白相互间构成一个复杂的作用网络,各差异蛋白间通过多条相互作用通路进行调节,RACK1蛋白是整个网络的节点蛋白。GNB2L1的编码蛋白RACK1蛋白通过WD40重复蛋白亚基(编号COG2319)和β-G蛋白亚基(编号KOG0279)与其他差异蛋白的亚基间相互作用。其中WD40重复蛋白(编号 COG2319)与其中5个差异蛋白直接作用并构建了10条相互作用通路,β亚基 G 蛋白(编号KOG0279)与其中8个差异蛋白直接作用并构建了11条相互作用通路。说明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构建了这19个差异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构网络图发现RACK1蛋白的2个亚基共与8个相关差异蛋白直接作用,产生18条相互作用通路。在这个网络结构中RACK1蛋白是中心,提示其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一个关键节点蛋白。

  • 颈部深静脉穿刺置管三维虚拟穿刺仿真模型构建

    作者:曹加明;傅栋

    背景:应用颈部深静脉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虚拟穿刺仿真,提高临床深静脉穿刺技能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目的:寻求三维虚拟穿刺仿真技术在颈部深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方法:取健康志愿者CT断面图像,Mimics软件对颈部各种组织半自动分割和重建,三维化显示颈部深静脉及周围解剖结构,并模拟颈部深静脉穿刺,包括模拟颈内静脉,锁骨上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
      结果与结论:成功模拟颈部3种深静脉穿刺,显示虚拟穿刺针和周围解剖结构三维毗邻关系,并测量穿刺进针的安全角度、深度、佳穿刺路径。三维虚拟穿刺仿真技术为颈部深静脉穿刺提供直观形态学参考。

  • 成人头面部模型标本:内眦动脉的定位观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春晓;刘媛媛;任珊珊;王芳;卢小生

    背景:鼻唇沟皮瓣在临床手术中应用较广,面动脉的解剖学研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内眦动脉解剖对鼻唇沟区手术日益重要,但目前缺乏对内眦动脉的解剖分析。
      目的:对内眦动脉进行解剖,为鼻唇沟皮瓣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解剖20侧成人头面部尸体标本,以内眦连线为X轴,面中线为Y轴,建立坐标轴,定点A-F点测量内眦动脉的位置。
      结果与结论:①内眦动脉在BC、CD、DE、EF段的倾斜角度分别为(11.1±4.3)°,(34.1±8.8)°,(21.5±10.5)°,(17.0±4.7)°。②内眦动脉来源于面动脉多于眼动脉,并且右侧血管直径要大于左侧。③来源于眼动脉的内眦动脉起始于由内眦连线与面中线交点正上方10 mm处向两侧延伸8.1 mm位置,起始点管径为(0.7±0.2) mm,全程共20.1 mm。④来源于面动脉的内眦动脉起始于内眦连线与面中线交点正下方40 mm处向两侧延伸25.8 mm位置,起始点管径为(0.9±0.3) mm,走行至鼻翼外侧点的距离为(5.0±1.2) mm,全程共68.7 mm。由解剖结果得出内眦动脉的体表投影,可为鼻唇沟皮瓣的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 实验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构建以及与Th1/Th2失衡的相关性

    作者:李林格;冯娟;胡斌;寿玺;张春;张瑜;张华

    背景: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 IgE 介导的介质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与Th1和Th2免疫失衡相关。干扰素γ是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而白细胞介素4是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目的:构建稳定的129Sv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为129Sv小鼠为背景来源的基因敲除小鼠构建实验变应性鼻炎模型奠定基础,观察IgE、白细胞介素4和干扰素γ浓度变化。方法:将小鼠24只随机分2组,模型组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 PBS。建模成功后用取小鼠鼻黏膜染色后评估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浸润的病理变化。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和干扰素γ细胞因子水平和卵清蛋白特异性IgE抗体浓度。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ELISA法检测显示,模型组血清中卵清蛋白-IgE和白细胞介素4浓度明显升高,干扰素γ浓度显著降低(P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纤毛倒伏,黏膜下层浆液腺增生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浸润较明显。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实验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与Th1/Th2失衡有关。

  • 苯丙酸诺龙对烫伤模型大鼠雄激素受体介导靶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

    作者:李凯;岑瑛

    背景:中重度烧创伤一直是临床全身治疗的难点,与创面局部处理并重,极大影响治疗预后。同化激素在烧伤动物模型与临床患者的使用治疗中取得安全良好效果。同化激素的应用虽受运动兴奋剂管理的限制,但其雄激素受体与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仍是近年来基因调控机制研究的热门新兴领域。目的:探索苯丙酸诺龙对烫伤大鼠体内雄激素受体介导靶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苯丙酸诺龙组、模型组与对照组。苯丙酸诺龙组和模型组大鼠以热水制成20%体表面积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后2 d,分别后肢肌肉注射苯丙酸诺龙和生理盐水,隔日1次,连续21 d。结果与结论:苯丙酸诺龙组与模型组大鼠肝脏及性腺(睾丸、卵巢)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除肝脏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而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肝脏及性腺(睾丸、卵巢)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c-myc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在不同组织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苯丙酸诺龙对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c-my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的作用是不同的。

  • 体表脉冲电刺激大动物的安全性评估

    作者:邱杰;张辉;张晓刚

    背景:目前电刺激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其对机体心电活动的影响尚不明确,且既往此方面研究主要针对小型动物。目的:在不影响心电活动的前提下,寻找刺激猪肝区所能使用大的脉冲电压及频率。方法:取健康雄性荣昌猪3头,将脉冲电刺激仪输出电极固定于猪肝右叶体表投影前后对应部位,设置固定电刺激参数为波宽10 ms、方波,刺激时间为1 h,分别进行5-100 V的电压耐受实验和1-5 Hz的频率耐受实验,观察猪的动态心电图变化、其不适反应和生活行为的改变。结果与结论:电压耐受实验中脉冲电刺激电压高低与心率增量呈正相关;当电压>35 V时,可发生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等轻度心律失常,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当电压>60 V时,可见电刺激诱发形成的qRs波。频率耐受实验中当频率>2 Hz时可见心律失常发生,无恶性心律失常,脉冲电刺激可诱发形成qRs波。提示选择参数为电压35 V、频率2 Hz的脉冲电刺激猪肝区是安全的,电压大于35 V或频率大于2 Hz的脉冲电刺激猪肝区均可引发心律失常,多为良性心律失常。

  • 钳夹法构建视神经损伤兔模型:复明颗粒治疗损伤视神经的应力松弛分析

    作者:袁毅;常笑语;李新颖

    背景:有研究表明,中成药复明颗粒对治疗是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进行验证。目的:以应力松弛实验的方法验证中成药复明颗粒干预治疗视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以钳夹法造成家兔视神经损伤,用复明颗粒稀释灌胃干预,并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比,连续给药30 d后取各组动物视神经进行应力松弛实验和组织形态观察。结果与结论:正常对照组视神细胞核分别均匀,无明显水肿及增大,无炎症细胞,轴突等内容物形态清晰。模型组视神经纤维排列稀疏,结构模糊,轴突、核碎裂轴突等内容物形态发生了改变。复明颗粒治疗组视神经横断面较大面积神经纤维排列较密集,多数轴突形态正常。视神经7200 s应力下降量和和应力松弛下降值均为正常对照组>复明颗粒治疗组>模型组(P <0.05)。结果证实,中成药复明颗粒加快了损伤视神经轴浆恢复,使轴突形态恢复正常,有利于损伤视神经的恢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