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朱小红;颜景佳;杨珊棠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系第Ⅷ脑神经前庭支上所生长的良性脑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位于桥脑小脑角内:主要表现有:①患侧的神经性耳聋伴有耳鸣,同时前庭功能障碍:②同侧三:义神经及面神经受累,表现为同侧面部感觉部分减退及轻度周围性面瘫;③同侧小脑症状,表现为眼球震颤,闭日难立步念摇晃刁;稳,及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④肿瘤较大寸还可有Ⅸ、X、XI等后组脑神经症状,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⑤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等[1].于木切除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显微镜外科技术应用以米,画神经保留率已明显提高.由于手术位置较深,接近脑干,危险性很大,术后并发症较严重,因此,围手术期观察、扩理与手术的成功密切相关.现将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以后组脑神经受累为首发表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三例报告

    作者:李海峰;丛志强

    1 病例报告例1: 患者男, 51岁.因吞咽困难、声嘶2 d, 四肢无力1 d于 2000-07-24入院.入院前2 d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病前 3~4 d有咽痛,无发热,耳鼻喉科诊断"咽炎",予抗炎治疗无好转.入院前1 d出现四肢无力,从肢体远端开始,不伴肢体麻木和尿便障碍.查体:双额纹和鼻唇沟稍浅,闭目、示齿及鼓腮力弱.声嘶,轻微呛咳,悬雍垂居中,双软腭上抬力弱,双咽反射丧失.转头和抬头力弱.伸舌困难.肌力双上肢Ⅳ级,双下肢Ⅲ +级.肌张力稍低.双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和膝反射偏低,跟反射消失.

  • 利用Mimics软件对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相关膜性结构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王金伟;萧烨婷;谭小红

    目的 掌握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处相关的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及髓鞘的组织学解剖特点.方法 选取9例(18侧)足月死婴的尸头(28~ 36周),随机分为3组,每组3例(6侧).分别制备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处标本的矢状面、轴面、冠状面切片,采用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及Masson法染色的方法处理,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及髓鞘的起止分布特点,并利用Mimics 10.0软件将上述膜性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Mimics三维重建后可观察到后组脑神经进入颈静脉孔,在其周围存在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及中枢髓鞘段与周围髓鞘段之间的移行区;硬脑膜分为脑膜层和骨膜层,在颈静脉孔处形成硬脑膜口袋,在颈静脉孔内口上方形成硬脑膜返折;蛛网膜像袖套一样延续至上神经节,在神经节之后,蛛网膜随之消失;软脑膜紧贴于神经根出延髓处,在延髓后,软脑膜随之消失.结论 Mimics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处相关的膜性结构,为相关病变及术中遵循膜性结构的层次和界面提供解剖学基础.

  • 微小后组脑神经鞘瘤七例报告

    作者:赵奎明;杨冬;袁越;张哲;张黎;于炎冰

    目的 分析临床罕见的微小后组脑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症状、早期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9年8月我院治疗的7例临床漏诊的微小后组脑神经鞘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症状、早期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共有舌咽神经鞘瘤5例、迷走神经鞘瘤1例、舌下神经鞘瘤1例.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轻度面瘫、声音嘶哑2例、吞咽困难1例.结论 对出现后组脑神经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后组脑神经鞘瘤的可能,尽快明确诊断并积极手术治疗可获得优良疗效,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 听神经鞘瘤治疗及相关脑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程程;王传方;蒋太鹏;李维平;高永中

    听神经鞘瘤是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听神经前庭段,少数发生于听神经耳蜗部,往往以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侵袭,逐渐压迫面神经、三叉神经、后组脑神经、小脑及脑干,造成面肌痉挛、面部麻木、吞咽困难及步态不稳等临床症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认识程度的深入,听神经鞘瘤的治疗理念已从早期完全依赖于手术治疗及盲目追求肿瘤全切除逐步转向于重视相关脑神经的保护,并因此衍生出许多新的治疗方案. 现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显示后组脑神经优越性探讨

    作者:曹亮;顾美芳;包雪平

    目的:探讨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显示后组脑神经的优越性.方法:使用GE Signa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3D-FIEST序列,对健康志愿者3例及头痛患者10例进行扫描,在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结果:受检者13例图像均能良好显示后组脑神经,3D FIEST斜矢状位和轴位可清晰显示由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组成的脑神经复合体及走向.而冠状位仅能显示其断面,未能显示脑神经复合体的整体形态.结论:3D-FIEST序列在显示脑神经与脑脊液,脂肪间良好对比,可清楚显示后组颅神经与周围组织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孙维晔;王富元;李爱民;马逵;陈军;施辉

    枕大孔区脑膜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5%-3.2%[1].由于放化疗对其无明确疗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手术的困难在于术中需面对脑干、椎基动脉、后组脑神经等重要结构.

  • 侵入颅底的颈动脉体瘤切除1例报告

    作者:黄健男;利伟军;朱文敏

    患者,女,21岁,未婚.因声嘶呛咳1年,左上颈肿块6个月,于1999年11月8日入院.外院肿块活检,报告为颈动脉体瘤.入院后检查,一般情况好,左上颈可扪及搏动性肿块,但上界摸不清,左侧口咽、鼻咽壁隆起内移,表面光滑,左上睑下垂,瞳孔变小,悬雍垂右偏,咽反射迟钝.左侧声带位于旁正中位,伸舌偏左,左侧耸肩无力,入院诊断:左侧颈动脉体瘤,后组脑神经及交感干损伤.DSA检查显示肿瘤供血丰富,主要由颈外动脉系统供血,椎动脉亦有分支参与.颈动脉分叉部增宽,全部被包绕在肿瘤内,向上已进入颅内.CT检查:增强后显示肿瘤供血丰富,且有血窦形成,包绕颈动脉及椎动脉,但冠状扫描颈动脉骨管内尚未见肿瘤.CT诊断:左侧颈动脉体瘤侵及颅内.TCD检查:左颈总动脉断流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流速大致正常.但大脑中动脉频谱稍园钝,前动脉频谱紊乱有毛刺,疑有湍流.意见:脑侧枝循环尚可,但需锻炼.CDF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肿瘤包绕颈动脉、颈内静脉、颈内动脉稍变窄.1999年11月10日采用小儿肋骨牵开器行颈动脉体外压迫训练,每天4次,每次15min,以后逐渐至每次30min,训练34d后TCD检查:阻断左颈总动脉后左侧脑侧枝循环功能已建立良好.DSA检查,脑血管交叉试验显示大脑中、前动脉及脑底动脉环代偿功能建立良好,肿瘤的主要血供来自颌外动脉及枕动脉.行术前栓塞处理.

  • 寰枢椎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曹正霖;钟世镇;徐达传

    寰枢椎作为枕颈移行部,形态结构复杂,功能特殊。因其邻近颈髓、椎动脉和颈神经等重要结构,此区的畸形与病损常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又因其部位深在及生物力学性质独特,其病损的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和棘手,一直是脊柱外科的难点之一。本文拟就与临床有关的寰枢椎的解剖形态结构作一文献综述。1 寰椎  寰椎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及横突构成。前弓约占环的前1/5,后弓约占后2/5,侧块各占两侧的1/5。  前弓长(19.7±3.0)mm[1],前后略扁平,受水平方向力作用时易骨折。前弓与侧块连接处骨质相对疏松,是寰椎骨折易发部位之一。前路手术时,寰椎前弓骨窗暴露范围为(18.1±2.0)mm[2],而不至于损伤两侧的椎动脉和后组脑神经。前弓前方正中的隆起为前结节,有颈长肌和前纵韧带附着。后面正中有半弧形的齿凹与齿突形成寰齿前关节。前结节处高度为(10.2~15.4)mm,厚度为(6.4~7.1)mm[1,3],在齿突发育不良或移位的患者,手术切除前弓时应注意切除深度,以免损伤其后的硬膜和颈髓。寰椎中以前弓处皮质骨厚,与来自齿突的负荷承载量大有关[3]。

  • 后组脑神经损伤导致吞咽障碍的护理体会

    作者:栾照敏

    目的 探讨后组颅神经损伤后导致的吞咽困难障碍的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后组脑神经合并吞咽困难障碍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相关功能训练,做好病情观察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健康宣教等等.结果 70例患者恢复良好,综合护理配合治疗后吞咽障碍程度Ⅰ级50例,占71.4%,Ⅱ级15例,占21.4%,Ⅲ级5例,占7.2%.大部分患者的吞咽功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 对后组脑神经损伤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及时进行训练以及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对恢复其进食能力、增加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 后组脑神经损伤致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作者:李少莲;梁冬梅

    后组颅神经(Ⅸ.Ⅹ.Ⅺ)位于桥脑小脑角的尾端,吞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位于面神经和听神经的下方.后组颅神经损伤往往伴有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引起吞咽障碍,导致误吸及吸入性肺炎.

  • 三维时间飞跃-扰相梯度回波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显示后组脑神经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建;刘振生;罗志刚;李澄

    目的:比较三维时间飞跃-扰相梯度回波(3D TOF-SPGR)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 FIESTA)对后组脑神经的显示.方法:对5名志愿者和8名主诉头晕、头痛患者采用3D TOF-SPGR和3D FIESTA 2种扫描序列进行扫描.结果:3D TOF-SPGR和3D FIESTA对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构成的复合体及舌下神经的显示率分别为:(65%,100%)和(12%.81%).两种序列显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显示脑池段后组脑神经时3D FIESTA序列明显优于3D TOF-SPGR序列,两者结合则可以更好地鉴别后组脑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