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侧后方入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日鹤;钟华;王智运;谢发钦

    目的 比较经侧后方入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诊治的78例腰椎管狭窄症,39例经侧后方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侧后方组),39例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椎板间隙组).结果 7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5(4~18)个月.侧后方组与椎板间隙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以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功能MacN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侧后方入路与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起到缓解腰部疼痛、解除腰椎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但选择何种手术入路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 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振宙;侯树勋;宋科冉;商卫林;吴闻文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36例,女36例;年龄18~78岁,平均40.5岁;脱出型51例,游离型21例.将椎管内L5/S1椎间盘非包含型突出按照突出物与同侧S1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为腋型(30例)、腹型(28例)及肩型(14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腋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直接置入S1神经根腋部进行脱出物及椎间盘内松动髓核的摘除;对肩型及腹型突出采用肩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置入S1神经根肩部进行手术.术后第2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腿痛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12个月时MacNab腰椎功能评分及S1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80min,平均45min.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MRI显示致压突出物完全切除率为100%.1例术后2个月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翻修;其余71例术后3个月腰椎MRI显示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优44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术后1年随访S1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肌力明显恢复(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腋路或肩路经椎板间隙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 后路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钙化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软骨板破裂症

    作者:王洪伟;叶军;苏训同

    腰椎间盘突出钙化和腰椎软骨板破裂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特殊类型,传统的手术方法虽疗效可靠,但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多.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既可以摘除突出髓核组织,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又能大限度地保持腰椎稳定性.我们自2002年1月~2004年3月共行MED治疗该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吴小涛;陈辉;卜星平;齐新生;王宸

    目的分析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总结487例行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 结果术中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早期开展的50例中.并发症包括:术中硬脊膜撕裂8例(占1.64%);马尾神经损伤1例(占0.21%);脊神经根损伤1例(占0.21%);镜下止血困难改开放手术3例(占0.62%);椎间盘炎1例(占0.21%). 结论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与术者经验有直接关系,早期并发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而后期并发症少见.

  • 作者:

    关键词:
  • 经椎板间隙内窥镜下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熊东林;郑虎山;肖礼祖;罗裕辉;蒋劲;张强;张德仁

    目的 评估术中脊髓造影辅助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腰4/5椎间盘髓核摘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为腰4/5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n=18)组、B组(n=21).A组在脊髓造影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B组不实施脊髓造影操作而其它方法同A组.记录两组穿刺到目标椎间盘所需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神经根刺激症状、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发生率,脊髓造影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A、B两组患者穿刺到目标椎间盘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A组神经根损伤2例,无硬膜囊损伤发生;B组神经根损伤发生8例和硬膜囊损伤发生1例.按照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A组优良率为88.9%;B组优良率81.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脊髓造影辅助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是减少目标椎间盘的穿刺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周治国;方广文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2月—2017年2月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7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定期随访进行MRI或CT复查,和术前影像对比观察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评估,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综合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获6~12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出院时患者VAS评分为(3.1±0.7)分,与术前(7.0±1.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为(1.8±0.6)分,相比出院时又有进一步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ODI评分为(17.2±5.1)分,较术前(65.3±7.9)分有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依据Macnab标准评定:优22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88.9%.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等优点,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与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作者:彭嘉杰;钟的桂;赖俊辉;黄永铨;苏海涛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与经皮内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6个数据库,收集PETD与PEI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章,按照标准纳入文章,并由两位作者进行独立筛选.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章进行质量评分.对文章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后,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此次Meta分析共纳入18篇相关研究,共1149例患者.其中,PETD组597例,PEID组552例.PEID手术时间短于PETD(P<0.05),PEID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TD(P<0.05),PETD手术并发症少于PEID(P<0.05),而术后1 d、3个月、6个月、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比较、术后1 d、3个月、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的比较、术后疗效优良率的比较、术后复发或残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ETD和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确且疗效相当,两种入路各有优缺点,适应证存在重叠,亦有不同,故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

  • 经椎间孔与经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作者:李永津;陈博来;王羽丰;杜炎鑫;林涌鹏;刘伟杰

    目的 比较经侧路椎间孔与经椎板间隙两种不同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将103例行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TF组52例采用经侧路椎间孔入路,IL组51例经后方椎板间隙入路.记录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同时记录手术时间、置管过程中透视次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03例中,获得有效随访100例,其中TF组50例,IL组50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两组间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组透视次数明显少于TF组(P<0.01).所有患者无硬脊膜撕裂和永久性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经皮内窥镜下两种入路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效果确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技术,各有优缺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失败率.

  • 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疗效分析

    作者:黎庆初;刘雄文;谭斌;蒋宁茂;胡辉林

    脊柱内窥镜系统是将微侵袭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目前临床上用于腰椎间盘摘除及腰椎管狭窄减压等手术,取得较好的疗效.我院2001年9月至2004年1月应用美国安捷公司生产的后路脊柱内窥镜系统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MED术中联合应用玻璃酸钠和地塞米松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振宇

    经椎板间隙入路是脊柱外科中髓核摘除术常用的手术入路.髓核摘除术后硬膜外粘连是脊柱外科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术后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也被认为是引起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一个重要原因,约占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5%~24%[1].

  • 腰椎间盘镜下治疗巨大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附23例报告)

    作者:黄异飞;吴彦生;艾克拜力;李建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在脊柱外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9年兴起的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只有微创和疗效优良率高的特点,但对于巨人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禁忌证[1].我院于2001年10月使用美国枢法模公司METRx小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0余例,疗效优良,其中23例为脱山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

  • 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摘除术治疗特殊类型腰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浩;袁宏;王利;瓦力斯;孙俊刚;缪小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约有80%左右的病人可以非手术治疗而愈,但仍有20%左右的病人需行手术治疗.

  • 改良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腰椎体后缘离断症

    作者:王步云;唐国智

    目的 研究改良经椎板间隙入路突出骨块及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36 例腰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经改良行椎板间隙法突出骨块及髓核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7年,平均53个月.按中华骨科学会腰背痛组疗效标准(1994年)进行评定,优30 例,良4 例,差2 例,优良率94.4%.31 例行腰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手术及相邻节段水平移位及角移位,仅1 例有腰椎不稳.23 例术后3个月复查CT,椎板、小关节及黄韧带保留完整.突出骨块及髓核完全切除20 例,骨质大部分切除,但有绿豆大小骨块残留3 例.椎管内神经根显示清晰11 例,较清晰5 例,不清晰7 例.黄韧带深面硬膜外脂肪存在18 例,椎管外瘢痕中止于黄韧带者20 例.结论 改良经椎板间隙法在大限度保留脊柱结构的同时,完全可以满足手术显露的要求,避免了切除腰椎后缘离断骨块后可能出现的脊柱稳定性的进一步破坏.椎板及黄韧带的保留,有效阻止了椎管外瘢痕的侵入,有效减少了椎管内瘢痕的形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