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0至24月龄儿童鼓室声导抗测试研究

    作者:商莹莹;倪道凤;徐春晓;赵翠霞;李奉蓉;张志勇;高志强

    目的:分析0~24月龄婴幼儿鼓室声导抗测试的结果,将其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结果比较,以评价高频和低频鼓室声导抗测试对于诊断该年龄段婴幼儿中耳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对98例(196耳)0~24月龄婴幼儿(0~6月龄、7~12月龄、13~24月龄组分别有63、22、13例)进行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ABR测试和DPOAE测试,对其中25例(50耳)7~24月龄婴幼儿同时进行了226 Hz鼓室声导抗测试。结果在0~6月龄、7~12月龄、13~24月龄婴幼儿中,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无峰组ABR波Ⅰ潜伏期延长率分别为85.2%、89.3%、89.5%,有峰组分别为32.6%、43.8%、40.0%;DPOAE正常率无峰组分别为3.4%、3.6%、0,有峰组分别为47.4%、50.0%、33.3%;且0~12月龄段各参数无峰组与有峰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12月龄、13~24个月龄婴幼儿中,226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异常组ABR波Ⅰ潜伏期延长率分别为78.6%、86.7%,正常组分别为100%、57.1%;DPOAE正常率异常组分别为14.3%、0%,正常组分别为16.7%、25%。在7~12月龄、13~24月龄婴幼儿中,226 Hz与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的一致率分别为57.7%、73.1%。结论在0~24月龄婴幼儿中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对于诊断婴幼儿中耳功能障碍有意义。在7~24月龄婴幼儿中,226 Hz 鼓室声导抗测试诊断中耳功能障碍的准确性较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差,在13~24月龄婴幼儿中的准确性较7~12月龄中好。因此,建议7~24月龄婴幼儿声导抗测试同时用226 Hz和1000 Hz探测音。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学分析

    作者:高胜利;邹宇;罗仁忠;孙昌志;陈彦球;彭桥琛;谢小赳

    目的 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学特征,探讨不同听力学测试方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作用和准确性,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住院治疗的46例(81耳)患儿的资料.所有患儿均行中耳鼓膜切开,将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听力学测试方法在评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和准确性.结果 ①46例(81耳)患儿的DPOAE检查结果均提示双耳未通过,声导抗检查均为B型导抗图.鼓膜切开证实70耳有分泌物(86.42%),11耳无明显分泌物(13.58%).②34例(59耳)行ABR测试的患儿,鼓膜切开证实49耳(83.05%)有积液,其中6耳ABR反应阈正常,43耳ABR反应阈升高;46耳ABRⅠ波潜伏期延长,3耳Ⅰ波潜伏期正常.鼓膜切开证实无积液的10耳(16.95%),5耳ABR反应阈正常,5耳ABR反应阈升高;4耳ABRⅠ波潜伏期延长,6耳Ⅰ波潜伏期正常.③12例(22耳)行PTA测试的患儿,所有耳的听阈值均异常,气骨导差均大于10 dB,鼓膜切开证实22耳均有积液.④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BR气导反应阈值(Kappa=0.364,P<0.01)、Ⅰ波潜伏期(Kappa=0.561,P<0.01)与中耳积液有相关性.结论 声导抗测试对评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较高的敏感性,PTA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ABR气导反应阈值、ABRⅠ波潜伏期及DPOAE亦可较好地反映儿童中耳功能.

  • 影响听力学未来的五大关键词

    作者:David JIANG[加拿大];赵旭

    听力学是一个不断生成各种数据的行业。从基本的纯音测试开始,每位患者的每只耳朵必须获得至少从500~8000 Hz的8个气导阈值,双耳则是16个阈值;如果存在双耳不对称的情况,可能再增加8个阈值;如果包括骨导测试的话,还得增加10阈值,如此推算,平均计算每位听力检测患者至少要产生30个纯音数据点,如果包括言语测试、声导抗测试、电生理测试等,每完成一个全面听力检测所需数据超过100个。听力学家的工作便是通过仪器和其他手段获得各种关于患者听力状况的数据。按照一定逻辑关系、遵循预先制定心理声学流程和格式所获得的听力图、脑干诱发电位反应、鼓室图、蜗后测试结果等,属于所谓的结构性数据,结果可以预测并进行所需要的处理。同时,听力学还产生大量的非结构性数据,如海量的病史文字记录、图片复印、语音录音和其它关于健康背景的资料等。这些规模庞大的数据如果用数据单位G或T来储存,是难以胜任的。这些需要计量单位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来衡量的数据被称为大数据(big data)。如何保存、利用大数据为听力学临床诊治和康复服务已经成为行业不可避免的问题。

  • 对侧刺激声影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玲香;崔晓波;孙学威;高晶

    研究不同种类对侧刺激声对不同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20例(40耳)健康人,25例(27耳)梅尼埃病患者,符合上海会议诊断标准[1],20例(28耳)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以及5例(5耳)蜗后性聋患者(其中听神经瘤3耳、脑干病变2耳),以上受试者均排除外耳及中耳疾患,均能引出明确的DPOAE。均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以及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 2.测试方法:对侧刺激声为3种:白噪声、窄带噪声、纯音均由声刺激器Rasia(GSIGrason-stadler,美国)产生,经耳塞式耳机(EAR.Ton 3A,美国)给予对侧耳,窄带噪声的中心频率为1.5 Hz,以便获得佳观察效果[2]。3种刺激声压级均为65 dB SPL,测试前各仪器强度及频谱均经声学校准。 3.采用ILO92型耳声发射分析仪(Nicolet,美国)测试DPOAE,探测音为2个不同频率的纯音,L1=60 dB SPL,L2=50 dB SPL,采用f2/f1=1.20原始音频率测试DPOAE。先测试不加对侧声时的DPOAE,再测试给予对侧声白噪声、窄带噪声、纯音时的DPOAE。均以随机顺序给予对侧声,每条曲线均叠加32次以上,以DPOAE幅值下降0.5 dB SPL以上为抑制阳性,测试在双层屏蔽室内进行,受试者平卧、放松、安静呼吸;将DPOAE曲线上显示1.5 Hz振幅变化为准测出其受抑制幅度,实验数据采用F-Q检验。

  • 先天性砧镫骨畸形伴镫骨脱位一例

    作者:张庆泉;陈秀梅;宋西成;李树峰

    患者女,37岁。因左耳听力下降半年于1999年2月28日以左侧传导性聋(听骨链中断?)收入我科。患者于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听力下降,逐渐加重。无耳痛、流脓、眩晕、耳鸣及面瘫病史。否认有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查体:体温36.6℃,血压16/10 kPa(1 kPa=7.5 mm Hg),心、肺、腹无异常。右外耳道、鼓膜正常。左外耳道无分泌物,鼓膜略内陷,无充血,未见穿孔及瘢痕。左侧咽鼓管通畅。音叉测听左耳RT(-),WT偏向左耳,ST延长,Gelle试验(-)。电测听示左耳传导性聋,言语频率骨导听阈0~20 dB,气导听阈40~60 dB,气骨导差约40 dB。声导抗测试左耳鼓室压图呈Ad型曲线,左侧声反射消失。入院后行颞骨CT,双侧中耳未见异常。

  • 简介 <临床听力学>

    作者:马玉起

    由姜泗长、顾瑞教授主编的<临床听力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年出版)是一本内容翔实、题材新颖的听力学专著.全书共分16章,每章按不同内容分为若干节,每节都有独特的描述.1~4章详细介绍听力学的历史、现状与耳科学的关系,声学基础知识,听觉生理.5~12章重点描述纯音测听、声导抗、听诱发电位、耳声发射、耳蜗性和蜗后病变、中枢听功能、小儿听力测试等检测方法.13~16章对测听结果分析与听觉障碍处理、听觉障碍和言语-语言障碍、耳鸣等的测试与处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书中共引用国内外参考文献186条,插图110幅,全书约80余万字.本书有几个特点:一是在内容编排上既具有实用性又有各章节相关学科的整体性.对声导抗测试、听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进行了较全面阐述.在内容选择上周密地考虑到临床工作者的实际需要,详细地阐述论证了一系列检查数据和临床应用问题,提出了许多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概念.测听结果分析与听觉障碍处理专列成章,结合临床经验详细描述.助听器的历史、分类、工作原理、技术指标、选配用处方公式也有不同程度叙述.二是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近20年来,有关听觉的生理、病理和诊断处理发展很快,对以前一些原因不明的耳聋,现已逐渐了解其发病原因,书中对蜗后聋、噪声性聋、老年性聋、非器质性聋、听处理病(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也可谓‘听处理失调')和言语-语言障碍等的听力学表现进行了分析描述,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参考资料.对耳声发射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结合自身经验体会进行了描述.三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本书切合实际,对常规的听力检查、治疗措施详细描述,对较复杂先进的检查技术、治疗方法亦有阐述,四是编排考究,印刷精美,别具特色.书中每面页眉均有书名和该章文题,便于读者查阅.书内插图清晰、明快,线条图绘制规范,使人一目了然.总之,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颇具特色,是一部良好的专科著作,特推荐给广大读者.

  • 72例新生儿的声导抗图形分析

    作者:陈文霞;许政敏

    目的 分别用226、678、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分析72例新生儿的中耳功能状态.方法 使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年龄在0~1月的72例新生儿(144耳)进行226、678、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测试异常可疑者再行颞骨薄层CT检查以明确有无中耳积液.结果 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形均为"A型",其中单峰型图形41.7%(60/144),双峰型图形58.3%(84/144);678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显示异常图形有39耳,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显示异常图形有9耳,声导抗测试异常可疑者23例(双耳异常者18例,单耳异常者5例)再行颞骨薄层CT检查,结果显示其中8耳存在中耳腔内积液.结论 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不能准确地反映正常新生儿的中耳功能状态;678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诊断的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较差;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佳.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学检查结果分析及意义探讨

    作者:廖剑绚;周芝芳;李明

    目的:探讨听力学相关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57例患儿,男30例、女27例,年龄5岁至9岁,平均年龄7岁4个月。每位患儿均进行纯音测听,鼓室声导抗测试、镫骨肌声反射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57例患儿(114耳)中99耳证实有分泌性中耳炎,99耳中C型鼓室图42耳(42.4%),B型鼓室图53耳(53.5%),A型鼓室图4耳(4.04%)。纯音测听有气骨导差89耳(89.9%),听力正常10耳(10.1%)。听性脑干反应正常26耳(26.3%)。在鼓室图异常的95耳中,33耳(34.7%)能引出声反射,有声反射组患儿与无声反射组患儿及DPOAE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分别进行纯音听阈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两者阈值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听力学的相关综合检查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听力相关检查在空军招飞体检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彭德嘉;曹增玉;蔡文利;张小广

    目的:探讨声导抗测试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在招飞体检听力相关客观测试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选择空军招飞体检中复检听力合格1559例,其中,2012年度1004例,2013年度555例.先进行纯音听力检查,纯音听阈合格者再进行声导抗测试,即按照常规进行鼓室导纳图和镫骨肌反射阈测试.声导抗测试无异常后行DPOAE测试,项目为DP图.结果:本组1559例纯音听阈测定均符合听力检查标准.2012年度复检听力合格1004例中,声导抗测试镫骨肌反射均正常,鼓室导纳图单侧呈“C”型曲线35例,占3.5%;DPOAE测试未通过26例,占2.6%.2013年度复检听力合格555例中,声导抗测试镫骨肌反射均正常,鼓室导纳图单侧呈“C”型曲线14例,占2.5%;DPOAE测试未通过5例,占0.9%.结论:声导抗测试及DPOAE检查,在招飞体检听力相关客观测试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有助于了解招飞体检复检合格人员耳功能状况.

  • 影响声导抗测试结果的因素分析

    作者:张喜琴;韩海霞

    声导抗测试是临床听力诊断常用的基本检测方法之一,可客观反映中耳的功能状态.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医生常根据患者的主诉及客观检查结果对疾病作出综合的分析判断.

  • 58例中老年人突聋疗效分析

    作者:罗祝芬

    突发性耳聋属感音性耳聋的一种.比较常见,表现多为单侧性不明原因的突然耳鸣,听力减退,往往瞬间或数小时内达到重度或全聋的程度,部分患者伴有眩晕.中老年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不高.而此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本院(1991~1999年间)住院的58例中老年患者预后疗效,结合青年对照组突聋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病史:病因不明,既往听力正常.经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及ABR检查证实为感音神经性聋.符合中华医学会上海会议(1996)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标准.总计132人,142例.中老年组58例,40~67岁,平均53.8岁,男28例,女30例,右侧23耳,左侧29耳,双侧10耳,耳鸣25例,眩晕18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74例19~39岁,平均29岁,男40例,女34例,耳鸣40例,眩晕21例. 1.2 方法:全部患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能量、吸氧、静脉血管内激光8次作常规治疗,配以丹参针16ml,东菱克栓酶10Bu或654-2交替使用.疗效判断标准:痊愈:500、1000、2000、4000Hz,四个频率段听阈恢复至正常;显效:上述频段提高30dB;有效:上述频段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上述频段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疗程、听力情况及治疗后恢复见表1、表2

  • 22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声导抗测试分析

    作者:陈翰申

    分泌性中耳炎是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耳传音功能方面障碍.在现代听力学领域中,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0年9月门诊分泌性中耳炎221例患者声导抗测试结果作一分析.

  •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及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分析

    作者:杨晓华;李惠玲;江彩萍

    目的 探讨声导抗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SOM)诊断中的意义及ABR测试Ⅰ、Ⅲ、Ⅴ波潜伏期与纯音听阈测听气骨导差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丹麦奥迪康AZ型声导抗仪对29例(44耳)SOM成人进行声导抗测试,记录其鼓室压、声导纳值、容积等,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分析;ABR测试,其中单耳SOM14例,双耳SOM15例,记录其Ⅰ、Ⅲ、Ⅴ波潜伏期,纯音听阈测试记录其气骨导差,将结果分别与Ⅰ、Ⅲ、Ⅴ波潜伏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OM成人中44耳声导纳为(0.17±0.13)mL,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R测试44耳Ⅰ、Ⅲ、Ⅴ波潜伏期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延长,与气骨导差平均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二者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5、0.899、0.913;结论声导抗测试在诊断成人SOM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ABR测试起辅助作用,Ⅰ、Ⅲ、Ⅴ波潜伏期明显延长,且随着气骨导差的增大而延长.

  •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声导抗测试分析

    作者:谢建红;李章健;王罕;吴香莲;鄢丽

    我院为钢铁企业中的一个职工医院,工厂中有很多工人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中,故很有必要分析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损失情况,寻找一种快捷,准确,客观的估计听力损失的方法,以便及时加以干预.本文通过对60例(120耳)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定及声导抗测试,以期找出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声导抗特点,为噪声性听力损失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 老年性聋的临床听力学表现

    作者:刘文霞

    老年性聋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它是指听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的现象,我们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对112例年龄在老年前期与老年期范围内的人进行了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初步探讨了老年性聋的听力损害特征.

  • 鼻咽部活鱼异物误诊1例

    作者:刘孝明;程雪峰;刘洪英;张玫

    患者,男性,47岁,因右耳听力下降、闷胀感伴头痛2周于2005年11月9日就诊于我科.临床表现为头痛、耳闷胀感、听力下降.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检查合作.耳内镜下可见鼓膜充血不明显,紧张部周边血管纹呈放射状扩张,锤骨短突明显向外突出,鼓膜光锥消失,鼓膜呈灰白色,无光泽,鼓室内未见明显气液平面.纯音测听显示中度传导性聋,声导抗测试呈C型曲线,考虑慢性渗出性中耳炎.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加青霉素480万U静脉滴注,2次/d;泼尼松20 mg,早晨空腹口服,1次/d,每3 d剂量减半.

  • 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对比

    作者:黄丽琴;郑海农;温苏华

    目的分析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对该类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的重要性. 方法回顾分析90例(108耳)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比较急性组和慢性组的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结果. 结果急性组声导抗测试主要表现为"B"型和"C"型,慢性组主要表现为"B"型;急性组纯音测听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耳聋,慢性组主要表现为混合性耳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声导抗测试结合纯音测听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早期及时治疗.

  • 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声导抗测试及其相关性

    作者:陈小宁;范小利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又名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SOM属于中医"耳胀"、"耳闭"范畴,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因其病因复杂,迁延难愈,极易复发,而成为疑难病证.

  • 3月龄多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听力学检查分析(附61例报告)

    作者:罗萍;袁友文;陈贤明;肖莉;朱列罕

    目的 了解正常分娩婴幼儿多次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及其听力检查的情况.方法 对正常分娩经3次听力筛查均未通过的61例婴幼儿分别进行鼓室导抗图、听性脑干反应及40 Hz听觉相关电位检查.结果 61例(105耳)中28例(47耳)检出鼓室图异常,占45.9%;12例(20耳)检出ABR或40 Hz AERP异常,占19.7%.结论 对多次听力筛查未通过的耍幼儿进行全面的听力检查,能及早发现听力异常,有利于进一步追踪观察.

  • 传统方法与鼻内窥镜联合行腺样体切除术21例

    作者:牟善宇;乔秀军;马先福;董子迎

    应用鼻内窥镜行腺样体切除术21例,男13例,女8例,4~13岁,平均5.6岁.临床诊断为腺样体肥大4例,腺样体肥大加扁桃体肥大6例,腺样体肥大加渗出性中耳炎11例.症状主要为鼻阻塞、张口呼吸、打鼾和听力下降.检查示腺样体面容5例,轻度鸡胸1例,双侧扁桃体Ⅱ~Ⅲ度肥大5例,扁桃体已摘除1例,单侧鼓室积液7例,双侧鼓室积液4例.纯音测听结果示传导性聋曲线11例,声导抗测试鼓室功能曲线呈B型或C型,镫骨肌反射消失.患者术前X线侧位片,CT或核磁共振均显示腺样体团块阻塞鼻咽腔内.手术所用内窥镜为Storz公司生产的硬性鼻内窥镜,直径2.7mm和4mm,视野为0°~30°,国产鼻内窥镜手术器械和腺样体刮匙.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患儿取平卧仰头位,常规消毒面部和口腔,并以2%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和咽部黏膜约10min.全麻后伴扁桃体肥大者先行扁桃体切除术,伴渗出性中耳炎者行鼓膜穿刺或置管术,然后行腺样体手术.用细导尿管一根自一侧鼻腔插入,前端从口内拉出,两端打结牵拉软腭,内窥镜可从鼻腔或口腔置入,腺样体刮匙从口腔置入,在内窥镜直视下先用腺样体刮匙刮除腺样体大部分,迅速用大棉球压迫鼻咽部止血,取出纱球,再次置入内窥镜,用鼻息肉钳或电动切割吸引器摘除残余组织和残存于鼻咽顶部、后鼻孔及咽鼓管圆枕周围的淋巴组织直至手术满意,并彻底止血.21例随访半年以上,除12例因结痂或鼻黏膜肿胀引起一过性鼻阻塞外,无鼻咽出血、瘢痕狭窄等并发症,未见复发者,无1例需再次手术.1例渗出性中耳炎听力未完全恢复正常,余者临床症状均消失.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