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淋巴造影显影兔VX2乳腺癌模型内乳前哨淋巴结

    作者:王攀鸽;谭红娜;王博;肖慧娟;高剑波

    目的 探讨MR淋巴造影(MR-LG)显影兔VX2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 将7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建立兔VX2乳腺癌(肿瘤组)及炎性(炎症组)实验动物模型,并对其行MR-LG检查,检查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记录内乳SLN及淋巴管的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其显像的因素.结果 实验兔建模成功率为97.33% (73/75);MR-LG对内乳SLN及淋巴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5.94%(11/69)和75.36%(52/69),其在肿瘤组与炎症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组内乳SLN显示与未显示实验兔间体质量,肿瘤生长时间,肿瘤长径,腋窝SLN数目、大小及阳性数目,内乳淋巴管显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乳淋巴管显示与未显示实验兔间肿瘤大小及腋窝SLN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LG检出内乳SLN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分别为76.81%(53/69)、39.13%(9/23)、95.65%(44/46)、60.86%(14/23)和4.35%(2/46).结论 MR-LG可有效显像兔VX2乳腺癌模型内乳SLN及淋巴管.

  • 胸、乳腔镜联合对内侧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作者:王立岩;柴秀莲

    内侧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是内乳淋巴结,对内乳淋巴结的清除一直是乳腺外科医师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1].我们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对12例Ⅰ期内侧乳腺癌患者,应用胸、乳腔镜联合保乳治疗,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12例,年龄26~59岁,中位年龄(46±1.5)岁.本组病例肿瘤位置均在内上或内侧象限,大径均≤1.0 cm.肿瘤中心距乳头距离均/>3.0 cm.钼钯摄片检查均为孤立结节,无钙化及肿大淋巴结.本组病例均为手术中快速病理发现恶性肿瘤细胞,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10例,导管内原位癌2例,免疫组化结果回报: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均为阳性.

  •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秀伟;赵志华;田欣;张立柱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活检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乳腺癌患者的肿大内乳淋巴结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结果 30例患者中,26例穿刺成功,穿刺活检成功率为86.7% (26/30).26例穿刺成功患者中,24例获得明确诊断,均发现癌细胞,诊断率为92.3% (24/2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乳腺癌肿大淋巴结组织活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29例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乐;方金鸣;易继林

    目的 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的意义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9例符合内乳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经蓝染示踪后,行内乳淋巴结清除,在内乳区标本中确认蓝染的前哨淋巴结.结果 29例患者共检出内乳区蓝染前哨淋巴结22例.终病理显示,内乳淋巴结有转移者12例,其中8例为蓝染的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有转移且内乳淋巴结有转移;2例为仅蓝染的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有转移.1例为蓝染前哨淋巴结无转移而内乳淋巴结有转移.另1例为未检出蓝染的内乳区淋巴结者,其内乳区淋巴结有转移.后2例判定为假阴性.检出率为75.9%,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100%,假阴性率为16.7%,准确率为93.1%,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9.5%.结论 内乳前哨淋巴结可以反映内乳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内乳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可以为内乳淋巴结清除提供依据.

  • 乳腺癌根治术后内乳淋巴结首先复发的特点

    作者:张玉晶;高远红;刘新帆;李晔雄;余子豪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经根治术及辅助治疗后以内乳淋巴结为首先复发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总结其误诊的有关因素.方法对3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多项分析,包括患者原发乳腺癌的发病和治疗情况、内乳复发病灶的特点、确诊手段、误诊以及对挽救治疗的影响等.本组患者占同期收治乳腺癌女患者的0.6%,手术时年龄29~60岁(中位44岁).根治术后16例未做正规辅助治疗,11例仅做辅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4例做了内乳放射结合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结果术后到确诊内乳复发的时间为8~132个月(中位34个月).复发病灶均表现为胸骨旁隆起或肿块(直径2~10cm,中位5cm),伴胸痛、皮肤受累和胸骨破坏,其百分比例分别为61.3%、35.5%和64.5%;45.2%的病变跨多个肋间隙,病变中心位于上3个肋间的比例为90.0%.误诊包括胸骨转移(22例)、胸壁复发(10例)、肋软骨炎症(5例)等.挽救治疗均包括放射治疗、综合局部切除或全身治疗.内乳淋巴结转移确诊治疗后的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0.0%、 26.1%和12.9%.复发病灶直径≥6cm的患者较病灶直径<6cm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 < 0.05),推测可能与治疗延误有关. 结论乳腺癌多数的内乳淋巴结复发位于上3个肋间.内乳淋巴结复发常被误诊为胸骨转移、胸壁复发、肋软骨炎症等.误诊导致的治疗延误和不当有可能影响预后.

  • 乳腺癌术后CT模拟定位内乳动静脉勾画测定内乳淋巴结深度与宽度

    作者:徐敏;李建彬;田世禹;卢洁;陈进琥;邢军

    以CT模拟定位图像为基础随机选取2001年7月至2007年6月行术后IMRT的73例乳腺癌患者,通过内乳动静脉区勾画对内乳淋巴结的深度和宽度进行了测量,为靶区勾画和放疗计划制定提供借鉴.

  • 乳腺癌外科临床实践的点滴思考:区域淋巴结外科临床实践的方略

    作者:左文述;王磊

    20世纪60年代以前,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外科手术的目的就是治疗.其出发点是大限度地清除已经转移或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以提高乳腺癌的局部区域控制率,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100多年前,基于Halsted理论的乳腺癌根治术的精髓是整块切除乳房及其区域淋巴脂肪组织.

  • 乳腺癌淋巴引流途径的临床研究

    作者:贺青卿;姜军;杨新华;范林军;张毅;郭美琴

    目的 探讨乳腺癌时乳腺淋巴引流的特点.方法 以2004年11月至2006年5月期间住院的20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91例术前行淋巴闪烁显像.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溶脂后腔镜观察联合验证淋巴闪烁显像所见的乳腺淋巴引流途径和前哨淋巴结.结果 肿瘤周围腺体实质和肿瘤被覆皮下联合注射示踪剂内乳前哨淋巴结显示率为46.8%.淋巴显像、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溶脂后腔镜3种方法联合观察发现乳腺淋巴经不同输入淋巴管直接引流到腋窝或内乳区;腋窝前哨淋巴结位于第2肋骨与胸大肌外缘交界处周围,少数患者有浅、深两组腋窝前哨淋巴结.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26.2%,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时内乳转移率为50.7%.第2肋间隙是内乳淋巴结常见的转移部位.内乳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或大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乳腺实质及皮肤的淋巴沿各自的集合淋巴管不经乳晕淋巴丛而直接汇人腋窝或内乳淋巴结;多数患者不同的淋巴管在腋窝汇人同一前哨淋巴结,少数汇人深浅不同组前哨淋巴结.有选择地行内乳淋巴结活检有助于乳腺癌的精确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

  • 乳腺癌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分析(附52例报告)

    作者:龙浩;林志潮;王永南;林勇斌;欧阳翼

    目的 探索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分期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住院的病灶位于乳腺内侧或中央区的乳腺癌患者52例,常规乳腺癌切除术后行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分析术后病理分期的改变,计算术后的无病生存率.结果 52例患者中内乳淋巴结转移20例,占38.5%.其中单纯内乳淋巴结转移6例,占11.5%;腋窝淋巴结转移1~3枚且内乳淋巴结有转移的5例,占9.6%;腋窝淋巴结转移4~9枚且内乳淋巴结有转移的3例,占5.8%,腋窝淋巴结转移≥10枚且内乳淋巴结有转移的6例,占11.5%.共有20例(占38.5%)乳腺癌患者在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术后区域淋巴结分期发生改变.术后1年无病生存率100%,2年无病生存率94.3%,3年无病生存率86.2%.结论 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不仅可帮助明确乳腺癌的病理分期,以指导治疗,而且对于中央区和内侧病灶的乳腺癌患者还可能降低局部复发率.

  • 有关内乳淋巴结照射的EORTC Ⅲ期临床实验质控经验介绍

    作者:周艳;姜军

    Elena Musat在近的欧洲癌症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一篇题目为"Quality assurance in breast cancer:EORTC experiences in the phase Ⅲ trial on irradiation of the internal mammary nodes"的文章.本文就其主要内容作一简单介绍.

  • 乳腺癌患者中内乳淋巴结复发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作者:陈大勇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中内乳淋巴结复发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女性乳腺癌患者共38例,对本文所选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肿瘤直径大小、原发病灶的部位、手术方式、淋巴结阳性数及病理分期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上述7种因素是否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复发影响.结果 ①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月经因素:绝经期患者所占比例和绝经后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肿瘤直径大小因素:<2 cm肿瘤直径患者所占比例<2~5 cm所占比例和>5 m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原发病灶因素:外侧区患者所占比例均小于中央区及内侧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手术方式因素: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阳性淋巴结数量因素:影响淋巴结数量为1~3个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其他数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病理分期因素:分期为0-Ⅰ期患者或Ⅱ期患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分期为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中内乳淋巴结复发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手术方式无关,而可能与肿瘤直径大小、是否在中央区或内侧区、阳性淋巴结数量、病理分期等因素有关.

  • 内侧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胸膜外清除24例报告

    作者:王立岩;石福;祁昕

    内侧乳腺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愈后转归相对较差.我们于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对24例内侧乳腺癌患者行内乳淋巴结胸膜外清除,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4例,年龄36~67岁,平均47岁.肿瘤直径0.8~5.6cm,平均3.76cm.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进展

    作者:厉飞;张喜平;刘坚;林乃弓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技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可以使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免行腋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从而避免了由ALND术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如患侧上肢水肿、肩关节运动障碍、前臂内侧麻木、疼痛等.尽管应用前哨淋巴结定位和切除评估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病理状态已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专家组推荐为首选外科评估方法,但有关前哨淋巴结微转移诊断及临床意义、内乳淋巴结是否有必要实行前哨淋巴结的活检等问题仍存在争议.

  • 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研究

    作者:孙晓;丛斌斌;邱鹏飞;张朝蓬;周正波;刘雁冰;陈鹏;赵桐;王春建;王永胜

    目的:评估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M-SLNB)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对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就诊的64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行前瞻性单臂入组研究,采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均应用新的核素注射技术进行IM-SLNB。结果:64例患者中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M-SLN)显像为38例,显像率为59.4%(38/64)。38例IM-SLN显像患者中IM-SLNB成功率为100%(38/38),并发症发生率为7.9%(3/38),IM-SLN转移率为21.1%(8/38)。肿瘤位于内上象限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的患者,其IM-SLN转移率较高(P<0.001和P=0.017)。患者临床获益率为59.4%(38/64),其中12.5%(8/64)另接受了内乳区放疗、46.9%(30/64)避免了不必要的内乳区放疗。结论: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应进行IM-SLNB,尤其对于肿瘤位于内上象限及怀疑存在较多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的患者,以获得内乳区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指导乳腺癌患者内乳区放疗。

  •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乳腺癌特殊临床状况下的应用

    作者:林辉;张斌;汤小川;曹旭晨

    以往认为SLNB仅适用于单一病灶的早期乳腺癌,内乳淋巴结、多灶性/多中心乳腺癌、导管原位癌(DCIS)均不宜SLNB.本文主要对上述问题实行SLNB的可能性做一综述.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MSLNB)可提供腋窝外的淋巴结状态信息,尤其某些孤立IMLN受累患者可能改变术后辅助治疗策略.前哨淋巴结(SLN)是整个乳房组织的第一站引流的淋巴结而非针对于某一个病灶,这使多灶性/多中心乳腺癌患者行SLNB成为可能,可获得较满意成功率和准确率.SLNB不必用于所有DCIS患者,而对于伴浸润性癌高危因素如年轻、CNB诊断的DCIS、肿物较大(≥4cm)、高级别DCIS而且欲行乳房切除术的DCIS患者可考虑SLNB.

  • 061乳腺癌应当放射内乳淋巴结吗?

    作者:徐晓娜;徐博

    内乳淋巴结是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之一,早期治疗多应用扩大根治术,但是实践证明,扩大根治切除并不能提高生存率,所以目前已废弃.但近来又有不少文章报道术后包括内乳淋巴结区的放射治疗对生存率有益.

  • 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肿大的CT诊断

    作者:王新文;赵福林

    目的:探讨CT诊断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转移检查方法及价值.方法:挑选CT检查发现内乳淋巴结肿大的10例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内乳淋巴结肿大13枚.位于右侧内乳淋巴结链5枚,左侧8枚.8例单侧单个肿大,1例双侧三处肿大,1例双侧两处肿大,距中线距离2.6 cm~5.0cm,距皮肤垂直深度1.9 cm~3.0 cm.淋巴结直径0.60 cm~1.00 cm.结论:CT薄层增强扫描能准确显示转移之内乳淋巴结,为乳腺癌的TNM分期及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照谢野的设定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

  • 1679例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黄欧;凌泓;沈坤炜;王莉萍;胡震;柳光宇;吴炅;陆劲松;邵志敏;韩企夏;沈镇宙

    目的探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1956~2003年开展的1 679例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临床资料,选取病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共4个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可能相关的因素,分析不同情况下内乳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在选取的4个因素中,肿瘤大小不是影响内乳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腋窝淋巴结状况为内乳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情况下,肿瘤位置和年龄对内乳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也不同.腋窝淋巴结阴性病人的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4.4%,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为18.8%,腋窝淋巴结4~6个阳性为28.1%,腋窝淋巴结≥7个为41.5%.结论有4个或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内侧肿瘤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0cm的年轻病人是内乳淋巴结转移率的高危病人.

  •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诊治进展

    作者:姜军

    早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了解内乳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第1站,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内乳淋巴结转移是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经典的Halsted理论指导下,针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扩大根治术曾经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之一,同时扩大根治术的广泛开展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有了更明确的认识[1].随着Fisher等提出乳腺癌生物学理论的发展和全身治疗、放射治疗的进步使乳腺癌手术方式渐趋缩小,乳腺癌扩大根治术逐渐被弃用.目前,虽然乳腺癌的治疗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但在临床上针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首先,缺少简便、有效的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放射治疗是当前治疗的主要措施,而根据扩大根治术时代对内乳淋巴结转移规律的认识指导放疗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无内乳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实施放疗显然不必要,而常规放射治疗造成心脏、大血管和肺部等损害使病人的长期存活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有认为内乳区的转移并不影响乳腺癌病人的预后.一段时间里该区成为外科治疗的盲区.近年来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认识和诊断、治疗又有了新的发展.

  • 乳腺癌外科治疗概念的进展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区金锐

    1 在过去的100年,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四大历程19世纪末,Halsted的乳腺癌根治术其观点认为,乳腺癌主要是一个局部的疾病,先有淋巴结转移,以后再引起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肿瘤播散的标志.区域淋巴结切除对肿瘤的转移有治疗作用,手术操作影响愈后,其治疗术式包括:(1)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的整块切除.(2)切除全部乳腺组织,同时广泛切除其表面覆盖的皮肤.(3)切除胸大小肌.(4)腋淋巴结作彻底清除.此术式主导乳癌外科上百年.20世纪50年代,扩大根治术[1]遵循Halsted整块切除的原则,内乳淋巴结被认为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然而扩大手术范围并未获得更好效果.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