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性恋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作者:徐兆寿

    长期以来,同性恋被当成是一个心理现象,即研究者往往站在异性恋的视角来判断,同性恋便成为心理患者.自弗洛伊德以来,心理学界对此一直有这样一种态度,但是也有部分人在研究同性恋的过程中发现,同性恋可能是先天的,比如,同性恋都不承认自己是病人,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性取向等,这些现象使研究者意识到,同性恋者可能存在生物学上的生理基础.

  • 生殖健康咨询师考试指导(七)

    作者:

    128、什么是性取向?性取向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性幻想和感觉的对象,通常是另一个人或一种性别.从性取向的角度划分,可以分成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和无性恋.

  • 城市外来人群艾滋病性危险行为的定性研究

    作者:曹承建;毛一萍;贺风英;朱培华;金慧娟

    中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防治工作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根据性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艾滋病很难在普通异性恋人口中大规模传播,预防的重点应该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是不同性社会网络的沟通者,特别是商业性网络和非商业性网络的沟通者,通常承担这一角色者是男性而不是女性.本次研究试图分析城市打工男性人群社会网络及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从社会学角度探讨艾滋病病毒(HIV)经性途径传播的机制.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HIV经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流行特征

    作者:俞秋嫣;王方林;徐鹏;文湖钧;熊永香;杨娟;龙英;何慧婧;时静;吕繁

    目的 了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州)经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非商业性行为)感染HIV者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报告的现住址为黔东南州、自述传播途径为非婚异性性传播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非婚性伴数、感染途径、检测来源、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排除有既往同性性伴、注射吸毒史病例,及非婚异性传播HIV/AIDS中未按是否是商业性性传播分类的病例,共收集HIV/AIDS 919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非商业性行为传播HIV情况差异.此外,于2017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黔东南州凯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0例经非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的HIV/AIDS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内容包括主要交友方式和场所、主要发生性行为场所、分别对商业性行为和非商业性行为的态度等.结果919例HIV/AIDS中,男性为645例(70.2%),经非商业性行为传播者为506例(55.06%).女性经非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的比例为84.7%(232例),高于男性[42.5%(274例)](χ2=138.35,P<0.001);汉族经非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的比例为61.5%(275例),高于其他民族[52.7%(353例)](χ2=6.32,P=0.012);非婚性伴人数为0~5名者经非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的比例为58.8%(498例),高于非婚性伴人数>5名者[11.1%(8例)](χ2=61.10,P<0.001);居住流动者经非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的比例为72.9% (94例),高于居住固定者[52.2%(412例)](χ2=19.34,P=0.001).10例访谈对象的年龄为22~69岁,其中22~34岁受访者以社交网络App寻找非婚性伴的方式为主(4/10),35~69岁受访者以朋友聚会、同学聚会、工作的方式寻找非婚性伴为主(6/10).结论 黔东南州经非商业性行为传播的比例较高;女性、未婚、居住流动性为流动、非婚性伴数≤5个的HIV/AIDS经非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的比例较高.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膜蛋白变异与广谱中和抗体产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娟;聂建辉;黄维金;王佑春

    自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被确定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的病原体以来,艾滋病疫苗研发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先后已对上百种疫苗进行了临床试验。初的疫苗研究以诱导gp120膜蛋白抗体为主,该类疫苗不能有效预防HIV-1感染或延迟疾病进程[1-2]。之后疫苗研究转至以诱导细胞免疫为主,默克公司以5型重组腺病毒( Ad5)为载体的疫苗曾被给予厚望,虽然该疫苗诱导了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但不能有效预防病毒感染,甚至疫苗免疫组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3]。近,研究人员重新将目光聚焦于大限度地诱导强效、广谱中和抗体的疫苗研究上。2009年,泰国开展的RV144Ⅲ期临床试验,在受试的高危异性恋人群中取得了约31%的保护作用[4],让人们看到了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希望。但是,鉴于该疫苗较低的保护效率,是否推广应用还存在较大争议,还需要极大的努力去改进这类疫苗和研发新疫苗。

  • 社区卫生服务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初探

    作者:陈维云

    据天津市调查,注射吸毒、异性性接触、性病流行未得到控制、同性/异性恋、流动人口众多、卫生知识贫乏、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歧视,都是造成AIDS流行的危险因素.天津市把严厉打击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作为预防和控制AIDS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的重要手段,还将在娱乐服务场所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以切断经性途径引起的AIDS传播.在AIDS防治中,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成都市医务人员男男性接触者知识的培训活动

    作者:齐淑贞;喻绍鸣;王晓冬;童戈;曹宁校;蒋娟;杨凭;邵长庚;张国成

    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包括素质性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偶遇的异性恋者,他们是性传播疾病(STD)及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高危人群[1].我国的MSM人群占男性人口的10%~15%[2].由于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一般人很难接受MSM群体,包括很多医务人员也不了解他们,更不用说很好地为他们服务.为了能够让医务人员有正确的认识,必须把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结合起来[3].我们正在进行的项目是针对MSM人群开展平等服务,因此希望给大家一个比较正确的指导,其中之一是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消除歧视,正确认识同性恋现象.

  • "增权"取向的同志社区艾滋病综合干预

    作者:江华;王晓冬;杨斗;雷刚;钟友彬;张建新;兰亚佳;周鼎伦

    同性恋人群(同志)是一个具有自身生活和文化特质的群体,在性活动和文化方面呈现出不同于异性恋群体的特点,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多元的人类史提供了别具特色的内容.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艾滋病(AIDS)的出现使同志生活受到严峻考验,他们不仅是AIDS初的受害者,男同性恋社区也是受AIDS冲击剧烈的社区之一.

  • HIV感染者/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治

    作者:董培玲;吴昊

    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OC)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OC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群中具有相当高的患病率,在HIV感染的不同阶段均有发生.在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中,OC发病率为20.6%~56%[1,2],在278例异性恋和静脉吸毒的HIV感染者中,OC发病率为39.6%[3].

  • 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的同性性取向成因初探

    作者:于茂河;王平;柳忠泉;龚卉

    目的:探究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同性性取向相关因素.方法:于2015年5月至7月,以天津市各区级疾控中心和社会组织为依托,招募青年学生MSM 50人,并从高校招募异性恋学生35人,对所有对象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等问卷调查.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共85人,全部为男性、未婚,平均年龄(21.18 ±2.01)岁.MSM组的汉族、户籍所在地为本市、在本地居住两年以上、所学专业类别为理工类等依次为94.0%、38.0%、76.0%、52.0%,普通男大学生组依次为97.1%、31.4%、42.9%、65.7%.MSM组童年时与父母亲关系融洽的比例低于普通男大学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M组与普通男大学生组相比,小时候不爱活动、小时候不喜冒险、小时候喜欢扮作女孩、小时候不喜欢刀枪等玩具、18岁之前接触过有关同性恋的书籍或电影、从有关同性恋的书籍或电影中体验到性快感的比例均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童年或未成年时的成长环境与青年学生同性性取向一定程度上相关.

  • 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与动机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作者:陆阳;赵佳;徐震雷

    目的:了解异性恋青年对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与相应的动机行为,探索当处理不同性别与吸引力的面孔时,是否存在着性别差异.方法:40名男性与女性被试需要完成两项任务:(1)评分任务,被试需要对所呈现的面孔,判断其吸引力的高低并进行评分;(2)按键任务,被试需要观看不同吸引力水平的面孔图片,并可以通过按键改变观看的时间.结果:男性和女性均对吸引力高的面孔评分更高且观看时间更长(P<0.05);面对吸引力高的面孔时,男性对异性面孔评分显著高于同性面孔(P<0.05),且对异性面孔观看时间显著高于对同性面孔(P<0.05),而女性则没有显示这样的差异(P>0.05);男性与女性被试对吸引力高的异性面孔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按键任务中,男性相比女性会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按更多的键),以更长时间的观看吸引力高的异性面孔(P<0.05).结论:吸引力高的异性面孔对异性恋的男性具有某种动机靶向作用,但对异性恋女性没有这种作用.在处理不同性别与吸引力的面孔时,在动机水平上可能存在着性别差异.

  • 变态小考

    作者:张杰

    变态曾是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位同志的心头,社会变化也快,近几年来公开地用这个词来定性同志的言论已经少了,学术界和媒体大体上已经承认同性恋是可供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是性少数而非性变态.不过实际上,在社会的底里、在普通大众的观念中,对同性恋普遍的定性仍是变态.以致大多数的同志仍然掩藏在柜子里,仍然无奈地在对主流异性恋文化表示着尊从.所以变态这个词很值得考究,当它恢复了传统含义之时,也就是同性恋者获得了平等待遇之日.

  • 同性恋——不能生殖的亚异性恋

    作者:李玉玲

    古今中外的所有文化中,生殖器的对立和统一一直被看作异性恋关系的本质所在.以生殖器官为根据看性关系的性别对立,这种思维定势广泛而悠久地存在于人类对自身性关系的认识之中.

  • 性取向的心理健康与性传播疾病

    作者:曹宁校

    "同性恋"与"异性恋"差别在哪里?也许大家能告诉我一系列的不同.但是如果我将问题这样来问:"什么是异性恋?"或者"异性恋是什么?"或者换回来问:"同性恋是什么?"恐怕没有人能够给出圆满的答案.

  • 恋、爱,抑或欲——对一组与性有关的学术词汇的推敲

    作者:朱琪

    心理学和性科学界长期以来,对于一直沿用的异性恋、双性恋、同性恋、童恋(恋童癖、恋童症)、物恋(恋物癖、恋物症)、兽恋(恋兽癖、恋兽症)、以及尸恋(恋尸癖、恋尸症)等词汇中的"恋"字,从未有过是否用之恰当的讨论.近几年来还有人把同性恋改称同性爱,这一改变又是否恰当.

  • 试论同性恋歧视中的文化影响

    作者:周正猷

    占人口3~4%的同性恋在我国也至少在3600万以上.如何让这些同性恋者自由幸福地生活,跟异性恋一样享受爱情,享尽天伦之乐,不仅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性学界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 15~24岁校外未婚青年异/同性间性行为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胡塔静;左霞云;廉启国;王子亮;余春艳;涂晓雯;程艳;楼超华

    目的:了解15~24岁校外未婚青年与异性/同性发生性行为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向该人群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6个省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对1113人校外未婚青年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自填匿名问卷调查。结果:15~18岁组和19~24岁组男性异/同性间性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5)。异性间性行为时,15~18岁组7.14%的女性报告首次性行为属被迫发生;15~18岁组和19~24岁组男、女性首次性行为安全措施的使用率为66.67%和40.00%及58.82%和49.11%,男性报告使性伴怀孕和女性报告怀孕的比例接近(30.00%);19~24岁组性伴个数2名及以上男性报告率高于女性(P<0.01)。同性间性行为时,15~18岁组男、女性报告平均年龄仅14岁;19~24岁组15.79%的男性报告首次性行为属被迫发生,46.15%的男性和33.33%的女性报告有2名以上性伴。多因素分析显示,男、女性与异性发生性行为共同的危险因素为看黄色制品和年龄较大(OR男分别为3.51和3.81,OR女分别为6.41和3.58);与赞成婚前性行为相比,本人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OR=0.18)、父母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OR=0.37)和朋友持无所谓态度(OR=0.47)是男性的保护因素;与赞成婚前性行为相比,自己认为婚前性行为不好(OR=0.14)和不能接受(OR=0.06)、朋友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OR=0.16)和不清楚朋友态度(OR=0.21)是女性的保护因素,父母持无所谓态度是女性的危险因素(OR=12.56)。结论:校外未婚青年与异性/同性的性行为及危险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并与接触过黄色制品、个人及父母/同伴的开放态度呈正相关。

  • 当Gay遇上Gay

    作者:刘东

    我是一名同性恋者,也有自己的男朋友.当然两人之间会经常玩一些性爱“游戏”.但是听很多人说男男之间的性行为会得性病,所以在每次玩“游戏”之前总要多思考几次要不要这样做,但有时候也没办法控制自己.我们该怎么办?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变化,同性恋者也逐渐增多.同性恋者间的性行为不仅会带来一定的性病风险,而且男同间的性病传播速度较之异性恋则更快.由性行为引发的病症中,致命的就是艾滋病,而男同性恋则是高发群体.那么,男同性恋为何容易患性病呢?

  • 2010-2011年鞍山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安全套使用率及影响因素

    作者:房明;赵文彬;尹晔

    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包括男同性恋、男双性恋和曾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的男异性恋者,其中以男同性恋和男双性恋者居多[1].男男性行为人群是受艾滋病危害为严重的人群之一,占12.2%[2].

  • 丈夫同性恋婚姻新围城

    作者:孟凡英

    这难道只是在描述异性恋者的婚姻围城吗?看看以下一系列问题即可知晓.他既然是同性恋,为什么要与我结婚呢?这就要从中国根深蒂固的"婚姻文化"说起.一个女人不结婚,姑且被社会所包容(被普遍认为是"受过感情创伤""心灰意冷""守身如玉"),而一个男性如果终生独身,却往往会招致更多的社会责难,且这种责难往往是无形的:从众人背后的"指指点点"到父母责骂的"老大不孝"、从病理缺陷到性情怪异的种种无端猜忌……直至成为人所不齿的孤家寡人,甚至影响其荣辱升迁(年轻一代可能难以想象,但这却在上个世纪中叶的中国真实上演)!而正是在这社会无形的重压之下,无数同性恋者才不得已选择了异性婚姻,以掩人耳目.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