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福州市2004年吸毒人群HIV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林华;王清华;陈杨伟;唐丽琼

    目的通过对吸毒人群的监测,掌握福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血液检测的方法对戒毒所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吸毒行为和血清抗体进行监测.结果2004年首次在585名吸毒人员中检出9例HIV感染者,检出率为1.5%,吸毒人员静脉吸毒和共用注射器比例分别为69.1%和33.4%.结论HIV已经在福州市吸毒人群中扩散传播,吸毒者有共用注射器和多性伴双重高危行为,应采取有效措施对该类人群进行相关危险行为的干预.

  • 2001~2005年广西玉林市吸毒者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与对策

    作者:钟福华;宁珺茹;谭伟民;冼桂彪;陈锦秀;陈立进

    目的 了解玉林市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和HIV感染状况,为吸毒人群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制定统一的问卷调查表,由专业人员采用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方法 ,抽取吸毒者静脉血检测HIV抗体.结果 2001~2005年共调查吸毒者2251人,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2人,HIV阳性率4.53%;兴业县和福绵区HIV感染率高,分别为16.36%(53/324),12.73%(21/165).外籍人口8.51%(8/94).2251名吸毒者中81.61%为静脉注射吸毒,64.78%共用针具吸毒;其中54.95%(1237/2251)有性乱行为,且71.95%(890/1237)性过程从未使用安全套.102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9.00%为静脉注射吸毒,73.27%(74/101)共用针具注射吸毒,67.65%(69/102)有性乱行为,85.51%(59/69)性活动从未使用安全套.结论 艾滋病在个别县(市)区呈流行趋势.吸毒者大部分为静脉注射吸毒,且相当部分吸毒者吸毒性乱行为并存,加速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之间和普通人群之间的传播速度.加强对吸毒的打击力度和无毒社区建设,做好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者的管理、治疗关怀和干预工作,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性措施.

  • 上海某区性病患者男女差异分析

    作者:张继伦;张琳;张宏;周晓明;张铁军;李枫;王谨

    性病的报病数已占我国传报疾病的第三位,尤其是性乱人群的活跃,加速了性病艾滋病的快速流行,他们是性病艾滋病控制的难点和重点,对患性病的人群进行治疗、综合监测和行为干预,是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东莞市2004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志权;张巧利;夏宪照;王晓霞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干预工作.方法对2004年1~11月在东莞市强制戒毒所戒毒的1 987名吸毒者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同时采用统一的问卷搜集每名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及行为学资料,将所有资料输入EPIDATA3.0,采用STATA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为6.14%,本地吸毒人群的感染率显著低于流动吸毒人群,有共用针具吸毒史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无针具共用史者.吸毒者中注射吸毒率为63.51%,注射吸毒者中针具共用率为46.43%.吸毒者中有商业性性行为者占55.16%,其中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仅占15.24%.结论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吸毒人群中存在着共用针具及商业性性行为等危险因素;建议在吸毒人群中尽快推广、美沙酮替代疗法及100%安全套策略等干预措施.

  • 对中青年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思考

    作者:毛晓辉;郝一平;孙芳

    脑卒中是突然发生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四高性疾病,即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再发率高.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因,青年(15~45岁)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约为2~10/10万,40岁以下脑卒中发病占全部脑卒中的10%~20%[1].中青年乃社会主体,随着近年牛活水平的提高,中青年人工作节奏快,心理压力大,饮食小合理,缺乏运动,卒中发病有明显年青化趋势,卒中一旦发病,将给本人,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早期对中青年人群进行脑卒中健康教育,实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将对本人、家庭、社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 健康管理的某些新理念

    作者:马莉;陆远强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的成员,而健康必然是人类遵循自然法则的结果,疾病则是人类长期或严重违背自然法则的不幸结局.正如2 500年前西方医圣希波克拉底的诚恳忠告:“自然在治病,医生不过是自然的助手”.医药并不是根本意义上的健康之道,只是一种无奈的补救措施.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当时医师分为“食医、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四种,而“食医”占首位,以每日的食事调养为根源,预防疾病的发生.

  • 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邓玫恩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心功能指标SV、C0、EF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行为干预是有效的护理模式,是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可促进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 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

    作者:郑松强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艾滋病的蔓延已经成为了当前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一个重要危害,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找个一个有效的疫苗艾滋病的方法.在这个问题上世界各国都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在预防艾滋病这个方面全世界共同努力下帮助人们选择比较科学合理的疫苗方法,使他们在艾滋病蔓延的时代不容易受到其影响和传播.加强健康教育及行为干涉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方法.全球这在对这一方法加以实践,并且发展很快.

  • 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对强迫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分析

    作者:刘桂娟;宋小菲

    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对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03例,均为强迫症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78.43% 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92.3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Y-BOCS评分、SSP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护理,观察组Y-BOCS评分、SSPI评分下降幅度均超过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强迫症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改善,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行为干预在结核病健康促进中的运用

    作者:刘喜梅

    目的:提高公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和健康意识,传播有效信息,培养正确健康行为,加快结核病情的控制.方法:针对促进大庆市萨尔图区公众防治结核病"知信行"的进一步提高,探讨运用行为干预干预方法,建立合理 、 科学 、 有效的结核病健康促进策略,以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结果:采用对行为干预干预方法以提高大众对结核病健康知识的了解与传播,终达到防控结核病的目的.结论:行为干预方法适合在结核病健康促进中推广与运用,又利于提高防控结核病的目的.

  • 口腔保健行为干预用于牙周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戢太根

    目的 分析牙周病运用口腔保健行为干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收治疗的牙周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口腔保健行为干预的方式,而常规组则用一般的口腔保健方式,并比较两组患者牙周探诊的深度(PD)和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PD指数与复发率都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炎疾病运用口腔保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并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运用.

  • 口腔保健行为干预用于牙周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戢太根

    目的 分析牙周病运用口腔保健行为干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收和治疗的牙周病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口腔保健行为干预的方式,而常规组则用一般的口腔保健方式,并比较两组患者牙周探诊的深度(PD)和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PD指数与复发率都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牙周炎疾病运用口腔保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并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运用.

  • 帕罗西汀联合行为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探讨

    作者:高娟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联合行为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 从2015年12月开始以神经内科、康复科接待的PSD患者为研究对象,截止2016年12月,共纳入PSD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行为干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及社会消极应对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HAMD及消极应对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两组患者的HAMD及消极应对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观察组患者的HAMD及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行为干预治疗PSD效果较好,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 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及行为干预

    作者:渠振红;成玉梅

    目的:探讨我科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及行为干预.方法:选取选取我科高血压网络2016.1-2016.12就诊的30-60岁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共178例,其中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84例,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行为干预.结果: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患者不良行为都有所改善,摄盐过高从干预前的87.6%下降到46%,体重指数偏高从干预前的52.8%下降到39.3%,运动量少从干预前的62.9下降到42.7%,吸烟从干预前的37%下降到25.2%,饮滔从干预前的32.6%下降到21.3%,不规律服药从干预前的69.1%下降到32.0%.结论: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与饮酒、肥胖、高盐饮食、运动缺乏、不规律服药都有所改善,表明干预措施有一定的效果.

  • 护理干预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效果分析

    作者:赵育荣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入选的60例CRF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期间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认知、行为及情绪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认知情况、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认知水平、依从性及临床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患者治疗期间配合积极的认知、行为及情绪干预,患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均得到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明显改善.

  •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探讨

    作者:刘火姐;李燕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1年我院分娩6373例,其中糖尿病238例;产前门诊对50g葡萄糖糖做筛查≥7.78mmol/L的孕妇,进行耐量检查异常或糖筛查≥11.2mmol/L者,归入专家管理,针对经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施行饮食和行为方面的健康教育与干预指导.结果:妊高征、早产、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血糖均降低.结论:加强产前针对性检查做好母婴保健相关健康教育指导具有重要作用,尽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更有利于妊娠结局,

  • 合作市全球基金项目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包银莲

    目的:掌握当地艾滋病、性病疫情在高危人群中流行情况、高危类型以及场所分布情况,了解健康信息教育的干预模式对目标人群艾滋病认知、行为改变情况;探索在民族地区预防控制艾滋病经高危人群(FSW)传播的方法.方法:利用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在甘南州合作市的实施,对高危类型中暗娼人群(FSW)连续3年开展了HIV监测,在此基础上针对暗娼人群(FSW)人群进行了艾滋病信息教育行为干预工作.结果: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有明显成效.结论:艾滋病的传播与其行为密切相关,对暗娼人群实施有效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与交流的干预措施,能促其改变高危行为,减少危害措施,有效遏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和蔓延.

  • 行为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预防治疗康复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郝慧萍

    行为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预防治疗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82例我院收住的脑梗塞病人,采用分层次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行为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为干预及治疗三个月后,无再复发,且头痛头晕失眠焦虑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活动不便,言语不利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行为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减少脑梗塞的复发,提高其生活质量.

  • 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刘哲红

    目的:研究和论述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所接收的58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1组(常规产科护理模式)和对照2组(行为干预模式),每组患者的人数为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且对照2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结论:行为干预模式对先兆流产患者有更好的护理作用,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及推广.

  • 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邹宏梅

    口腔健康是人们健康生活中的重要环节,是反映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们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进行一定的干预,组织专业的口腔医生建立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小组,对一定数额的儿童开展口腔健康干预试验,对比干预前后儿童口腔健康的情况,获得一定的结果,对干预实施后的结果进行一定的总结.针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的效果,来更好地促进儿童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口腔的卫生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

1295 条记录 1/65 页 « 12345678...646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