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丽娜;刘凡光;顾瑛

    随着眼科疾病检查手段的不断更新,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对其发病原因和治疗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现已知道很多因素能导致CNV.CNV尤其是黄斑处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容易出血、渗出,继而机化和瘢痕形成,病情反复发作,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目前治疗CNV的方法主要有激光照射、放射、药物以及手术治疗[1,2].激光光凝所产生的光热效应,在封闭CNV的同时,也损伤治疗部位的脉络膜、视网膜以及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视力的恢复和提高;治疗后CNV复发率高;且光凝不适合反复治疗.手术治疗虽然可以去除CNV,但它同时带来的人为损伤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切,和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尚处于实验阶段[3,4].相比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且日趋完善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CNV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较好,已引起高度重视.近十几年光动力治疗CNV的研究突飞猛进.

  •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光热效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继荣;王兴盛;王国慧;赵宁

    腰椎间盘突出症(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严重者可引起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非手术治疗很难治愈,复发率较高,而各种开放性手术对脊柱正常结构都会造成破坏,影响远期疗效.基于LDH导致临床症状出现的病因,利用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pere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的光热效应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PLDD光热效应与LDH机械压迫与炎性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深入地了解PLDD的作用机制.

  • PDL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新进展

    作者:韩丽娜

    二十世纪 60年代至今,激光治疗血管性疾病已经开展 40余年.闪光灯泵浦脉冲可调染料激光(PDL)治疗系统用于治疗鲜红斑痣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此系统基础上添加了自动冷却系统后,使之具备更长的脉宽、更长的波长和更高的输出能量,可以增强选择性光热效应,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红斑狼疮

    作者:李晓松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陆续出现了若干篇关于使用染料激光和氩激光治疗皮肤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的报道.其对毛细血管扩张和慢性红斑等皮肤病变的治疗作用,主要是依靠选择性光热效应对于扩张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清除.

  • 静脉内激光光凝术治疗静脉曲张

    作者:王春喜;顾瑛

    静脉内激光光凝术可用于治疗静脉曲张.本项研究中,主要用于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局部麻醉后,光纤经血管造影导管进入静脉内.使用810 nm或830 nm激光,功率密度12 W,暴光时间1.0 s.血管内膜由于光热效应被破坏,管腔进而闭塞.术后主要通过超声检查随访,随访期6~24个月(平均18个月).112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血管内光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诸多优点,如操作简单、手术期短、术后恢复快以及短期和中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确认.另外,静脉内激光光凝术联合静脉瓣修补术可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 SmartLipo激光溶脂并发症报告

    作者:赵志力;隋志甫;石成方;谷廷敏;杨蓉娅

    激光溶脂由于比传统负压吸脂并发症少,创伤小,是近年很受欢迎的体形雕塑方式之一。激光溶脂将 Nd:YAG激光能量经由光纤照射脂肪细胞和真皮组织,通过光震波效应、光热效应和光刺激效应三大机制实现减少脂肪细胞数量和收紧皮肤的目的,但也会出现并发症。我们对1年来在我院进行激光溶脂辅助吸脂术的48例患者的并发症进行了统计,报告如下。

  • 金属特性碳纳米管的筛选分离及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的光热效应

    作者:侯进;弥曼;魏明;易文辉

    分离并研究金属碳纳米管(m-SWNTs)的光热效应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PmPV (poly [(m-phenylenevinylene)-alt-(p-phenylenevinylene)])从单壁碳纳米管(SWNTs)中分离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碳纳米管,测定其光热效应,与MCF-7乳腺癌细胞共同培养,在808 nm波长下,用红外光(NIR)以2W·cm-2的强度照射细胞3 min,MTT比色法测定m-SWNTs对MCF-7细胞的杀灭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m-SWNTs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mPV可有效分离m-SWNTs,其光热效应明显增强;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存活率,促进MCF-7细胞凋亡,其效果强于未经分离的SWNTs.通过PmPV分离的m-SWNTs具有更高的光热转化效率,并且对MCF-7细胞具有更强的杀灭效果.

  • 载碳菁类染料泡囊的制备和表征及其光热效应研究

    作者:刘迪;杨红;吕小燕;王雪;谢梦瑜;罗庚;付佩;赵成龙;姚枫枫

    目的:制备包载光热试剂碳菁类染料Cypate的泡囊,对其进行理化表征并考察其体内外光热效应.方法: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了Cypate泡囊,进行了形态、粒径和包封率考察,在激光照射下的体外升温效应考察,细胞毒性实验抑瘤作用考察,以荷瘤鼠的组织分布及热成像实验研究Cypate泡囊的光热效应.结果:制得的Cypate泡囊形态为球形、平均粒径(190.1±0.42) nm、包封率95.95%;Cypate以泡囊包载后,体外升温效果在激光照射下提高可达12.4%,抑制4T1肿瘤细胞生长的指标IC50降低74.01% (P <0.01),在荷瘤鼠的组织分布肿瘤部位强,高于其他脏器1.51 ~3.92倍.荷瘤鼠的热成像结果显示,在激光照射下,浓度为3.0和5.0 mg·kg-1的Cypate泡囊可使肿瘤部位达到消融肿瘤细胞的温度(>50℃).结论:本研究Cypate泡囊性好,细胞实验、动物实验表明具有良好的被动靶向性和光热效应,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新型光热治疗微粒传输系统.

  • 纳米金的药用研究进展

    作者:陆晨熠;庄贞静;邱飞

    目的 综述近年来纳米金的药用研究进展,为开发纳米金及其相关药物用于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近十年来国内外的文献,就纳米金的药用情况、研究进展和纳米金的毒性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 纳米金自身具有生物活性,同时还具有光热效应,也可以作为药物载体使用,3种方式均已用于疾病治疗的研究中.纳米金在艾滋病、肿瘤、帕金森病等疾病治疗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其中抗肿瘤药AurimuneTM(CYT-6091)已经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纳米金的药用研究的发展迅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相关研究表明纳米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毒性低,但作为药物方面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评价.

  • 激光与生物组织光热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友全;范世福;李小霞

    激光与生物组织的光热效应是激光在医学上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生物组织吸收激光能量后将产生光凝固、汽化和碳化等热效应,临床应用需要对光传播与热传输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本文讨论了光热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明确提出并分析了光热效应研究的正、逆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 激光在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峰;高萍;郑广宁

    上世纪60年代,随着红宝石激光的问世,激光照射对牙体硬组织的光热效应的影响引起了口腔医学界的学者们的极大兴趣,从此关于激光在口腔应用于口腔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就从未停止过,特别是脉冲式掺钕钇铝石榴石固体激光(Nd:YAG Laser)的问世,其小巧的体积和纤细柔软的光导纤维使得激光真正的走进了普通牙科诊所,直接用于口腔临床.

  • 光热疗法与传统艾灸治疗痹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李应昆;吴炜翰

    目的:探讨灸法治疗痹症是否借助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热效应.方法:根据试验设定的纳入标准,把纳入的病例分为仪器组和艾灸组.在进行常规针刺治疗后,仪器组使用光热进行治疗.艾灸组使用传统艾灸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存在差异.结论:灸法能够治疗痹症是由于其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光热效应.

    关键词: 艾灸 光热效应 痹症
  • 激光:解决你的“面子”问题

    作者:卢宁

    激光缘何可美容激光因其高度单色性、定向性、高亮度性的特质而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治疗、皮肤美容等领域.激光照射后对皮肤组织会产生光热效应、光化学效应、压强效应、电磁场效应和生物刺激效应,其中主要的是光热效应.

  • 多毛勿烦恼激光可美肤

    作者:马刚

    20世纪90年代,激光技术在医学美容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学家们利用激光技术,成功地把"选择性光热效应"原理应用在去除毛发问题上.

  • 新型硫化铜纳米颗粒细胞毒性及光热稳定性研究

    作者:周峰;邓国英;刘锡建;王秋根;王建东;王谦

    目的 选用典型纳米光热材料探讨纳米材料潜在生物学毒性及长期稳定性.方法 (1)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法检测硫化铜纳米颗粒材料在长期存放(室温存放30 d)于培养基后释放重金属离子的情况,重新检测其电镜形态和发热特性.(2)比较硫化铜颗粒材料浸提培养基不同比例培养和硫化铜颗粒直接梯度浓度培养对软骨原代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使用960 nm、0.72 W/cm2激光照射加入纳米颗粒培养后的软骨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凋亡情况,并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样本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表达.(4)将久置(室温存放30 d)后的材料再次应用于裸鼠瘤体治疗,研究相同条件激光照射材料的光热效应对于瘤体核心温度的影响.结果 (1)材料浸提培养基中铜离子浓度为85 μg/ml,硅离子为158.8μg/ml,完全浸提培养基在12h后对细胞的生长具即可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0),48 h后对软骨细胞的抑制率超过30%.(2)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加入材料前后,细胞凋亡率为(6.30±0.50)%和(7.36±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未加入材料的细胞在接受激光照射后凋亡率为(7.83±0.94)%,较未接受激光照射的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加入材料的细胞组,其凋亡率在照光前后以及时间梯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00).(3)在裸鼠成瘤瘤体光热损伤模型中,实验组瘤体核心温度在1 min之内可升高至36℃,4 min时升至4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00).结论 长期存放下,纳米硫化铜材料可释放出较高浓度的铜离子,在一定比例下,显著抑制正常软骨细胞的增殖;该应用条件下激光对于正常细胞的损伤不明显,但对含有纳米材料的细胞损伤显著;在动物瘤体治疗应用中,纳米材料仍然具有稳定的特点,能够达到显著的肿瘤杀伤作用.

  • IR780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表征 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李艳丽;孙增先;王添艳;杨广胜

    目的 制备出包载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0的白蛋白纳米粒,并进行体外表征及其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方法 通过去溶剂法制备包载IR780白蛋白纳米粒,检测白蛋白纳米粒的形态大小、粒径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及光热效应作用;采用MTT法对人结肠和直肠癌上皮细胞Cac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进行研究,并计算半数抑制率(IC50).结果 所制得白蛋白纳米粒形态规则圆整,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236±8.4)nm(n=6),IR780包封率为(72.43±6.45)%,IR780载药量为(4.38±0.35)%;近红外光照射后,白蛋白纳米粒具有优越的光热效应,并增强对Caco-2细胞的抑制作用,IC50为0.215μg/mL.结论 成功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粒具有较强的光热效应和体外抗肿瘤活性.

  • 近红外激光照射金纳米棒溶液光热升温实验

    作者:张世文;何晓光;董守安;李晓江;杨辅龙;王苑伶

    本文通过用不同功率808 nm近红外(NIR)激光照射不同浓度和状态下金纳米棒溶液来探索金纳米棒溶液光热转换引起温度升高的可能影响因素和规律.结果发现,金纳米棒的浓度越高,温度升高越快,幅度越大.当金纳米棒的浓度一定时,激光功率与温度升高幅度呈线性关系.温度的升高与所盛容器的形状也有一定关系.结果显示,金纳米棒反应体系温度升高的幅度与纳米微粒的浓度、照射功率及所盛容器形状有关,可以通过调节NIR激光照射功率来控制含金纳米棒反应液的温度.

  • 激光治疗与皮肤屏障

    作者:梁虹;戴杏

    皮肤屏障由水脂膜和皮肤“砖墙”结构组成,激光治疗过程中的组织学效应对皮肤屏障功能产生影响.其中光化学效应通过影响角质层内细胞间脂质合成使皮肤角质细胞间黏附力下降,影响“砖墙”结构.光热效应产生的热损伤,导致角质层中的角蛋白变性,破坏角质层的正常结构,从而间接影响皮肤屏障的抵御能力.光机械效应通过细胞间的机械应力增加,使角质形成细胞的完整性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症状.激光的不同组织学效应,对皮肤屏障产生不同的作用方式,因此,应用修复产品和光调作用对激光术后的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进行修复尤为重要.

  • 聚苯胺肿瘤光热疗法构建

    作者:吴维峰;王瑾晔

    当前,肿瘤治疗由于缺乏针对性和精准度,常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副作用,有时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众多治疗手段中,光热疗法以其无创、可控以及副作用小的特点备受青睐,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疗法".本文利用氧化聚合法合成了水分散性聚苯胺纳米颗粒,并对材料的细胞毒性及其光热效应进行评估.荷瘤鼠体内光热治疗实验证明了聚苯胺作为光热材料的可行性以及聚苯胺肿瘤光热疗法实验体系的有效搭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