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人工动静脉内瘘的意义

    作者:柳婧月;王小彦;黄枢

    慢性肾功能不全晚期透析的病人,常以人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净化的手段,因此,维持良好的动静脉内瘘通道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我院自1997年8月~2001年9月行人工动静脉造瘘术的70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临床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行动静脉造瘘术的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许会兰;贾强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1966年Brescria等开创了皮下动静脉吻合内瘘技术,使血液透析可以顺利地进行.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而简便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目前国内外关于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主要集中在术前准备、术后内瘘护理、内瘘的使用与保护等环节上,未找到有关尿毒症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的护理需求方面的研究,而此阶段的护理需求相当广泛及丰富,却未引起护理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因此,为了给这些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护理的需要,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

  • 超声对血液透析造瘘术前血管的观察和评价

    作者:高海港;苏光明;祝莉;夏隽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术前应用超声评价相关血管的手术可行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Accuvix XQ彩色多普勒对34例拟行自体动静脉造瘘的患者行相关血管超声检查.结合30例患者的手术结果,总结其超声术前评价标准.结果:(1)4例放弃手术中,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显著狭窄2例,桡动脉管壁钙化1例,头静脉内径过细(1.2mm)及位置过深1例.(2)30例行造瘘手术.其中,27例造瘘成功,3例失败;失败原因为血栓形成2例,血流量不足1例,无法满足透析.(3)超声术前评价标准:①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系统无显著狭窄或闭塞;②桡动脉内径>1.6mm,反应性充血充分,管壁无明显形态学改变;③头静脉内径≥2.5mm(应用止血带),位置须表浅平直,无多条分支.结论:通过血管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及术前评价标准选择适合造瘘患者,特别对常规检查困难或不确定者,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术前与术后的超声应用价值

    作者:王波

    目的 研究分析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术前与术后的超声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超声分析,比较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静脉造瘘手术前和术后临床血流量情况以及造瘘情况.结果 超声检查结果 为血流量低造瘘患者成功例数为21例,血流量正常患者造瘘成功例数为45例,血流量高患者造瘘成功例数为14例.血流量正常患者造瘘成功例数显著多于血流量低以及血流量高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技术对于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术前与术后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 动静脉造瘘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徐少群;廖先梅;汪志中;叶茂;钱小丽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为患者建立可长期使用的透析通道尤为重要,也是患者维持生存的生命线.而自体动静脉造瘘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透析通道,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理想血管通道.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血管吻合轮进行动静脉造瘘20例,效果满意,现将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节段性自体血管移植在动静脉造瘘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辛明霞

    目的 研究在动静脉造瘘术的进行过程中,节段性自体血管移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行大隐静脉移植术治疗,进行前壁的动静脉造瘘术,在30例患者中,18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分析记录.结果 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至少1年的随访,行动静脉瘘管后,所有患者均成功,且可以按时行血液透析,未出现假性动脉瘤的情况.结论 行自体血管移植,可以优化手术流程,且价格低廉,适合当今临床发展情况,这对于临床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 直接动脉穿刺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体会

    作者:朱伟;叶志英

    直接动脉穿刺建立临时快速的血管通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之一,亦为临时过渡性短期血透患者进行透析的有效方法,它还可为患者节省颈内静脉留置插管及动静脉造瘘术所需的开支.我们总结了24例紧急透析患者,均采用直接动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168次都取得满意效果.见下表.

  • 17例动静脉造瘘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申丽;任志兰

    动静脉造瘘术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的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是透析病人的一条生命线.动静脉造瘘手术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现将17例动静脉造瘘术后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护理介绍如下.

  • 动静脉造瘘术后上肢肿胀病人的护理

    作者:幸啊明;赵晓霞;何金云

    [目的]探讨动静脉造瘘术后上肢肿胀病人的护理.[方法]总结慢性肾衰竭病人进行动静脉造瘘术后上肢肿胀的护理.[结果]77例病人中上肢肿胀70例,其中68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得到改善,1例因肺部感染导致死亡,肿胀恶化并感染截肢1例.[结论]良好的术后护理对减轻人工血管移植行动静脉造瘘术后病人上肢肿胀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 桡动脉穿刺失败致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

    作者:赵虹

    1 病例介绍病人,男,45岁,工人.主因高血压病Ⅲ期、高血压性肾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于2000年10月3日入院.入院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每周1次.左前臂行动静脉造瘘术失败后,以直接穿刺右上肢桡动脉及左、右足背动脉维持透析.2000年12月27日常规行右上肢桡动脉穿刺,穿刺时病人感右前臂剧烈疼痛,触诊穿刺点周围皮肤发硬,略肿胀,立即拔出穿刺针,用纱布垫压迫穿刺点,绷带加压包扎.

  • 对行动静脉造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作者:黄颖

    目的:探究对进行动静脉造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进行动静脉造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进行动静脉造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

  • 留置针动脉穿刺法在内瘘造影中应用

    作者:马素敏;付海飞

    动静脉造瘘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透析(HD)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由于内瘘血管,特别是流出静脉的长期穿刺,局部损伤等原因内瘘血管可出现狭窄,导致内瘘流量不佳,甚至丧失功能[2-3].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患者,近年来,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采用留置针经皮桡动脉和肱动脉穿刺的方法行内瘘造影来评价内瘘功能,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临床怀疑内瘘功能不良的且仍有尿液(200 ml/24h)的维持性血透患者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58岁,平均25~7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8例,多囊肾3例.透析血管通路均为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桡动脉-头静脉吻合),使用时间1.5~8年,平均使用3.5年.

  • 静脉细小的动静脉造瘘术23例

    作者:朱建龙;章圣泽;朱雪琼

    目的探讨提高静脉细小的动静脉造瘘术的成功率.方法对23例前臂静脉细小的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改进的动静脉造瘘术.手术时游离较长静脉段,反复剥离静脉外膜,直至静脉扩张良好.结果术后随访2~35个月,动静脉瘘均成功,满足血透需要,2例栓塞,1例及时再通,1例再造瘘,1例假性动脉瘤.结论静脉细小的动静脉造瘘,改进手术方法后,成功率高.

  • 两种动静脉造瘘术式的疗效评价

    作者:董云鹏;吕朝晖;李伟举;曾科学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动静脉造瘘手术,采用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两种术式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共计56例,随机分为端端组和端侧组,每组28例,两组均行腕部动静脉造瘘手术,比较两组的吻合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年内端端组与端侧组的吻合成功率分别为71.4%和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组出现4例窃血综合征,而端侧组未出现,发生率分别为14.3%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侧吻合术在术后1年内瘘口吻合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端端吻合术,端侧吻合术是比较好的术式选择.

  • 采用血管吻合轮动静脉造瘘术35例护理体会

    作者:黄霞萍;张艳江;陈书勤

    我院采用血管吻合轮进行动静脉吻合造瘘35例,效果满意.现将术中配合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液透析血管的评估价值探讨

    作者:李春敏;亓恒涛;张先东;包守刚

    目的 探讨血管超声对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GE Vivid 7 Dimension彩色多普勒对50例患者进行上肢血管超声检查,其中拟行自体动静脉造瘘的患者30例,已造瘘患者20例,总结造瘘超声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结果,并制定超声对造瘘血管的评估标准.结果 ①术前评估血管中,桡动脉管壁弥漫性钙化2例,头静脉内径过细(1.4 mm)1例,均放弃桡动脉-头静脉造瘘,余者均成功行造瘘术;②20例造瘘术后随访患者,1例因静脉瘤样扩张并前臂明显水肿,2例因血栓形成使管腔明显狭窄,导致血流量不足.结论 通过血管超声对自体动静脉造瘘的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可提高造瘘成功率,并及时发现造瘘术后的并发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尿毒症患者动静脉造瘘的护理

    作者:苏南南

    动静脉造瘘术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的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一条生命线[1].因此,手术前血管的保护及手术后内瘘的护理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2010-01~2012-06笔者所在科对尿毒症患者行动静脉造瘘术100例,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 显微外科技术在动-静脉造瘘中的应用

    作者:张瑛;何仿;林昊;张文忠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动静脉造瘘术中的应用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运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作前臂远端近鼻咽窝处桡动脉主干(或分支)-头静脉主干(或属支)人工内瘘,分别采用三种吻合方法:A组:端-端,B组:端-侧,C组:侧-侧,分别观察其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C组吻合方式显微技术要求较高,A组发生血管再栓塞的时间长,大部分情况下,B组吻合方式是较合适的内瘘方式.结论:充分利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作动静脉造瘘,可以明显提高血液透析血管的有效利用时间,同时可以减少或延缓有关并发症的发生.

  • 动静脉造瘘在鼻烟壶及腕部的临床研究

    作者:俞慎林;雷泽华;高峰畏

    目的 评价在鼻烟壶及腕部行动静脉造瘘术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6月- 2009年6月收治的156例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鼻烟壶及腕部行动静脉造瘘术,术后经彩色超声随访其吻合口通畅情况,临床观察瘘管使用时间及其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2年,鼻烟壶处行动静脉造瘘术的患者,瘘管术后1年初级通畅率及累积次级通畅率分别为76.9%、92.1%;术后2年初级通畅率及累积次级通畅率分别为57.9%、78.9%.而腕部组瘘管1年初级通畅率及累积次级通畅率分别为64.1%、81.3%;术后2年初级通畅率及累积次级通畅率分别为56.0%、76.0%.两组在术后1年初级通畅率及累积次级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初级通畅率及累积次级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烟壶处行动静脉造瘘术的瘘管在短期内通畅率较腕部高,长期并无显著性差异.

  • 超声和CTA在血透患者上肢动静脉造瘘术前后的应用分析

    作者:曾理;郭艳平;蒋利华;张保荣

    目的 探讨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血液透析(HD)患者上肢动静脉造瘘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以术前超声结果(超声组,n=38)或以CT血管造影(CTA)结果(CTA组,n=34)为依据,行上肢动静脉造瘘术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放弃手术率、血管造瘘成功率、术后复查自愿率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两组放弃手术率、血管造瘘成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组术后复查自愿率明显高于CTA组(P<0.05).随访2年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技术和CTA技术均在HD患者上肢动静脉造瘘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方法,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