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土拨鼠α干扰素新亚型基因的克隆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作者:卢银平;徐飏;王宝菊;董继华;陆蒙吉;杨东亮

    目的克隆土拨鼠α干扰素(IFN-α)新亚型基因,用于土拨鼠HBV模型探索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策略;调查慢性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感染的土拨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功能状况.方法poly(I-C)体外刺激正常和慢性WHV感染的土拨鼠PBMC,分析其表达的干扰素生物学活性.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对土拨鼠IFN-α家族基因进行克隆,并对所克隆的系列基因进行测序、分型并进行真核表达后检测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结果poly(I-C)刺激体外培养的土拨鼠PBMC后,慢性感染土拨鼠PBMC分泌的干扰素的活性显著差异低于正常土拨鼠(P<0.01).获得36个土拨鼠IFN-α基因序列克隆,测序分析后,发现有10个克隆是新亚型基因,其中8个为功能基因亚型,2个为假基因亚型,病毒保护试验证明只有功能基因亚型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慢性WHV感染的土拨鼠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新的土拨鼠IFN-α亚型基因的克隆为在土拨鼠HBV动物模型上进行干扰素基因治疗和研究干扰素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材料.

  •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

    作者:王俊忠;朱华斌;杨东亮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机体后主要有两种结局:急性自限性和慢性持续性。机体能否清除病毒,取决于感染者的年龄和免疫状态。免疫功能健全的成年人感染后大多呈现为自限性。儿童、免疫力缺陷的成年人或者母婴传播多表现为持续性感染。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是清除HBV的关键因素,并且与肝脏的炎症和疾病的进展有关[1]。目前人们对HBV感染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应答还不完全清楚。本文就急性HBV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应答的相关进展以及争议作一综述。
      一、固有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是抵抗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但固有免疫在控制HBV感染中的作用却一直存在争议。长期以来部分学者认为HBV不被固有免疫识别,是一种潜伏病毒(stealth virus)[2]。急性黑猩猩感染模型显示, HBV感染早期,肝内与固有免疫相关的各种基因的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也就是不介导产生固有免疫应答[3]。近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 ,WHV)模型也显示,WHV感染土拨鼠后肝组织内没有检测到固有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4]。与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相比,HBV感染患者外周血内产生抗病毒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明显较低,反应时间也明显延迟[5]。另外,急性HBV 感染早期,患者外周血内能检测到高水平的IL-10,从而抑制NK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6]。这些结论均提示HBV感染不诱导机体产生固有免疫应答。

  • 土拨鼠白细胞介素15的克隆、表达和活性分析

    作者:王宝菊;Beate Lohrengel;卢银平;Micheal Roggendorf;陆蒙吉;杨东亮

    目的 对土拨鼠白细胞介素15(woodchuck interleukin 15,wIL-15)分子进行克隆、表达并鉴定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IL-15在嗜肝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以及评价IL-15用于治疗慢性HBV感染奠定基础.方法 用IL-15的保守引物将wIL-15基因克隆、测序并进行分析,构建wIL-15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离纯化后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wIL-15的完整编码序列为489 nt(与其他哺乳动物IL-15编码序列的同源性高达78%~87%),编码162 AA长度的前体蛋白(与其他哺乳动物IL-15蛋白的同源性高达70%~80%),其信号肽为N端的48 AA,成熟蛋白由114 AA组成.土拨鼠IL-15与灵长动物IL-15的同源性高于啮齿动物.带有His-tag的成熟蛋白,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离纯化后,可以刺激Con A活化的小鼠脾细胞和土拨鼠PBMC增殖(其SI值可高达10以上),并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1)wIL-15与其他哺乳动物IL-15高度同源,并且与灵长类动物的IL-15更接近.(2)wIL-15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在纯化后能刺激小鼠和土拨鼠淋巴细胞增殖,表现出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 异种肝细胞移植研究现状

    作者:何念海;赵文利;陈耀凯;王宇明

    uPA/RAG-2小鼠的发现为异种肝细胞移植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动物模型.在uPA/RAG-2转基因小鼠脾内注入大鼠、土拨鼠、人肝细胞后,均能部分或完全取代小鼠肝细胞.文章主要介绍了大鼠、土拨鼠、人肝细胞在uPA/RAG-2转基因小鼠内的增生、对肝功能影响等情况,同时探讨了该模型体系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

    作者:王琳;李克;成军;张健;邵清

    0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细胞癌发生主要的危险因子,慢性HBV携带者发展为肝细胞癌(HCC)的危险性可增加100倍,疫苗的使用降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同时HCC的发病率也随之平行下降,支持了HBV可以致癌.HBV属嗜肝DNA病毒科,还包括土拨鼠病毒(WHV)、地松鼠病毒、苍鹭肝炎病毒以及亲缘关系较远的鸭肝病毒.这些肝炎病毒均可引起宿主的慢性感染,但鸭肝病毒由于缺少X开放读码框架,引发的症状轻微预后良好.

  •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沈霞

    肝炎病毒至少存在3万年以上,约1万年前,进化为人肝炎病毒、土拨鼠肝炎病毒和鸭肝炎病毒等.

  • 一种新的土拨鼠α干扰素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其意义

    作者:卢银平;徐飏;王宝菊;董继华;陆蒙吉;杨东亮

    目的:建立新的土拨鼠α干扰素(IFN-α)基因分型方法,分析急性和慢性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感染的土拨鼠肝细胞中不同型别的IFN-α基因表达谱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已知序列和基因型的土拨鼠IFN-α基因克隆质粒,建立基于土拨鼠IFN-α基因序列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土拨鼠IFN-α基因分型方法.PolyIC体外刺激正常土拨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调查正常土拨鼠PBMC受PolyIC刺激后IFN-α基因的表达谱.提取急性和慢性土拨鼠肝炎病毒感染的土拨鼠肝组织mRNA,RT-PCR扩增土拨鼠IFN-α基因,分子克隆后调查急性和慢性感染的土拨鼠肝细胞中IFN-α基因表达谱.结果:建立了土拨鼠IFN-α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型方法.急性和慢性感染的土拨鼠肝细胞中IFN-α基因的表达谱明显不同于正常动物的表达谱,假基因表达所占比例大.结论:新建立的土拨鼠IFN-α基因分型方法可用于分析土拨鼠不同组织中IFN-α的基因表达谱.

  •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研究现状

    作者:陈智

    目前,将嗜肝DNA病毒科分为两个属:正嗜肝DNA病毒属(人乙型肝炎病毒、土拨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炎病毒)、禽嗜肝DNA病毒属(鸭乙型肝炎病毒).以人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例,其基因组DNA是双链松弛环状分子(relaxed circular DNA, rcDN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109,相当于3 200 bp.

  • 乳牛血清中类人HBV调查研究

    作者:王培龙;董翠英;时玉军;王忠;李卓

    人乙型肝炎病毒(HBV)与鸭、土拨鼠、地松鼠肝炎病毒同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inaviridae)[1~3].在乳牛中调查类人HBV国内曾有报道[3~6],检测方法较多,但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乳牛血清中类人HBV还未曾见报道.

  • 宠物鼠给主人"种"猴痘

    作者:杨锋

    猴痘病毒是天花病毒的近亲,它所引发的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1958年,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发现猴子体内存有猴痘病毒,鼠和兔等都可受到这种病毒感染,土拨鼠则是猴痘病毒的重要宿主.1970年,科学家在非洲中西部首次发现,人感染了猴痘病毒后,其症状和天花类似,但病情不如天花凶险.今年6月8日,美国发生猴痘疫情,短短半月内,已迅速蔓延到威斯康星、印第安纳、伊利诺伊、新泽西等7个州,猴痘患者升至81人.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向全国发布警告,要求医生和公共卫生官员采取措施,严防这种疾病大规模传染.

  • 乙型肝炎病毒

    作者:方新华;杨东亮;郝连杰;Arbeitskreis Blut;Untergruppe Bewertung Blutassoziierter Krankheits

    乙型肝炎病毒研究现状乙型肝炎病毒的特征乙型肝炎病毒(HBV) 是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成员的原型病毒,与其相似的病毒还存在于灵长类体内及土拨鼠、地松鼠体内.在各种鸟类或禽类中发现的嗜肝DNA病毒,是正嗜肝DNA病毒属的近亲 ,归于禽嗜肝DNA病毒属. 本科病毒所有的成员均呈嗜肝性、非致细胞病变性及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可引起持续感染, 产生高滴度病毒血症.正嗜肝DNA病毒可引起急、慢性肝炎及肝细胞肝癌. HBV是直径为42~45nm大小的球形颗粒,由正20面体的核衣壳(核心)外披脂多糖及蛋白质形成的外膜组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病毒外膜的主要抗原,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小蛋白抗原(SHBsAg)、中蛋白抗原(MHBsAg)及大蛋白抗原(LHBsAg),它们分别含S结构域、前S2结构域及前S1结构域.

  • 土拨鼠肝炎病毒动物模型在肝细胞癌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朱松山;殷君;黄华艺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人类病原体,可引起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HBV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以我国和东南亚国家为甚.慢性乙型肝炎和因慢性HBV感染而导致的HCC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仍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课题.目前研究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炎后肝硬化和HCC的发病机制和诊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物模型,而良好的动物模型的选择是决定研究结论是否可靠的基础.土拨鼠是一种主要生活在北美大平原的动物,其个体和肝脏大小特征、携带的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的致病机制,疾病进展与人HBV相似性等因素很利于研究乙肝病毒性肝炎和HCC的发生和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因此,通过土拨鼠肝炎动物模型能更好地了解HBV与HCC的复杂关系并将促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新策略的制定.本文就土拨鼠动物模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HCC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做一概述.

  • 土拨鼠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存在共同线性B淋巴细胞表位

    作者:张振华;王蓉;田拥军;李磊;夏剑波;龚劲松;陆蒙吉;龚非力;杨东亮

    目的 寻找并证实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抗原(WHcAg)和HBcAg存在共同的B淋巴细胞表位.方法 用变性重组WHcAg和HBcAg免疫Balb/c小鼠以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单克隆抗体对WHcAg和HBcAg进行ELISA、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对比分析,同时用该抗体对WHcAg和HBcAg进行表位分析,并在氨基酸水平进行比对.结果 经过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对比分析,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中有2株与HBcAg和WHcAg有交叉反应,而且灵敏度和特异性相似;针对的抗原表位分别位于HBcAg和WHcAg的1~8位氨基酸和125~140位氨基酸.结论 WHcAg和HBcAg存在2个共同的线性B淋巴细胞表位,分别位于1~8位和125~140位氨基酸.

  • 乙型肝炎的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梦菊

    HBV感染后的转归依赖于病毒因素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平衡。病毒因素包括初始感染剂量、病毒复制动力学和扩散能力。免疫系统因素包括:动力学、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持久性,以及其它非抗原特异性效应器机制如天然免疫应答的激活和细胞因子产生。土拨鼠的研究结果提示慢性化表现在感染后出现低免疫应答的动物上,伴低水平细胞因子产生和严重程度较轻的急性肝炎(1),提示初始免疫应答的强弱是确定感染后转归的关键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