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7例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及随访中血清ALT、病毒载量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作者:方玉才;王秋英;潘统桧;杨燕飞;高晓磊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肝功能、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 检测6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开始(0周)、结束(48周)和停药12周(60周)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 治疗后完全应答组(CR-S,43/67) ALT、HCV RNA及血清4项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下降(P <0.05或P<0.01),部分应答组(CR-R,13/67)和无应答组(NR,11/67) ALT、HCV RNA及血清4项纤维化指标变化不明显,反跳甚至更高.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约65%患者完全应答,随着肝细胞炎症的改善,病毒RNA滴度、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下降,表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能抑制HCV RNA复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纤维化.

  •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的比较

    作者:刘鹏;李娇;许慧;岳志刚;郭继鸿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水平,探讨它们在高脂血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204人,不同临床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336例,后者又分为高胆固醇血症组(高TC组,8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组(高TG组,105例)、混合型高脂血症组(混合组,85例)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低HDL组,66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和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混合组TP和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4组高脂血症患者AL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其中又以混合组ALT水平升高的幅度大(P<0.05);高脂血症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可见高TC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要明显高于高TG组(P<0.05),高TC组和低HDL组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要明显高于高TG组及混合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HDL组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脂血症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可见高TG组瘦素水平低于低HDL组(P<0.05);高TC组脂联素水平低于低HDL组(P<0.05).结论 血脂升高可诱发肝功能损害,血清瘦素、脂联素有望成为判定高脂血症患者的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特拉唑嗪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和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杨金凤;刘芳;王倩;曹丽羽;郭茂娟

    目的 观察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指南引导药物治疗(GDMT)的基础上加服特拉唑嗪干预后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符合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所有患者GDMT基础上加服盐酸特拉唑嗪治疗4周,观察短期疗效;1年随访中,试验组死亡4例、退出4例、失访1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6例和3例.终试验组55例(GDMT且继续服特拉唑嗪)和对照组50例(GDMT),治疗1年,观察长期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服用4周特拉唑嗪治疗后LVEF明显升高[(29.54±4.75)% vs (27.73±6.54)%,P<0.01],中心静脉压(P<0.01)和NT-proBNP明显减低[(2316.22±899.44)ng/L vs (4766.40±497.40)ng/L,P<0.01].患者服用1年特拉唑嗪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LVEF明显升高[(28.75±4.16)% vs(22.46±3.51)%,P<0.01],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明显降低[(2138.85±669.28)ng/L vs (3526.68±1116.11)ng/L,P<0.01],6 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349.00±23.52)mvs (276.12±103.28)m,P<0.01],再住院次数明显减少[(1.12±1.15)次vs (4.12±1.56)次,P<0.01];肌酐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在GDMT基础上,短期和长期联合应用盐酸特拉唑嗪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 首次血清转氨酶水平预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

    作者:林奔腾;王海鹏;赵欣;程绪杰;许海峰;贺永明;周亚峰;杨向军

    目的 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缺氧性肝损伤(HLI)的发生率以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 方法 选择从2013年1月1号至2015年8月1号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的STEMI的患者,通过回顾分析病例及电话随访患者或家属来评估. 结果 共有622例STEMI患者行急诊PCI,平均年龄62(18)岁,男性534例,37例STEMI患者(5.9%)在我们的随访中死亡632(495)d,这些STEMI患者具有年龄更大70(17)岁比62(18)岁,更高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值625(695)U/L比247(236)U/L、血清谷草转氨酶值123(133)U/L比52(42)U/L、肌酸激酶-MB值248.5(407.5)ng/ml比184.7(197.0)ng/ml和肌钙蛋白I 80.0(30.4)ng/mlvs.49.6(61.6)ng/ml,均P<0.05. 结论 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出现缺氧性的肝损伤是常见的,并预示着更高的死亡率.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气腹压力对转氨酶的影响

    作者:高峰;于进;邵建平;陈涛;赵明一;朱泽卫

    目的 探讨在低气腹压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低气腹压力对转氨酶的影响.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区人民医院普外二科2010年1月-2015年4月门诊收治的胆囊结石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共12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按患者住院号尾号单双数分组,尾号为单号者分入常规气压组(A组:12~14mmHg),尾号为双号者分入低气压组(B组:8~10 mmHg),每组64例患者.应用SPSS12.0软件,采用t检验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前1天、术后第1天、2天血清ALT、AST浓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平均手术时间(65±6.5) 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61±8.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12,P=0.976).与A组相比,B组对转氨酶影响较小,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气腹压(8 ~ 10mmHg)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完全可行的,并不延长手术时间,同时有利于减少气腹压对转氨酶的影响,这对于术前转氨酶异常者尤为重要.

  • 右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右后叶解剖性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昌军;杨尽晖;易为民;毛先海;沈贤波;刘初平;尹新民;彭创;陈梅福;蒋波;吴金术

    目的:探讨右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右后叶解剖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肝右后叶解剖性切除术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右半肝血流阻断法(Ⅰ法)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9)岁;右后叶区域阻断法(Ⅱ法)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48±10)岁;Pringle 法(Ⅲ法)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48±10)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Ⅰ法放置右半肝蒂阻断带备用,或解剖出肝右动脉及门静脉右支分别阻断。Ⅱ法在Ⅰ法基础上分离出肝右动脉右后支及门静脉右后支,结扎切断。Ⅲ法不解剖第一肝门。观察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等情况。3组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Ⅰ、Ⅱ、Ⅲ法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8±52)、(216±39)、(193±43)min,Ⅰ法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Ⅱ法组和Ⅲ法组(LSD-t=-4.093,-1.772;P<0.05)。Ⅰ、Ⅱ、Ⅲ法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62)、(403±38)、(303±37)ml,Ⅰ法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Ⅱ法组和Ⅲ法组(LSD-t=-15.671,-12.735;P<0.05)。结论肝右后叶解剖性切除术中采用右半肝血流阻断控制出血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

  • 精准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作者:何坤;胡泽民;余元龙;阮嘉后;周载平;黄锐钦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6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精准肝切除术组(精准组)和传统肝切除术组(传统组)。其中精准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0岁,中位年龄45岁。传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3~62岁,中位年龄46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精准组采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利用缺血界线及肝静脉主支作为引导标志确定肝离断平面,中心静脉压控制在5 cmH2O(1 cmH2O=0.098 kPa)以下,超声刀离断肝组织,肝断面不予对拢缝合。传统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血流,采用血管钳夹法快速离断肝组织,术后对拢缝合肝脏断面。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d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肝切除术,肿瘤切除后切缘均为阴性,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精准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02±47)min,明显长于传统组的(209±30)min(t=4.016,P<0.05)。精准组术中出血量为(354±71)ml,明显少于传统组的(598±109)ml(t=-2.376,P<0.05)。精准组患者术后7 d的ALT、AST、TB分别为(80±36)U/L、(61±18)U/L、(29±6)μmol/L,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52±55)U/L、(233±62)U/L、(49±8)μmol/L(t=-2.173,-1.640,-2.240;P<0.05)。精准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3±3)d,明显短于传统组的(22±5)d(t=-2.045,P<0.05)。精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30),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7%(8/30)(χ2=4.320,P<0.05)。结论与传统肝切除相比,精准肝切除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 大网膜移植治疗巨大肝包虫残腔胆汁瘘30例报告

    作者:张玉海

    1990~1998年我科采用大网膜移植填充巨大肝包虫残腔并胆汁瘘,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追踪随访30例,占同期(46例)随访率65%.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7~64岁,平均32岁.包虫残腔10?cm×10?cm~20?cm×13?cm,平均16?cm×12.5? cm,单腔21例,双腔9例.内囊摘除后即出现胆瘘23例(76.7%),瘘口直径0.5~3?mm,均为多发瘘,术中证实内囊感染6例.肝功能测定:胆红素代谢异常18例,转氨酶类均有不同程度改变.Casoni皮内试验阳性率90%以上.

  •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高表达预测结直肠癌预后不佳的研究

    作者:郭雄图;陈显国;胡玉萍;李天翔;袁南贵;陈元岩

    目的 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蛋白高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7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比较20例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和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CAT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BCAT1高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总体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BCAT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5.3%(47/7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76,P=0.005).位于直肠、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Ⅲ+Ⅳ分期的组织中有较高的BCAT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χ2=5.296、4.541、11.387、5.091,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CAT1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预后明显优于BCAT1阳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2.8%和15.1%(χ2=9.242,P=0.002).结论 BCAT1蛋白表达检测阳性提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不佳,预示总体生存预后不良,是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标记物方面的潜在生物学靶点.

  •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小鼠急性肝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孙振宇;刘宁;何湘;魏从文;张艳红;钟辉;徐力善

    目的 建立二乙基亚硝胺(N-nitrosodiethylamine,DE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炎模型.方法 DEN生理盐水溶液腹腔注射雄性C57BL/6小鼠后,观察小鼠存活情况,ELISA方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以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腹腔注射DEN溶液的佳剂量为100 mg/kg.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注射该剂量DEN的小鼠肝组织HE染色可见进行性炎性病变、肝渐进性弥漫性坏死、肝小叶紊乱、细胞核崩解以及小血管出血;小鼠血清中的ALT、AST、IL-1β、IL-6、TNFα的水平逐渐增高,在注射后24 h达到峰值,随后均逐渐下降.结论 建立了DEN诱导小鼠急性肝炎模型,为下一步开展急性肝炎的致病机制相关研究提供了理想有效的动物模型.

  • 肝活素(HPS)--一种新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标志物

    作者:翟华立;陈慧;詹轶群;杨晓明;于淼

    目的:急性肝衰竭是目前临床上导致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研究具有肝特异性、灵敏度高的肝损伤标志物对于严重肝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肝活素( hepassocin,HPS)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特异性的促肝细胞增殖活性因子,在动物水平检测其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肝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将为其开发成临床检测急性肝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腹腔注射不同剂量CCl4处理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的存活率、转氨酶水平以及肝病理变化。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的HPS水平;实时PCR法检测HPS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HP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CCl4处理剂量的增加,小鼠死亡率显著升高,肝损伤程度显著增加,在此过程中,HPS在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并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结论HPS可做为一种新的小鼠肝损伤标志物。

  •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内脏脂肪指数与转氨酶水平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齐家超;林其昌;林新;陈晓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SA)患者内脏脂肪指数与转氨酶水平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反复打鼾或睡眠呼吸障碍至福建省睡眠疾病诊治中心就诊的患者.患者均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及腹部超声检查,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非SA组及轻、中、重度SA组(AHI分别为:<5、5~<15、15~<30、≥30次/h).比较组间PSG相关参数、转氨酶、内脏脂肪指数等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内脏脂肪指数与PSG相关参数及转氨酶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内脏脂肪指数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佳切点及风险.结果 共分析15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10例,女42例,年龄(51.1±11.3)岁.其中,非SA组20例,轻、中、重度SA组分别有31、39、62例.152例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2例.不同SA组间性别、年龄、碱性磷酸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体质指数、腰围、AHI、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ODI)、内脏脂肪指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脏脂肪指数与AHI(β=0.222,P=0.006)、ODI(β =0.216,P=0.008)、ALT(β=0.237,P=0.003)、GGT(β=0.238,P=0.003)呈正相关.ROC曲线提示,在总人群中,内脏脂肪指数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佳切点为1.59.高内脏脂肪指数组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增加至4.550倍(OR=4.550,P<0.001).结论 内脏脂肪指数与SA患者转氨酶水平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 SARS病毒对患者外周血象及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龙凤;邢卉春;徐丽萍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病程中外周血象及肝功能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认识SARS的临床特征.方法以169例在太原市5家医院住院治疗的SA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期检验外周血象及肝功能.结果疾病早期(1 d)多数患者(90.00%以上)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而于第2~3周有40.00%患者白细胞增高,伴有中性粒细胞增高及淋巴细胞降低;约4.44%~12.76%的患者可出现血小板降低.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红蛋白降低的患者从4.25%增至39.59%;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增高,9~15 d达峰值;所有患者血清总蛋白始终正常,而40.35%~72.00%的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结论 SARS患者病程中可出现白细胞增高、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及肝功能的异常,防治中应予以注意.

  •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艳荣;王利娜;张秋瓒;韩志蕊;乔玉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美洲大蠊提取物1组(APA1组)、美洲大蠊提取物2组(APA2组)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组(R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以4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干预,于造模7周(C组、M组、APA1组、R组)、9周(APA2组)分2批处死大鼠,评价各组大鼠转氨酶、白蛋白、透明质酸、层连蛋白、肝细胞形态、纤维组织增生及Bax、Bcl-2表达的情况。结果 M组大鼠营养状况差,转氨酶、透明质酸、层连蛋白明显升高,血白蛋白显著低于正常,肝细胞广泛坏死,伴有明显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肝硬化。APA 1组、APA 2组及R组大鼠转氨酶、透明质酸、层连蛋白明显低于模型组,血清白蛋白高于模型组(P<0.05),肝组织肝小叶形态完整,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中央静脉区肝组织中Bcl-2/Bax比值高于模型组(P<0.05),而汇管区Bcl-2/Bax比值低于模型组(P<0.05)。APA 1组大鼠体质量及白蛋白水平高于R组(P<0.05),转氨酶水平略高于R组,肝细胞变性较R组多见。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对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营养状况及调节细胞凋亡具有一定作用。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NAFLD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王琳;田建立;李岱;冯淑芝;任美书

    目的:评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SpringerLink、EBSCO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SAHS与NAFLD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利用RevMan 5.1和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SAHS患者与非SAHS患者相比存在NAFLD的危险增加(RR=2.82,95%CI:2.03~3.92,P<0.01);SAHS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SMD=0.53,95%CI:0.02~1.05,P<0.05);在SAHS患者中,重度NAFLD 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较轻度 NAFLD 者升高(SMD=1.42,95%CI:0.12~2.72,P <0.05)。结论SAHS患者患NAFLD的风险增加,NAFLD的严重程度随间歇低氧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水平的测定

    作者:戴鑫;吕宗舜;王邦茂;杨雪敏

    目的 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NAFLD伴转氨酶升高患者14例,NAFLD伴转氨酶正常者24例,健康对照组31例.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肠道黏膜上皮细胞ZO-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转氨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AFLD转氨酶升高组,NAFLD伴转氨酶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AFLD伴转氨酶升高组的BMI、TC、TG,FPG,AST,ALT均高于NAFLD伴肝功能正常组;而后者的指标又高于健康对照组.3组在ZO-1蛋白的强阳性表达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x2=11.731,P<0.01).健康对照组,NAFLD伴转氨酶正常组,NAFLD伴氨酶升高组,ZO-1蛋白的表达情况依次减低(rs=0.424,P<0.01).在NAFLD患者中,ZO-1的表达程度与肝功能的升高水平呈负相关(rs=-0.347,P<0.05).结论 肠道黏膜上皮细胞ZO-1蛋白的表达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为“肠-肝轴”机制解释NAFLD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证据.

  • 以转氨酶升高就诊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2例分析

    作者:梁保丽;南月敏;付娜;胡静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是一种原发于肌肉组织的神经系统遗传病,多为儿童期发病.

  • 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杨威;王霞;刘凯元

    测定3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分析其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升高,且高氨基转移酶水平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 急性毒鼠强中毒检测脑电图与转氨酶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贤忠;贾开福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脑电图(EEG)与转氨酶的临床意义.方法48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72h内行EEG、转氨酶检测.结果EEG异常43例,异常率为89.6%;转氨酶异常39例,异常率为81.2%.结论EEG异常和转氨酶升高与患者临床症状轻重呈平行关系,且EEG和转氨酶恢复正常比临床症状消失晚.

  • 以转氨酶升高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多发性肌炎1例

    作者:阎双缓;曹治宸

    患儿,女性,4岁,发现转氨酶异常3个月入院.患儿3个月前入托体检时发现转氨酶明显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315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376 U/L,有乏力、食欲差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炎",先后给予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单铵,口服中药等保肝治疗20余天,转氨酶无明显下降.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