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染色体易位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沈鉴东;吴畏;蔡令波;谢佳孜;马龙;孙雪萍;高超;崔毓桂;刘嘉茵

    目的:评估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在染色体相互平衡易位和罗氏易位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卵裂期胚胎活检单个卵裂球,用于全基因组扩增后,利用aCGH技术进行染色体组拷贝数变异检测,选择染色体平衡的胚胎移植,随访跟踪临床结局。结果:90例临床PGD取卵周期中,相互平衡易位58例,罗氏易位32例,共活检卵裂期胚胎528枚,明确诊断518枚(98.1%),总体单胚胎移植临床持续妊娠率46.8%。其中,相互平衡易位新鲜周期移植持续妊娠率38.7%,冷冻周期持续妊娠率45.0%;罗氏易位冷冻周期持续妊娠率61.5%。结论:aCGH技术在染色体易位PGD中应用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妊娠结局。

  • t(16;21)(p11;q22)急性髓系白血病九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欧阳敏;许兰平;王昱;主鸿鹄;秦亚溱;赖悦云;刘艳荣;江滨;黄晓军

    目的 探讨t(16;21)(p11;q2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初诊t(16;21)(p11;q22)AML患者临床资料,并汇总国外文献报道的42例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9例t(16;21)(p11;q22)AML占同期AML患者的0.66%.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FAB分型:M11例、M25例、M41例、M52例;其中3例在诊断时形态学可见空泡形成.免疫表型除表达髓系CD117、CD13、CD33及CD34外,均表达CD56.染色体G显带分析均可见t(16;21)(p11;q22),5例伴有复杂核型.所有患者均可检测到TLS/FUS-ERG融合基因.9例化疗后均获完全缓解(CR).2例仅接受化疗的患者分别于诊断后5和16个月复发,并于10和27个月死亡.7例于缓解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位生存21(11~46)个月.汇总文献报道的42例成人t(16;21)(p11;q22)AML患者,其中单纯化疗组27例,HSCT组15例,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95%CI1~17)个月及18(95%CI2~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16;21)(p11;q22)AML是一类少见的AML,其具有特殊的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总体预后差,allo-HSCT治疗可改善其预后,推荐首次CR后行allo-HSCT治疗.

  • 伴t(5;12)(q33;p13)髓系肿瘤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寇林冰;潘金兰;仇惠英;陈苏宁;岑建农;张後;白淑潇;吴春晓;吴亚芳

    目的 分析伴有t(5;12)/ETV6-PDGFRβ异常髓系肿瘤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PDGFRβ双色断裂重排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该基因重排;应用多重RT-PCR技术检测ETV6-PDGFRβ融合基因,并对其中1例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分析;4例患者均接受伊马替尼治疗,随访治疗结果和生存期.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为骨髓增殖性肿瘤(MPN),1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核型分析3例t(5;12) (q33;p13)为原发性异常,1例t(5;12)(q33;p13)为继发性异常,并经FISH证实为PDGFRβ基因重排;多重RT-PCR检测结果显示ETV6-PDGFRβ融合基因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免疫分型结果显示4例患者骨髓标本均有CD13、CD33和CD34表达;伊马替尼治疗后,其中2例患者获分子学缓解,l例获血液学和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1例在伊马替尼治疗后,ETV6-PDGFRβ融合基因短暂转阴,由于与AML相关的原发性异常的存在,使得病情迅速恶化、死亡.结论 伴t(5;12)/ETV6-PDGFRβ髓系肿瘤较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t(5;12)在MPN中多为原发性异常,患者伊马替尼治疗效果颇佳,预后良好,而在AML中可能多为继发性异常,预后尚不明确.FISH技术是检测PDGFRβ基因重排的可靠手段.

  • 16例伴19p13异常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作者:贡金英;竺晓凡;刘旭平;陈玉梅;邹尧;秘营昌;王建祥

    目的 分析伴19p13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对16例伴19p13异常的ALL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t(1;19)组和der(19)组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伴19p13异常的ALL占同期ALL的4.02%,其中t(1;19)(q23;p13)15例[平衡易位t(1;19)(q23;p13)8例,不平衡易位der(19)t(1;19)(q23;p13)7例],t(17;19)(q22;p13)1例,t(1;19)组的外周血门细胞汁数和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der(19)组,而der(19)组的预后较t(1;19)组好.结论 19p13异常是ALL的一个非随机的染色体改变;伴有该异常的ALL患者具有独特的I临床特征和小良预后.

  • 伴特征性t(11;22) (q23;q11.2)染色体易位白血病二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作者:王彤;高文;刘红星;滕文;任婧;王春芳;张艳;曹巍;王卉

    目的 报道2例伴少见的特征性t(11;22)(q23;q11.2)染色体异常的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探讨其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2例患者分别进行了骨髓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PCR基因扩增及基因测序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两例患者骨髓形态学特征分别表现为AML-M5和AML-M2,免疫分型符合AML-M5及AML-M2或M4的异常表现,与已报道的伴t(11;22)(q23;q11.2)染色体异常患者及无MLL重排的患者基本一致;染色体核型分别为单纯t(11;22)(q23;q11.2)及伴t(11;22)(q23;q11.2)的复杂核型;FISH证实涉及MLL基因,PCR基因扩增及基因测序显示涉及11号染色体的MLL基因和22号染色体的SEPTIN5基因,形成MLL-SEPTIN5融合基因.两例患者经DHA或DA方案诱导化疗,均获血液学完全缓解,其中一例在中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期间复发并死亡.结论 伴少见t(11;22)(q23;q11.2)染色体异常的患者符合AML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易位后形成MLL-SEPTIN5融合基因;常规化疗缓解后易复发,预后不佳.

  • 11例伴有t(7;11)(p15;p15)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分析

    作者:王四平;魏述宁;齐军元;刘旭平;杨洪乐;赵嘉玮;安刚;王建祥

    目的 分析伴有t(7;11)(p15;p15)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对11例伴有t(7;11)(p15;p15)的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临床预后.结果 11例患者中8例为女性,AML-M2a6例,M4、M5各2例,M61例.11例患者均表达CD33,其中10例表达CD117、CD13,7例表达HLA-DR,6例表达CD34.11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显示有t(7;11)(p15;p15),其中1例伴有+8.共9例患者检测FLT3-ITD、TKD突变,其中1例FLT3-ITD突变阳性.11例患者仅2例存活,1例失访;其余8例均死亡.结论 t(7;11)(p15;p15)异常是一种少见的染色体易位,伴有该异常的AML患者具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升高的临床特征,预后不良.

  • AML1-ETO9a异构体在伴t(8;21)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比例的监测及其意义

    作者:李林萌;陈子兴;岑建农;沈宏杰;姚利;王元元;祁小飞

    目的 研究AML1-ETO9a (AE9a)异构体在伴有t(8;21)的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M2)患者中表达比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筛选了44例初诊AE9a与AML1-ETO(AE)融合基因共表达的伴有t(8;21)的AML-M2患者.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监测这44例多次随访标本中AE9a在AE9a与AE两者总和中百分比的变化.结果 伴有t(8;21)的44例初诊AML-M2患者中AE表达量高于AE9a(中位CT值分别为20.48和21.54),两者表达量呈正相关(r =0.900);44例初诊患者经首次标准方案化疗后AE与AE9a表达量均下降,但初治后AE9a在总体中百分比较初诊时上升(P<0.05);患者经1个疗程标准方案化疗后,未达完全缓解(CR)组的AE9a百分比明显高于CR组(中位值分别为36.81%和7.93%,P<0.05);复发患者缓解期间AE9a百分比高于未复发患者(中位值分别为22.89%和2.43%,P<0.05);缓解期间,17例复发患者中11例AE9a百分比在AE表达低水平时即出现升高甚至异常升高.结论 AE9a与AE共表达于伴有t(8;21)的AML-M2患者中,并且AE表达量高于AE9a,两者呈正相关.AE9a异构体对标准化疗的敏感性较AE差.在缓解期监测AE9a在AE及AE9a两者总体中百分比的变化比单独监测AE融合基因能更早地预示疾病复发趋势,从而可提前进行临床干预,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 PTD-BCR/ABL-OD融合癌蛋白的表达和跨膜转运

    作者:梁英民;叶盛开;贾洪霞;林媛;蒋姗姗;吴绒丽;周鹏;杨曦;张萍;李军锋;李军林;韩骅

    寡聚化结构域(oligomerization domain,OD)是BCR/ABL融合蛋白N端的一个重要结构域,是2个单体通过N末端螺旋易位,然后在C末端螺旋间形成反向卷曲折叠形成二聚体,进而互相叠套形成四聚体.在几种不同类型的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可以观察到这种四聚体的形成,它能介导BCR/ABL融合蛋白多聚体的形成,进而使无活性的ABL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化[1,2].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外源性的OD结构域蛋白干预内源性蛋白的聚合,从而达到抑制BCR/ABL蛋白激酶活化的作用.我们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采用PCR扩增OD区基因片段,并在其N端融合蛋白转导结构域(PTD)基因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然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并加入到培养的K562细胞中,对OD结构域蛋白在细胞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 一例伴t(1;21;8)(p36;q22;q22)复杂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荧光原位杂交研究

    作者:戴海萍;薛永权;潘金兰;吴亚芳;王勇;张俊;沈娟

    t(8;21)(q22;q22)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常见的再现性染色体异常之一,占伴有核型异常的AML-M2的40%~50%,少数M1、M4患者也可伴有t(8;21)[1].

  • t(11;17)(q23;q21)见于两种具有不同形态学改变和基因重排的急性白血病

    作者:薛永权;王玮;潘金兰;吴亚芳;刘丹丹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大多有特异性染色体重排,它们常显示特定的形态学改变和基因重排,例如t(8;21)白血病有M2的形态学改变和AML1-ETO融合基因,t(15;17)白血病有M3的形态学改变和PML-RARα融合基因,inv(16)白血病有M4Eo的形态学改变和CBFβ-MYH11融合基因,涉及11q23的易位有M5的形态学改变和MLL基因重排[1].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新近提出的恶性造血系统肿瘤的分型建议中就将上述再现性染色体异常列为AML的重要诊断指标[2].然而近来我们发现2例伴有t(11;17)(q23;q21)的AML患者,他们显示不同的形态学改变和基因重排,现报道如下.

  • 三例变异型Ph染色体的bcr/abl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

    作者:朱宝生;李春华;李永刚;沈晓梅;史克倩;赖洵;李惠民

    约8%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有变异型Ph染色体(变异Ph易位),形态上可将其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国外有作者用Soufhern blot和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发现,变异Ph易位的CML患者具有bcr/abl融合基因[1,2].我们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hybridization, D-FISH),检测3例变异Ph易位CM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对象和方法1 病例变异型Ph染色体的CML患者3例,男1例,女2例,发病年龄为25~32岁,平均29.7岁.3例初诊时均有头昏、乏力、脾脏肿大(巨脾)等症状;血常规:WBC(52~98)×109/L,平均72.3×109/L;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为(6.1~9.4):1,粒系0.480~0.840,平均0.653.初诊检查3例均处于CML慢性期.

  • 外套细胞淋巴瘤bcl-1基因重排的分析

    作者:孙文佶;林茂芳;Reza Parwaresch

    外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其形态特征,但易与其他淋巴瘤相混淆.因此,寻找一种敏感而特异的分子标志将有助于对该病的明确诊断.染色体t(11;14)主要见于MCL,其分子对应物是bcl-1基因重排,尽管bcl-1的断裂点分散于11q13区内,但其中一半以上的断裂点集中在一个1?kb大小、被称为主要易位簇(major translocation cluster, MTC)的区域内[1].在MTC内,断裂点又发生在相对更小的区域内,正是断裂点相对集中的特点,使得PCR技术适用于这种易位的检测.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特异和敏感的半巢式PCR方法来检测MCL中的bcl-1基因重排,并检查该方法在检测石蜡标本时与新鲜冰冻组织结果的一致性.

  • 98例滤泡性淋巴瘤组织学及遗传学的初步研究

    作者:潘毅;孟斌;付凯;孙保存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的诊断、分级、鉴别诊断及染色体的易位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FL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原始HE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福尔马林固定并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CD10及Ki-67等抗原的表达,并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FL中Bcl-2-IgH及Bcl-6的易位状态.结果:98例FL的临床病理资料中,男性51例,女性47例,男女比例约为1.09:1;年龄范围25~83岁,中位年龄59岁.本组病例1~2级共54例,其中1级24例,2级30例,3a级26例,3b级18例.FL在形态学上具有典型特征,联合应用Bcl-2、CD10及Ki-67等免疫标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免疫组织化学表型:Bcl-2阳性率为87.8%,CD10阳性率为62.2%,Ki-67高表达(≥25%)的阳性率为50.0%.FISH检测结果为FL的Bcl-2-IgH易位总的发生率是58.5%,1级、2级、3a级及3b级者分别为91.7%、63.0%、52.0%及16.7%16.7%.Bcl-2-IgH易位的状态与CD10的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FL中Bcl-6易位总的发生率为16.3%(15/92),其中1~2级的发生率为0,3级总的发生率为35.7%(15/42),易位的发生均存在于高级别FL中.结论:FL的发病年龄较晚,中位年龄超过50岁,组织结构和构成细胞均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联合应用Bcl-2、CD10及Ki-67等抗体可基本明确诊断,辅以CD5、CD23、Cyclin D1和CD43可与反应性增生及其他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鉴别;FL中Bcl-2-IgH易位的发生率随着分级的增高逐渐降低,易位的状态与肿瘤分级及CD10和Ki-67的表达率相关;Bcl-6易位的出现与肿瘤分级相关,易位均存在于高级别FL中.

  • 18q缺失综合征一例:四年长程随访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玉霞;肖农

    18q缺失综合征是由于第18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所引起的疾病.该综合征以女性好发,发病与母亲年龄无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生时低体质量,严重智力障碍;特征性面部畸形;小头畸形、眼裂水平位、眼窝内陷、鲤鱼状嘴;耳轮过度发育,形成深沟;两乳头距离远;手指细长但指尖隆起,形如垂滴的水珠;约有50%的患者骨、关节畸形,且指端螺纹明显多于正常人;男性患者可有小阴茎、隐睾;女性外生殖器发育不良等.

  • 028 甲状腺毒症病人放射性碘治疗1年后易位频率测定

    作者:秦岚

  • 053 用FISH检验Mayak厂工人淋巴细胞测定慢性辐射照射的易位发生率

    作者:松涛

  • 《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染色体易位估算辐射生物剂量技术方法》解读

    作者:刘青杰;陆雪;陈德清;赵骅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染色体易位估算辐射生物剂量技术方法》是在收集整理、全面阅读了与该标准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我国现行有效的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将资料汇总分析后经实验室反复验证的基础上制定的.此标准主要用于早先事故受照人员的生物剂量估算,为临床放射损伤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为了使放射性疾病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贯彻执行该标准,该文对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 119 钆(Gd)对239Pu-氢氧化物贮留和易位的影响

    作者:

    关键词: 氢氧化物 易位
  • 常染色体结构异常与男性精液异常的关系

    作者:梁玥宏;王文靖;任晨春;张海霞;杨微微

    目的:对无精及少弱精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常染色体结构异常与男性精液异常的关系。方法对775例无精及少弱精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87例,检出率为11.23%。其中常染色体结构异常30例,包括平衡易位15例(1.93%),罗伯逊易位11例(1.42%),倒位4例(0.52%)。结论常染色体结构异常是导致无精与少弱精的重要原因。

  • 漫谈中医的病机学说(十)

    作者:哈孝贤

    (接上期)2.虚实转化虚因正气不足,实因邪气过盛.但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交争,盛衰易位,从而导致疾病的虚实性质发生转化,如由实转虚,或由虚转实等.

313 条记录 6/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