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水泥对兔股骨头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云龙;张卫平;刘长安

    目的:探讨股骨头内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入对正常股骨头微循环影响.方法:选用纯种中国大白兔30只,左侧股骨头内注入骨水泥为实验组,右侧为穿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各取10只动物进行墨汁灌注及股骨头标本采集.显微镜下观察骨水泥注射后股骨头内骨水泥-骨组织学形态;每个标本切片取10个低倍视野,对微血管数计数.采用SPSS12.0软件做统计分析.结果:大体观察两组股骨头外形圆而光滑,关节软骨无剥脱及变性;实验组股骨颈断面可见骨水泥嵌入骨小梁之间.骨水泥注入后沿骨小梁间隙浸润,挤占骨小梁间隙内空间,骨水泥与正常骨小梁组织成为一种嵌合状态.实验组术后4周时位于骨小梁间隙内的微血管由于与骨水泥接触密切,数目明显减少,术后8周时开始逐渐恢复,术后12周时明显增多;对照组术后骨小梁间隙内微血管数目无明显变化.结论:骨水泥注入股骨头后由于化学及热烧伤作用,初期对股骨头内骨小梁表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微血管数减少,随着时间的延续,微血管数目恢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也得到了恢复.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醛糖还原酶对糖尿病大鼠股骨头结构和微血管形态的影响

    作者:陈海英;郑建盛;陈建明;陈少强;刘文革;张鹏飞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微血管分布及形态上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大鼠股骨头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BNA在不同时间表达的差异以及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变化对股骨头组织结构演变、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方法 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糖尿病5周组(DM1)、10周组(DM2)及15周组(DM3),每组10只.光镜下观察各组股骨头结构以及凝血因子Ⅷ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墨汁灌注行微血管密度测定;观察VEGF mRNA原位杂交表达强度并分析;生化检测各组股骨头组织匀浆的AR活性. 结果 糖尿病大鼠股骨头随病程发展骨小梁变少变薄,骨髓腔增大;凝血因子Ⅷ因子表达上升,微血管密度增大;VEGF mRNA在骨髓腔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上升,AR活性增大(P<0.05). 结论 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出现骨质疏松变化倾向,与VEGF mBNA促进微血管增生、血管通道性增大及AR活性增强密切相关.

  • 糖尿病对大鼠股骨头生长板分化和成骨的影响

    作者:陈海英;陈小萍;郑建盛;陈少强;刘文革;唐军民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长骨发育的影响机制.方法 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5周组(DM1)、10周组(DM2)及15周组(DM3),每组10只,另设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每组10只,共60只.对各组大鼠股骨头生长板,光镜下作组织病理学分析及组织计量学测定;利用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法观察胶原纤维沉积变化;墨汁灌注行边缘微血管密度测定;观察生长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原位杂交表达强度并分析;采用RT-PCR技术,对蛋白聚糖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 糖尿病15周组生长板厚度、生长板细胞柱密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生长板钙化区胶原纤维明显增多;VEGF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1);边缘微血管密度增大,但渗透性大.15周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大鼠股骨头生长板出现早闭.VEGF促进成骨矿化,糖尿病股骨头生长板边缘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成骨矿化.

  • 牦牛心室普肯耶纤维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作者:李朝旭;段德勇;崔燕

    目的 探讨牦牛心室普肯耶纤维的分布和结构特点,为高原哺乳动物心室传导系统的研究积累形态学资料.方法 采用墨汁灌注、ABS树脂灌注铸型,石蜡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60只成年牦牛的心室普肯耶纤维分布及结构特征.结果 牦牛心室普肯耶纤维束周围包绕有结缔组织鞘.左束支在室间隔内膜下层有2条或3条分支;右束支经隔缘肉柱在右前乳头肌根部心肌层中有3条或4条分支.心室普肯耶纤维在心内膜下层呈多边形网状分布,并在心肌层中发出大量分支,左、右心室乳头肌顶端内膜下层未观察到普肯耶纤维分布.普肯耶纤维呈卷轴状、蜂窝状、漏斗状或脊状构型.Cx43在普肯耶纤维呈膜阳性.结论 ABS树脂灌注铸型技术能用于心室普肯耶纤维分布的研究.牦牛心脏左束支和右束支呈不对称分布,左束支较发达.

  • 外源性CGRP诱导糖尿病大鼠膜性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海英;张如玉;蔡阿明

    目的 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对糖尿病大鼠骨膜微血管病变和膜性成骨的影响.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外源性CGRP静脉注射,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CGRP干预组(CGRP),分别在5w、10w后观察各组大鼠骨膜微组织结构及组织计量学测定;墨汁灌注观测骨膜微血管单位面积.结果 DM1骨祖细胞数较CON均增大(P<0.01),DM2骨膜厚度等均明显小于CON组(P<0.01);微血管单位面积增大,但渗透性大.CGRP骨膜厚度较DM1增多(P<0.01).CGRP2较DM2骨膜厚度、骨祖细胞数均增大(P<0.01),微血管连续性好.结论 外源性CGRP可改善糖尿病大鼠骨膜的微循环损伤,促进膜性成骨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症起到修复作用.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盖髓对造牙本质细胞及微血管的影响

    作者:佟玮玮;王健平;赵千宁;苏丹;于彦衡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具有用作根充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能,对感染髓腔有抗菌性,对细胞无细胞毒性,但将其作为直接盖髓剂的研究还比较片面。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用作盖髓剂的组织学反应。
      方法:取Wistar大鼠12只,在上下颌第一、二臼齿做Ⅰ类洞至露髓,随机分3组,分别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纳米羟基磷灰石、氢氧化钙盖髓,均以玻璃离子充填。充填后7,30 d处死动物,采用血管墨汁灌注法观察牙本质细胞和牙髓微血管组织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充填后7 d: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组牙髓纤维细胞增生,前期牙本质增厚,血管扩张明显;纳米羟基磷灰石组牙髓纤维细胞增生,前期牙本质无明显增厚,血管扩张;氢氧化钙组髓室大部牙髓组织坏死,下方牙髓纤维细胞增生明显,有一定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坏死;②充填后30 d: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组盖髓下方前期牙本质增厚明显,牙髓纤维细胞增生,成牙本质细胞增加,血管扩张;纳米羟基磷灰石组前期牙本质增厚,血管扩张明显;氢氧化钙组穿髓孔下牙髓表面坏死团块,牙髓交界处成牙本质细胞活跃牙本质壁上前期牙本质无明显增厚,坏死区下方血管密集;③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具有诱导牙髓细胞再生的作用。

  • 牛、犬心室浦肯野纤维密集区的解剖

    作者:袁鑫立;徐锋;李玉泉;杨向群;姬瑞娟;熊绍虎;王栋;郭晓丹;张喜

    目的:准确定位及尝试剥离大中动物浦肯野纤维密集区.方法:先采用碘染色的方式显示心室传导系统的大致走行,然后用墨汁灌注明确不同动物的心室传导系统浦肯野纤维密集区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尝试分离浦肯野纤维密集区组织.结果:牛心墨汁灌注的方法显色清晰、保存持久,而犬心需通过碘染色显色;通过上述2种染色方法,准确定位了牛和犬心室传导系统浦肯野纤维密集区的位置,但准确完整剥离该区却存在较大困难.结论:牛、犬心室内面存在多处浦肯野纤维明显的密集区,这些密集区组织的准确定位,为进一步分离培养浦肯野细胞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改良墨汁灌注法与von Willebrand factor免疫荧光法在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形态显示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童建斌;陈旦;曾乐平;周瑾;黄菊芳;罗学港

    目的:比较改良墨汁灌注法与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免疫荧光法在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形态显示方面的异同.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vWf免疫荧光显色组和改良墨汁灌注组.改良墨汁灌注组分两步灌注明胶墨汁40 ml.vWf免疫荧光显色组常规灌注生理盐水40 ml.视网膜行铺片和切片,观察vWf免疫荧光法和改良的墨汁灌注法显示的微血管形态;两组视网膜切片还进行NeuN、Parvalbumin和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vWf免疫荧光法能充分显示视网膜铺片周嗣部的微血管,但对铺片中央部和切片的微血管显示不良;改良墨汁灌注法能充分显示大鼠视网膜铺片和切片的微血管,用此方法灌注的视网膜切片的NeuN、Parvalbumin和GFAP免疫组织化学效果均与正常视网膜相似.结论:改良墨汁灌注法在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形态显示中优于vWf免疫荧光法,且能在同一切片上准确显示血管与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空间关系.

  • 急性颅脑损伤脑微血管形态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如同;高立达;官鹏;毛伯镛;艾效蔓;孙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脑微血管形态学改变.方法制作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脑微血管墨汁灌注,制作切片透明标本,利用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微血管直径和面积密度.制备扫描电镜脑组织标本,观察微血管形态学的改变.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有小血管破裂红细胞漏出,部分血管扭曲,有些区域出现无血管区.受伤48h和72h,微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间隙增宽.图像分析示脑外伤后3h微血管的直径和血管面积密度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受伤12h后,微血管直径均较对照组增加(P<0.01),但血管面积密度仍较正常低(P<0.05).结论脑微循环功能失调可能是导致脑外伤后继发性缺血缺氧的重要原因.

  • 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在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显示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宋玫侠;王丽;李上;张迁;张作明

    目的 比较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对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显示的不同.方法 将鼠龄为7d的SD大鼠12只(24眼)随机分成墨汁明胶灌注组(n=6)和胶原蛋白酶消化组(n=6),两组大鼠共同暴露于含体积分数80%±2%氧浓度环境饲养5d,然后回到正常氧环境饲养5d.在第18天时将一组幼鼠行心脏墨汁明胶灌注,另一组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取两侧眼球,一眼用于视网膜铺片,另一眼行组织切片观察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证实新生血管的增殖.部分切片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能很好显示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胶原蛋白酶消化法技术复杂,成片率低;联合共聚焦显微镜可以进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三维结构观察.结论 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显示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优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适宜广泛使用.

  • 改良视网膜墨汁灌注法观察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作者:宋玫侠;李上;牛超;张作明

    背景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遗传性疾病.CSNB较少见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其如何影响视网膜新生血管尚需深入探讨. 目的 改进视网膜墨汁灌注方法,并用于观察CSNB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选取清洁级7日龄SD大鼠和CSNB大鼠各18只,任意选取其中12只制作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作为OIR模型组,其余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SD大鼠和CSNB大鼠各9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体积比1∶1墨汁灌注组、体积比2∶1墨汁灌注组和单纯墨汁灌注组,分别灌注体积比1∶1墨汁灌注液、体积比2∶1墨汁灌注液和单纯墨汁灌注液各10 ml.取单侧眼球制作视网膜铺片,取另一侧眼球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并比较不同体积比墨汁灌注组视网膜血管成像质量.另取SD大鼠和CSNB大鼠OIR组各3只幼鼠与正常对照组幼鼠均按照此法灌注体积比2∶1墨汁灌注液.取各组石蜡切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计数每张切片中突破内界膜细胞核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 体积比2∶1墨汁灌注组视网膜铺片中血管网成像质量较体积比1∶1墨汁灌注组和单纯墨汁灌注组高.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SD大鼠和CSNB大鼠均未见突破内界膜的细胞核;OIR模型组可见大量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OIR模型组中SD大鼠和CSNB大鼠突破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分别为(23.08±2.99)个/切片和(41.12±9.36)个/切片.CSNB大鼠突破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略高于SD大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70,P=0.5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SD大鼠和CSNB大鼠突破内界膜的细胞v-WF均表达阳性. 结论 体积比2∶1墨汁明胶灌注液对大鼠视网膜血管成像质量优于单纯墨汁灌注液,是一种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的视网膜铺片方法.高氧可诱导CSNB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

  • 牛心传导系显示方法和技巧

    作者:张宝良;申彪;郑鹏毅;李长力;杨文成;李成建;李依明;韩倩倩

    目的探讨牛心脏传导系大体标本显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在解冻的24例新鲜黄牛心内膜下,利用墨汁灌注方法显示牛心传导系左、右束支及其Purkinje纤维网.结果牛心传导系左、右束支及其Purkinje纤维网显示清晰、色泽保存持久.结论墨汁灌注技术为心脏传导系形态学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 白斑癌变过程中α-SMA、墨汁灌注和病理分级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曾同;华丽;钟文静;张水龙;丁瑞宇

    目的比较白斑癌变进程中几种血管生成检测方法与不同病理分级间的相关程度,探寻早期诊断白斑癌变的有效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Salley法诱导金地鼠颊囊白斑癌变,以光镜下病理观察诊断分级和墨汁灌注、甲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等与血管生成有关的检测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墨汁灌注图像分析结果中血管面积比与病理分级高度相关,血管密度值相关性不显著;α-SMA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且不同病理分级间的α-SMA阳性血管值有明显落差和平台.结论多种检测手段均能有效地反映金地鼠白斑癌变进程中血管生成变化趋势和病理变化严重程度.α-SMA免疫组化检测具有十分良好的区分度,能准确反映上皮细胞变化程度,是很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早期诊断白斑癌变的有效方法.

  • 灯盏细辛对金地鼠颊囊癌血管生成影响的形态特征研究

    作者:周曾同;金芝贵;张水龙;汪铮;李伟国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对白斑癌变过程中血管生成影响的形态特征,为阐明该药抗癌变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 DMBA诱导金地鼠颊囊白斑癌变.用灯盏细辛流浸膏稀释液干预.经心分别灌注明胶墨汁和树脂预聚液,取颊囊标本分别作常规切片染色后图像处理和碱腐标本处理.得灯盏细辛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血管截面积比值、血管密度值等数据以及颊囊微血管树脂铸形标本,作观察对比.结果灯盏细辛组和模型组的血管截面积比值和血管密度值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此两组间P>0.05.微血管树脂标本比较显示灯盏细辛组的血管扩张和增生与模型组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差异,而与空白对照组相似.结论灯盏细辛有扩张血管和促进微血管增生作用,但形态结构良好.此"活血化瘀"作用可能是该药抗癌变基础之一.

  • 火器伤伤情判断与影像学检查

    作者:冷渌清

    火器伤伤情判断的研究大致分为2个方面:①直接判定法,主要围绕临床清创中的"4C"而展开,即损伤组织的颜色(color)、毛细血管出血(capillary bleeding)、收缩力(contractility)和软硬度(consistency).无论是通过墨汁灌注组织染色法、色光对比法,还是荧光照相法,都是为了直接显示坏死组织的颜色变化.此外还有电生理法与生化检测法[1].此类方法均采用直接接触损伤组织,在有创条件下进行,常用于实验和手术中.②间接判定法,以影像学检查为代表,为损伤区无创性检测,用于急诊检查与后期随访,是临床的重要辅助工具.目前,超声和CT已广泛用于火器伤检查,随着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检查的普及,可动态观察伤情的影像检查成为研究的方向.

  • 人体淋巴系统标本的制作与体会

    作者:张惠爱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淋巴系统的内容讲述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重点和难点之一,很多医学院校都是依靠挂图或模型进行教学,甚至有些医学院连模型都不具备.以上问题普遍存在,是因为淋巴系统的结构很细小与周围的结缔组织很难辨认,标本的制作比较困难.在以往,其制作要求是新鲜刚死不久的人体标本,通过墨汁灌注之后,才能清晰的显露淋巴系统的位置,制作起来比较容易.由于现在新鲜标本来源越来越少,因此制作起来就相对困难[1].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淋巴系统的知识,作者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出淋巴系统标本.

  • 糖尿病大鼠的骨膜反应及染料木素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海英;林冬梅;王希;张趁华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骨膜反应的动态演变及染料木素(Gen)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CON);糖尿病组(DM);Gen低剂量干预组(GenLow);Gen高剂量干预组(GenHigh)(30 mg· kg-1· d-1)。每天1次,灌胃给药(4.0 mg/kg)10周,每组20只。对各组大鼠骨膜作组织病理学分析及组织计量学测定;利用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法观察胶原纤维沉积变化;墨汁灌注行边缘微血管密度测定。结果 DM组骨膜厚度等均明显小于CON组(P<0.01);微血管密度增大,但渗透性大。GenHigh骨膜厚度明显减少(P<0.01)。结论糖尿病先后出现骨膜水肿、增生、退化等骨膜反应。Gen对糖尿病的骨膜反应具有改善保护作用。

  • 血管生成素对糖尿病大鼠股骨头血管新生及渗漏的影响

    作者:陈海英;王秀国;陈少强;刘文革;唐军民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1 (angi.Poiet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微血管新生及渗漏的影响.方法 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糖尿病5周组(DM1)、10周组(DM2)及15周组(DM3),每组10只.墨汁灌注观测股骨头微血管密度;摘取模型动物股骨头组织,免疫组化分析凝血因子Ⅷ(FⅧ)表达;原位杂交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强度;RT-PCR分析Ang-l的mRNA表达. 结果 糖尿病大鼠股骨头随病程发展,Ang-l、FⅧ因子表达上升,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mRNA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1);微血管密度加大,显示血管增生、渗漏.结论 糖尿病股骨头Ang-1与VEGFmRNA相互协同或拮抗分别促进微血管增生、抗血管渗漏.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FⅧ及VEGFmRNA与微血管密度(MVD)变化存在正相关.

  • 明胶墨汁与荧光微球显示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灌流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童建斌;黄菊芳;王慧;陈旦;曾乐平;周瑾;罗学港

    目的:比较明胶墨汁灌注与荧光微球灌注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灌流情况的显示效果.方法:12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荧光微球组(6只)和明胶墨汁组(6只).明胶墨汁组分两步经左心室灌注明胶墨汁40 ml.荧光微球组经股静脉注射荧光微球0.5 ml.视网膜行铺片和切片,观察荧光微球和改良墨汁灌注显示的微血管灌流情况;两组视网膜切片还进行NeuN、Parvalbumin和GFAP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荧光微球零散分布于视网膜铺片周边部和中央部视的网膜血管中;不能显示铺片的血管轮廓和切片中的血管截面.荧光微球与NeuN、Parvaibumin或GFAP免疫组化双标不能在同一组织中准确显示视网膜血管与神经细胞的紧密空间关系.改良墨汁灌注能清晰显示大鼠视网膜铺片中周边部和中央部的血管网,以及切片中的血管截面,而且此方法与NeuN、Parvalbumin或GFAP免疫组化双标能在同一组织中准确显示视网膜血管与神经细胞的紧密空间关系.结论:改良明胶墨汁灌注在显示大鼠视蚓膜微血管灌流情况方面优于荧光微球,适宜于在视网膜疾病研究中广泛使用.

  • 加温灌注明胶墨汁制作动物脑血管模型的方法

    作者:李朗;孙俊;李明;叶铮

    许多课题的研究都涉及制作动物血管模型,实验中较困难的是既要固定好组织,同时又要在血管内填充染料显示血管,以便在组织学切片染色后,好观察不同脑区的神经核团及血管的分布.我们在对100多只蒙古种沙土鼠进行缺血实验中经过反复摸索,总结出用明胶墨汁温热灌注法,显示动物大脑脑血管的分支分布情况.明胶墨汁灌注动物血管后,取脑组织作冰冻切片,用Nissl染色.镜下观察,神经元着色佳,同时可清楚看到微血管象树枝样纵横交错,相信该方法对脑血管方面的研究技术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