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与下肢震动感觉阈值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耿世友;赵倍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醛糖还原酶(AR)活性与空腹血糖、下肢震动感觉阈值(VPT)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42例,测定红细胞AR活性、空腹血糖、小腿侧缘及足背的震动感觉阈值,统计分析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AR活性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725,P<0.01),AR活性与双下肢感觉阈值亦呈正相关(r=0.654、0.722、0.782、0.715,均为P<0.05).结论 高血糖所致的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升高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与下肢震动感觉阈值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明;刘长山;丁颖超;刘慧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下肢震动感觉阈值(VPT)与醛糖还原酶活性(ARA)之间的关系.方法 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42例,测定空腹血糖、双下肢VPT以及红细胞ARA,分析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ARA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763,P<0.01),ARA与双下肢VPT亦呈正相关(r=0.645,0.782,0.725、0.751,均P<0.05).结论 高血糖所致的ARA的升高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黄连素对糖尿病大鼠组织醛糖还原酶活性及心肌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慧;刘长山;王秀军;丁颖超;张效亮

    目的 研究醛糖还原酶活性、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与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关系,探讨黄连素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黄连素治疗组,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1)糖尿病组醛糖还原酶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黄连素治疗组醛糖还原酶活性较糖尿病组均明显降低(P<0.01).(2)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心肌MDA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SOD活性水平明显降低(P<0.01);黄连素治疗组较糖尿病组MDA含量降低(P=0.000),SOD活性水平升高(P=0.000).(3)糖尿病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连素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凋亡率降低(P<0.01).结论 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生发展,黄连素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心肌损害.

  • 糖痹康对DPN大鼠山梨醇通路的影响

    作者:杨鑫伟;姚伟洁;史浩田;高彦彬;刘铜华;许利平

    目的 探讨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山梨醇通路的影响.方法 按空腹血糖水平,从80只Wister大鼠中随机抽取2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 STZ建立糖尿病模型,l周后测空腹血糖,血糖≥16.7 mmol/L者入选高血糖模型.高血糖造模8周后,以空腹血糖升高,坐骨神经神经传导速度降低,鼠尾热痛阈值升高,坐骨神经轴突萎缩和脱髓鞘作为DPN造模成功.将40只DP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弥可保组,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给予药物治疗4周后测定醛糖还原酶活力,Na+-K+ ATP酶活力及山梨醇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弥可保组及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醛糖还原酶活力升高(P<0.01),坐骨神经中山梨醇含量增加(P<0.01),Na+-K+ ATP酶活力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弥可保组及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醛糖还原酶活力降低(P<0.01),坐骨神经中山梨醇含量降低(P<0.01),Na+-K+ ATP酶活力升高(P<0.01).结论 糖痹康能够降低醛糖还原酶活力,降低山梨醇含量及提高ATP酶活力,通过调节山梨醇代谢通路改善DPN,可能是糖痹康治疗DPN的作用机制之一.

  • 金匮肾气丸对糖尿病大鼠多元醇代谢的影响

    作者:梁晓春;郝伟欣;贾力;徐惠媛;张克俭;郭赛珊

    目的 观察传统治疗糖尿病的古方金匮肾气丸对糖尿病大鼠多元醇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DM)大鼠模型,给予金匮肾气丸灌胃,并以氨基胍对照,疗程8周。观察其对糖尿病坐骨神经组织和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AR)和山梨醇(SNS)浓度及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 经金匮肾气丸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和红细胞SNS浓度、坐骨神经AR明显降低,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和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红细胞内AR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金匮肾气丸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多元醇代谢,可能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作用。

  • 332 伸展野菊花中新的黄烷酮苷和苯基丁醇类苷的绝对构型及其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活性

    作者:

  • 冬连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蛋白非酶糖基化的影响

    作者:孙其伟;高普;刘剑刚

    目的 观察冬连胶囊对蛋白非酶糖基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配合高脂饮食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12周后观察冬连胶囊对大鼠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醛糖还原酶(AR)的影响.结果 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血糖明显升高:冬连胶囊高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大鼠血糖有下降趋势,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冬连胶囊高、低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均能降低大鼠GSP含量、抑制AR活性,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冬连胶囊对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有抑制作用.

  • 复方杞鹰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

    作者:孙玉华;徐磊;张兰兰;哈木拉提;庞市宾;刘晓燕;胡梦颖

    目的:研究复方杞鹰颗粒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用Wistar大鼠,高脂、高糖饮食8周,小剂量STZ 35 mg·kg-1 ip 12周后,形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复方杞鹰颗粒低、中、高剂量(1.17,2.34,4.68 g·kg-1)治疗8周.测定坐骨神经、尾神经传导速度,全血黏度、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坐骨神经醛糖还原酶和Na +/K+ ATP酶活性.结果:复方杞鹰颗粒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同时可抑制糖化产物的形成;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中Na +/K+ -ATP酶的活性;可以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中醛糖还原酶的活性的升高,改善神经功能.结论:复方杞鹰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引起的神经损害.

  • 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成分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立华;唐民科;刘葭;黄建梅

    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有效成分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从正常SD大鼠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以槲皮素为阳性对照,在含有还原型辅酶Ⅱ(NADPH)、醛糖还原酶、DL-甘油醛的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10种成分单体,通过340nm处光密度的下降值计算各成分的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丹酚酸B、丹参酮I、隐丹参酮、黄芪甲苷、哈巴俄苷、槲皮素的IC50分别为:0.180、0.109、1.01、0.15、0.799、0.0652、0.0742、0.00385、0.315、0.205μmol/mL,人参皂苷Re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有效成分对醛糖还原酶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不同治法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醛糖还原酶和山梨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梁煜;胡斌丽;胡勇

    为探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病机规律,我们观察了活血化瘀药、益气养阴药以及化痰利湿药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和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活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唐代屹;潘明政;郭赛珊;梁晓春

    1病因病机研究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至今仍未完全弄清.公认I型糖尿病病因为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性与病毒感染.II型糖尿病病因有遗传、肥胖、感染、应激反应与妊娠因素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基础也远未弄清,但大量临床及动物实验资料表明,体内葡萄糖水平持续升高是形成慢性并发症的必要条件,葡萄糖对蛋白质的非酶促糖化,醛糖还原酶增多及活性增强是形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机理,特别容易受到损伤的是眼部(视网膜病)及肾脏(肾脏病变)的微血管;周围神经(周围神经病变)和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这些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 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抗白内障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刁红星;易燕群;戚辉;高欣欣;方花;魏小勇;顾琼;王岭;王峥涛;古练权

    目的:探讨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抗白内障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2O2致离体培养的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模型,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晶状体的透明度的影响;D-半乳糖致糖性白内障大鼠模型,裂隙灯观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在体大鼠晶状体透明度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活性;采用分子对接考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抑制AR的结合位点、结合方式及其药效团.结果:离体及在体实验均表明石斛酚和丁香酸组合具有良好的抗糖性白内障活性,且优于单一组分石斛酚和丁香酸及阳性对照药物白内停,表现良好的协同效果;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表明二者协同抑制AR的氨基酸残基为Asnl60,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形成共同药效团.结论: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具有良好的抗白内障活性,其作用机制在于二者对AR呈现良好的协同抑制性.

  • 中草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长根;张琳霞;刘霞

    中草药作为天然产物,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来源广泛,以中草药为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其不良反应远低于化学合成及微生物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在有效阻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外周神经病变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作者主要综述了中草药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槲皮素、水飞蓟素、葛根素、黄芩苷、黄连素等和一些中药复方制剂,如:参丹健胰丸、筋脉通、六味地黄丸等在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降低山梨醇含量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现状进行了阐述.

  • 黄连素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及其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长山;王秀军;柳林;逄力男

    目的:观察中药黄连素对糖尿病患者醛糖还原酶(AR)活性抑制作用及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N)多项指标的影响,以探讨黄连素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应用防治DN的临床意义. 方法: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测定红细胞AR,血糖、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并测定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膀胱残余尿量.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病人出现的副作用,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重复检测开始的项目.结果:上述指标治疗前二组相似,治疗后治疗组AR活性受到抑制,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亦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黄连素可明显抑制AR活性,改善DN的各项指标,有助于DN的治疗.

  • 六味地黄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宋晓燕;陈蔷;齐晓燕

    目的观察中药六味地黄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六味地黄丸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我院诊断为早期DN且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的患者72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即口服糖适平或注射胰岛素)和治疗组(41例,常规治疗加六味地黄丸),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DN的症状与体征;测定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红细胞AR活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改善情况.结果(1)六味地黄丸可使DN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改善;(2)六味地黄丸使红细胞AR活性受到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UAER,血β2-M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对血糖、血脂、平均动脉血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明显抑制早期DN红细胞AR活性,改善DN各项指标,有助于早期DN的治疗.

  • 黄芩甙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作者:董砚虎;钱薇薇

    目的:为观察中药黄芩甙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病程5年以上的7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黄芩甙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黄芩甙治疗组在常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服黄芩甙胶囊3g,连续观察治疗6个月.结果:黄芩甙治疗组,治疗后醛糖还原酶(AR)活性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神经传导速度趋于稳定和部分改善,而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善.结论:黄芩甙具有明显抑制AR活性作用,并可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少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具有改善和延缓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醛糖还原酶对糖尿病大鼠股骨头结构和微血管形态的影响

    作者:陈海英;郑建盛;陈建明;陈少强;刘文革;张鹏飞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微血管分布及形态上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大鼠股骨头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BNA在不同时间表达的差异以及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变化对股骨头组织结构演变、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方法 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糖尿病5周组(DM1)、10周组(DM2)及15周组(DM3),每组10只.光镜下观察各组股骨头结构以及凝血因子Ⅷ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墨汁灌注行微血管密度测定;观察VEGF mRNA原位杂交表达强度并分析;生化检测各组股骨头组织匀浆的AR活性. 结果 糖尿病大鼠股骨头随病程发展骨小梁变少变薄,骨髓腔增大;凝血因子Ⅷ因子表达上升,微血管密度增大;VEGF mRNA在骨髓腔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上升,AR活性增大(P<0.05). 结论 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出现骨质疏松变化倾向,与VEGF mBNA促进微血管增生、血管通道性增大及AR活性增强密切相关.

  • 缺血后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刘克玄;李云胜;李偲;李毅;廖东江;黄文起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L/R)损伤后肠黏膜的蛋白质变化,探讨其可能的肠保护机制.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L/R组和IPo组.IL/R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再开放60min,IPo组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行三个循环灌注30 s/,阻断30 s,余同IL/R组.再灌注结束即刻在距回肠末端5 cm处取20 cm小肠刮取肠黏膜,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 Master 2D Elite 5.0图像软件进行分析,应用基质辅助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明确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研究发现1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其中6个在IPo组中表达上调,4个表达下调.9个通过鉴定及功能分析,其中醛糖还原酶、醛脱氢酶与抗氧化应激和抑制凋亡相关.结论 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IPo与IL/R损伤后肠黏膜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IPo的肠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醛糖还原酶和醛脱氢酶的表达,从而抑制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有关.

  • 1例静脉滴注α-硫辛酸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

    作者:于莉薇;崔丽娟;冯洋

    α-硫辛酸是因可阻止蛋白质的糖基化作用,抑制醛糖还原酶,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转化为山梨醇,控制及防止因高血糖造成的神经病变,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从说明书中及文献中均未查到使用后患者会出现强过敏现象,目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过敏现象,现报道如下.

  • 醛糖还原酶拮抗剂治疗大鼠血管再狭窄

    作者:郑春华;周利;陈园;魏友平;颜友良;高招波;李顺辉

    背景醛糖还原酶增强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分裂增殖,激活转录因子、核因子кB(NF-кB),但在血管再狭窄中起的作用报告不多 .目的 研究醛糖还原酶(AR)在大鼠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探讨AR表达与内膜增生的关系,AR拮抗剂依帕司他对再狭窄血管中AR的表达及AR的抑制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手术未干预组(B组)及手术+依帕司他组(C组),每组8只.用通气-干燥法损伤B组及C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作为对照.分别于7 d及14 d后处死大鼠,HE染色以观察内膜及中膜增生情况,并计算内膜、中膜面积及其比值,FISH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AR及NF-кB的表达.结果 1)术后第7天损伤侧血管内膜增生明显,第14天后内膜增生进一步加重,对照血管无明显增生.2)依帕司他明显抑制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内膜面积、血管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或P<0.01).3)AR及NF-кB 在损伤侧血管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侧.依帕司他明显抑制AR及NF-кB 的表达量(P<0.05或P<0.01).结论 依帕司他对血管内膜的增生及再狭窄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伴有AR及NF-кB 的表达受抑.

233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