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细胞凋亡及醛糖还原酶和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对其影响的机制

    作者:王静;宋向欣;哈尼克孜·阿布都艾尼;韩莉;杨波;刘琪;王新玲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细胞凋亡及醛糖还原酶和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其中,视网膜病变(DR)患者150例,无视网膜病变(NDR)患者200例,而DR组中又分为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SDR组,127例)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组,23例),以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基因-374T/A及-429T/C多态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临床基本特征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率的差异.结果 DM组患者的-374T/A、-429T/C多态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吸烟者比例及体质量指数(B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患者的糖尿病家族史比例、年龄、血压、血糖及血脂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SDR组和NDR组患者的-374T/A多态性等位基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74T/A多态性基因型分布、-429T/C多态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者比例、舒张压、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血清C肽及血脂指标与ND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BMI、收缩压、餐后2 h胰岛素、餐后2 h血清C肽等指标与ND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的早期凋亡率为(13.1±3.1)%,中晚期凋亡率为(10.1±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0.9)%和(1.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细胞凋亡与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基因-374T/A多态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血糖、血脂及血压等指标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值得研究.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李劲榆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终身疾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五大原因[1].据世界卫生组织新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经超过1.77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7亿,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凶手之一.据统计,在糖尿病患者中超过50%的患者有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慢性神经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中枢神经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形式,其表现有多种形式,常见为远端对称性感觉多发神经病.虽然现在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已经提出可能是多种机制所致,其中主要的就是多元醇代谢通路的激活和氧化应激所导致.

  • 醛糖还原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番寿蕊;杨红英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高发病率及年轻化趋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CC)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醛糖还原酶(AR)在糖尿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从AR致DC的C机制和目前的新研究进展分别阐述AR与DCC的相关关系及AR抑制剂的研究概况.

  • 小鼠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同源蛋白表达研究

    作者:金俊飞;易力;刘琍;袁榴娣;施燕峰;谢维

    目的检测小鼠AR-L1同源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人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ARL-1)与小鼠ARL-1同源蛋白的同源性和遗传距离,从进化的角度讨论小鼠ARL-1同源蛋白与人ARL-1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GenBank和Swiss Prot数据库,采用Clustal X 1.8软件分析人ARL-1与小鼠ARL-1同源蛋白的同源性,利用Mega 2.0软件分析人ARL-1与小鼠ARL-1同源蛋白的遗传距离,推测其进化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运用抗ARL-1多克隆抗体分析小鼠多种组织ARL-1同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人ARL-1分别与小鼠中国仓鼠卵巢还原酶(CHO-Re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调节蛋白(FR-1)、鼠醛糖还原酶相似蛋白(rARLP)、小鼠输精管蛋白(MVDP)、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LeAR)、δ4-3-5β酮甾类还原酶(5βRed)、鼠醛酮还原酶蛋白C(RaK-c)、3α-18-羟甾类脱氢酶(3α-HSD)有83%、82%、81%、79%、70%、51%、50%、45%的同源性.人ARL-1与小鼠CHO-Red的遗传距离短(18.0%,P=0.023),其次是FR-1(19.1%,P=0.023)和rARLP(19.9%,P=0.025).从进化树来看,人ARL-1与小鼠FR-1、rARLP、CHO-Red亲缘关系较近,其次是MVDP与LeAR.采用western blot在小鼠输精管、睾丸、膀胱、子宫检测到ARL-1同源蛋白.结论人ARL-1与小鼠CHO Red、FR-1、rARLP、MVDP有较高的同源性、较短的遗传距离和较近的亲缘关系.小鼠输精管、睾丸、膀胱、子宫检测到ARL-1同源蛋白,从同源性的高低、遗传距离的长短以及亲缘关系的远近推测这些蛋白可能是FR-1、rARLP、CHO-Red以及MVDP.

  • 高表达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的HepG2单克隆细胞模型的建立

    作者:郑春华;万腊香;曹德良;吴孟津;杨永宗;金俊飞;周胜华

    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aldose reductase-like gene,ARL-1)表达的增高与肝癌抗药性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 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建立的优化选择Ⅱ

    作者:徐颖;周世文;汤建林;黄永平;陈莎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因素组合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肾病(DN)模型建立中几种主要指标的影响,确定建立DN大鼠模型的佳方案.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高糖高脂饲料组,C组为高糖高脂饲料+链脲佐菌素(STZ)组,D组为高糖高脂饲料+阿霉素+STZ组,E组为高糖高脂饲料+单肾切除+STZ组.造模12wk后处死大鼠,取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醛糖还原酶(AR)、肾小球滤过率(GF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等各项指标.结果:E组大鼠血脂明显升高,GFR及氧自由基水平不仅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并且与其它几个模型组比较也都有显著性差异,尤以AR升高显著.结论:以大鼠喂养高糖高脂饲料4wk后单肾切除,2wk后小剂量腹腔注射STZ的模型为佳.

  • 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肖谦;汪恕萍;刘先俊

    目的 : 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 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醛糖还原酶 ( AR) 活性的影响 . 方法 : 体重 195g左右的雄性 Wistar大鼠 50 只 , 随机分为 5组 : C组 : 正常对照组 ; D组 : 糖尿病组 ; DT1组 : 糖尿病鼠 + 维生素 C 30mg/( kg@ d) 组 ; DT2组 : 糖尿病鼠 + 维生素 C 90mg/( kg@ d) 组 ; DT3组 : 糖尿病鼠 + 维生素 C 270mg/( kg@ d) 组 . 实验第 9wk检测血浆、肾脏维生素 C水平和 AR活性 . 结果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糖尿病组血浆、肾脏维生素 C水平显著下降 ( P<0. 05) , 肾皮质 AR活性明显升高 ( P<0. 01) ; 3种剂量维生素 C治疗组血浆、肾脏维生素 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AR活性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 ( P<0. 05) . 结论 : 补充维生素 C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血浆肾脏维生素 C水平 , 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 AR活性 .

  • 抗坏血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IMP-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肖谦;汪恕萍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抗坏血酸90mg/kg/d(DT组),实验第9周检测血浆、肾脏抗坏血酸水平和醛糖还原酶(AR)活性,同时用原位杂交和Western-blot检测TIM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浆、肾脏抗坏血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肾脏AR活性明显升高,TIMP-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均<0.01).抗坏血酸治疗组血浆、肾脏抗坏血酸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R活性、TIM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补充抗坏血酸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血浆、肾脏抗坏血酸水平,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R活性、TIM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多元醇途径可能部分介导了糠尿病大鼠肾脏TIMP-1m RNA和蛋白表达.

  • 依帕司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55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云涛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胃张力低下、排空延迟、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多应用甲氧氯普胺、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红霉素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满意、疗程长、停药易复发.依帕司他是醛糖还原酶特异性抑制剂,通过阻断多元醇通路而发挥作用,可减轻糖尿病个体的氧化应激,并抑制蛋白非酶糖化,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但其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也有效.本研究主要观察依帕司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并浅析其临床价值.

  • 反向分子对接法预测丹参醇A的潜在靶点

    作者:陈少军;陈宏降;郭章华

    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十分清楚.本研究以PharmMapper在线服务器为工具,以丹参活性成分丹参醇A为研究对象,反向分子对接筛选其作用的潜在靶点.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醇A与靶蛋白醛糖还原酶的打分靠前,靶蛋白药效团与丹参醇A分子特征一致,正向分子对接法显示丹参醇A与醛糖还原酶核心氨基酸有相互作用.因此,醛糖还原酶可能是丹参醇A的潜在靶蛋白之一.

  • 二氢杨梅素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恺;高丽辉;牛艳芬;袁丽仙;刘旭;李玲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体外对醛糖还原酶(AR)的影响.方法:取正常SD大鼠晶状体制备醛糖还原酶,以依帕司他1×10-7mol/L为阳性对照,观察二氢杨梅素1.0×10-5、4.0×10-5、1.4×104、6.4×104 mol/L四个浓度体外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二氢杨梅素浓度的增加,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逐渐降低,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终浓度为6.4×10-4 mol/L时,其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率为54.3%.结论:二氢杨梅素在体外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

  •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醛糖还原酶的影响

    作者:姜鲜;莫利群;吴刚明;欧册华;张红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醛糖还原酶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和依帕司他组(n=8).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STZ(55 mg·kg-1),成功造模后白藜芦醇组分别给予5、15、45 mg·kg-1白藜芦醇,依帕司他组给予10 mg·kg-1依帕司他,连续灌胃6 w后,检测大鼠血糖、体重,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醛糖还原酶(AR)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糖与AR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各组血糖与AR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其降糖效应可能与抑制AR活性有关.

  • 多元醇通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作者:孙丹

    本文综述了多元醇通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 灯盏细辛等8种中药对人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作者:曹惠芬;王威;奥山 徹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等8种中药对人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模型下用酶法对8种中药的AR活性抑制率进行了测定.结果:8种中药对人AR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灯盏细辛有较强的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槲皮素.结论:从中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具有很大优势.

  • 醛糖还原酶通过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

    作者:张倩;刘玲;薛茜;郭虹敏;刘芳芳;卞干兰;于才勇;鞠躬;王键

    目的 探讨醛糖还原酶(AR)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的方法检测细胞4-羟基反式-2-壬烯酸(HNE)表达;体外培养N9小胶质细胞,分别用脂多糖(LPS)、HNE、醛糖还原酶抑制剂fidarestat (ARI)及其组合刺激后,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在不同刺激条件下N9细胞调控细胞极化和极化相关蛋白的变化;在上述刺激的条件下,联合应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抑制剂KG-501,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极化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阻断AR后使HNE在BV2细胞内堆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ARI通过增加磷酸化CREB的表达来调控N9细胞向M2型极化;应用CREB抑制剂后,能阻断上述过程.结论 阻断AR可以使CREB的表达上调进而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

  • 醛糖还原酶基因敲除促进视神经损伤后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并促进视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张顺立;白倩;张倩;胡丹

    目的 观察小鼠视神经夹伤(ONC)后醛糖还原酶(AR)对视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C57BL/6-AR“+(B6野生型)、C57BL/6-AR-/-(AR基因敲除)、hy1-YFP/AR+/+和Thy1-YFP/AR-/-小鼠,建立ONC模型.行视觉电生理F-VEP检查,观察ONC后AR基因敲除对小鼠视神经转导功能的影响;通过视网膜组织冰冻切片,观察AR基因敲除对Thy1-YFP转基因小鼠ONC后存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的影响;玻璃体内注射Alexa Fluor(R) 488标记的霍乱毒素B(CTB)顺行标记,观察AR基因敲除对小鼠ONC后神经纤维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野生型小鼠ONC后AR基因的表达变化,及AR基因敲除对M1、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表达的影响.结果 AR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ONC后视神经转导功能的恢复,增加存活的视神经节细胞数量;AR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ONC后视神经纤维生长;AR基因敲除可促使小鼠ONC后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结论 AR可能通过调节视神经损伤后巨噬细胞极化影响视神经功能恢复.

  • 醛糖还原酶在小鼠视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及作用

    作者:白倩;刘玲;陈鹏;于才勇;姚安会;孙丽娟;雷润佳;胡丹;王键

    目的 观察视神经中醛糖还原酶(AR)在小鼠视神经横断(ONT)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C57BL/6-AR+/+(野生型)小鼠、C57BL/6-AR-/-(AR基因敲除)小鼠、Thy1-YFP/AR+/+(AR+/+ YFP 小鼠)小鼠和Thy1-YFP/AR-/-小鼠(AR-/-YFP小鼠),建立视神经横断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横断损伤后的视网膜中AR分子的表达变化;利用视网膜组织冰冻切片计数观察比较A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视神经横断损伤后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通过Western blot法,观察比较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A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视神经横断后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R分子在野生型小鼠视神经横断后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AR敲除小鼠在视神经横断损伤后其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多于野生型小鼠.AR敲除小鼠在视神经横断损伤后GAP-43的表达量高于野生型小鼠组(P<0.05).结论 AR参与了视神经横断损伤后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调节,AR缺失会促进视神经横断损伤后的再生修复.

  • 抗醛糖还原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鉴定

    作者:马达;金俊飞;孙明宽;单军;张建琼;谢维

    目的: 制备抗醛糖还原酶(AR)的单克隆抗体(mAb),并与本室制备的抗醛糖还原酶相似蛋白(ARL-1) mAb进行比较. 方法: 经RT-PCR获得AR基因, 将基因插入Pgex- 4T-1(His)6C中, 构建重组质粒Pgex- 4T-1(His)6C-AR, 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Rosetta诱导表达GST-AR蛋白.以纯化的GST-AR蛋白免疫BALB/c小鼠,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应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对mAb进行筛选和鉴定.使用Clustalx和 Antheprot软件, 比较AR与ARL-1的同源性, 表达GST-Dar[80~142氨基酸(aa)], 与ARL-1差异较大; 并分析AR的抗原性, 表达GST-Da1(1~79 aa)、GST-Da2(80~99 aa)、 GST-Da3(111~142 aa)、 GST-Da4(143~316 aa).利用AR全长及截短蛋白, 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制备的抗AR mAb识别AR抗原的部位.结果: 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AR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ARB3、 AR7B3G4和ARF10.3株抗GST-AR的 mAb均为IgG1(κ型), 腹水mAb效价为1∶ 4×105, 细胞培养上清mAb效价为1∶ 1×104, 3株mAb均可与胎盘组织中的AR蛋白起反应, 而与GST-ARL-1和GST蛋白无交叉反应.它们分别为抗GST-Da1、GST-Da3和GST-Da4蛋白的mAb.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3株特异性抗AR mAb,可分别识别AR的 1~79、111~142、143~316位氨基酸.将它们与抗ARL-1 mAb联合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AR与ARL-1蛋白的功能, 并为深入探讨AR、ARL-1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醛糖还原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阳;陈鹏;王键

    醛糖还原酶(AR)是糖代谢多元醇通路中的限速酶,除了将葡萄糖催化还原为山梨醇外,还可以催化还原大量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的醛及其衍生物.近的研究显示,AR除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发挥作用外,还在很多炎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动脉粥样硬化、脓毒症、哮喘、眼葡萄膜炎等.在发生炎症时,AR的存在可以促进促炎性因子如iNOS、CD86等的表达,进一步集中炎症反应.同时,也调节着组织损伤后,免疫系统的作用发挥.此外,AR在人类的肿瘤中如肺癌、结肠癌、肺癌、宫颈癌、卵巢癌中过度表达,提示在上述癌症的病理过程中,AR可能发挥作用.AR抑制剂(ARI)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已经进入了3期实验,显示AR作为某些炎性疾病的治疗靶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对近年来AR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作为疾病治疗靶点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醛糖还原酶在小鼠损伤脊髓小胶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作者:陈鹏;郭宏敏;郑晶晶;于才勇;刘芳芳;卞干兰;钟金淑子;鞠躬;王键

    目的:观察小鼠在脊髓损伤(SCI)后,醛糖还原酶(AR)在脊髓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57BL/6-ar+/+(B6野生型小鼠)和C57BL/6-ar-/-(B6-AR基因敲除)小鼠,建立脊髓重度夹伤模型.首先分析了AR分子在损伤脊髓中的细胞表达类型及脊髓损伤后AR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通过BBB运动学分析,比较A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损伤区面积变化;通过qRT-PCR方法,检测对比M1/M2型巨噬细胞特异分子iNOS和Arg Ⅰ的表达变化.结果:AR分子在野生型小鼠损伤脊髓中的小胶质/巨噬细胞中高表达;qRT-PCR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AR表达逐渐升高,在损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AR敲除小鼠在脊髓损伤后,其运动功能恢复好于野生型小鼠(P<0.05),同时损伤区面积也小于对照组.AR基因缺失后,损伤脊髓中的小胶质/巨噬细胞通过高表达Arg I向M2型巨噬细胞方向极化.结论:AR通过调节脊髓中小胶质/巨噬细胞的极化来影响脊髓损伤后的修复.

233 条记录 11/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