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与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浪;赵路清;邵宏元;乔美玲;李倩

    目的 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和各感兴趣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变化,并探讨LA患者FA值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缺血性LA患者38例(病例组)和健康老年人20例(健康对照组),均进行全面的认知功能测评及MRI、DTI检查,比较2组受试者认知功能、脑内感兴趣区FA值及轻度、中度、重度缺血性LA患者感兴趣区FA值的不同,分析病例组患者各感兴趣区FA值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低,Stroop色词干扰测验C部分(StroopC)用时较长、词语流畅性测验(VFT)、数字广度(DS)倒序、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词语相似性测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画钟试验、积木测试得分较低,连线测验A部分(TMTA)、Stroop色词干扰测验B部分(StroopB)用时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双侧侧脑室前角、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双侧额叶眶回、右侧颞叶深部白质、右侧扣带回、胼胝体膝部的FA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中度、重度LA患者上述感兴趣区FA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病例组患者AVLT得分与左侧侧脑室前角、左侧额叶眶回、右侧额叶眶回、右侧颞叶深部白质、右侧扣带回、胼胝体膝部FA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左侧额下回FA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TMTA用时与右侧侧脑室前角FA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StroopB用时与右侧颞叶深部白质FA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StroopC用时与左侧额叶眶回、右侧颞叶深部白质、右侧扣带回、胼胝体膝部FA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积木测试得分与左侧额叶眶回、右侧颞叶深部白质、胼胝体膝部FA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LA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FA值下降,FA值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关.DTI有助于诊断LA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

  • 伴白质疏松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安红伟;赵德强;卢昌均;潘速跃;陈建辉

    目的 分析伴脑白质疏松(LA)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LA发病机制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发病48 h内住院的1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中可能的多项致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和结论本组急性脑梗死合并LA者63例.高龄、高血压史、糖尿病、颈内动脉斑块或狭窄、卒中史是伴LA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伴LA急性脑梗死好发部位为基底节或皮质下自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高.脑小血管病变可能是LA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眼底动脉硬化与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

    作者:李赵霞;杨娟;隋海晶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2013-2014年本院体检中心的LA患者101例,按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脑白质疏松部位分为3组:脑室周围型(第一组)40例、皮质下型(第二组)31例、混合型(第三组)30例.对101例白质疏松患者及正常对照30例进行眼底数码照相分析.观察分析各组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差异.结果:白质疏松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白质疏松患者的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有差异(P<0.05).第二组与第三组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较第一组明显(P<0.05),而第二组与第三组的动脉硬化程度无差异(P>0.05).结论:眼底动脉硬化与LA有相关性,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皮质下性及混合型白质疏松相关性大.

  • 脑白质疏松症脑桥臂FA值的特点及意义

    作者:宋志彬;潘速跃;周雁玲;董延江;梁海毛;朱正峰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脑桥臂FA值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脑白质疏松患者84例及对照组105例为研究对象,84例脑白质疏松患者参照Aharon-pettetz 分级分为4级,1级组18例,2级组19例,3级组30例,4级组17例,分别测双脑桥臂FA值及其双侧不对称比值,对此4组患者双侧脑桥臂FA值及其不对称比值进行比较,并按其是否可能累及传导束纤维再次分组,其中1~2级为1组,3~4级为1组将两组的脑桥臂FA值及不对称比值进行对比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84例患者4级分组的年龄、双脑桥臂FA值及不对称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级组及3~4级组年龄大于对照组,脑桥臂FA值及不对称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级别及年龄的增加双脑桥臂FA值及不对称比有下降趋势.结论 脑白质疏松不会引起脑桥臂磁共振张量成像上FA值的明显变化,不会影响脑梗死后脑桥臂Wallerian变性在磁共振张量成像上的诊断.

  • 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皮质下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白质疏松的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映珊;邱少雄;黄江玲;杨潮武

    目的 探讨血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胺酸、血脂水平等因素对SVD的LA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37例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SVD病例进行血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检测,头颅MRI检查,并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参照Scheltens学者的方法,对皮质下白质高信号影(DWMH)和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影(PVH)程度进行半定量.比较各测定的生化指标和合并的危险因素与DWMH和PVH的半定量分数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只有PVH与Fib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34),是正相关关系;DWH、PVH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卒中史、糖尿病、高脂血症也均不是DWH、PH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SVD的PVH程度相关.

  • 脑白质疏松症伴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障碍特点——附155例分析

    作者:金香兰;张允岭;候小兵;陈宝鑫;高芳;鄣蓉娟;陈志刚;白文;戴中;柳洪胜;谢颖桢;王麟鹏;郭靖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伴认知障碍的认知障碍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55例LA伴认知障碍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及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等检测.结果:MMSE量表总分为(26.3±2.4)分,延迟记忆项低于3分140例(90.3%);注意和计算力项低于5分99例(63.9%);语言和视空间能力项低于9分56例(36.1%).CDT测验结果为(3.3±0.6)分,其中2分占10例(6.5%),3分94例(60.6%).男性的语言、视空间能力及MMSE总分、CDT总分较女性高,均为P<0.05.结论:LA伴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以延迟记忆为主,而且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计算力下降及理解力下降等认知障碍.男性在语言、视空间、执行功能方面保持得较女性好.

  •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糖、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颅内血管搏动指数值观察

    作者:李育英;何德深;张岐平;梁炳松;黄中坚

    目的 研究脑白质疏松症与血糖、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颅内血管搏动指数(PI)值变化关系.方法 对25例脑白质疏松患者、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糖、血脂、IMT、颅内血管TCD进行检测.结果 脑白质疏松程度与血糖、血脂、IMT、颅内血管血流PI密切相关(P<0.05).结论 血糖、血脂、IMT、颅内血管血流变化情况在脑白质疏松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 伴有脑白质疏松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梅育嘉;罗杰峰

    目的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TCI)为对象,分析伴有和不伴有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ATCI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探讨LA发生的机制.方法 经头颅MRI证实ATCI患者253例,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不伴脑白质疏松组(A组,174例)和伴有脑白质疏松组(B组,79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肌酐、血脂、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174例(68.77%),平均年龄(59.9±13.3)岁;B组79例(31.23 %),平均年龄(67.5±11.0)岁.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A组1型30例,2型75例,3型31例,4型38例;B组1型6例,2型38例,3型7例;4型28例.Pearson、spearman单因素分析入选因素:年龄(P=0.000),空腹血糖(P=0.005),OCSP分型(P=0.014),其中4型腔隙性脑梗死P=0.02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终入选模型的变量是年龄(P=0.000)、OCSP分型(P=0.035),其中4型腔隙性脑梗死P=0.019.结论 高龄、OCSP脑梗死类型提示的病变部位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是否伴发LA有独立的相关性.

  • 高血压病患者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韦柠琳;阳洪;彭日红;吴钢;刘立民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LA)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满足入组条件的高血压痛患者按照头颅MRI结果将其分为脑白质疏松组43例及无脑白质疏松组31例,进行MMSE及MoCA评分.比较各组间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随着LA程度加重,则MMSE、MoCA评分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与MMSE及MoCA评分负相关(r分别为-0.585、-0.647,P均<0.01).结论:高血压痛患者LA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相关,随LA程度加重,认知功能障碍越重.

  • 高血压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韦柠琳;阳洪;彭日红;吴钢;刘立民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与IL-6、NSE、TNF-d、MMP-2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满足入组条件的43例患者进行MMSE及MoCA评分,按评分结果分正常组及异常组,所有入组者均采集血检测IL-6、NSE、TNF-α、MMP-2.比较两组间量表评分与神经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①在高血压脑白质疏松患者中MoCA量表评分异常组血清IL-6、TNF-α、MMP-2、NSE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MSE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提示IL-6、TNF-α、MMP-2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且与MMP-2相关性大(r=0.430).结论:高血压脑白质疏松患者血清IL-6、TNF-α、MMP-2、NSE水平越高,则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重,且MMP-2或可作为判断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

  • 脑白质疏松与多发性脑梗死假性球麻痹关系初探--附54例分析

    作者:蔡美华;林莉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对多发性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的发生,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有何影响.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脑CT将病人分为两组:多发性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伴有脑白质疏松的病人为A组(以下简称脑白组),不伴脑白质疏松的病人为B组(以下简称非脑白组),比较两组病人颅神经受损情况,假性球麻痹症状的严重程度、治疗后的归转.结果:脑白组发生完全性球麻痹、单侧病灶发生假性球麻痹明显高于非脑白组,治疗效果较非脑白组差.结论:脑白质疏松在多发性脑梗死时所致的假性球麻痹的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 高血压脑白质疏松患者降压治疗中血压与脑白质疏松的MRI相关性研究

    作者:易建生;高永友;阮锦荣;朱玉红;梁旭满;冯晓燕;彭永军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白质疏松患者降压治疗过程中,不同血压水平对脑白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经临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36例,经MRI确认脑白质疏松病灶,且除外缺血性脑白质病以外的其他脑白质病变,分别于降压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MRI,利用Fazekas量表量化脑白质疏松病灶,研究降压治疗后血压水平与脑白质疏松病灶的对应关系.结果 36例高血压脑白质疏松患者在1年的降压治疗过程中按血压控制水平分为正常组(21例)与非正常组(15例),与治疗前比较,血压正常组患者中20例脑白质疏松病变评分无变化,1例评分增加1分,非正常组所有患者病变评分均无变化,正常组与非正常组Fazekas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白质疏松患者降压治疗后,在一定时期内(1年),不论血压控制与否,脑白质疏松病灶没有明确变化.

  • 小鼠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的行为学检测及病理学观察

    作者:段炜;郑健;桂莉;田洪

    目的 观察小鼠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下行为学及其病理学变化.方法 62只C57BL/6小鼠均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内径为0.18 mm的微型弹簧圈套C57BL/6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血管狭窄导致全脑血流低灌注状态;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圈套微型弹簧.在成模30 d时两组各取8只小鼠,采用八臂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变,并在成模7、14 d和30 d时分别处死动物,采用Kluver-Barrera染色观察神经纤维改变及免疫组化观察胶质细胞增生程度,同时用Evans Blue荧光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建模30 d后模型组八臂迷宫实验工作记忆错误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在成模7 d时未见显著病理变化,在14、30 d时观察到模型组脑白质区域神经纤维稀疏[胼胝体神经纤维损伤分级分别为(1.13±0.05)和(1.96±0.08),P<0.05],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显著增生[胼胝体星型胶质细胞计数分别为(104.52±12.31)和(192.57±24.23),小胶质细胞计数分别为(98.25±15.27)和(172.36±18.29),P<0.01],Evans Blue荧光观察到脑内微血管血液成分外渗.结论 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导致小鼠的认知功能下降、胼胝体等白质神经纤维稀疏及胶质细胞增生.

  • 脑白质疏松症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郑垒炬;朱晓波;白雁明;王雅娟;董新平

    目的 探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因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住院的患者280例,其中确诊LA 251例.根据头颅共振成像(MRI)及Abaron-peretz分级标准分为无/轻度组153例和中/重度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和MCP-1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2.5±12.0)、(76.8±11.2)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无/轻度组收缩压(129.90±15.3)mm Hg(1 mm Hg=0.133 kPa),中/重度组为(157.21±17.50)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无/轻度组和中/重度组舒张压分别为(74.01±10.90)、(87.69±11.38)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其均为LA的相关危险因素.两组患者MCP-1水平分别为(118.45±70.80)、(73.70±82.38)p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年龄、总胆固醇、血压等因素外,中/重度组与无/轻度组比较,其MCP-1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1.300,95%CI 1.012~1.710;P=0.039),提示MCP-1与LA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MCP-1与LA的形成密切相关.

  • 慢性脑供血不足在社区中的治疗体会

    作者:张瑞佳

    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又称慢性脑循环不足,是因为脑动脉硬化等因素引发的局部血液供应不及时或供应不足,从而导致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主要表现:头晕、目眩、睡眠障碍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而临床无脑局灶体征,CT检查未见器质性脑病变.国内外研究表明,长期CCCI会使大脑发生皮质萎缩、海马神经元变性、脑白质疏松、脑胶质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终易导致老年痴呆[1].因此,CCCI又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现将患者在社区治疗的一些临床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CCCI患者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40~80岁,平均64.7岁.病程6个月~2年.所有患者在就诊前均有一定的头晕、耳鸣、睡眠障碍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 丁苯酞对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和大脑中动脉博动指数的影响

    作者:袁志俊;李小刚;何晓英;吴勇;郑晓梅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患者认知功能和大脑中动脉博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的影响.方法 收集LA合并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100例为LA组,选取非血管性认知功能异常患者100例为NLA组,每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常规治疗加丁苯酞软胶囊(0.2g,每日3次),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scale assessment,MOCA)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认知功能及PI.结果 NLA组和LA组治疗12周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MMSE和MOCA总分增高、P300电位的波幅增高和潜伏期缩短)、PI值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12周比较,丁苯酞治疗12周后,LA组的认知功能改善、PI值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PI值与认知功能相关(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脑白质疏松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大脑中动脉的供血,PI值的测定有望成为诊断脑白质疏松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新方法.

  •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柴凤良;赵黎明;朱艳蕾;刘晓华;赵玉龙

    脑白质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本文对脑白质病变的不同层面的影像学表现及病变程度的评价综述如下.脑白质病变又称脑白质疏松,1987年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inski首先提出[1], 指CT、MRI等所见的脑白质改变, 表现为脑室旁和(或)半卵圆中心的斑片或弥散状CT低密度、MRI-T2及Flair高信号改变.通常会伴随少量的腔梗死或微梗死病灶.这种影像学表现被称为"星云现象".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脑白质病变造成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血管因素引起的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发病率日益增高,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多见,它可以逐步损害智能,引起步态障碍、小便障碍、心境障碍甚至致残.

  • 伴脑小血管病的急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

    作者:戚欣;李小刚

    慢性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一组病理过程影响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和大脑毛细血管的疾病。腔隙性卒中作为脑小血管病的一种,它与复发性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及死亡率增加这些长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脑出血仍然是溶栓治疗具破坏性和不可预知性的并发症,而脑小血管病的存在是现在被公认为溶栓相关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腔隙性卒中患者溶栓疗效的文献和伴CSVD,如白质病变及脑微出血患者溶栓后脑出血发生风险的证据。

  • 血清胱抑素C与小动脉闭塞型卒中的关系

    作者:季蕾;杨松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小动脉闭塞型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SAO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经头颅MRI检查无急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Cys-C是否为构成SAO的独立预测因素;分析Cys-C与腔隙性梗塞灶及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SAO患者90例,对照组患者60例.观察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干扰因素后,血清Cys-C升高仍是SAO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腔隙性梗塞灶及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r=0.226;P<0.05,r =0.214).结论:血清Cys-C是SAO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与腔隙性梗塞灶及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评估脑小血管病变有一定价值.

  • 35例脑白质疏松的MRI与临床的关系探讨

    作者:何进宇;陈春晖;伍雪英;雷放鸣;孙光瑜;张兴华

    白质疏松(leuloaraisis,LA)是Hachinskli等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术语.用来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白质的斑点状或片状改变.MRI T1加权显示等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增强后无增强效应[1].近年来发现LA主要见于Binswanger病、Alzheimer病、多发性脑梗塞及少数正常老年人.且发现LA与认知功能减退有关.现将我院MRI发现的35例脑白质疏松患者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279 条记录 13/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