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腔隙性脑梗死并脑白质疏松的事件相关电位P3研究

    作者:石寄平;王凯旋;杨世风;李宏霞;郝淑梅

    目的对26例腔隙性脑梗死并脑白质疏松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研究,并与23例正常人(b组)作对照.方法以"听觉靶刺激与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P3检测.结果观察组P3潜伏期及波幅与对照组比较,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并脑白质疏松患者临床无明显痴呆时,已发生脑电生理的改变.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可以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并脑白质疏松者的临床认知功能异常.

  • 慢性低灌注状态

    作者:王积原;张晓莉;陈晶;于珊媛

    慢性低灌注是指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动脉狭窄所致的脑组织长期低于生理阈值而出现的慢性缺血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一种病理状态.本文主要讨论它与脑白质疏松、binswanger氏病、血管性痴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认为它是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并通过TCD、SPECT等确认病理状态存在,早于影像学检查出现阳性表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老年人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李亚健;李文贤;孙兮文;杨俭英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113例老年人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和头颅MRI的LA表现,统计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LA程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LA程度与认知功能减退有明显的相关.结论LA是与年龄有关的引起认知功能衰退的风险因子.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脑白质疏松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晓霞;胡荣郭;程洁;刘振国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及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血清CYSC水平的差异.方法 选择213例脑白质疏松患者(脑白质疏松组)和20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胱抑素C检测试剂盒(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收集临床资料和脑白质疏松的相关可能危险因素,采用MRI的Fazekas方法对脑白质疏松组进行分级,评估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的CYSC水平差异.结果 脑白质疏松组的高血压病、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和CYSC水平[(0.99±0.28)mg· L-1]与对照组[(0.80±0.20) mg·L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这些因素和CYSC水平与脑白质疏松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对不同脑白质疏松患者进行影像学Fazekas分级后发现,随着Fazekas评分增加CYSC水平随之升高.

  • 脑白质疏松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9的关系

    作者:周媛;赵晓晖;陈娟;白青科;江泉;隋海晶;陈翠荣;沈健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LA)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的LA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室周围型组,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测其颈动脉斑块并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计算斑块积分.ELISA法检测MMP-2及MMP-9水平. 结果:①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斑块阳性率及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积分均较脑室周围型组显著增高( P<0.05);②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的MMP-2、MMP-9水平与脑室周围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③3组LA患者的MMP-9水平与不稳定斑块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皮质下型和混合型组L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及斑块不稳定性均较脑室周围型高;皮质下型组的MMP-2和MMP-9水平与脑室周围型组比存在差异;MMP-9水平与不稳定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提示皮质下型LA与颈动脉斑块存在一定相关性.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脑白质病变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田国红;贾楠;江汉秋;卢宁;张晓君

    目的 通过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进行分级评估,发现其与血管风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病历回顾性分析.入组2006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NAION且完成了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患者,使用年龄相关脑白质评分(ARWMC)半定量分析脑白质病变程度,将脑部显示有WMH患者与无WMH患者进行血管风险因素比较.结果 入组127例NAION患者中,平均年龄(51.97 ±8.97)岁,男性占72%.86例患者存在WMH (67.7%),其中72.1%的损害位于脑白质,仅16.3%位于深部灰质.绝大多数WMH (91.7%)为l级损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胆固醇血症、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与脑白质病变相关.结论 NAION患者颅脑MRI常见脑白质病变,这些病变程度较轻,多分布于脑室周围白质.除了年龄,WMH与高胆固醇血症密切相关.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有望作为NAION患者减少脑白质病变的预防性治疗.

  • 银杏叶提取物片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白质疏松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杨毅;韩晨阳;张晓玲;王琰萍;官俏兵

    目的 评价银杏叶提取物片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白质疏松引起的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经确诊为脑白质疏松合并认知障碍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人.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片40 mg,tid;试验组予银杏叶提取物片40 mg+胞磷胆碱钠胶囊0.2g,tid.2组患者连续服用12周.分别在服用前及服用1、3、6个月后通过随访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在服用前和用药6个月后进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测定.结果 2组患者认知能力MoCA评分治疗前为(18.52±3.72)和(18.23±3.24)分(P>0.05),治疗后,试验组(28.74±3.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3.87 ±2.51)分(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对照组(38.23±5.10)分,相比试验组(39.21±4.8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48.21±3.8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4.87 ±4.22)分(P<0.05);社会活动能力FAQ评分在治疗前对照组(1.38±1.12)分,相比试验组(1.40±1.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试验组(6.82±1.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25±2.00)分(P<0.05).试验组患者BDNF和NGF的含量也高于对照组和用药前(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胞磷胆碱钠可以明显改善脑白质认知障碍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对于病情的进展有着重要的延缓作用,其作用可能与BDNF和NGF的表达提高有关.

  • 血同型半胱氨酸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

    作者:陈雅芳;黄银辉;蔡若蔚;林友榆;陈海默;卓识途;张碧月;张金英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连续收治的脑白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脑白质疏松,分为脑白质疏松组和无脑白质疏松组,其中脑白质疏松组164例,无脑白质疏松组104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D二聚体、尿酸、白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脑白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白质疏松组与无脑白质疏松组相比,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为(15.57-6.22) μmol/L,无脑白质疏松组为(12.74±4.93) μmol/L,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P=0.041;OR:1.118;95%CI:1.004 ~1.245)与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高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白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 脑内微出血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志民;邱虹;吴琦

    目的 探讨脑内微出血(CMBs)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腔隙性脑梗死(LI)及脑白质疏松(LA)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首次头部MRI(T1、T2、T2-Flair)检查显示存在LI和/或LA的患者38例,进一步行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按是否存在CMBs病灶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记录并分析与CMBs有关的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检测血脂;用MMSE及MoCA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分析CMBs与LA及LI的相关性.结果 CMBs组13例,年龄(73.8±7.9)岁;11例(84.6%)有高血压病史.非CMBs组25例,年龄(64.1±9.9)岁;13例(52.0%)有高血压病史.两组间年龄、高血压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性别、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及胆固醇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MBs的存在与年龄相关(OR=1.11,P<0.05).CMBs组共有CMBs病灶58个,包括:基底节及丘脑36个、皮质及皮质下14个、脑干3个、小脑5个.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表明,CMBs的存在与LA分数(r=0.665,P<0.01)及LI灶数目(r=0.365,P<0.05)呈正相关,CMBs数目与LA分数(r=0.643,P<0.01)及LI病灶数目(r=0.474,P<0.01)呈正相关;MoCA总分与LA分数存在负相关(r=-0.339,P<0.05),与CMBs数目、LI病灶数目无明显相关性.CMBs组的MMSE及MoCA评分明显低于非CM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oCA总分与LA分数负相关(r=-0.339,P<0.05),与CMBs数目、LI病灶数目无相关性.结论 CMBs与患者的年龄和是否存在LI、LA相关.CMBs的存在与数目及LA评分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肖章红;丁立东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LA)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伴LA组(n=48)和单纯脑梗死组(n=44),对2组的临床资料、NIHSS评分、MBI评分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C-反应蛋白(CRP)、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访30d时2组的NIHSS评分、MBI评分及治疗效果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病、高CRP及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合并LA的危险因素,其预示患者预后更差.

  • 脑白质疏松与空间学习及记忆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

    作者:高强;马春丽;张一娜;郑秀海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与空间学习及记忆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和模型组(n=30),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构建脑白质疏松模型,术前及术后3月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同时观察脑白质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定向航行阶段,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寻找隐敝平台能力下降(P<0.05),且于术后第2月开始出现(P<0.05),第3月改变明显(P<0.01);空间探索阶段,2组穿越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站台周边1路程显示,模型组记忆能力较假手术组降低,此种改变于术后第3月出现(P<0.05).模型组脑白质病理改变显示质地疏松,出现大量空泡.结论 脑白质疏松出现一定时间之后可导致空间学习及记忆障碍,并且空间学习能力受损早于记忆能力下降.

  • 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脑白质疏松症对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李庆华;唐静怡;欧阳文;李征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对老年人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按1∶1病例对照,对69例老年LA患者与无LA对照组进行5年的随访调查,统计2组病死率,并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调查LA对老年人病死率的影响. 结果 LA组5年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9%及33.3%,P<0.01);cox回归分析表明:LA独立于高血压、既往脑卒中病史、心脏病及糖尿病史为老年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R=1.90;95%可信区间1.11~3.22,P=0.019). 结论 LA为老年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脑白质疏松伴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颈内动脉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数分析

    作者:陈敏;潘庆敏;严洁;张小乔;屈红;陈艳红

    脑白质疏松( leukoaraiosis,LA)由加拿大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等在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以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片状或斑点状改变.血管性认知障碍(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Hachinski和Bowler在1993年提出[1],是指由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类认知损害综合征,认知损害包括各种类型、各种水平的认知功能下降.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脑白质疏松及认知功能改变的研究

    作者:闫俊;柴旭兵;朱葛敏;叶楠;高亚亚;曹团平;王昱;刘耀飞

    目的 观察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脑白质疏松程度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的老年病人9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8例内科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组,2组均完善头颅CT检查并完成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评估2组脑白质疏松程度及认知功能改变情况,分析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改变关系.结果 观察组出现脑白质疏松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MMSE和Mo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白质疏松越严重者认知功能损害越明显(P<0.05).结论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与脑白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 糖代谢异常对慢性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影响

    作者:王君梅;李静;金桂花;田沈

    目的:探究糖代谢异常对慢性缺血性脑白质疏松(LA)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及化验结果将糖代谢情况分为正常糖代谢、2型糖尿病以及前驱期糖尿病,依据头MRI结果对LA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析比较不同糖代谢情况以及不同血糖化验指标(包括FPG、2hPG及HbA1c)对慢性缺血性脑白质疏松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糖代谢异常、甘油三酯、2hPG(OR>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与年龄、高血压病史、2hPG相关(P<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LA严重程度分级与年龄大小、高血压病史时长、2hPG水平呈正相关,与HDL、apoA、腔梗病史呈负相关(P<0.05,r=0.402、0.227、0.135、-0.154、-0.147、-0.312)。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糖代谢异常、2hPG、甘油三酯是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高血压病史时间越长、2hPG越高、HDL及apoA越低,脑白质疏松越严重;而FPG、HbA1c、前驱期糖尿病、糖尿病及其时长与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 脑白质疏松的多模式磁共振成像

    作者:蒋娇;李晓波

    脑白质疏松或脑白质病变以T2加权成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双侧对称高信号为特征,与卒中、痴呆和认知减退相关.文章对脑白质疏松的多模式磁共振成像进行了综述,包括结构学和功能学磁共振成像.

  • 高血压患者脑白质高信号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作者:张智;徐运

    作为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之一,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而且与老年人的运动功能减退及认知损害密切相关.由于WMHs的病理学异质性较大,目前对其发生及发展机制的认识和研究有限,因此其预防和治疗仍是难题.研究显示,年龄和高血压是WMHs的主要危险因素.文章综述了高血压对WMHs及其进展的影响和病理生理学机制,以期寻找到预防、诊断和治疗WMHs的新策略.

  • 脑小血管病与卒中后抑郁

    作者:李重霖;毕桂南;石胜良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延缓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可能增高残疾率和病死率.有关PSD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脑小血管病与PSD的发生密切相关.文章就脑小血管病与PSD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脑微出血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作者:李凤;谭守文;严兴亚;吕鸿燕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小血管病在磁共振成像中的重要标志物,与未来卒中风险具有潜在的临床相关性,因此检测CMBs对各种脑血管病表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对CMBs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总结,重点探讨CMBs在普通人群以及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血管性认知损害、脑淀粉样血管病和脑白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 脑小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高圆圆;徐运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颅内小血管病变所致临床、认知、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的综合征.由于CSVD发病隐匿、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短期预后较好,因此易被忽视,造成误诊、漏诊和不规范的诊疗.文章就CSV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279 条记录 7/14 页 « 12...45678910...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