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白质改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汪琦;杨芳;周卫东

    脑白质改变(WMC)是老年人头颅MRI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改变,目前研究认为,WMC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密切关系,且WMC对预测脑卒中、痴呆、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有重要价值.本文对WMC的认知下降、病灶演进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脑白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超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Hachinski等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来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点状或片状改变.CT显示为低密度影,MRIT2WI显示为高信号,T1为等信号或低信号.LA是一种非特异性大脑白质改变,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Reye综合征、Canavart病、高氨基酸尿症、线粒体细胞病、脑白质营养不良、多发性硬化、甲氨喋呤中毒、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Binswanger病、Alzheimer病、腔隙性脑梗死和血管源性痴呆(VaD).现就其命名、发病率、发病因素、发病机制及病理、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 老年人脑白质改变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世峰;王晓蓉;程洁;浦政;范勤毅;王伟良;徐敬慈;刘振国

    目的:探讨老年人(≥75岁)脑白质改变(WM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影像学改变选择WMC患者76例(WMC组)和无WMC者7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WMC组进行影像学Fazekas视觉等级评分,根据评分将WMC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采用Logistic法分析WMC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分析WMC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MC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3、P﹤0.001、P=0.006、P﹤0.001)。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病、纤维蛋白原水平是WMC的独立危险因素。WMC组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画钟试验、6项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8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等认知功能量表检测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校正年龄等因素后仍存在差异。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老年人WMC有关,年龄、高血压病、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WMC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重度WMC可引起≥75岁老年人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 脑白质改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祥翔(综述);柴湘婷;谭兰(审校)

    脑白质改变(white matter changes,WMCs)是一种老龄化现象,其与诸多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相关。WMCs的发病机制多样而复杂,主要包括低灌注、内皮功能障碍、β淀粉样蛋白沉积、血-脑屏障损伤、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以及遗传因素等,不同机制下 WMCs 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文章就 WMCs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糖代谢异常与脑白质改变的关系临床分析

    作者:孟庆莲;牛国忠;蒋琳

    目的:探讨脑白质改变(white matter changes ,WMC)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77例脑白质改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Visser标准对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评级,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未诊断糖尿病而空腹血糖6.1~6.9 mmoL/L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代谢分类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标准。将脑白质改变(WMC)按分级与糖代谢异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糖水平与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83%的脑白质改变患者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白质改变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英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脑自质改变的关系,为脑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OSAS患者51例,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三组,行头颅MRI检查,同时选取19例非OSAS作为对照组(n=19),均进行头颅MRI检查.观察OSAS各组脑白质改变的头颅MRI表现. 结果 51例OSAS组中,头颅MRI显示47例脑白质改变,轻度组4例(7.8%)、中度组19例(37.2%)、重度组24例(47.1%);对照组仅3例患者可见大脑半球白质内异常信号,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OSAS可以影响脑白质改变的发生发展.二者都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又相互影响,因此干预OSAS可能减轻脑白质改变,进而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内微出血的发生、分布及其意义

    作者:范玉华;莫仲棠;许志辉;黄家星;黄如训;曾进胜

    目的探讨脑内微出血在腔隙性梗塞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在脑内各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其他微小血管病变包括脑白质改变和腔隙性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人选腔隙性脑梗塞病人82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精神功能评分包括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和发病三个月时的Barthel生活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所有病人均进行头颅MR检查观察脑内微出血的数目及部位,脑白质改变的程度和腔隙性脑梗塞的数目及部位.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结果22例患者(27%)存在脑内微出血,数目由1~42个,分布于脑内不同部位包括皮层-皮层下、丘脑基底节区、小脑和脑干.微出血的数目与腔隙性梗塞的数目以及脑白质改变的程度显著相关(r=0.297,0.552;P=0.007,<0.001).3个月时微出血组病人的MMSE和BI有低于无微出血组病人的趋势(22.56vs 24.53,16.71 vs 19.11),但无统计学差异(P=0.162,0.052).结论脑内微出血在腔隙性脑梗塞中发生率较高,且与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以及腔隙性梗塞的数目相关.提示脑内微出血是另外一种微小血管病损的标志,可能代表着更为严重的小血管壁的损害,更为直接地提示出血倾向,在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及预防过程中应予以相应的重视.

  •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柴凤良;赵黎明;朱艳蕾;刘晓华;赵玉龙

    脑白质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本文对脑白质病变的不同层面的影像学表现及病变程度的评价综述如下.脑白质病变又称脑白质疏松,1987年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inski首先提出[1], 指CT、MRI等所见的脑白质改变, 表现为脑室旁和(或)半卵圆中心的斑片或弥散状CT低密度、MRI-T2及Flair高信号改变.通常会伴随少量的腔梗死或微梗死病灶.这种影像学表现被称为"星云现象".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脑白质病变造成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血管因素引起的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发病率日益增高,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多见,它可以逐步损害智能,引起步态障碍、小便障碍、心境障碍甚至致残.

  • 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林琬

    脑白质疏松(LA)是1987年由加拿大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等[1]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脑白质的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由于大多数LA均隐匿起病,起病初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直至出现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才被发现。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LA的发现率大大增加,不仅见于Alzheimer病、多发性脑梗塞、Binswanger病、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而且在正常老年人也占有一定比例[2],其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影,核磁共振成像(MRI)T1加权像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像显示为高信号,FLA IR序列成像对脑白质改变更为敏感。近年来关于LA的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就其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