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3—2015年辽北贫困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作者:孙佳禾;栾波;赵宏伟;王永;张晓娇;李媛;肖克令;侯爱洁

    目的 探讨辽北贫困地区2013—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并探讨限制ACEI/ARB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辽北贫困地区7家医院住院治疗的242例STEMI患者,收集其基线特征、病史、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入院及住院期间临床特征、ACEI/ARB使用情况等信息.结果 服用ACEI/ARB患者(107例)与未服用ACEI/ARB患者(135例)在近期吸烟史(<1年)及合并高血压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5年ACEI/ARB使用率分别为48.0%、47.6%和37.6%,3年间的使用率无显著变化(P>0.05).3年间ACEI的使用率均大于ARB.结论 2013—2015年辽北贫困地区STEMI患者ACEI/ARB使用率偏低,且3年间使用率未见显著改善,各级卫生部门应尽快提出解决方案,提高辽北贫困地区STEMI患者ACEI/ARB的使用率,使患者获得更加科学、规范的治疗.

  • 2013—2015年辽北地区县级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疗现状及趋势回顾性分析

    作者:肖克令;栾波;赵宏伟;王永;张晓娇;李媛;孙佳禾;侯爱洁

    目的 探讨辽北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特征、诊疗现状及结局方面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辽北地区STEMI的诊疗规范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辽北地区县级医院STEMI患者453例,对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现状和结局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5年辽北地区县级医院STEMI患者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既往病史、就诊方式、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3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患者由2013年6.2%上升至2015年的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患者3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3年间的应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受体阻滞剂3年间的应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由2013年的36.3%上升至2015年的64.2%(P<0.05),ACEI/ARB类药物的应用由2013年的45.2%上升至2015年的71.0%(P<0.05),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由2013年的65.8%上升至2015年的81.8%(P<0.05).结论 辽北地区3年间STEMI在再灌注及药物规范应用上有所提升,但与急性心肌梗死指南规范诊疗间仍有很大差距,患者结局并未改善.

  •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服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刘岩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服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择期行冠脉介入术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25 mg每次口服,3次/d.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脑钠尿肽(BNP)、肌钙蛋白T(Tn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持续ST段抬高>0.2 mV的比例和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及心因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脑钠尿肽及肌钙蛋白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后给予服用麝香保心丸有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志刚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改变、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E/A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E/A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

  •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洪庆;贾晓霞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尿激酶溶栓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选用瑞替普酶溶栓药物治疗。溶栓后1 h、2 h,对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治疗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溶栓后1 h、2 h,观察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再通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死亡率,对患者预后有益。

  •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作者:商海伟

    目的:观察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自我效能感(GSES量表)、NT-proBNP水平、LVEF、LVEDD与LVESD等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GSES量表评分和LV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LVEDD与LVES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自我效能感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 尿激酶与左旋精氨酸联合方案治疗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扬

    目的:研究尿激酶与左旋精氨酸联合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与左旋精氨酸联合方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再梗死、心绞痛和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与左旋精氨酸联合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研究

    作者:汪永和

    目的 重点研究和探讨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有关治疗经验.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我院2008-2013年共对1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和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尿激酶静脉溶栓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更好的指导静脉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抢救中的运用.结果 本组血管再通103例,血管再通率为82.4%.有8例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4%.结论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瑞替普酶与rt-P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溶栓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赵森

    目的 对比瑞替普酶和rt-PA对急性STEMI老年患者溶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9例STEMI老年患者,依据溶栓药物差异分为:研究组,43例,应用瑞替普酶;对照组,46例,应用rt-PA.比较两组治疗2h时ST段降幅、CK-MB高峰、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再通率差异.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2h时ST段降幅较高,CK-MB高峰提前,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再通率较高(P<0.05);而研究组的各种出血性事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NYHA2级以上心衰及猝死率发生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EMI老年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较rt-PA疗效更好,而不良反应无差异.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非典型心电图改变

    作者:李浩;韩清华

    心电图是广泛使用和容易获得的初诊断工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有赖于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的综合判断.识别高危心电图及其微妙变化将使患者早期血运重建明显获益.本文主要对非典型的心电图诊断相当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一些规律,包括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满足Sgarbossa标准、Wellens′ 综合征、QRS波终末变形、超急性T波、de Winter征和aVR导联抬高等进行综述.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锚重复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福伟;谢倩;陈漠水;张忆雪;任良强;邢波;李大严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心锚重复蛋白(CARP)水平变化并探究CARP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在发病≤6 h、>6~12 h、>12~24 h、72 h分别抽血比较各时间段hs-CRP、CK-MB、cTnI、CARP水平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各时段内血清CARP水平与hs-CRP、cTnI、CK-MB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急性STEMI患者各时间点血清hs-CRP、CK-MB、cTnI、CA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7.534、683.673、666.447、1121.437,P均<0.05),且hs-CRP水平在发病>12~24 h和72 h均明显高于发病≤6 h及>6~12 h[(29±26)、(43±28)、(8±7)、(8±7)mg/L,P均<0.05],CK-MB水平发病≤6 h、>6~12 h、>12~24 h、72 h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16)、(124±53)、(374±98)、(108±40)μg/L,P均<0.05].cTnI水平在发病>6~12 h、>12~24 h和72 h均明显高于发病≤6 h[(7.3±3.4)、(10.3±5.3)、(6.5±3.5)、(3.6±2.4)μg/L,P均<0.05],而CARP水平仅发病>12~24 h显著高于≤6 h、>6~12 h及72 h[(1991±538)、(1391±471)、(1385±407)、(1347±429)kU/L,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各时段内CARP与CK-MB均具有正相关性(P均<0.05).结论 CARP在急性STEMI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辅助诊断新指标.

  • 脉压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近期疗效的关系

    作者:李明琰;崔永生;何文凯;赵磊;王涛;邓秀芳

    目的 评价脉压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ASTEMI行PCI治疗的患者389例,根据脉压分为A组:脉压≤20 mm Hg,n=122;B组:脉压20~60 mm Hg,n=138;C组:脉压>60 mm Hg,n=129.观察不同脉压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PCI术前、术后罪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的血流情况,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观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血浆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峰值情况;对比术后1周6 min步行距离;对比术后1周死亡情况;对比PCI术后1周与术前脉压的变化.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血管数与累及部位由轻及重依次为B组、C组、A组(均P<0.05);3组罪犯血管PCI术前血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C组,更优于A组(均P<0.05),PCI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由少到多依次为B组、C组、A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CK-MB、cTn-Ⅰ、NT-proBNP峰值3组间对比均表现为B组<C组<A组[CK-MB:(57.3±26.4)比(89.4±39.6)比(112.5±48.2) U/L,P<0.05;cTn-Ⅰ:(11.8±5.2)比(15.5±6.4)比(35.0±16.9)μg/L,P<0.05;NT-proBNP:(1027.6±629.7)比(2301.1±712.5)比(3239.3±873.6) ng/L,P<0.05].6 min步行距离B组优于C组,更优于A组[(510.7±97.9)比(451.2±92.6)比(378.4±85.6)m,P<0.05].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发生率表现为A组>C组>B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源性休克是A组重要的死亡原因,但3组间心源性死亡病因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术后A组脉压取得明显有益的改善.结论 脉压对ASTEMI患者PCI近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合并高血压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死因分析

    作者:宋兵;杜荣美;陈大年;骆志刚;王邦宁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或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死亡原因.方法 入选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STEMI患者317例,分为有高血压史STEMI组(高血压组,n=166)和无高血压史STEMI组(非高血压组,n=151).探讨合并高血压的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死亡可能原因.结果 高血压组平均年龄高于非高血压组[(66.3±11.5)比(60.9±14.9)岁,P<0.05].高血压组心力衰竭和住院死亡发生率高于非高血压组[30.1%比17.1%;12.7%比3.3%;均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心率、心源性休克及节段性运动异常为STEMI患者住院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均P<0.05).入院时收缩压及合并心房颤动是STEMI合并高血压患者住院死亡的重要预测因子(均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的STEMI患者年龄较大,心力衰竭和住院死亡发生率较高.入院时心率、心源性休克及节段性运动异常可能为STEMI患者住院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 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对其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刘培中

    目的 总结分析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以60例缺血性J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常规治疗联合替罗非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 在治疗期间的ST回落情况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更快的降低ST段,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基础,进而改善预后.

  • STEMI直接PCI患者发生室颤的原因分析

    作者:吴龙梅;田新利;张健;王世宏;石宇杰;李俊峡

    目的:观察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发生室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0月直接PCI的STEMI患者325例,分为发生室颤(VF)和无室颤两组,分析发生室颤的相关因素。结果325例STEMI患者在PCI术中发生室颤24例,24例患者出现室颤时均需要电除颤复律,其中9例患者应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利多卡因)。两组患者PCI术中均无死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LVEF、血浆CK峰值、梗死部位、从发病至IRA开通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F组无复流发生率、低血钾发生率较对无VT组升高(P<0.05)。院内死亡3例,其中VF组1例,无VF组2例。结论对于STEMI患者,应注意预防无复流及低血钾的发生。

  • SYNTAX评分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后无复流

    作者:王锦纹;陈韵岱;王长华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获得的SYNTAX评分,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fion,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在发病后12h内行PCI治疗的397例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单纯冠状动脉病变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ergy betwee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TAXUS and cardiac surgery,SYNTAX)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无复流的判断标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YNTAX评分与急诊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共79例(19.9%),其中SYNTAX评分高分组无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OR=2.46,95%CI=1.72~3.41;P<0.001)、入院前服用β阻滞剂(OR =0.62,95%CI=0.41 ~0.92;P=0.021)、术前Killip分级(4级,OR =3.78,95%CI =2.14~6.48;P<0.001)、再灌注时间(≥2h,OR=1.37,95% CI=1.02 ~ 1.79;P=0.036)、及SYNTAX评分≥15.75 (OR =1.16,95%CI =1.01~2.45;P<0.001)是直接PCI术无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前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获得的SYNTAX评分对于预测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现象并进行危险分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作者:陈亚磊;张东凤;左惠娟;吕树铮;宋现涛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病12小时内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9例.根据入院后血常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分为两组:组Ⅰ(PDW< 15%,n=601)和组Ⅱ(PDW≥15%,n=208),记录两组的基本资料、血液检验结果及造影情况,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诊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2±24)个月,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26例.两组在出现症状至PCI所需时间、LDL-C、HDL-C及血小板总数(PL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期随访总MACE发生率(18% vs.28.4%,P=0.001)及心绞痛发生率(11%vs.16.8%,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源性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经调整年龄、高血压史、PDW、LDL-C、HDL-C及症状至PCI时间及出院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等因素之后,PDW可能是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术后远期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8,95%CI:1.021~1.145,P=0.008).结论:PDW值增大可能是接受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远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 雷米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非罪犯病变进展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健;柳景华;王长华;王韶屏;王平;郑泽;秦宇君;王雪杰;何松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雷米普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罪犯病变进展的干预作用.方法:对200例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根据出院时雷米普利的剂量分为(a)大剂量组(2.5~ 10mg/d)和(b)小剂量组(1.25~2.5mg/d).临床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因非罪犯病变进展再次血管重建率,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结果:200例患者完成临床及造影随访.大剂量组患者87例(男性56例,女性31例),6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因非罪犯病变进展行再次PCI治疗;小剂量组患者113例(男性72例,女性41例),20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7例)因非罪犯病变进展行再次PCI治疗.大剂量组患者因非罪犯病变进展行再次PCI率低于小剂量组患者(6.9% vs.17.7%,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再次血管重建部分是由于非罪犯病变进展所致,大剂量雷米普利可能会抑制非罪犯病变进展.

  • 早期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作者:曾令军;张妍

    目的:探讨早期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共257例,根据有无侧支循环分为A组(侧支循环组,n=51)和B组(无侧支循环组,n=206).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术后和术后1年的WEF,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恶性心律失常、室壁瘤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60.04±11.55)vs.(63.80±12.05)岁,P=0.045]、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31.4% vs.11.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LVEF比较[(54.70 ±4.45)vs.(51.31±6.67)%,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CE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室壁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龄和梗死前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早期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助于改善STEMI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但其对术后12个月内MACE事件、室壁瘤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 中性粒细胞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作者:田晋帆;吕树铮;宋现涛;葛长江;戴敬;张东凤;张明多;王蔚;周阔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于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75例,入院行急诊PCI术后(12±2)个月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顽固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缺血性脑卒中),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对其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12 ±2)个月内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组白细胞计数[(13.21±3.71)vs.(10.19 ±2.51) ×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69±2.38)vs.(8.15±2.58)×109/L]、谷丙转氨酶[(70.38 ±25.55)vs.(46.83 ±25.99)U/L]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红细胞计数[(4.25±0.81)vs(4.79±0.56) ×1012/L],血红蛋白含量[(130.79±20.65)vs.(146.88 ±15.75) g/L],舒张压[(66±16)vs.(75 ±11) mmHg] (1mmHg=0.133kPa)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是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95,95% CI:1.108~3.961,P=0.02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的曲线下面积为0.837(95% CI:0.709 ~0.964,P=0.002),结论:中性粒细胞是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842 条记录 3/43 页 « 12345678...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