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胶囊内镜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顾军;杨慧敏;张扬;刘莉;梁凌;李园园;许帅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 ~2015年10月解放军第123医院消化内科71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及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观察老年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耐受性、安全性及胃、小肠病变检出情况.结果 71例平均年龄77岁的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例在肠道准备过程中出现低血糖,3例检查过程中出现轻度腹痛,未出现胶囊滞留、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现有黏膜血管病变8例(11.3%),小肠淋巴管扩张9例(12.7%),小肠黏膜改变20例(28.2%),小肠息肉8例(11.3%),小肠活动性出血14例(19.7%),肠寄生虫5例(7.1%),未发现明显异常15例(21.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8例(81.7%),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15.5%).女性小肠炎症病变较男性多(χ2=4.53,P=0.033),男性小肠出血检出率高(χ2=4.89,P=0.027).结论 胶囊内镜可以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能有效检出十二指肠及小肠病变,达到诊断或排除疾病的目的,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 影像学检查对小肠病变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王卫东;唐志芳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小肠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小肠钡灌肠(SBE)、双气囊小肠镜(DBE)、多层螺旋 CT 小肠造影(CTE)、MRI 小肠造影(MRE)检查,评价各种影像学方法对小肠病变诊断的价值。结果52例小肠病变检出率:SBE 为48%(25/52),CTE 为79%(41/52),MRE 为82%(43/52),DBE 为59%(31/52)。CTE及 MRE 对小肠病变特别是肿瘤的检出率明显优于 SBE 及 DBE 检查结果(P <0.05)。结论综合影像学优选应用对小肠病变的阳性率优于单个检查项目;采用综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 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军宏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病变腹痛病例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接诊的96例慢性腹痛者及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2组均行胶囊内镜检查,总结检查过程及结果。结果腹痛组小肠通过时间为(244.8±62.5)min,排出时间为(84.3±28.2)min,胃通过时间为(42.7±19.6)min;体检组小肠通过时间为(214.3±51.6)min,排出时间为(74.4±18.8)min;胃通过时间为(40.8±13.4)min。2组对比小肠通过时间、排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通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肠病变率,腹痛组为70.8%明显高于体检组的40.0%。2组患者病变类型包括非特异性肠炎、肠溃疡、肠息肉、肠血管畸形等。结论胶囊内镜对于以慢性腹痛为主要表征的小肠病变的诊断阳性率较高,而且具有无创无痛等优势。

  • 腹腔镜技术在小肠病变急腹症68例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温新如;范利;严希宽;刘其柱

    目的 分析腹腔镜技术在小肠病变急腹症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从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方便选取68例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肠病变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腹腔镜技术探查分析,68例患者中有16例腹内疝﹑17例十二指肠球溃穿孔﹑5例憩室伴异物穿孔﹑9例异物穿孔﹑21例粘连性肠梗阻.其中13例中转开腹手术,55例采用腹腔镜技术直接完成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3±1.2)d,手术平均时间为(45.3±12.3)min,患者出血量平均为(31.5±6.2)mL.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能够缩短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小肠病变急腹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口服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志芳

    目的 探寻口服CT小肠造影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疑似小肠病变的患者在45~60 min内分3~4次口服完等渗甘露醇溶液1500~2000 mL;评估小肠肠管充盈满意度与扩张度,对肠管病变进行分析(肠壁病理改变、肠腔狭窄和肠系膜淋巴及血管病理性征象);计算小肠CT造影检查检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等渗甘露醇溶液得到所有病人接受、认可;肠道充盈满意度:5例欠佳,10例较满意,45例满意;无小肠梗阻的各段小肠扩张度分别:十二指肠(23.2±3.2)mm,空肠(25.7±3.9)mm,回肠(21.7±2.2)mm;小肠梗阻的各段小肠扩张度分别:十二指肠(22.2±2.5)mm,空肠(41.4±9.7)mm,回肠(43.6±11.6)mm.多种小肠疾患的肠内、肠壁、肠系膜及腹内脏器情况MSCTE都显示清楚.口服CT小肠造影检出小肠病变的灵敏性、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9%、91.7%、96.7%、97.9%、91.7%.结论 口服小肠造影是检测小肠病变的简洁、安全可靠并能全景展示小肠管的方法,同时是小肠与腹腔内其他脏器疾病鉴别的较为可靠手段.

  •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谢江柳;罗文杰;郑旭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3例我院经电子胃镜和肠镜检查阴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显性出血组和隐性出血组,所有患者均接受CE检查,对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测.结果 83例患者中,检出消化道出血原因61例,阳性检出率为73.5%,常见原因为小肠血管病变,其次为小肠钩虫病、小肠肿瘤等.其中,显性出血组占58例(74.1%),隐性出血组占25例(72.0%),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对小肠的检查具有全程性、无创性、稳定性的特点,可以作为小肠检查的首选手段,是诊断OGIB极具价值的工具.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肠病研究概况

    作者:梁冬生

    近10多年来,随着小肠疾病诊断手段的不断进展,尤其是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例报告和病例对照研究表明NSAIDs可引起十二指肠远小肠黏膜的损伤,长期使用NSAIDs可致空肠、回肠黏膜的炎性病变,临床表现包括出血、蛋白丢失、吸收障碍、黏膜炎症、通透性改变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 steroide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s)者中60%~70%是无症状的黏膜通透性增加和炎症,部分发展到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1].

    关键词: NSAIDS 小肠病变 概况
  •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肖琼

    目的 分析对小肠病变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小肠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 诊断后,45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检出阳性病灶率86.67%(39/45),不明消化道出血病变检出率为85%(17/20),腹痛病变检出率为100%(13/13),小肠癌75%(9/12),与手术病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作出全面的评价,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数字化小肠气钡造影在小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罡;康建武;张宗明;白亚飞;贾志福;关燕娜

    目的 评价数字化小肠气钡造影在诊断小肠病变中的用途.方法 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病变,其中,恶性病变10例,良性病变12例,均经数字化小肠气钡造影.结果 在22例患者中,数字化小肠气钡造影正确诊断19例,1例空肠腺癌被误诊为炎症,2例空肠增殖性结核被误诊为恶性占位性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92%,87%,89%以及92%.结论 数字化小肠气钡造影对小肠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对临床上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方法.

  • 小肠增生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与病理

    作者:宋吉波;柳东青;张宝玉

    目的 探讨小肠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8例小肠增生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病人中小肠恶性肿瘤31例,良性肿瘤8例,炎性肿块7例,异位胰腺2例。表现为出血13例,穿孔3例,梗阻8例,肿块12例。共4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8例将病灶完整切除。结论 小肠增生性病变以肿瘤多见,恶性肿瘤尤甚。腺癌以十二指肠多见平滑肌肉瘤和恶性淋巴瘤以回肠多见。良性肿瘤以十二指肠、空肠多见。恶性肿瘤常表现为出血和穿孔,而良性病变常为肿块。平滑肌瘤则易出血。

  • 用多排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诊断小肠病变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海涛;徐覃莎;赵润;蔡华亮;郁明姬

    目的:探讨用多排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和曲面重组技术(CPR)诊断小肠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小肠病变患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首先使用多排螺旋CT对这28例患者进行单纯横断位扫描检查,并记录检查的结果,然后用多平面重组技术和曲面重组技术对这28例患者进行单纯横断位扫描的结果进行处理,并由两名高资历的放射科医师对这28例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单纯横断位扫描的结果和用多平面重组技术与曲面重组技术对单纯横断位扫描结果进行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价这两种检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结果:经过两位医师的评价分析,这28例患者进行单纯横断位扫描检查的准确率为71.4%(20/28),而用多平面重组技术和曲面重组技术对他们单纯横断位扫描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后结果的准确率为96.4%(27/28),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多排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组技术和曲面重组技术诊断小肠病变的准确率高。此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小肠CT造影佳扫描时相选择探讨

    作者:周慧术

    目的:对比不同扫描时相下小肠CT造影的显示效果,以确定佳的扫描时相,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检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并接受小肠CT造影检查的3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时相下小肠CT造影对肠壁及回肠动脉、静脉的CT值,并分析肠道期小肠CT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肠道期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壁CT值均明显高于动脉期和门脉期(P<0.05).回肠动脉CT值动脉期>肠道期>门脉期(P<0.05).回肠静脉CT值肠道期>门脉期>动脉期(P<0.05).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小肠CT造影肠道期图像对小肠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95.00%,诊断准确度为95.19%.结论:肠道期是小肠CT造影佳扫描时相,该时相下能较清晰地观察到小肠肠壁、血管及小肠病变情况,同时可结合动脉期扫描图像,以提高大多数小肠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16层螺旋CT检查技术对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

    作者:耿丽莉;孙划;李四海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小肠疾病的检在方法和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0例,小肠非肿瘤性疾病11例,均行螺旋CT增强检查和三维重组技术观察,检查前口服足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结果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十二指肠憩窀5例,Crohn病3例.良性肿瘤8例,其中间质瘤6例,腺瘤1例,错构瘤1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腺癌8例,间质瘤1例,淋巴瘤2例,类癌1例.结论 16层螺旋CT口服等渗甘露醇充盈肠腔并作增强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 腹腔镜技术在小肠病变急腹症20例中的应用

    作者:吕剑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肠病变急腹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行腹腔镜探查、治疗的20例小肠病变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小肠病变急腹症患者,包括粘连性肠梗阻7例,异物穿孔2例,憩室伴异物穿孔1例,十二指肠球溃穿孔5例,腹内疝5例,通过腹腔镜探查均明确诊断。其中17例患者直接在腹腔镜下完成确定性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32.6±6.5)mL,平均手术时间(75.0±12.5)min,平均住院时间(5.0±1.0)d。术后1~2天下床活动,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技术具有微创、安全、康复快等优点,在小肠病变急腹症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 胃镜深插对十二指肠乳头以下部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李淼;陈浩;邵胜敏;郑君杰;薛战雄;王文星

    目的胃镜深插对十二指肠乳头以下部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至2003年1月中胃镜检查插至十二指肠空肠曲(屈氏韧带附近)的297例病例资料、操作方法、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7例病人,插至十二指肠升部成功率为95%左右,其中多可观察到十二指肠空肠曲以下约10 cm.所需时间约2~15 min,发现十二指肠降部及以下病变89例.结论胃镜深插对十二指肠乳头以下部位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 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育新;房太勇;梁奕志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8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A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分析其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及临床意义.结果 胶囊内镜的总阳性检出率为36.00%(46/128),A组和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8.62%(17/29)和29.30%(2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优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可作为前者的一线检查方法.

  • 256层螺旋CT低张造影技术在小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月圆;胡曙东;单秀红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低张造影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治的47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口服甘露醇并注射山莨菪碱后进行多层螺旋CT小肠低张造影技术扫描检查,并实施动态监测双期增强扫描,采集的数据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RP)、容积重建技术(VRT)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处理,诊断医师根据对图像显示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能够用于诊断的显示佳的0级率图像,同时与临床内镜或病理结果相对照,从而得出多层螺旋CT造影技术(MSCTE)在小肠病变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MSCTE检查对小肠黏膜与肠壁结构、系膜血管、肠管充盈等显示良好,显示0级率分别为70.21% (33/47)、89.36% (42/47)和74.47% (35/47).47例中小肠癌15例,Crohn氏病5例,淋巴瘤1例,间质瘤3例,血管瘤1例,炎症5例,憩室4例,不完全性梗阻2例,肠系膜血管动脉瘤伴血栓5例,腹主动脉瘤2例,阴性2例,肠道准备不充分1例,漏诊1例,诊断的阳性率为91.5%.结论 MSCTE技术应用于小肠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宋军伟;李晓景;张玉军;赵心海;吕英强;王培源

    目的 分析各类小肠疾病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的影像特征.讨论MSCTE的具体操作过程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行MSCTE检查患者的具体操作过程,结合病理结果,总结各种小肠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64例患者中总体阳性率为76.6%(49/64),其中小肠间质瘤3例、腺瘤3例、脂肪瘤1例、腺癌2例、淋巴瘤1例、克罗恩病5例、嗜酸性胃肠炎2例、小肠息肉13例、小肠憩室13例、小肠血管畸形6例.结论 MSCTE对于各类小肠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小肠病变的定性、分期,为临床医师的后继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 MRI诊断对小肠疾病的价值及其与小肠钡灌肠的比较

    作者:李磊;朱炯;周滟;钟亮;姚秋英;许建荣

    目的:探讨MRI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患者行小肠MRI检查,其中19例同期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所有24例小肠病变患者中13例经手术证实,1例血管性病变经DSA造影证实,另10例均结合临床病史作出诊断,并对MRI各种检查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显示肠腔狭窄、肠外压迹方面,MRI与小肠钡灌肠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显示肠壁肿块和增厚方面,MR优于小肠钡灌肠检查(P<0.05和P<0.01).MRI各序列在显示肠壁异常改变、肠腔狭窄、肠外压迹和粘膜异常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能更好地显示小肠病变时肠壁及系膜改变,弥补了小肠钡灌肠检查的不足.

  • 口服等渗甘露醇(2.5%)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的可行性

    作者:余养信

    目的:研究探讨口服等渗甘露醇(2.5%)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疑似小肠病变患者60例,采用多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CT平扫,再给予其等渗甘露醇(2.5%)口服,对患者进行CT造影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CT平扫、CT造影对小肠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T平扫、CT造影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参照,CT造影对小肠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CT平扫(P<0.05),其特异度与CT平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分析,CT平扫诊断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为中等水平,而CT造影诊断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为良好水平.结论:口服等渗甘露醇(2.5%)后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可对小肠病变予以灵敏显示,有利于提高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