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N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临床意义

    作者:常丽颖

    目的:研究BNP(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预后相关合并症的关系。方法:检测入选患者入院时[即发病后(10.6±8.8)h]及入院后2周血浆BNP水平,并随访30 d、3个月及6个月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或缺血导致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等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随着BNP水平的增高,各组死亡率及MACE发生率显著增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NP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95%的可信区间0.988-1.531,P<0.05)。结论:血浆BNP在预测STEMI并发症中有重要作用,或许是评价心肌梗死并发症和后期病死率一个重要的无创检测方法。

  • 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尹桂红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0年11月在该院就诊的80例被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运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溶栓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心绞痛、心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无1例患者发生死亡,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死亡,在不良反应中患者发生心机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绞痛.结论 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都很好.

  • 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秦忠文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2009年10月~2010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67例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监测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胸痛程度、冠脉再通情况、心电图、及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中胸痛较治疗前得到明显缓解的有59例,占患者总数的88.06%,在治疗开始后90min,溶栓治疗疗效显著,治疗后4周患者生存率情况:死亡人数3例(4.48%),生存率为95.42%,溶栓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出血和过敏反应.结论 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床疗效好.

  •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探讨

    作者:于涛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对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患者100例,按照药物洗脱支架(DES)不同分成两组,为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ZES)组(49例)与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功能分级与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左房内径(31.71±2.58)mm、(33.28±2.94)mm、心率(69.58±3.57)次/min、(71.26±3.42)次/min、射血分数(45.28±3.52)%、(43.81±3.21)%和NYHA评级差异均不显著(P>0.05);SES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3.73%)显著低于ZES组(20.41%),P<0.05.结论:两种DES均在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方面发挥了良好效果,但SES组治疗1年内产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更少,安全性更高.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邢玉清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于本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0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PCI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4.12%,82.35%,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半年内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且预后效果显著.

  • 从单病种指标看急性心肌梗死诊治现状

    作者:陈威;李恬;马力

    目的 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现状,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按照卫生部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如发病至就诊时间、第1份心电图时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的情况等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452.61±822.87min,从进入急诊到第一份心电图时间平均16.97min.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00%,并在病历和护理记录中有反映.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按照指南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100%.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环节中仍存在着就诊延迟、部分能改善预后药物的应用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患者教育以及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后无复流的预测模型

    作者:王长华;陈韵岱;杨新春;王乐丰;王红石;孙志军;刘宏斌;陈练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药物支架置入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住院,在发病后12 h内成功行急诊药物支架置入的1413例STEMI患者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分为无复流组和复流正常组.采用单变量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在1413例患者中,297例发生无复流(2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再灌注时间>6h、侧支血流≤1级、入院血糖(admission plasma glucose,APG)>13.0 mmol/L、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血栓评分≥4分和PCI前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使用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无复流发生率随着独立预测因素增加而显著增高(P<0.01).结论 STEMI患者急诊药物支架置入后无复流预测模型由6个因素组成:年龄> 65岁、再灌注时间>6h、侧支血流≤1级、APG> 13.0 mmol/L、PCI前血栓评分≥4分和PCI前IABP使用.

  • 低钠血症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杨帆;王丽;赵洛沙;师强伟;张文才;孙同文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STEMI并于12h内行PCI治疗患者32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血清钠离子浓度分为A组血钠水平< 130 mmol/L组;B组血钠水平130~134 mmol/L组;C组血钠水平≥135 mmol/L(血钠正常组)三组,比较各组入院30 d内死亡、心源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室壁瘤形成及室间隔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在年龄、空腹血糖、NT-proBNP、LVEF、hsCRP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病死率(20.0%)在各组中高,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 vs.6.3%,P<0.05;20.0% vs.6.0%,P<0.05).A组在心源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发生率也高(40.0%;30.0%),两两比较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低LVEF、入院时低钠血症(A组+B组)因素可能是STEMI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现与C组比较,B组死亡风险OR=1.762 (95%CI:0.947~5.476,P=0.012);A组死亡风险OR=3.058 (95%CI:1.339~4.358,P=0.003),死亡风险随血钠水平降低而升高.结论 入院时发生低钠血症是STEMI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钠水平越低预后越差.

  • 急诊介入治疗对非梗死相关动脉灌注的影响

    作者:王健;颜红兵;郑斌;宋莉;王韶屏;张晓江;赵勇;刘臣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入选117例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LAD),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研究组),另入选10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STEMI患者(研究组)直接PCI术前和术后罪犯血管(LAD)和非梗死相关动脉[左回旋支(LCX),狭窄程度<50%]校正TIMI帧计数(CTFC)和MBG心肌灌注分级的差异,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LAD和LCX的校正TIMI帧计数(CTFC)和MBG心肌灌注分级;另外通过静脉采血,分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罪犯血管为LAD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LCX)直接PCI术前的校正TIMI帧计数( CTFC)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MBG心肌灌注分级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直接PCI术后非梗死相关动脉的校正TIMI帧计数(CTFC) (P <0.05)和MBG心肌灌注分级均较术前改善,但是仍然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直接PCI术后罪犯血管发生无复流的患者,其非梗死相关动脉发生无复流的比率较高(78% vs.8%,P<0.01),并且血清CRP水平高于未发生无复流的患者(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血流灌注也可能受到影响,尽管罪犯血管的直接支架术可改善非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灌注和心肌灌注,但是其水平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该现象可能和炎症机制相关。

  • 双血管急性闭塞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间血流灌注影响

    作者:彭文华;王勇;李宪伦;郑金刚;刘晓飞;张虎;杨鹏;付东亮;韩志伟

    目的 探讨双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间的血流灌注影响及形成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连续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双支冠状动脉闭塞导致STEM1的15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急诊冠脉造影、手术情况及复查的冠脉造影情况.对比TIMI前向血流比较各冠脉血管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15例STEMI患者,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8例,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5例,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2例,伴心源性休克早期表现者达14例;急诊手术采取一次性或分阶段治疗两种治疗策略.术后经冠心病监护病房继续治疗,患者全部存活.术后入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发现,所有入选患者在急诊手术中未开通的6支闭塞血管,自行再通其前向血流都在TIMI 2级以上.结论 双支冠脉急性闭塞的STEMI是临床罕见病例,可能存在冠状动脉先发罪犯血管闭塞同时诱发另一支冠状动脉急性病变而出现双支血管急性闭塞的形式,心源性休克可能参与该病理生理过程;并且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进行一次性治疗策有临床实践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术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文;裴源源;朱继红

    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和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急诊PCI的STEMI病例,排除造影剂过敏、既往肾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心功能不全、肿瘤、急性感染、住院仅完善一次肾功能检查及病史资料不全的患者,从基线资料、既往病史、人院病情、辅助检查等方面收集资料,按照CIN诊断标准,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得CIN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选236例患者,CIN组24例,非CIN组212例,CIN发生率10.2%.单因素组间比较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Killip分级≥3级、入院时血清尿酸(SUA)、人院时血糖.进一步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IN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入院时SUA≥350μmol/L、人院时血糖≥11 mmol/L、年龄≥75岁.结论 STEMI患者人院时SUA≥350μmol/L、入院时血糖≥11 mmol/L、年龄≥75岁是急诊PCI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类高危患者应早期识别并采取预防措施.

  •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Ⅲ级缺血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陶涛;祁俊峰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Ⅲ级缺血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自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1例,根据心电图分级:Ⅱ级心肌缺血组41例,Ⅲ级心肌缺血组50例.比较两组心肌梗死面积、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再梗死和病死情况、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心电图Ⅲ级缺血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相关性.结果 Ⅲ级心肌缺血组心肌梗死面积高于Ⅱ级心肌缺血组(P<0.05);Ⅲ级心肌缺血组心律失常发生率(38.00%)高于Ⅱ级心肌缺血组(17.07%)(P<0.05);Ⅲ级心肌缺血组再梗死和病死率高于Ⅱ级心肌缺血组(P<0.05);Ⅲ级心肌缺血组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水平高于Ⅱ级心肌缺血组(P<0.05);心电图Ⅲ级缺血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Ⅲ级缺血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密切相关,且心电图Ⅲ级缺血心肌梗死面积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再梗死和病死率高,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 血清Lp-PLA2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

    作者:徐瑞明;滑晟

    目的 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6例A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急诊PCI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复流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术中发生复流者为A组(n=72),术中无复流者为B组(n=24).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心率、吸烟史、空腹血糖等和PCI相关情况,包括支架数量、发病至再灌注时间、血栓抽吸例数、支架长度等,并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B组患者发病至再灌注时间[(7.19±1.32)h]较A组[(5.65±1.71)h]明显延长,且血清Lp-PLA2含量[(309.24±76.34)mg/L]较A组[(197.07±55.35)mg/L]显著升高(P<0.05);而其它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Lp-PLA2含量是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因素(OR=3.84,95%CI:1.64~9.01,P<0.01).结论 血清Lp-PLA2含量是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故临床中可通过早期测定血清Lp-PLA2含量预判断A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可能性.

  • 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影响

    作者:具星爱

    目的 探讨血糖改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空腹血糖,分为A组(血糖正常组),B组(血糖升高组),C组(2型糖尿病组),比较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 三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血糖升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 品管圈对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品质的影响

    作者:刘颖;王宝玉

    目的 运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品质.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2月,郑州市中心医院开展以"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品质"为主题的QCC活动,调查影响7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的因素,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对策.观察QCC活动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绕行率及现场处置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开展QCC活动后,院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绕行率由活动前的58.2%提高至91.7%,现场处置时间由42.1 min缩短到29.3 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在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品质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绕行率,极大缩短现场处置时间,同时提高QCC活动小组成员的综合素养.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汤先萍;周莹;谭迎春;贾艳梅;高俊峰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我院行急诊再灌注治疗(急诊PCI)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按设计好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再灌注治疗护理路径表进行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取传统急诊治疗及护理.结果 实验组急诊PCI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高,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有效性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为病人赢得宝贵治疗时机,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符合我国目前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值得推广.

  •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指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11例患者介入治疗

    作者:贾小伟;张蛟;金至赓;魏玉杰;蔺艺红;杨胜利;罗建平;马东星;韩玮;荆丽敏;刘惠亮

    目的:明确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B)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1例均接受StB检查。根据图像质量效果分为三组:优,次优,差。结果本研究中81.1%的病例图像质量优,18.9%的病例图像质量次优,无图像质量差病例。结论 StB成像简便快速,能增强支架的可视性,对支架的膨胀及贴壁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很好地应用于STEMI患者PCI中。

  • 不同年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志丽;王国宏

    目的 探讨各年龄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临床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58例男性患者分为青年组(年龄26~44岁,37例)、中年组(年龄45~59岁,65例)和老年组(年龄60~89岁,56例),分析各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冠心病危险因素中,青年组体质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吸烟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中年组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单支病变发生率(64.9%)明显高于中年组及老年组(P<0.05),Gensini评分轻度病变发生率(29.7%)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多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发生率明显高(P<0.05).老年组NT-ProBNP峰值显著高于青年组及中年组(P<0.05).三组患者间CK-MB峰值、cTN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质指数高、高脂血症、吸烟是青年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虽冠脉受累支数及病变相对轻,但心梗面积与老年患者相当.应重视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对青年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宣教,综合干预其危险因素.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后短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建红;薛瑞璐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短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晋城心脑血管医院及河南济源市二院连续收治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每组94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和急诊PCI相关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典型胸痛、收缩压和舒张压、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和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史(OR=1.832,95%CI:1.010~3.314)和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2.587,95%CI:1.148~5.821)是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典型的胸痛(OR=0.044,95%CI:0.229~0.840)和应用IABP(OR=0.398,95%CI:0.187~0.845)是心力衰竭的保护因素.结论 有糖尿病史和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容易在急诊PCI后的短期内发生心力衰竭,应用IABP可有效降低急诊PCI术后短期心力衰竭的发生.

  •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向荣;林华君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rP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rPA进行常规溶栓治疗,试验组联合GSH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CK指标为(1654.3±1024.9)、AST指标为(155±19.7)、CK-MB指标为(48.75±7.85)、I(cTnI)指标为(0.750±0.025)、T(cTnT)指标为(0.70±0.48),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OD指标为(184.27±38.42),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LVEDd指标为(53±5)mm、LVESd指标为(41±5)mm,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EF指标为(61±7)%,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出现7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 STEMI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rPA联合GSH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842 条记录 2/43 页 « 12345678...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