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医疗保险类型对STEMI患者诊治策略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韧;徐凯;孙莹;姜铁民;杨丽霞;张卫泽;杨柏松;韩雅玲

    目的 分析不同医疗保险类别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特点.方法 对2013年1月2日~ 2015年5月31日录入“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明确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的6 042例患者(男性4 904例,女性1 1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不同医保类别及报销比例分为城镇医保+公费组(4 014例)及新农合+自费组(2 02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手术信息及不良事件差异.结果 更多的城镇医保及公费医疗患者为高龄、更多来自汉族,既往曾患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以及行PCI术的比例更高,该组更多地应用了比伐卢定抗凝治疗,以及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博术(IABP)辅助,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更多的三支病变,此外该组术中死亡率更高,且均为心源性死亡;更多的新农合及自费患者为中青年,既往患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期吸烟史比例更高,其发病至就诊及发病至手术时间延迟更长,更多的选择术前溶栓,围术期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肝素、低分子肝素比例更高,其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更多的单支病变.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不同医疗保险的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具有显著不同的发病特点、就诊模式及预后结局,需引起医疗保险政策制定者及PCI术者的关注.

  • 替米沙坦与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心室重塑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之比较

    作者:吴宣;汪家淑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心室重塑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成ACEI组和ARB组各38例,ACEI组术后予培哚普利治疗,ARB组术后予替米沙坦治疗.结果:ARB组术毕后12周时的IL-6、TNF-α水平与VEDV、LVESV指标均较术后当天及ACEI组显著更低,LVEF指标显著更高(P<0.05);ARB组的室壁瘤发生率较ACEI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应用替米沙坦有助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明显优于培哚普利,可减少左心室重塑.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沈鑫;余小林;李国庆;雷建新;戴晓燕;王钊;阿木提·司马义;周立英;阿德力江·托乎提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 time,DTBT),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连续收治的行PPCI的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464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族别、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DTBT及其组分(中位数时间):急诊科初诊时间、心内科总住院医师紧急会诊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联系导管室并转运时间、导管室准备时间,并依据DTBT分为两组:短时间组(≤90 min)和长时间组(>90 min),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TBT的因素.结果 短时间组157例(33.8%),长时间组307例(66.2%),与短时间组相比,长时间组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患者较少(48.5%比62.4%,P=0.005),不典型胸痛患者较多(13.0%vs.3.8%,P=0.002),基本了解心脏病的患者较少(57.7%vs.81.5%,P=0.000),家庭成员数量多的患者较多(63.8% vs.36.3%,P=0.000),外院二次转运的患者较多(48.5% vs.26.8%,P=0.000),非工作时间就诊患者较多(73.3%vs.21.7%,P=0.000).总DTBT为111 min,急诊科初诊时间8 min,心内科总住院紧急会诊时间11 min,获取知情同意时间73 min,联系导管室并转运时间6min,导管室准备时间8 min.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DTBT延长(>90 min)的因素为非工作时间就诊(OR =5.76,95% CI:1.17 ~28.38,P=0.031),获取知情同意的时间(OR=1.43,95%CI:1.24~1.66,P=0.000),导管室准备时间(OR=1.36,95% CI:1.10 ~ 1.68,P=0.005).结论 非工作时间就诊患者多、获取知情同意时间较长以及导管室准备时间延长主要延迟了DTBT,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公民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改善沟通方式,健全有效的非工作时间急诊流程,从而缩短DTBT.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因素分析

    作者:王勇;刘晓飞;李宪伦;曾玉杰;石兵;彭文华;施乐;柯元南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原因.方法 1999年3月至2005年6月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3例,死亡27例,回顾性分析其死亡原因及临床特征.结果 死亡27例,病死率4.3%,年龄51~91岁,(69±18)岁.三支病变16例,二支病变10例,单支病变1例.合并陈旧心肌梗死10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19例,肾功能损害4例,陈旧性脑梗死6例.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9例,无复流6例,心脏破裂2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颅内出血2例,穿刺处出血致休克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死亡原因有多种,心源性休克、无复流为主要死亡原因.高龄、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可能为死亡的预测因子.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后短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建红;薛瑞璐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短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晋城心脑血管医院及河南济源市二院连续收治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每组94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和急诊PCI相关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典型胸痛、收缩压和舒张压、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和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史(OR=1.832,95%CI:1.010~3.314)和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2.587,95%CI:1.148~5.821)是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典型的胸痛(OR=0.044,95%CI:0.229~0.840)和应用IABP(OR=0.398,95%CI:0.187~0.845)是心力衰竭的保护因素.结论 有糖尿病史和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容易在急诊PCI后的短期内发生心力衰竭,应用IABP可有效降低急诊PCI术后短期心力衰竭的发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承义;何蕾;刘成伟;鲁锦国;苏晞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FW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间确诊为STEMI患者(124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FWR的患者29例。将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组和未再灌注治疗组。结果 FWR总体发生率为2.3%,其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28例(10.2%),发生FWR 6例(4.7%);接受PPCI患者623例(50.0%),发生FWR 2例(0.3%);未再灌注治疗患者496例(39.8%),发生FWR 21例(4.2%)。FWR组与非FWR组间临床特点比较,高龄(70.2±9.09岁比63.2±11.23岁,P=0.042)、合并高血压病史(62.1%比33.0%,P=0.013)、糖尿病病史(55.2%比23.5%,P=0.022)、合并心力衰竭(Killip分级≥Ⅱ级)(58.6%比21.9%,P=0.012),既往无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0.3%比18.4%,P=0.018)等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心功能(Killip≥Ⅱ)、静脉溶栓治疗、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00 mg/L与心肌梗死后发生FWR相关。结论高龄、心力衰竭、静脉溶栓治疗以及hsCRP>100 mg/L是预测FW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经桡动脉血栓抽吸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叶剑飞;郑伟峰;张茗茗;劢波;茅焕豪;刘晓凯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血栓抽吸在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6例,将PCI中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的31例作为试验组,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TIMI Ⅲ级与出院前LVEF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LVED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结果提示,血栓抽吸结合经桡动脉直接PCI操作简单,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行性。

  • 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作者:徐会圃;刘长梅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4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43例).所有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比伐卢定组:在急诊PCI术前首先静脉给予比伐卢定负荷量(0.75 mg/kg),然后,以1.75 mg/(kg·h)持续静脉点滴4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入10 μg/kg替罗非班,然后以0.075 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36 h,同时静脉内注入普通肝素100 U/kg.观察两组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降百分比;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检测两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观察两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ST段回降百分比、TIMI3级血流比例、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T-proBNP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消化道出血、咯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0.01).比伐卢定组2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时,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比有相同的疗效,但出血并发症较低.

  • 经桡动脉血栓抽吸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应用

    作者:汝磊生;齐书英;彭育红;杨丽;谷文平;李丽青

    目的 在经桡动脉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来减少和消除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内的血栓,观察其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AMI患者共16例行急诊PCI+血栓抽吸(PT)术,同时期的16例行单纯PCI的同类患者设为对照组.以标准方法行急诊PCI和/或PT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ST段抬高幅度大的心电图单导联ST段的抬高幅度和心肌酶CK-MB的峰值、术后1月、2月及3月经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的比值(E/A)和3个月内的临床预后.结果 血栓抽吸组心肌组织再灌注情况明显改善;心肌酶峰值明显提前,术后1.5 h ST段抬高幅度有下降趋势;术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LVEF和E/A比值有逐渐增大趋势;单纯PCI组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血栓形成.结论 血栓抽吸结合经桡动脉直接PCI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刚;龚亚驰;陈松;丁建东;冯毅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AMI患者76例,分为急诊PCI组42例,未再灌注治疗组34例.同时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1、7、28d血浆BN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入院即刻两组患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d、7d和28d急诊PCI组BN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PCI治疗能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梁转合;陈华发;朱可云;陶卫国;谭华荣;陈影霞;黄惠玲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对照分析.方法 114例AMI患者,其中PCI组42例,溶栓组38例,药物组34例,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h、4h、8h、24h、72h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变化以及心电图ST段回降情况.结果①PCI组在手术后8 h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提前达到高峰,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72 h后PCI组绝大多数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已恢复正常,而其他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仍维持较高水平;②PCI组在治疗后8 h ST段已有较大回落,其余组ST段回落不明显,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72 hPCI组ST段已恢复正常,而其余组仍然较高,3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诊PCI能使AMI患者心肌酶峰迅速提前,且短时间恢复正常,此外,使肌钙蛋白、心肌酶、心电图ST段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 作者:

    关键词:
  • PPCI术联合尿激酶原及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雷;安少波;杜晓静;都伟;胡喜田;吴志红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联合尿激酶原及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32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尿激酶原组、尼可地尔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44例.3组患者均行PPCI术治疗,并将药物注射至病变血管处.比较3组患者的病变血管血流、心肌再灌注、心功能水平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病变血管血流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病变血管血流情况明显优于尿激酶原组和尼可地尔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术后2hST段回落率、矫正TI-MI帧数及心肌灌注分级明显优于尿激酶原组或尼可地尔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联合用药组患者的LVEDD和LVEF明显优于尿激酶原组或尼可地尔组(P<0.05);术后6个月,3组患者的LVEDD和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原组或尼可地尔组(P<0.05).结论:冠脉注射尿激酶原和尼可地尔可改善STEMI患者冠脉病变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提高心功能水平,降低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值得应用于临床的前景.

  • 临时起搏器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哲兵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指南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0例.两组术前均给予负荷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A组术前植入右心室临时起搏器;B组应用阿托品(1~3 mg)及咳嗽运动增加心室率,比较两组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缓慢性心律失常、无复流现象、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灌注后恶性快速心律失常及血压下降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时起搏器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中作用有限,临床意义有待商榷.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王红;姜涛;石云霄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AMI-HF)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KillipⅡ~Ⅲ级)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在抗缺血治疗和利尿剂应用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rhBNP治疗,首次负荷剂量为1.5μg/kg,在90 s内静推完毕,在血压>90/60 mmHg的情况下以0.0075~0.01μg/(kg·min)连续静滴3 d.对照组给予硝普钠治疗,起始以0.3μg/(kg·min)的速度静滴2 d,再用3μg/(kg·min)速度静滴1 d,维持血压>90/60 mmHg.在治疗后72 h分别检测两组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变化以及呼吸困难缓解情况,同时记录用药后72 h患者的平均心率、血压、尿量变化.结果:在用药过程中,观察组1例患者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对照组1例死亡,2例症状无改善.治疗后两组心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降低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尿量增多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BNP可以显著改善AMI-HF患者的心功能以及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吕长泳;霍本良;王立旗

    目的:通过随机对比分析,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毗格雷的基础上提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前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1级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其中达到TIMI3级的比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 急诊PCI术前强化他汀药物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贵森;王云川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月营口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因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160例,其中80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口服(负荷剂量组),另外80例患者未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口服(未负荷剂量组).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PCI术后1个月后心功能随访情况.结果 入院后4、10、16、22、28、34 h两组CK-MB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后72、120h两组hs-CRP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无复流的发生率以及PCI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PCI术后即刻两组患者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剂量组患者PCI术后1个月心功能随访情况与术后即刻心脏射血分数及室壁运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术期给予负荷剂量他汀是无复流发生的保护因素,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使无复流的发生率下降,保护心肌受损,减轻心肌梗死患者炎症活动度,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

    作者:鄞松峰;陈太碧;谢惠晗;黄明勇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传统心肺复苏无效后接受急诊膜肺PCI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34例,平均年龄(57.7±14.1)岁.根据是否停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将患者分为撤机失败组(24例)和撤机成功组(16例);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将所有患者分为死亡组(28例)和生存组(12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撤机成功和生存出院的相关因素以及其相关关系.结果 ①传统心肺复苏时间为(45.2±24.7)min,体外膜肺氧合的使用时间为(103.2±59.5)h,其复苏成功率为100%(40/40).②撤机失败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比撤机成功组长[(55.3±24.9)min比(35.7±12.1)min,P<0.01],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比撤机成功组短[(11.1±3.7)d比(19.8±11.5)d,P<0.01],且两组间罪犯血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时间(r=0.778,P<0.01)、罪犯血管分布(右冠状动脉r=0.609,P<0.05;左前降支r=-0.609,P<0.05)与成功撤机相关.③死亡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明显比生存组长[(50.9±22.0)min比(31.7±9.7)min,P<0.01],撤机比例比生存组低(P<0.01)、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生存组短[(6.1±4.7)d比(12.8±10.5)d,P<0.01].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后48 h平均动脉压较生存组低[(64.3±17.3)mm Hg比(88.3±18.7)mm Hg,P<0.01],动脉乳酸水平明显比生存组高[(6.43±5.11)mmol/L比(1.76±0.84)mmol/L,P<0.01],且两组间罪犯血管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时间(r=0.709,P<0.01)、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r=0.585,P<0.05)、成功撤除体外膜肺氧合(r=0.832,P<0.01)、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后48 h平均动脉压(r=0.593,P<0.05)与生存出院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女性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特点分析

    作者:刘恒亮;刘洋;耿国英;巴宁;荆松宾;郭微;张志芳

    目的 探讨女性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接受急诊PCI的DM合并AMI患者169例,依据性别分为女性52例为研究组(A组),男性117例为对照组(B组),分别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女性组平均年龄,高脂血症病史,双支、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吸烟史、既往PCI史、梗死前心绞痛显著低于男性组(P<0.05).PCI术后女性组TIMI 3级血流和TMPG 3级显著低于男性组(P<0.01).女性组严重心律失常、KillipⅢ级以上心功能、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结论 女性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和TMPG低,并发症多于男性.

  • 急诊PCI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洋;刘恒亮;耿国英;巴宁;松宾;郭微;张志芳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接受急诊PCI的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AMI(STEMI)患者133例(A组),非糖尿病AMI患者296例(对照组,B组)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肾功能、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PCI史、梗死前心绞痛和冠心病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单支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双支、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急诊PCI处理的靶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TIMI血流0~1级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糖尿病组TIMI 3级血流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TMPG分级0~1级和2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TMPG 3级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入院到球囊扩张平均时间、支架内血栓和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置入2个以上支架数、住院期间择期二次PCI、梗死后心绞痛、住院期间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KillipⅢ级以上心功能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AMI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多见,PCI术后TIMI血流和TMPG低,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多.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