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血栓内注射溶栓药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

    作者:许立庆;刘志;李博宇;华琦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溶栓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5例AMI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大量血栓;将2.5 mm球囊刺破,经破损球囊将溶栓药rt-PA5 mg置入冠状动脉血栓内,观察血栓溶解情况,并观察直接PCI术后有无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慢再血流现象(SRP).结果 血栓在20 min内完全溶解,直接PCI术后,无开通IRA的SRP.结论 冠状动脉血栓内应用溶栓药rt-PA 5 mg,可使局部血药浓度高,快速溶解血栓,且安全易行,避免全身给药所带来的出血倾向,可作为在AMI发现冠状动脉有大量血栓时,行PCI前血栓治疗手段之一.

  •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治疗进展

    作者:李春辉;何瑞

    急性缺血性卒中局部脑缺血区分为中心区和周边区,中心区很快缺血坏死,而周边区脑血流介于功能损害和形态损害缺血阈值之间,称为缺血半暗带.Astrup [1]证实在卒中早期神经功能受损并非意味着缺血半暗带内的神经组织已坏死,如能迅速恢复血流灌注则可能使神经功能恢复,遏制病变的发展;如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恢复血流灌注,则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向不可逆的方向发展.因此,超早期迅速恢复血流灌注对改善和恢复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超早期溶栓治疗[2,3]是迅速恢复半暗带血流灌注的理想方法.从缺血开始到恢复灌注的时间间隔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996年美国FDA首次批准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于3h以内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10年来,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动脉溶栓,溶栓药物也在不断发展[4].本文拟对10年来静脉rt-PA溶栓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分析

    作者:方宁静;赵章豪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平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rt-PA组和尿激酶组,每组60例.rt-PA组应用rt-PA静脉滴注治疗,尿激酶组应用尿激酶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d、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7d和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7d和14 d的NIHSS评分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d和14 d的mRS评分和评分≤2分的比例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组的病死率为8.33%,并发症发生率为11.37%;尿激酶组的病死率为6.67%,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两组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均有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接近,安全性也相当,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条件确定用药方案.

  • 基线NIHSS≤3分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胡太春;欧阳取平

    目的 探讨发病≤4.5 h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基线NIHSS≤3分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发病≤4.5 h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根据是否同意溶栓分为2组,其中溶栓组38例,非溶栓组38例.基线NIHSS≤3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7、90dNIHSS评分判断疗效,7d、90 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7d及90 d Bathel指数判断日常行为能力;比较2组颅内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预后.结果 与非溶栓组比较,溶栓组1、7、90 d NIHSS评分0~1分例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d:23例vs 13例,P=0.038;7 d:28例vs 18例,P=0.034;90 d:35例vs 30例,P=0.012).溶栓组发病后7d及90 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7 d:86.9% vs 47.9%,P=0.005;90 d:97.3% vs 77.8%,P=0.011).住院治疗7d后,溶栓组BI较非溶栓组明显改善[(92.50±11.55)分vs (84.47±21.49)分,P=0.042],90 d时2组间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24±6.89)分vs (94.44±17.18)分,P=0.069].溶栓组及未溶栓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为0.0%及病死率为0.0%,溶栓组卒中复发2.6%,非溶栓组为5.3%.结论 对NIHSS≤3分轻型脑卒中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 爱通立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出血

    作者:曾红;王雪里红;戚晓昆;王洪源

    目的评价和分析rt-PA治疗6 h内急性脑梗死合并出血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rt-PA 0.9 mg/kg)、B组(rt-PA 0.7 mg/kg)、C组(对照组),并将三组又分别分为克赛亚组(A1、B1、C1)和非克赛亚组(A2、B2、C2).采用CSS及Barthel指数评定溶栓前、溶栓后24 h、3 d、7 d、90d的疗效.结果各组的总出血发生率、48 h脑出血率、14 d脑出血发生率,A、B组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症状性脑出血率A组、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90d显效率与90d痊愈率A、B组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90d病死率A、B组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以上各观察结果A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克赛亚组与非克赛亚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rt-PA静脉溶栓6 h以内急性脑梗死会增加出血机会,但能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因此,rt-PA 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显效的,剂量以0.7 mg/kg更符合国人.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尼莎古丽·吐尔逊;苟安栓

    目的 分析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2例AMI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先用15 mg静脉推注,0.75 mg/kg(大量50 mg)静脉滴注30 min,0.5 mg/kg(大量35 mg)静脉滴注60 min.观察溶栓后冠脉再通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结果 本组冠脉再通率81.8%,出血发生率4.5%,住院期间的病死率4.5%,主要死因:心脏泵衰竭.结论 rt-PA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死率.

  • 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对照分析

    作者:黄金凤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按照使用药物分为rt-PA组和尿激酶组,进行溶栓治疗,其他常规治疗相同,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mRS评分,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1],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再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和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例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相似,两组药物安全性能也相当,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药物.

  • 纳络酮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常坷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rt-P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组治疗后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rt-PA疗法可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且与单纯采用rt-PA疗法相比,安全性同样较高,联合方式治疗中未增加明显的临床相关不良症状,整体效果更具优势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瑞替普酶与rt-P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溶栓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赵森

    目的 对比瑞替普酶和rt-PA对急性STEMI老年患者溶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9例STEMI老年患者,依据溶栓药物差异分为:研究组,43例,应用瑞替普酶;对照组,46例,应用rt-PA.比较两组治疗2h时ST段降幅、CK-MB高峰、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再通率差异.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2h时ST段降幅较高,CK-MB高峰提前,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再通率较高(P<0.05);而研究组的各种出血性事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NYHA2级以上心衰及猝死率发生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EMI老年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较rt-PA疗效更好,而不良反应无差异.

  • rt-PA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肖茂洁;代洪伟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4.5小时)患者80例,其中45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1例并发脑出血,神经系统功能完全恢复仍需一段时间.溶栓患者14d基本治愈53.3%,显效31.3%,有效13.3%,无效2.2%.结论 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是有效而且安全的,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溶栓前明显改善,患者的致残率明显降低.

  • 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作者:阮春云;魏立平;李文波;张耀慧;柳平

    目的 探讨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8例接受超早期(<3小时)溶栓治疗的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rt-PA组)和同期38例不接受溶栓治疗的80岁以上ACI患者(常规组)的临床资料,rt-PA组给予奥扎格雷钠针+超早期rt-PA方案治疗,常规组给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7天及14天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rt-PA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rt-PA组和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和47.37%,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6%和5.26%,P<0.05),两组均无死亡例数发生.结论 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的ACI患者,可促进患者的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治疗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荐.

  • 解读2008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指南(续完)

    作者:熊长明

    3 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治疗随机试验已证实,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血栓,缓解血栓栓塞造成的血管闭塞,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尿激酶和链激酶静脉滴注12~24小时疗效相同.与尿激酶以4400 IU/(kg·h)的速度静脉滴注12~24小时相比,10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2小时输注可更快改善血流动力学,但尿激酶静脉滴注完毕后二者的溶栓效果无明显差异.

  • 内源性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传成;时芳芳;靳峥;章军建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并不多,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卒中单元、抗血小板治疗得到了认可[1-2],而脑保护治疗虽然经基础研究证实有效,但临床运用并没能得到理想的效果[3],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外源性给予脑保护药物常常作用于单一靶点,而脑缺血损害的病理生理涉及多个环节.

  • 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Merci在急性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常永闯;倪才方

    一、概述自从1995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就成为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手段,对所有发病在6h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只要没有溶栓的禁忌证,均应积极地给予静脉溶栓或动脉溶栓[1-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是静脉溶栓或动脉溶栓都有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尤其是脑出血,因此应在具备神经外科手术条件的医疗单位开展.

  • 广谱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rt-PA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干预研究

    作者:万晓华

    目的 研究多西环素对重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HT)的干预效果,探讨减少HT的措施.方法 将入选的199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87例,治疗组为多西环素联合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只用rt-PA溶栓治疗,治疗后2周内均进行头部CT或者MRI检查有无脑出血,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 治疗组HT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预后也比观察组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 多西环素能减少rt-PA溶栓HT的发生,改善预后.

  • rt-PA成功治疗心源性脑栓塞1例

    作者:陈萍;徐南飞;马志伟

    1995年美国NINDS试验结果首次揭示:发病3h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0.9 mg/kg)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使患者获益,欧洲ECASSⅢ试验结果还证实:rt-PA治疗时间窗延长到4.5 h,患者同样能够获益.

  • rt-PA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庄建睛

    目的 探讨rt-PA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经rt-PA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 对照组再通24例,再通率63.2%,胸痛缓解率81.2%,治疗组再通牟74.2%,胸囊缓解率84.6%,两组间再通率和胸痛缓解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2例出现牙龈出血,3例皮下出血,4例出现低血压.治疗组4例出现牙龈出土血,3例皮下出血,3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呕血,低血压患者经扩容式各样静滴多巴胺后迅速恢复正常.结论 rt-PA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依达拉奉联合rt-PA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作者:兰荣;田文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rt-PA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90 d的 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t-PA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能有效对机体脑血管舒缩功能进行调节,从而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

    作者:吴桦;许鹏程;王丽娟

    目的 观察急性STEMI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用我院2004年6月-2006年7月收治的STEMI患者63例,分成溶栓组33例,非溶栓组30例.非溶栓组:除不进行溶栓外,治疗方法同溶栓组.溶栓组:均用50 mg rt-PA静脉溶栓,观察冠脉再通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诊12个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评价预后.结果 治疗组中25例溶栓成功,再通率75.76%.左心功能改善、1级终点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静脉溶栓疗法可以改善急性STEMI患者左心功能(左室重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Ⅰ级终点事件(MI、猝死),改善预后.

  • 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作者:潘鑫;吴雪芹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非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情况、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第14天时的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病死,死亡率为6%,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病死,死亡率为8%,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6258,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预后良好.

12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