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规加压法和桡动脉止血器法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方玉强;杨成明;王旭开;曾春雨;王红勇;陈乔

    目的 探讨常规加压法和桡动脉止血器法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介入的413例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3组:常规组(87例),TR Band止血器组(122例),Adapty止血器组(204例),观察其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情况、局部组织坏死等.结果 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TR-Band组为90.1%,Adapty组为97.5%,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的时间为14.5±5.7 min、完全止血时间为9.7±4.3 h,均长于TR Band组的7.5±3.8 min和6.9±4.2 h及Adapty组的5.9±3.1 min和6.3±3.7 h(P<0.05),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TR Band组和Adapty组(P<0.05),但无局部皮肤坏死发生,而TR Band组和Adapty组均有发生,与术后活动少和观察不及时有关,3种止血方法对末梢动脉循环均未见不良影响(P>0.05).结论 采用TR Band和Adapty桡动脉止血器对桡动脉止血安全、有效,能很好提高介入效率.

  •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及护理干预分析

    作者:黄宝如;霍燕嫦

    目的 探究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行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发生并发症原因与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前SAS评分为(62.13±1.09)分,护理后为(51.48±2.36)分;护理前VAS评分(6.37±1.21)分,护理后(2.71±0.84)分;护理后并发症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SF-36评分躯体疼痛(67.12±2.66)分、情感职能(76.83±2.61)分、身心健康(67.44±2.65)分.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予以对症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经桡动脉介入术导致前臂血肿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高振;陈洁琼;周明;党书毅

    目的 比较经桡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出现前臂张力性血肿时弹力绷带压迫和绷带压迫联合脱水处理两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146例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前臂张力性血肿患者,采用单独绷带压迫(A组)和绷带压迫联合脱水(B组)等方法处理后,对血肿成功进行处理的病例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 B组76例前臂张力性血肿患者与A组70例患者比较,前臂肿胀消退平均时间明显缩短,手指末端的血供和功能改善为良好的出现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皮肤温度增高出现的平均时间稍有缩短(P>0.05),在出现肿胀压迫后3h观察前臂平均臂围,相对于患者未穿刺血管前臂臂围稍有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导致前臂张力性血肿,在弹力绷带压迫基础上积极进行脱水等综合处理疗效更好,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可靠、安全.

  • 前臂压迫止血器与传统疗法治疗TRI术后前臂血肿的比较和经验总结

    作者:李军;高振;王俊峰;罗丽敏;董晓;周明;龚蕾;党书毅

    目的 初步探讨手工压迫法、绷带压迫法、前臂压迫止血器法和前臂压迫止血器联合脱水治疗法在治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TRI)术后患者出现前臂张力性血肿时的效果,为临床出现前臂血肿后进行科学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TRI术后出现的334例前臂张力性血肿患者资料,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手工压迫组、绷带压迫组、前臂压迫止血器组和前臂压迫止血器联合脱水治疗组,对四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 334例前臂血肿患者中,手工压迫组(79例)与绷带压迫组(81例)相比较,肿胀消退时间、周围皮肤温度增加出现的时间、手指末端血供和功能改善为良好的出现时间及肿胀压迫后3h前臂臂围等四个主要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压迫止血器组(88例)与手工压迫组和绷带压迫组之间分别比较,上述四个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压迫止血器联合脱水处理组(86例)与手工压迫组和绷带压迫组之间四个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术后前臂张力性血肿的处理,人工压迫与绷带压迫效果相当,前臂压迫器能起到和手工压迫和绷带压迫一样的效果,在前臂压迫器压迫的基础上,同时积极进行脱水等综合处理,效果更加显著.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二例报告

    作者:王琦;曹原;郭磊;邵路明;汤恒心;吴春华

    1 临床资料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现将我院近期开展的2例手术报告如下.

  • 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朱自强;于力;孙运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根据手术不同入路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术,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功能、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对照组为16.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术后并发症少,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经桡动脉介入术中并发前胸壁大血肿1例

    作者:陈锦峰;徐新

    患者,男,73岁.于2010年1月2日因突发胸痛2 d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予以行TRI,路径为右桡动脉.常规消毒右腕部区域皮肤,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Seldingers法穿刺右桡动脉并置入6F动脉鞘管.

  • 应用Endo-PAT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作者:刘美慧;吴延庆;龚韧;张洪洲;程晓曙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4年5-7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拟行经右侧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7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病变纽,均于术前及术后第2天应用Endo-PAT无创测定患者右手臂血管内皮功能指数(RHI),分析比较术后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正常组术前RHI为2.1±0.3,术后为1.6±0.2;病变组术前RHI为1.5±0.4,术后为0.8±0.3,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术侧外周血管RHI均低于术前,正常组和病变组术前与术后RHI差值各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术前及术后术侧RHI均低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可损伤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在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病变组中更明显.

  • 不同放气时间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压迫止血的影响

    作者:陈静梅;李秀琼;罗卫平;周桂莲;廖卓琳

    目的:探讨止血装置不同放气时间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压迫止血的影响。方法将98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不同放气时间的止血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度、局部并发症。结果两组压迫方法均能有效止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放气时间提前,患者的舒适度高,局部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的放气时机对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减少局部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经桡动脉介入术并发迷走反射的观察与处理

    作者:常吐艳;刘倩苗;马春燕;郭囡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介入术并发迷走反射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并提出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桡动脉介入术的297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统计迷走反射发生率并观察患者早期临床表现.结果 患者迷走反射发生率为1.0%(3/297),且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白色苍白、心慌、心率减慢至50次以下等,其中1例出现短暂意识丧失.结论 血容量不足、负面情绪等均是诱发迷走反射的重要因素,加强心理、饮食、拔管、排尿等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迷走反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降低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术肢不适率

    作者:郝英;段艳贤;李焕文;刘世关;张昆

    组建心内二科QC小组,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术肢不适率进行查检,了解主要症结,采用鱼骨图分析原因并进行现场要因确认,从落实护理理论知识培训、制作术肢支持辅助用具、制作宣教材料、完善介入术后护理常规等方面进行改善.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术肢不适率由71.4%降低到26.7%,达到了活动目标,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 PCI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诊治

    作者:祝鹏;任晖;刘胜强;李静;郑时康;王甲文;张军康

    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心病,与经股动脉、肱动脉路径相比,具有血管并发症少、易于观察及护理、住院时间短、节约医疗费用等优点[1],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由骨、骨筋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前臂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为罕见而又凶险的经桡动脉介入(transradial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TRI)血管并发症,若诊治不当,则可导致残疾[2].近年我科共诊治5例TRI后并发急性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经内科治疗后,均获痊愈.

  • 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体位垫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作者:姚志萍;严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应用体位垫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3至11月收住的110例冠心病拟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PCI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体位垫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拔鞘管后)6 h术侧上肢腕掌部疼痛评分、术侧食指根部指围的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体位垫对PCI术后患者进行护理,能减轻患者PCI术后术侧肢体腕掌部的疼痛感和肿胀度,值得推广应用。

  • 新型体位垫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

    作者:许婷婷;孙党红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术侧肢体应用新型体位垫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日~12月31日我科收住拟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介入治疗术后术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新型体位垫进行术后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术后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术侧上肢疼痛评分、术侧前臂的肿胀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肢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新型体位垫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肢的护理,能减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术侧肢体疼痛感和肿胀度,降低出血风险,提高患者术肢舒适度,减少介入治疗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日,值得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