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电图在腰腿痛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辉;陈红薇

    我们对腰腿痛患者常规地行肌电图(EMG)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发现:各种原因引起腰、骶神经根受压所致的腰腿痛,该检查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四物汤加减对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康复的影响

    作者:李万辉;位娜娜;王海龙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加减对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无张力外膜吻合术后患者周围神经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43例患者采用按SAS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以就诊先后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电针+康复训练的综合康复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加减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标准评价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和肌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肌电图检查;采用肌电图仪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进行治疗前后气血不足,兼瘀血阻络证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肌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4.5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经Ridit分析,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MCV和SCV快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4.4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加减内服治疗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能改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情况,进一步的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感觉功能和运功功能的恢复,改善中医证候症状.

  • 酸枣仁汤对血虚小鼠睡眠的影响

    作者:袁拯忠;倪小芬;刘炜

    目的:研究酸枣仁汤对血虚小鼠睡眠质和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综合放血法建立血虚小鼠模型,1.2g/mL酸枣仁汤灌胃2周,利用小鼠睡眠生物解析系统,记录脑电波和肌电波,分析睡眠觉醒量、不同持续时间睡眠觉醒波出现次数和睡眠时相转换等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给药结束后第1d,酸枣仁汤减少模型小鼠白天的觉醒总量.增加白天的非快动跟睡眠(NREM)睡眠总量,减少昼夜觉醒与NREM睡眠之间转换次数,改变持续时间为60-110S,120-230S和240-470S睡眠觉醒波出现次数,至给药结束第3d仍减少觉醒总量和增加NREM睡眠总量.结论:酸枣仁汤通过增加白天的NREM睡眠量和减少觉醒和睡眠之间转换次数来治疗血虚失眠.

  • 酸枣仁汤影响血虚小鼠睡眠的持续性研究

    作者:袁拯忠;倪小芬;徐晓峰

    目的:研究酸枣仁汤改变血虚小鼠睡眠质和量的持续性.方法:采用综合放血法建立血虚小鼠模型,1.2g/mL酸枣仁汤灌胃2周,利用小鼠睡眠生物解析系统,记录脑电波和肌电波,分析给药结束后第5、7天模型每小时觉醒量、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和快速动眼睡眠(REM)睡眠量以及昼夜12h睡眠和觉醒总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结束后第5天,酸枣仁汤组在12:00时段觉醒量减少(P<0.05),17: 00时段NREM睡眠量和9:00、12:00、17:003个时段REM睡眠量均增加(P<0.05);给药结束后第7天,酸枣仁汤组在16: 00-19:004个时段觉醒量减少(P<0.05),16:00-18:00 3个时段NREM睡眠量和12:00、18:00 2个时段REM睡眠量均增加(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结束后第5天和第7天,酸枣仁汤组白天觉醒总量减少,NREM和REM睡眠总量增加(P<0.05,P<0.01),但夜晚各个时段的觉醒量、NREM和REM睡眠量以及相应总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酸枣仁汤通过减少白天觉醒量,增加睡眠量,维持治疗血虚失眠的疗效.

  • 天芎二白汤治疗顽固性偏头痛90例临床观察

    作者:谭毅;黄伟;叶欣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性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1].由于发病率高,发作形式多样,发作时疼痛难忍,且呈周期性,因此其治疗及预防复发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之一.2001~2003年笔者用经验方天芎二白汤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通过对临床头痛的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肌电图(TCD)、脑电图等指标的观察,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 电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及对患者尿道括约肌肌电图的影响

    作者:张杰;刘朝东;丁燕;唐驱波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计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24例.电针组行电针治疗,主穴取关元、中极、次(谬)、会阳,配穴根据证型辨证取穴;西药组口服司帕沙星和舍尼通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1H-CPSI)、尿流率-尿道括约肌肌电图(EMG)的变化及疗效.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87.5%,优于西药组的62.5%(P<0.05).电针纽NIH-CPSI评分、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EMG振幅值(T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5);西药组NIH-CPSI评分亦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Qmax、Qave、TL值比较,电针组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选穴,采用电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优于临床常规药物治疗.

  • 针灸为主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33例

    作者:吕忠礼;李惠捷;张曼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1995 2002年本科门诊,男19例,女14例;病程1~3月20例,4~6月9例,大于6月4例;左侧损伤14例,右侧19例;足月生32例,早产1例;难产15例,顺产18例.损伤胎次:第1胎21例,第2胎12例.母亲年龄24~35岁.出生胎位:头肩位8例,头位16例,臀位9例.生后体重:3~6kg,平均3.9 kg.生后并发疾病:颅内出血1例,窒息2例,右锁骨骨折、肩关节半脱位、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临床分型:上干型12例,下干型2例,全臂丛型19例.肌电图诊断:神经源性受损.

  • 针药配合神灯照射治疗骨化性肌炎20例

    作者:李春梅;王敏

    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为进行性骨质结构于肌肉、结缔组织沉积所引起的肌肉硬化、足趾畸形的一种疾病.该病全部为散发病例,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全身肌肉均可累及.其典型表现为皮下组织和肌肉内有与肌筋膜走向平行的骨化形成;X线检查可见肌肉内有羽毛状钙化;肌电图(EMG)常见肌源性损害,血清肌酸肌酶(CK)常升高,故属肌病之一.临床多累及颈、躯干和大腿的肌肉,可见皮下组织肿胀、僵硬,如发生在关节附近,还可以造成关节畸形.笔者于1987年以来运用针药及神灯照射治疗骨化性肌炎20例,收到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 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肌电图及步行能力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芗斌;陈剑;李天骄;陶静;陈立典;何坚;陈岚榕

    目的:评定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的肌电图效应和对步行能力的影响为针灸处方提供依据.方法:50例脑卒中下肢偏瘫Brunnstrom分期为Ⅱ-Ⅳ期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100 Hz组、50 Hz组、2 Hz组.3组分别采用100 Hz、50 Hz和2 Hz的电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利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膝屈曲和踝背屈时大等长收缩时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肌电活动,并采用Fugl-Meyer评分、临床痉挛指数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00Hz与50 Hz组股直肌积分肌电值(IEMG)降低(P<0.01,P<0.05),且比2 Hz组显著(均P<0.05);腓肠肌的IEMG 100Hz与50 Hz组治疗后也降低(P<0.05,P<0.01),胫前肌的IEMG仅50Hz组治疗后增高(P<0.05).膝屈曲的协同收缩率100 Hz与50 Hz组治疗后均降低(P<0.05,P<0.01),健患侧的协同收缩比值3组治疗后均显著增高(P<0.01,P<0.05).踝背屈的协同收缩率3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健患侧的协同收缩比值仅100 Hz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1).3组治疗后Fugl-Meyer 功能评分、痉挛指数和步行功能均显著改善(均P<0.01),但组间差异仅表现为100 Hz组步行能力优于50 Hz与2 Hz组(均P<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的痉挛程度和提高步行功能,50 Hz和100 Hz较2 Hz疗效好,100Hz的刺激参数可能更佳.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李树成;卢佩斯;老锦雄;邓聪;谷婷婷

    目的:观察电针、温针灸与电温针(电针结合温针)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93例肌电图及神经电图显示为中度损伤的外伤性神经损伤患者,按单盲随机原则分为电针组、温针灸组和电温针组3组,每组31例,均以损伤神经相关走向的阳明经及少阳经穴为主,分别予以单纯电针、单纯温针以及电针配合温针治疗,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经3个疗程(共45次)治疗后复查肌电图和神经电图并统计结果.结果:在总治愈率及有效率方面,电温针组为96.8%(30/31),较电针组74.2%(23/31)及温针灸组77.4%(24/31)为优(P<0.05);在肌电图改善程度方面,电温针组(96.8%,30/31)高于其余两组(74.2%,23/31;74.2%,23/31)(P<0.05);在神经传导及波幅恢复程度方面,电温针组[(50.9±4.6)m/s、(8.8±2.9)μV×1 000]也高于其余两组[(43.7±3.1)m/s、(4.2±1.9)μV×1 000,(43.8±3.3)m/s、(4.5±2.2)μV×1 000](P<0.05).结论:电温针是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的较佳针灸方法.

  • 不同干预次序对脑瘫患儿腓肠肌肌电积分的影响

    作者:张学君;吴强

    目的:观察针刺与运动疗法两种不同干预次序组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用肠肌即时肌电积分(IEMG)的影响.方法:将2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先针刺后运动组(A组,15例)和先运动后针刺组(B组,14例).A组先针刺委中、承山穴后采用Bobath运动疗法,B组先采用Bobath运动后针刺委中、承山穴,分别记录两种不同干预次序组合治疗后肌电积分的即刻变化情况.结果:(1)A组针刺后、针刺加运动后腓肠肌肌电积分明显增加(均P<0.05);针刺后与针刺加运动后肌电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运动后、运动加针刺后肌电积分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A、B两组组合治疗后肌电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与运动疗法先后干预次序的不同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即时肌电积分有显著影响,为避免治疗后引起患儿腓肠肌肌张力过度升高,以先运动后针刺组合为宜.

  • 电针对腰神经根受压兔肌肉状态及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影响

    作者:吴耀持;孙懿君;张峻峰;黄承飞;谢艳艳;周景辉;李石胜

    目的:观察电针对腰神经根受压的肌肉状态以及肌肉电生理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通过手术建立兔腰神经根受压模型;正常组不予造模及治疗.药物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30 mg/d;电针组予以电针疗法,针刺L5、L6“夹脊”穴,均连续治疗14 d.测定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双侧肌肉状态,并检测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造模后,电针组、药物组及模型组的肌电图出现自发电位,插入电位增多;右侧肌肉力量-位移激活和放松状态数值明显降低.治疗后,电针组、药物组及模型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明显减低,但相较其他组,电针组更接近正常组;电针组、药物组右侧肌肉力量-位移激活和放松状态数值升高接近正常组,其中电针组放松状态数值更接近正常组.结论:电针能改善模兔受损神经根所支配肌肉的力量-位移状态,改善肌肉电生理状态,恢复受压神经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

  • 肝豆片Ⅰ号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作者:胡文彬;杨任民

    目的:观察中药肝豆片Ⅰ号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32例HLD患者治疗前检测脑电图(VEEG)、肌电图(EMG)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于口服肝豆片Ⅰ号治疗4周后,对治疗前有异常神经电生理改变的患者进行复查.结果:HLD患者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VEEG、EMG及BAEP的有效率依次为71.43%(5/7例)、70.00%(7/10例)、66.67%(20/30例),其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LD患者治疗前Ⅲ、Ⅴ波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IPL)均较健康对照组延长(P<0.05,P<0.01);治疗后Ⅲ-Ⅴ、Ⅰ-Ⅴ波IPL均有改善.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HLD有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价值,肝豆片Ⅰ号能改善HLD患者异常的神经电生理.

  • 肌电图在急性面瘫的诊断与疗效判定价值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苑媚;陶加平;陈伟英;闫兵;吴志强

    目的:观察肌电图在急性面瘫的诊断与疗效判定价值,比较治疗急性面瘫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急性面瘫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中药内服加穴敷组、针刺加穴敷组、针刺加中药内服组,共三组,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疗效佳为第三组、其次二组,一组疗效差,各组间疗效及神经电生理BR、NCV指标检测,经统计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意义.结论:①肌电图不失为面瘫早期诊断、定位、判断预后的客观检测手段;②说明针灸治疗急性面瘫的疗效优于非针灸治疗;针灸加中药内服优于针灸加穴敷疗法.

  • 木丹颗粒联用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患者疗效及肌电图影响分析

    作者:田卫

    目的:观察分析木丹颗粒联用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患者疗效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7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血糖控制、营养支持等常规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单纯依帕司他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处SMCV、MNCV较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且实验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处SMCV、MNCV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可有效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治疗效果提升.

  • 舒肌汤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肌僵直的影响

    作者:鲍晓东;周清善

    目的 观察舒肌汤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肌僵直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2μl乳胞素(1 μg/μl)注射入大鼠大脑黑质部诱导PD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以6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进行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舒肌汤40、20、10g/ (kg·d)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0g/(kg·d).于给药前及给药第10、20、30天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爬杆测试,记录爬竿时间并进行评分,并用肌电图记录PD大鼠腓总神经电生理改变,第30天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给药第10、20、30天的爬杆时间和评分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给药第10、20、30天爬杆时间和评分均降低(P<0.05),与中药中剂量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给药第10、20、30天爬杆时间和评分均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远端或近端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时和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M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给药第10、20、30天远端或近端的波幅、潜伏时和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中剂量组比较,给药第10、20、30天中药高剂量和中药低剂量组远端或近端的波幅、潜伏时和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黑质TH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均明显上升(P<0.05),且中药中剂量组显著高于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P<0.05).结论 舒肌汤能有效保护和修复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并且缓解肌僵直,其中以20g/ (ks·d)剂量的效果好.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如何辨治?

    作者:薛长玲

    答: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均为炎性肌病.以横纹肌肌纤维变性和间质炎症为病理特点.临床上具有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血清肌酶谱增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显示有横纹肌纤维变性、坏死、被吞噬、再生以及单个核细胞浸润.具备以上4点可以确诊为PM.伴有典型皮疹,则为DM.根据文献记载与临床表现,与中医学"肌痹"相类似,笔者在临床分为4型,简述于下.

  • 2.96慢性便秘的生物反馈训练与护理

    作者:刘小英;谭佳秋;冯凯祥;陈红光;喻荔

    目的旨在探讨生物反馈训练与护理在治疗慢性便秘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瑞典CTD-Synectics公司提供的PcPolygrafID多功能消化道压力检测仪,对23例慢性便秘患者,进行肌电图及压力指导下生物反馈训练,训练前教会患者识别自己的异常和正常肌电信号,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训练,并配合便秘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再每周训练3~4次,每次30~60分钟,每个疗程做10~20次,同时在家中进行同步练习.

  • 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肌电图中心电干扰消除技术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王明时;李岳峙;诸强

    针对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肌电信号中心电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小波信号分解与重建和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相结合的去噪方法.并与常用的修剪和门限技术两种方法作比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脊柱不同位置的模拟肌电信号,本文方法和修剪、门限除噪比较,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明显提高.这种方法用于临床采集的背部肌电信号,很好地实现了心电噪声抑制.

  • 腕尺管综合征肌电图检测分析

    作者:胡锋;王伊敏;周晶;赵磊;姜东林

    目的 探讨腕尺管综合征的肌电图表现.方法 对13例腕尺管综合征患者行肌电图检测,包括尺神经运动潜伏期、运动波幅、尺神经小指感觉传导速度、感觉波幅等,与其健侧对照比较,评估肌电图表现差异.结果 腕尺管综合征患者其患侧肌电图与健侧比较,尺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P<0.01),运动波幅缩小(P<0.01),尺神经小指感觉传导速度减慢(P<0.01)、感觉波幅缩小(P<0.01),小指展肌、第Ⅰ骨间肌肌电图也出现静息状态及重收缩状态的改变.结论 腕尺管综合征患者存在肌电图的多项改变,早期检测对于其诊断及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471 条记录 3/74 页 « 12345678...737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