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电图联合MRI定位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脊柱减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卢惠苹;宋林;陈昕;陈述荣;王乃针;林娜

    目的 观察应用肌电图和MRI联合定位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变节段,行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共纳入40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定位组(应用肌电图和MRI联合定位)和对照组(应用MRI结合临床体征定位),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下腰痛JOA评分量表的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6周后,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量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VAS评分联合定位组优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联合定位组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肌电图和MRI联合定位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变节段,较单纯应用MRI结合临床体征定位准确,从而使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更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人体协调性的生物学分析

    作者:刘超然

    协调性对运动完成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肌电图、脑电图分析机体协调性的相关指标,为评价协调性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7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晓

    目的:总结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DMD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分析7例DM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查资料,包括血清肌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肌电图及肌肉活检等.结果:DMD好发于儿童,以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点,可有肌肉假性肥大;患者血清肌酶水平异常增高,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可有异常表现,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呈肌病特征.结论:识别DMD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充分认识DMD患者的肌酶改变、心脏病变、肌电图及肌活检特点对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

  • 肌电图检测对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聂武琼

    坐骨神经损伤可导致腓总神经、胫神经损伤或二者混合性损伤.临床表现为病损部位以远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相应的肌无力或力弱、肌肉萎缩、皮肤麻木和感觉减退等.对2008~2011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神经肌电图检测的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神经肌电图对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 维吾尔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20例临床及肌电图分析

    作者:严伟;蔡玲;鲁庆波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骨骼肌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主要根据临床表现、遗传方式、起病年龄、家族史,及血清酶测定、肌电图、肌肉病理检查等确诊.肌电图具有典型的肌源性受损的电生理表现.2006~2010年收治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20例,将肌电图做如下分析.

  •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张方;李文杰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与前列地尔联合应用.结果: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周围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疗效.

  • 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曹忠梅;冯殿福

    多发性肌炎(PM)是一种细胞免疫失调的自身免疫疾病[1].临床上诊断多发性肌炎主要是依据患者的血清酶谱、肌电图及肌肉病理的特征性改变.近几年国内外对多发性肌炎的诊断有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神经根型颈椎病肌电图改变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对比分析

    作者:姜万忠

    目的 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肌电图改变的临床价值,探讨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与神经根受损程度内在联系.方法 本组36例经机电图检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性27例,女性9例,肌电图检测有神经根损害的24例,占本组66.67%,其中男18例,女6例,比较为3:1.年龄段为27~68岁,27~30岁3例,30~40岁7例,40~50岁10例,50岁以上4例.年龄段为27~68岁,27~30岁3例,30~40岁7例,40~50岁10例,50岁以上4例.结果 肌电图检测有神经根损害的24例中,双侧受损6例,左、右侧受损各9例,其中C3~4、1例,4.167%,C4~5、8例,33.33%,C5~6、18例,75.00%,C6~7、3例,12.50%,C7~T1、2例,8.33%.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神经根分布区的病理改变,肌电图可检测出颈丛和臂丛神经根受损程度及范围,明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

  • 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马冬杰

    目的:分析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接受肌电图检查和临床诊断,探究肌电图在诊断DPN的效果以及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情况.结果:46例患者经肌电图检查后,结果均异常,剩余74例中,肌电图异常者32例.肌电图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准确率为65.0%.临床诊断糖尿病的有效率为38.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和临床诊断相比,肌电图诊断率明显较高.腓总神经的MCV异常人数为58例,胫神经MCV异常人数为66例,正中神经的MCV异常人数为66例,SCV异常人数为54例.尺神经MCV异常人数为64例,SCV异常人数为72例.结论:肌电图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有一定价值,可全面提升疾病检出率.

  • 关注代谢性肌病

    作者:田冉

    代谢性肌病是由于肌肉细胞内能量供应异常而产生的一组疾病,主要与糖原、脂质或线粒体代谢异常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运动不耐受、肌肉痉挛性疼痛、甚至肌肉分解坏死,临床可伴或不伴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心肌酶和肌电图可见肌源性损害,后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具体的分型需要生化和基因检测.不同类型的代谢性肌病有不同的特点.

  • 神经营养药物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小儿正中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李海天;张曼;吕忠礼

    目的 观察神经营养药物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对正中神经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正中神经损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同时对患肢进行神经营养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神经营养药物肌内注射.肌电图检测2组正中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并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M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正中神经SCV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MCV改善程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V,P=0.017;SCV,P=0.003).结论 针刺配合神经营养药物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损伤患儿疗效优于针刺配合神经营养药物肌内注射.

  • 针灸加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观察

    作者:孙玉

    目的 讨论针灸加拔罐疗法对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经肌电图检测确诊为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分别予针灸加拔罐治疗和单纯针灸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肌电图感觉传导速度(SCV)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SCV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观察组SCV恢复到(43.83 ±4.00) m/s,对照组恢复到(38.10±5.19) 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结论 针灸加拔罐可促进股外侧皮神经炎恢复.

  • 卒中后痉挛模型的初步构建及针刺的干预作用

    作者:吴萌萌;管莉萍;王麟鹏

    目的 初步构建卒中后痉挛大鼠动物模型,并分析早期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并改进卒中后痉挛大鼠模型,采用Zea Longa评分标准评价动物的神经功能,生理记录仪观测大鼠肌张力的变化,并分析针刺央脊穴的作用.结果 造模后大鼠的平均H波大波幅值明显升高,呈现高肌张力状态.针刺干预可明显逆转上述异常改变.结论 本实验采用线栓法制作的卒中后痉挛大鼠模型具有稳定性强、存活期长等优点,是进行卒中后痉挛基础研究和疗效评价的理想模型.早期针刺夹脊穴可改善痉挛大鼠的高肌张力状态.

  • 埋药线法治疗难治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作者:林万庆;陈旭军;林源;梁栋富;陈良华;李成

    目的 观察埋药线法治疗难治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难治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埋药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两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面神经评分(P<0.05),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肌电图的潜伏期和波幅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埋药线法治疗难治性面神经麻痹可改善面神经评分,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但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潜伏期、波幅检测无显著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 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18例

    作者:张磊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周围性感觉神经病,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综合征,是针灸门诊的一种常见病,近一年我院采用电针加红外线照射治疗18例此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肌电生物反馈辅助针刺治疗PFP患儿临床观察

    作者:王培阳;高超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辅助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FP)对患儿疗效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来我院儿童康复科接受治疗的PFP患儿14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70例和肌电组70例,2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常规组给予针刺治疗,肌电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4周后2组疗效及肌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2组H-B评定Ⅰ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肌电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肌电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71%(P<0.05);肌电组与常规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各部位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M波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干扰相募集电位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运动单位电位电压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且肌电组各指标改善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辅助针刺治疗PFP患儿,能增强患儿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改善肌电图.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王凌霄;温宏峰;才丽娜;李文雅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DPN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治疗,并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评分(TSS)、肌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1.67%、81.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麻木、刺痛、抽筋、乏力等TSS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运动传导速度(MNCV)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素治疗DPN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及肌电图,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 肌电图在急性面瘫的诊断与疗效判定价值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苑媚;陶加平;曹雪梅;闫兵;吴志强

    面瘫,现代医学称之为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目前,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缺乏客观量化指标.治疗上,时间窗非常关键,急性期不能有效治疗,则将导致病程延长,甚或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早期采用肌电图检查对面瘫损害程度和疗效进行评价,优化筛选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本课题选择神经电生理BR、NCV指标检测,对面瘫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组合方案疗效评价进行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作者:杜鑫;刘迪生;米尔艾合麦提江·吾拉木;黄凤;张涛;胡俊霞;王桂玲;郭静

    目的:评价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足下垂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西医康复疗法,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积分肌电值和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2%,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Fugl-Meyer和Bathel积分)、积分肌电值(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和积分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步幅、步速、步频均上升,步宽减少,且观察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功能积分和积分肌电值,显著协调和平衡患者步态,提高中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针灸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相关抗体及肌电图指标的影响

    作者:赵航;刘晓阳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相关抗体及肌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本溪钢铁公司总医院收治的副肿瘤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剂规范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辨证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相关抗体水平及肌电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0%,较对照组的56.00%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抗Hu-抗体、抗-Yo抗体、抗-Ri抗体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均显著加快(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运动/感觉波幅显著增大(P<0.01),且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副肿瘤综合征可显著调节患者自身免疫紊乱,并有效改善患者肌电图,恢复其正常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免疫抑制剂单用.

1471 条记录 2/74 页 « 12345678...737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