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骨不连术后局灶性骨缺损

    作者:唐昭惠;诸黎星;徐土炳;王凯;周新民;李强

    目的:观察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骨不连术后局灶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骨不连术后局灶性骨缺损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15~60岁,平均32.5岁.骨缺损部位:胫骨7例,股骨2例,肱骨4例.采用自体红骨髓注射至骨折断端治疗,自体红骨髓经皮注射每2周1次,共5次,每月复查肢体正侧位X线片.结果:13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5个月.13例骨缺损完全修复,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红骨髓注射创伤小,疗效明确,并能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有利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是治疗骨不连术后局灶性骨缺损的一种好方法.

  • bFGF/CHA/ARBM生物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扬;郭建平;杨彦君;程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及自体红骨髓(ARBM)修复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北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完成.取60只家兔制作双侧桡骨干完全缺损1.0cm模型,随机分成A(bFGF/CHA/ARBM)组、B(CHA)组、C(自体骨)组、D(旷置)组,每组15只.于2、4、8、12周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评估评价各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58只兔子进入结果分析,B组及D组各死亡1只.bFGF/CHA/ARBM组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优于单纯CHA组,bFGF/CHA/ARBM组与自体骨组12周时组织学评价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FGF/CHA/ARBM生物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代替自体骨成为新型的人工骨.

  • 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

    作者:海国栋;丁力;李国艳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本组32例均应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结果:此疗法具有以下优点:创伤小;清除坏死区肉芽组织和硬化骨,打通硬化带,为成骨清除障碍;将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植入骨坏死区域,刺激新骨形成并且促进骨髓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填充坏死区,预防塌陷, 降低病残率;延长自体关节使用寿命,至少延缓关节置换时间.结论: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不失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钽棒置入联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王清;姚正凯;向文东;刘瀚忠

    目的 比较分析多孔钽棒置入和多孔钽棒置入联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32例(38髋)早期股骨头坏死分为2组,其中钽棒置入(对照组)治疗16例(18髋),钽棒置入联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实验组)治疗16例(20髋).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3、6、12个月2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实验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钽棒置入联合红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较单纯钽棒置入可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针刀剥离与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29例

    作者:金文胜;叶作明;雷廷文;古兴光;毛光明;匡祖锋;田松

    骨折延迟愈合是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一.自1997~2002年,采取小针刀剥离松解与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延迟愈合2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特形钢板内固定加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髁部骨不连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尧清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德国生产的Y形钢板和国产的股骨髁钢板内固定加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髁部骨不连52例,均收到了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32~57岁.车祸伤43例、跳楼自杀1例、骑车摔伤8例.骨折不愈合时间:5年13例,3~4年39例.骨折部位:距左股骨髁上3 cm骨折14例,右肱骨髁上骨折17例,左股骨髁上4cm处骨折13例,右股骨髁上5 cm处骨折8例.52例中多的更换三次国内生产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术23例,均未获得愈合.我院近5年来采用德国生产的Y形钢板和国内生产的股骨髁钢板内固定加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52例,分别在术后6~8个月痊愈,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 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庆仲;闫红艳;郭文希;王鹏;李正维

    目的探讨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自体红骨髓(RBM)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其作为自体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合理性、可行性.方法在42只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备骨缺损模型,分为4组: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植入组(A1组:20侧)、单纯牛脱蛋白松质骨植入组(A2组:20侧)、自体骨植入组(B1组:20侧)、空白对照(B2组:20侧).在2、4、8、12周分别进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12周时,A1组、B1组骨缺损均已完全修复,而A2组、B2组骨缺损未修复;生物力学测试术后4周A1组的大扭矩和抗扭刚度均高于B1组,而术后8周后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可修复骨缺损,并能作为自体骨移植的一种替代材料.

  • 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加自体红骨髓复合植骨修复兔尺骨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治国;陈志信;刘林;吴彬

    组织工程化骨可根据其种子细胞的来源分为细胞型和非细胞型.我们将猪长骨干骺端松质骨制成改良Kiel′s骨作为支架材料,从皮质骨提取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作为生物活性因子,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对单独植入和加自体红骨髓复合植入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进行了实验观察.

  • 作者:

    关键词:
  • 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李雷

    目的 探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方法 对近6年来齐河县人民医院应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35例疼痛消失,4例疼痛缓解,1例疼痛缓解不明显.经1年以上随访,Ⅱ期优良率100%,Ⅲ期早期优良率为65%.结论 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预防塌陷、降低病残率、延长自体关节使用寿命等优点.

  • 自体红骨髓及其不同成分复合PCPC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方勇;肖玉周;廖中亚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对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希望通过实验验证自体红骨髓中促进骨缺损愈合的相关成分。方法选择体质量范围在2.5~3.0 kg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实验中建造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大小1.5 cm)。利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分为五组,分别为A、B、C、D、E组,每组24侧桡骨骨缺损模型,以E组作为实验对照组。A组:自体红骨髓+PCPC;B组:骨髓单个核细胞+PCPC;C组:无细胞成分骨髓液+PCPC;D组:去上清液骨髓细胞成分+PCPC;E组:单纯PCPC。标本采集及数据分析:获取标本时间分别为手术后第4、8、12周),每个获取标本时间点每个实验组选取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只行X线摄片,另外3只兔子处死后用于组织形态学研究,研究不同时间段中骨缺损模型中新生骨生产情况。结果利用改良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对标本X线结果进行评分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时间段实验标本的大体解剖学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在植入物内部骨细胞、骨小梁、骨基质、骨质重塑上,以及PCPC降解情况,ARBM接种PCPC复合人工骨组(A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Lane-Sandhu X线及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如细胞成分)以及骨髓上清液中的无形成分(如生长因子)对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另外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细胞成分)以及无形成分(含生长因子的骨髓上清液)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存在协同作用。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促进骨缺损愈合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可以将红骨髓的促新骨形成作用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中。

  • 微创经皮骨穿刺注射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骨囊肿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杨新明;石蔚;曾春萍;邹宇纬;孟宪勇;平立涛;李金;苏立军;杨峰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骨穿刺注射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1~2005.2月,对18例骨囊肿患者(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13岁;其中肱骨近端9例,股骨近端4例, 胫骨近端1例、远端1例,尺骨近端1、远端1例,桡骨远端1例)以玻璃酸钠为载体抽取自体红骨髓加入甲基强的松龙,在X线透视下,将2根骨穿针经皮分别自囊腔顶部和底部刺入骨囊肿内,抽去囊液,冲洗囊腔后注入复合物.其中14例注射1次,4例注射2次间隔2~3个月.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0~18月,平均14个月,骨愈合良好,无复发及并发症.根据Neer和Chrigira的X线评价骨囊肿愈合标准进行评估,本组18例治疗10个月后均达到Ⅳ级,骨囊腔完全愈合,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治愈率100%.结论:本方法治疗骨囊肿疗效确切、方法简单、不需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无并发症、费用较低、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愈率高、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的新型治疗方法.

  • RhIGF-I/CHA/ARBM重组人工骨移植组织学评估

    作者:宋会平;刘强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I)/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自体红骨髓(ARBM)重组构建复合活性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54只家兔制双侧桡骨干11 mm全层缺损模型,分六组移植相应材料:A组(rhIGF-I/CHA/ARBM),B组(CHA/ARBM),C组(rhIGF-I/CHA),D组(CHA),对照组为E组(自体骨)和F组(缺损旷置),每组9只各18侧.2、4、8、12周经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抗弯生物力学评估各组修复骨缺损效果.结果 rhIGF-I/CHA/ARBM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与自体骨移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hIGF-I/CHA/ARBM具有较强的协同成骨能力,可替代自体骨移植,成为新型的复合活性人工骨.

  • 经皮断端切新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骨不连

    作者:张印;乔宗瑞

    目的:观察经皮断端切新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骨不连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肢体正侧位X线片。结果2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2例行切开手术,其余病人愈合良好。结论经皮断端切新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骨不连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骨折愈合刺激素与自体红骨髓局部注射治疗骨不愈合30例观察

    作者:张海军;徐俊昌;卢翔;陈万军;郭克斌;熊元波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共性表现为骨痂生长缓慢或不生长,骨折间隙逐渐增大,骨质疏松等.治疗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脉冲电刺激,但由于受再次手术、排斥反应及软组织条件多种因素所限制,往往不能取得满意效果.我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骨折愈合刺激素与自体红骨髓联合注射治疗骨不愈合30例,效果良好.

  • 自体红骨髓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

    作者:刘永青

    目的评价自体红骨髓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7月~2004年7月,采用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41例.结果41例患者经3~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结论自体红骨髓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简单安全、微创,临床疗效满意.

  • 髓芯减压并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与联合钛棒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比较术

    作者: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

    目的:比较单纯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与联合钛棒支撑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01/2007-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77髋),男54例,女13例;年龄28~53岁,平均40.6岁;按单双数入院日期随机分2组,对照组35例(41髋,Ⅰ期18髋、Ⅱ期23髋):采用单纯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治疗组32例(36髋,Ⅰ期15髋、Ⅱ期21髋):采用髓芯减压联合自制钛棒支撑的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术前均行X射线摄片、CT、MRI检查;C型臂X射线透视下行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区定位、髓芯减压,关节镜经髓道监视下,刮除硬化骨送病理;植入由自体红骨髓与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或钛棒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患者于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随诊,临床评价包括: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X射线观察;每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减轻疼痛,早期差异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Harris髋关节评分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和提高Harris髋关节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总的临床结果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对股骨头坏死Ⅰ期病变治疗效果相同,治疗组未显示出优势,但对股骨头坏死Ⅱ期病变治疗组在疗效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髓芯减压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植入与联合钛棒支撑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极好的修复作用,特别对股骨头坏死Ⅱ期病变在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的疗效优于无钛棒支撑的复合物移植.

  • 以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缺损

    作者: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阴彦林;李化光

    背景:国外学者将红骨髓和生成因子复合即时植入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已经获得满意效果.由于不需体外培养过程,只要在抽取红骨髓后与支架生成因子复合并立即植入,被称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以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方法构造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并验证其优势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2/2009-02在河北北方学院及附属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取自体红骨髓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混合成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造骨缺损模型,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物,右侧为带蒂筋膜瓣实验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4,8,12,16周各取6只兔,进行X射线检查和吸光度比测量、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和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结果:①X射线检查:16周,对照组骨缺损周边植入物初步形成骨干结构,骨皮质不连续,髓腔不通;实验组正常骨干结构形成,骨髓腔完全再通.②组织学观察:16周,对照组植入物内血管长入较少和发育较成熟的骨小梁,骨髓腔未通;实验组植入物已吸收降解,完全由新骨替代,成熟骨结构形成,骨髓腔再通.③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术后4,8,12,16周实验组的骨小粱的体积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④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实验组各时间段单位面积内血管再生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膜诱导骨再生和血管化双重作用,对修复大段骨缺损是可行的,在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提高成骨的质和量有显著疗效.

  • 自体红骨髓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

    作者:黄文良;邓江;贾东林;阮世强;苑成

    背景: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良好,但存在操作复杂,容易污染及花费时间长等不足,不利于临床应用.目的:观察自体红骨髓构建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在27只家兔一侧桡骨制作2 cm大段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3组,分别植入自体红骨髓+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珊瑚羟基磷灰石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自体红骨髓/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复合人工骨材料.结果与结论:植入后4,8,12周,从植入物内部血管化程度、骨小梁数量、成熟骨结构形成及植入物的降解分析比较,自体红骨髓+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珊瑚羟基磷灰石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组成骨能力及材料降解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P < 0.05).表明自体红骨髓构建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较高的成骨活性,修复大段骨缺损有显著效果.

  • 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

    作者:孔志刚;陈永宝;孙磊

    背景:关节周围骨折复位后常出现骨缺损,需进行植骨填充骨缺损以早期支撑关节面以防止关节面塌陷及移位。同种异体骨是治疗骨缺损的移植材料,但成骨能力差。自体红骨髓有成骨能力,但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有待评定。
      目的:采用锁定板固定、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伤科治疗关节周围骨折患者43例。采用切开解剖复位关节面、将红骨髓与同种异体骨颗粒复合体植于骨缺损处,植骨完成后常规解剖锁定板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内侧、外侧或双侧锁定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背侧或掌侧锁定板固定,胫骨远端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内侧或外侧板锁定内固定。
      结果与结论:患者43例共随访12个月至6年,平均4.3年。X射线片及CT复查结果显示,43例患者达骨性愈合,塌陷骨折复位良好。其中新鲜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陈旧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5个月。植骨后43例患者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2例患者切口渗液较多,经换药2周愈合。切口感染患者1例,经引流换药4周伤口愈合,随访4年1个月至今感染未复发。根据 Mankin 和Komender标准评定,同种骨移植满意患者40例,占93%;不满意患者3例,占7%。结果证实,在锁定板支撑固定下,异体松质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体移植治疗周围关节骨折可以起到近期支撑作用,防止关节面塌陷及骨折移位,并为关节周围骨折骨缺损提供骨重建材料,远期可以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