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2例中国Coats病患儿NDP基因检测分析

    作者:杨琼;魏文斌;卢海;李松峰

    目的 针对国外有报道认为NDP基因SNP与Coats病发病可能相关,观察22例中国Coats病患儿NDP基因外显子突变情况,探讨其在Coats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设计 基因研究.研究对象 22例Coats病患儿及6例正常对照.方法 将全部22例患儿和6例正常对照样品的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检测NDP基因全外显子突变情况.主要指标 基因序列.结果 在NDP基因的3个外显子中,未发现有意义的SNP位点,仅发现c.943T>C(9号、18号)及c.943T>Y(27号、28号,Y代表C/T杂合子),但上述突变均位于蛋白质编码区外.结论 22例患儿均未发现有意义的NDP基因SNP,中国Coats病患儿的发病可能与NDP基因突变无关.

  • PCR方法对牙周炎患者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测

    作者:郑颖;张春梅;杨圣辉

    目的用PCR方法,检测牙周病患者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并探讨采用唾液标本与龈下菌斑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择临床54例牙周炎患者病例,分别取其静止唾液和龈下菌斑标本,设计P.g菌16SrDNA引物,分别对2种标本进行PCR扩增,观察P. g菌的检出率,并计算kappa值.结果静止唾液和龈下菌斑标本中P.g菌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其检出率分别为83.3%(45/54)和79.6%(43/54),Kappa值为0.755,准确度达92.6%.结论本研究所用的引物可用于口腔中P.g菌的检测,特别是研究中采用的唾液标本,取材方便,有可能代替龈下菌斑标本.

  • 配戴可摘义齿对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检出及基因分型的影响

    作者:颜世果;戚向敏;林荔梅;卢丽丽

    目的:研究配戴活动义齿患者口腔中白色念珠菌的检出及基因分型.方法:研究对象共56例,分两组: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含漱液浓缩法取样,CHROMagar Candida鉴定培养基分离鉴定白色念珠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鉴定并进行基因分型,PCR产物经测序验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均以A型为主,其检出率分别为46.67%,7.6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及配戴义齿时间长于10年的患者,白色念珠菌及其它念珠菌的检出率显著增高.结论:配戴活动义齿影响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检出.

  • 不同糖蛋白B基因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

    作者:陈莉丽;孙伟莲;严杰;余钟声

    目的探讨不同糖蛋白B(gB)基因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慢性牙周炎(CP)的关系.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65例CP患者龈下菌斑标本和24名牙周健康者龈沟液标本中HCMV的gB基因,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对gB基因进一步分型.分析HCMV及其不同gB基因型感染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以位点计,CP的HCMV感染率59.23%(154/260),明显高于牙周健康者的感染率32.29%(31/96)(P<0.01).CP的HCMV感染者中gBⅠ型、gBⅡ型、gB Ⅰ和Ⅱ混合型分别占11.7%(18/154)、80.5%(124/154)和7.8%(12/154);牙周健康的HCMV感染者中gBⅠ型占45.2%(14/31),gBⅡ型占38.7%(12/31),gB Ⅰ和Ⅱ型混合感染占16.1%(5/31).与牙周健康者相比,CP患者感染HCMV以gBⅡ型明显占多数(P<0.01).不同gB因型HCMV感染在不同临床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和牙龈指数的位点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感染与CP密切相关,但与牙周炎严重程度无直接关系.gBⅡ型可能是与CP相关的HCMV优势基因型.

  • 新疆喀什市维吾尔族、汉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分布及其与婴幼儿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婉婷;连冰洁;赵今

    目的 研究新疆喀什市3至5岁维吾尔族、汉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的分布及其与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喀什市397名3~5岁健康儿童(维吾尔族256名、汉族141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ECC儿童254名(ECC组),无龋儿童143名(无龋组).分别采集两组儿童龋坏组织样本及无龋牙的龈上菌斑,应用科玛嘉培养基分离培养,并通过革兰染色、芽管实验及PCR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分别运用Pearson x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对分类资料及等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体样本中,维吾尔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检出率[44.5%(114/256)]显著高于汉族儿童[31.2%(44/141)] (P=0.009);ECC组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茵检出率[48.8%(124/254)]显著高于无龋儿童[23.8%(34/143)] (P=0.000);维吾尔族儿童男性白色念珠菌检出率[51.2%(66/129)]显著高于女性[37.8%(48/127)] (P=0.031);汉族儿童男性口腔白色念珠菌检出率[28.8%(21/73)]与女性[33.8%(2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7);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均与龋失补牙数(decayed missing filled tooth,dmft)分级具有相关性(维吾尔族r=0.350,P=0.001;汉族r=0.276,P=0.000).结论 婴幼儿口腔白色念珠菌的分布具有民族差异;维吾尔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的分布具有性别差异;口腔白色念珠菌可能是龋病的危险因素.

  • 牙周致病微生物与牙周病风险因素和临床指标的关系

    作者:刘荣森;杨清宇;郝凤德;韩淑凤

    目的:探讨牙周致病菌的分布特点与牙周病风险因素和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PCR方法特异性扩增细菌16S rDNA,明确10种主要牙周致病菌在正常和牙周病变部位的分布.结果:特定的牙周致病菌和细菌组合,与吸烟等牙周风险因素和临床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牙周病的发病和进展可能有其特定的细菌学病因.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作者:刘冬宇;丁芳;吕亚林;张勤奕;博力杨

    目的:检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IS合并CP患者,40例IS无CP患者及45例单纯CP患者的龈下菌斑,提取细菌DNA,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并比较4种微生物在IS合并CP,IS无CP患者及单纯CP患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结果:IS合并CP组细菌检测出率为:Pg75.51%,Tf97.96%,Fn91.83%,Pi 67.35%,Tf和Fn的检出率显著高于Pg、Pi.IS无CP组细菌检测出率为:Pg 37.50%,Tf 32.50%,Fn 27.50%,Pi 25.00%.CP组细菌检出率为:Pg73.33%,Tf91.11%,Fn 86.67%,Pi 66.67%.IS合并CP组牙周致病菌检出率高于CP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S合并轻、中、重CP组Fn的检出率分别为75.00%,95.83%,10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S合并CP组及CP组的龈下菌斑中4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分布无明显差别.IS合并CP组Fn的检出率随慢性牙周炎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 宁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D基因型的测序鉴定

    作者:阎丽;侯金林;王战会;牛贞玉;郭亚兵;骆抗先

    为确定乙型肝炎病毒(HBV)D基因型在我国的存在,建立我国HBV D基因型的参照序列,作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调查了可能存在D基因型的我国宁夏地区HBV基因型分布.对90例HBeAg阳性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前S区RFLP基因型分型.结果发现:C基因型86.7%(78/90);D基因型10%(9/90);无A、B、E和F型;不能明确分型者3.3%(3/90).2例RFLP分型为D基因型的病例经测序证实.结果表明,宁夏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为C型,并首次在该地区发现D基因型的存在.本研究为我国HBV基因型分布积累了新的资料,为进一步建立我国HBV D基因型的参照序列提供了基础.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中HV扩增产物的SSCP分析

    作者:潘蕾;白雪帆;黄长形;李光玉;杨为松;傅恩清

    汉坦病毒(HV)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病原体,其引致HFRS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该病毒为一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序列较为稳定, 但近年来国内疫区症状较轻且不典型的出血热患者有增多趋势,并发肺部并发症的亦较多,发病年龄偏小,小达7岁, 以上临床表现的变化是否与HV的变异有关,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HFRS患者血清中HV的基因片段,以SSCP进行比较分析,对这一问题作出初步研究.

  • CAT基因突变热点区域的PCR扩增方法

    作者:李毅;赵华;赵红宇;章锦才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酶基因突变热点区域PCR扩增方法 ,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有助于快速检测CAT基因相关疾病.方法 从人静脉血液标本提取人血液基因组DNA,设计引物扩增特定的CAT基因片段,联合应用热启动PCR和降落PCR技术.结果 建立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PCR反应体系.结论 建立了适用于CAT基因突变热点区域的PCR反应体系,有助于快速检测CAT基因相关痰病.

  • TE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载体构建及其表达

    作者:苟建军

    目的 构建TEM型ESBLs表达载体.方法 收集2006-2007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离产ESBLs大肠杆菌46株,通过PCR克隆目的基因后,采用T4连接pET28a与目的基因,并通过双脱氧链终止法验证基因,后采用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载体表达.结果 PCR扩增条带约在900bp位置处;序列分析结果正确;酶抑制剂增强试验阳性.结论 TEM型ESBLs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 ret基因体外定点突变及其突变效应分析

    作者:郭小兵

    目的 体外完成ret基因cDNA 2 753处T→C定点突变,并理论分析突变后效应.方法 采用PCR诱导突变完成ret体外定点突变;利用OMIGA2.0蛋白分析软件,通过分析突变前后ret基因cDNA序列变化,预测RET蛋白构象、结构域及理化性质改变.结果 PCR筛选突变序列佳复性温度为61℃;DNA序列分析提示ret基因cDNA 2 753处碱基由T变为C;软件分析后发现,点突变导致相应位置处蛋白质二级结构折叠方向改变,且增添一个新的磷酸化位点.结论 ret基因体外定点突变完成;cDNA 2 753处T→C单点突变可能是MEN2B发生的分子机制.

  • 中国汉族健康人群UGT2B7的基因多态性

    作者:贺宝霞;王卫国;赵秀莉;林晓贞;张文周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健康人UGT2B7基因多态性及其单倍型的分布.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法,对160名无直接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健康受试者进行UGT2B7基因多态性检测,用Phase 2.1 软件分析单倍型的分布频率.结果 在-327 A>G、-161 T>C、802 C>T、2283 A>G和2316 A>G的分布频率均为34.1%,在-125 T >C和211 G>T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26%,16.7%.GCTGGTT、GCTTGTT及ATTGACC单倍型的分布频率较高,分别为48.0%,10.4%,32.6%.结论 -327 A > G、-161 T>C、802 C>T、2283 A>G和2316 A>G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存在连锁,其分布频率较高;GCTGGTT单倍型的分布频率高.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缺氧诱导因子-2α蛋白和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应申鹏;曹学全;刘艳梅;梁勇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HIF-2α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宫颈癌患者(试验组)癌组织及30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组织中HIF-1α和HIF-2α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mRNA,HIF-2α mRNA在试验组中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06±0.68),(1.62±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试验组中HIF-1α和HIF-2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和70.00%,对照组分别为16.67%和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提示,试验组HIF-1oα和HIF-2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1±0.01)和(0.71±0.03),对照组分别为(0.53±0.03)和(0.56±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放疗前贫血相关(均P<0.05),HIF-2α表达与放疗前贫血相关(P<0.05).结论 试验组中,HIF-1α、HIF-2α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均出现明显升高,在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促癌作用;且两者的表达呈同向变化,提示他们可能通过不同机制起着相同或相仿的作用.

  • PCR法和显色平板法检测B族链球菌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杜淑娴;王利英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产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的定植情况,并通过比较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显色平板法鉴定GBS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得到适合实验室快速检测GBS的方法.方法 594例孕周35~40周的孕晚期妇女,取其阴道下段1/3处分泌物样本各两份,同时进行PCR法检测和显色平板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质谱检测确认,比较两种方法的GBS检测阳性率及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594例孕晚期孕妇样本,PCR法和显色平板法检测结果一致的阳性共38例,不一致的共15例,经质谱检测确认,其中9例确认为GBS,另外6例分别为3例化脓性链球菌,2例解没食子酸链球菌,1例溶血性葡萄球菌.此次研究594例样本中确认GBS阳性47例,阳性率7.9%.PCR法检测阳性43例,阳性率为7.2%,经质谱确认,其中5例与显色平板法不一致,3例为化脓性链球菌,2例解没食子酸链球菌;显色平板法检测阳性48例,阳性率8.1%,其中10例与PCR法不一致,经质谱确9例为GBS,1例为溶血性葡萄球菌.两种方法的GBS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色平板法灵敏度100.0%高于PCR法的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色平板法特异性99.8%与PCR法的9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法和显色平板法虽均能检出GBS,但显色平板法对于GBS的筛查有更高的阳性率和灵敏度.临床工作中采用显色平板培养的方法能提高GBS的检出率.

  • 中国独龙族人群中CYP 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

    作者:叶峻杰;彭林;张松;唐莉;焦云萍;董兆文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 2C19(CYP 2C19)基因在中国云南独龙族人群中的基因型及突变频率.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205例独龙族人的基因型.结果:84例为CYP 2C19野生型纯合子(wt/wt);98例为CYP 2C19m1杂合子(wt/m1);23例为CYP 2C19m1突变型纯合子(m1/m1),CYP 2C19m1突变频率为0.351.结论:中国云南独龙族人群P450 2C19存在突变,突变频率与国内各种族相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 温州市吸毒人群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检测分析

    作者:周祖木;林东;潘发愤;廖晓伟;温怀江;章显传;谭映霞;山若青

    目的:了解我市静脉吸毒者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情况.方法:采集静脉吸毒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清,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TTV.结果:共检测306例,检出TTV阳性23例,阳性率为7.52%.吸毒时间≤1 a者TTV阳性率较低,为4.31%,而>1 a者阳性率较高,为14.4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9.77,P<0.01).不同性别和不同血型者的TT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温州地区静脉吸毒者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采取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TTV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 中药材川贝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鉴别及应用研究

    作者:孙丽媛;李盈诺;陈思秀;刘玟妍;周亭亭;李明成;王艳双

    目的 应用中药材川贝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鉴别试剂盒,对北京市、天津市、长春市、吉林市等全国16个城市的70个样品进行真伪鉴定.方法 试剂盒法提取川贝母基因组DNA,进行PCR反应和RFLP鉴定,并应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进行比较和复检.结果 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出的川贝母基因组DNA纯度良好,OD260/OD280值均在1.90~2.1之间,浓度能达到PCR的要求;对70份样品进行检测,正品川贝母37份,伪品33份,伪品率为47.1%.结论 试剂盒法提取核酸的纯度和浓度能满足PCR及RFLP的要求,对全国16个城市川贝母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市场上川贝母伪品率较高,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药市场的质量管理.

  • 人参DN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评价

    作者:周雨晴;李明;王雪松;夏薇;李明成;张丽华

    目的 研制一种集人参DNA提取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于一体的快速DNA检测试剂盒.方法 对经典人参DNA提取及PCR鉴定方法进行改良,确定试剂盒的组成与反应条件,并评价其性能指标.用试剂盒对人参正品、伪品进行DNA提取和PCR扩增,紫外分光光度法测纯度,并对市售人参样品进行验证.结果 提取的DNA纯度为(1.73 ±0.13);正品人参PCR鉴定结果在150~200 bp处有单一明亮条带.试剂盒特异性为10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38%和2.62%;样品DNA原液稀释200倍仍可检测;反复冻融20次对检测效果无影响,可于-20℃保存1年;10个市售样品中8个为正品,2个为伪品.结论 人参DNA检测试剂盒提取的核酸浓度与纯度满足鉴定需求,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适用于人参及其伪品的快速检测.

  • 川贝母DN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评价

    作者:周亭亭;于文静;李明成;王冰梅;张丽华

    目的 研制川贝母DNA检测试剂盒,确定试剂盒组成及操作程序,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鉴定川贝母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药典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增补本)和试剂盒法提取川贝母基因组DNA,进行PCR反应和RFLP鉴定.结果 采用药典法提取出的川贝母基因组DNA的OD260/OD280值高为(1.57±0.05),而采用试剂盒法所提DNA的OD260/OD280值可达(1.73±0.10);两法PCR结果均在300 bp上方有单一明亮条带;RFLP鉴定图谱均在100 ~ 250 bp之间出现2条清晰条带.结论 试剂盒法较药典法更稳定,且核酸提取量及纯度都高于药典法,2种方法PCR及RFLP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川贝母DNA检测试剂盒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适用于川贝母的快速检测.

695 条记录 7/35 页 « 12...45678910...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