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浙江省宁波地区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与分析

    作者:金春光;沈玄艺;章丹阳;杨元斌;徐景野

    目的 了解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携带、消长情况,建立分子溯源方法,发现流行优势型,分析疾病诱发因素,为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采用筛检法;采用API生化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用血清凝集试验对菌株进行血清分群;药敏试验采用K-B法;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细菌毒力基因.结果 从6216份腹泻患者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901株,占检出致病菌的63.45%.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性状典型,对氨苄西林等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但对其他大多数抗生素敏感.48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成6个血清群,O:3血清群占72.71%,为流行优势群.根据PFGE图谱带型变化可分为19个不同的型别,其中食物中毒来源的菌株PFGE带型集中.tdh毒力基因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396株,阳性率为70.71%;trh毒力基因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79株,阳性率为14.11%;tdh、trh毒力基因均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18株,阳性率为3.21%;tdh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中有365株神奈川试验阳性,占73.14%.结论 宁波地区腹泻患者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比例较高,O3血清群为优势血清群.PFGE分型方法准确性、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结果容易判读,分型效果更为明显,食物中毒来源的菌株带型集中,可用于确定菌株间的聚集性关系,提示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明确食物中毒是否为同一起暴发事件.患者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大多数为带毒株,具有致病能力,与海产品和环境株不同,可用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作为临床治疗用药.

  • 罕见不可分群脑膜炎奈瑟菌致幼女阴道炎一例

    作者:严岩;周佳

    我们成功从3岁5个月女童患者脓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一株脑膜炎奈瑟菌.该患者临床表现与淋病极为相似,实验室检查显示:分泌物涂片为革兰阴性球菌,培养物经鉴定为脑膜炎奈瑟菌,血清分群为不可分群.这是一例罕见的不可分群脑膜炎奈瑟菌致幼女性阴道炎的病例,经头孢曲松钠注射治疗痊愈.病原学分析可以使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而流行病学数据也应该得到感控人员重视.

  • 脑膜炎奈瑟菌基因组中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与血清分群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田国忠;邵祝军;李马超

    目的 研究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基因组中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Sequences,VNTRs)与血清分群(A和C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Nm血清抗体玻片凝集法对Nm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选择4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Nm基因组中4个位点的VNTR 01~04,使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VNTRs拷贝(Copy)数与血清群之间的关系;以编码半乳糖转移酶基因中的VNTR 01位点之后一段核苷酸序列为特异引物,对Nm进行PCR扩增.结果 118株Nm菌株中,38株为A群,80株为C群,聚类分析可将118株菌分为5个组(Ⅰ、Ⅱ、Ⅲ、Ⅳ、Ⅴ).95.8%(113/118)的菌株位于Ⅰ、Ⅱ组内,Ⅰ组中97.3%(36/37)的菌株为A群,Ⅱ组中98.7%(75/76)的菌株为C群.用两对特异引物对118株菌株进行PCR扩增,以PCR产物有或无做为判断结果,结果与血清分群有96.6%(114/118)的一致性.结论 VNTRs拷贝数与血清群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编码半乳糖转移酶基因中变异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做为鉴别A、C群菌株的一种核酸标识.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方叶珍;蒋雪凤;徐丹戈;黄世旺;胡春容;金国农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菌株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等标准对29份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学试验和 tdh毒力基因检测,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6份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0株,分属5个血清群:7株 O1,5株 O4,3株 O5,4株 O10,1株 O11。分离自患者水样便和肛拭的6株菌株 tdh 均为阳性,分离自食品和加工环节的14株菌株 tdh 均为阴性。PFGE 分子分型显示:分离自患者的同一血清群的菌株同源,不同血清群为不同克隆;分离自加工环节的与分离自患者的同一血清群的菌株为不同克隆。结论这是一起由O4和 O10血清群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 湖州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患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陈莉萍;吴晓芳;徐德顺;纪蕾

    目的:研究湖州市副溶血性弧菌临床检出株的病原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4年湖州市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采用血清凝集试验对菌株进行血清分群;K -B 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实时荧光 PCR 检测其毒力基因。结果分离的131株副溶血性弧菌中,O3群占75.57%(99/131),O4群占17.56%(23/131),O1群占4.58%(6/131),O10群占1.53%(2/131),O8群占0.76%(1/131)。经实时荧光 PCR 法检测,131株菌株毒力基因 tdh 均为阳性,而 trh 均为阴性。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为92.37%,其次是链霉素和红霉素,分别为24.44%和22.14%。结论湖州市肠道门诊患者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血清分群多样性,均携带 tdh 毒力基因,具有致病能力,且有一定的耐药性。

  • 沈阳地区2005年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分群

    作者:董雪;李继耀;王冰;李欣;田晶;赵常智;高丹

    目的:掌握沈阳地区副溶血弧菌的血清分布特征.方法:采集沈阳地区各大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93份,进行副溶血弧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并对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群.结果:193份标本共检出副溶血弧菌43株,分离率22.28%,其血清分群结果是O:3血清群占60.47%(26/43),O:1血清群占23.26%(10/43),O:4血清群占13.95%(6/43),O:5血清群占2.33%(1/43).结论:2005年沈阳地区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腹泻占细菌性腹泻的首位,且以O:3血清群为主.

  • 温州市首例X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菌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胡玉琴;章乐怡;李毅;孙肖瑜;王欣

    目的 了解和掌握温州市首例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中分离到的脑膜炎奈瑟菌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标本进行常规培养和鉴定后,利用血清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分群,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该病例证实为X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脑膜炎病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分群,结果与血清学鉴定一致.该菌株对替卡西林、呱拉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先锋必、美罗培南、红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利福平12种抗生素敏感;对萘啶酸、吡咯酸、甲氧苄胺嘧啶、新诺明、多黏菌素B、万古霉素则耐药.结论 该病例为温州市首例X群流脑,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流脑菌株进行分群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应关注流脑新血清群的耐药性变化趋势.

  • 35株志贺菌分群和药敏性分析

    作者:段培增

    目的:通过对保山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离的志贺菌分群和药敏性分析,为志贺菌分群调查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对我院送检大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分离培养,可疑菌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药敏用M-H平板、K-B法进行,实验严格按CLSI标准操作.结果: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826份标本中分离出志贺菌35株,其中福氏志贺菌31株(88.57%),宋内志贺菌3株(8.57%),鲍氏志贺菌1株(2.86%).35株志贺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100%.对其他10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福氏志贺菌耐药为87.1%,宋内志贺菌和鲍氏志贺菌为100%(检出菌株少).值得注意的是福氏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达到51%以上.结论:35株志贺菌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宋内志贺菌次之,没有检出痢疾志贺菌,药敏结果福氏志贺菌与宋内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差别较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