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Ⅲ期鼻咽癌组织中hMLH1与p5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徐澍;胡赟;张维元

    目的 探讨Ⅲ期鼻咽低分化鳞癌中错配修复基因家族成员hMLH1和p53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58例Ⅲ期鼻咽低分化鳞癌标本.结果 58例鳞癌组织中,hMLH1阳性率为79.3%,有颅底侵犯者为71.8%,显著低于无颅底侵犯者的94.7%(P<0.05).hMLH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5 a生存期无关.p53阳性率为65.5%,有颅底侵犯者为74.5%,显著高于无颅底侵犯者的47.4%(P<0.05).p53表达在生存期≥5 a者为31.6%,显著低于生存期<5 a者的82.1%,P<0.05.结论 Ⅲ期鼻咽低分化鳞癌中有颅底侵袭的患者更易出现hMLH1阴性表达和p53的阳性表达.p53阳性表达率随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而降低.Ⅲ期鼻咽低分化鳞癌中hMLH1与p53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DNA 错配修复基因表达及意义

    作者:莫海英;耿明;刘峰;徐钦臣;刘晓红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 MMR)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其中可疑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以下简称Lynch内膜癌)18例],1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增生组),20例正常周期子宫内膜组织(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P法检测各组MMR蛋白hMLH1、hMSH2、hMSH6及hPMS2表达,其中≥1项表达阴性即判为MMR蛋白缺失。分析MMR蛋白缺失与内膜癌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不同年龄内膜癌及可疑Lynch内膜癌者MMR缺失情况。结果增生组、内膜癌组及正常组MMR蛋白缺失率分别为33.33%(4/12)、36.25%(29/80)、0,增生组与内膜癌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内膜癌组≤45岁者MMR缺失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者;18例可疑Lynch内膜癌患者MMR缺失率(88.89%)明显高于另外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MR蛋白缺失率(17.74%),P<0.05。结论 MMR蛋白表达缺失可促进子宫内膜癌(尤其是低龄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发生及发展。

  • 食管鳞状细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 hMLH1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吕新全;李惠翔;高冬玲;郑湘予;尹玉慧;张云汉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MLH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应40例正常组织及26例不典型增生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hMLH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57.6%和45%,不典型增生组织及肿瘤组织均低于正常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hMLH1蛋白表达阳性者年龄较阴性者大(P<0.05).结论错配修复缺陷早期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hMLH1蛋白可能抑制和延缓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浸润.

  • 性别对HNPCC家系中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患癌风险的影响

    作者:张渊智;张志芳;盛剑秋;李世荣;张帆;任艳敏;杨姝;高慧芳;冯燕

    目的 探讨性别对HNPCC家系中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患癌累积风险度的影响.方法 对14个HNPCC家系的94例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采用Kaplan-Meier法、Cox风险比例模型和对数秩检验等方法估计种系突变携带者分别在30岁、40岁、50岁、60岁等时的患癌累积风险度及分析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结果 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大明显增高,男性携带者发生HNPCC相关肿瘤、结直肠癌等的风险度明显高于女性(P<0.01),但在60岁时两者基本趋于一致,均达90%以上;男性与女性携带者发生胃癌的累积风险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患癌风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性别与HNPCC家系中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患癌(尤其是结直肠癌)风险度密切相关,但中国人种系突变携带者患癌年龄较西方人提前;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无明显差异.

  • 重铬酸钾对A549细胞MSH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画宝勇;马丽华;李时恩

    目的:研究重铬酸钾(K2Cr2O7)对A549细胞MSH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条件下用0、1.25×10-6、2.50×10-6及5.00×10-6 μmol/L的K2Cr2O7溶液染毒A549细胞24 h后,分别用MTT法、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MSH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随K2Cr2O7作用浓度的升高,A549细胞活性、MSH2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逐渐降低(F=175.040、66.128和33.326,P<0.001).结论:K2Cr2O7影响A549细胞的损伤修复.

  • 食管鳞癌组织中hMLH1基因微卫星变异检测

    作者:吕新全;李惠翔;张云汉;高冬玲;尹玉慧;张岚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MLH1基因微卫星变异.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40例食管鳞癌、40例正常及26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MLH1基因所在区域的3个微卫星位点D3S1561、D3S1289及D3S1448进行检测,分析其微卫星不稳定(MSI)及杂合性缺失(LOH)状况.结果: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三个位点的MSI总阳性率为65.0%,高于在癌组织的30.0%(P<0.05);前者的LOH总阳性率为7.6%,与后者的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的MSI及LOH与不典型增生组织的MSI及LOH的r分别为0.623和1(P均<0.05).结论:错配修复缺陷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过程,且是早期分子事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hMLH1基因的LOH并非一个常见和重要的事件.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蛋白的表达

    作者:马丽影;郑湘予;陈奎生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P5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ESCC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4%,58.1%及88.7%,hMS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51.6%及91.9%, 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0%,54.8%及35.5%,3种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hMLH1、hMSH2阳性表达者P53的阳性率均低于hMLH1、hMSH2阴性表达者.结论:ESCC组织中存在hMLH1与hMSH2的低表达及P53的高表达,3者可能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贾招辉;窦中岭;刘辉

    目的 通过观察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hMSH2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hMSH2在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低表达率(26.25%)明显高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低表达率(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有关(P<0.05).结论 hMSH2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有关,与肿瘤的高分期和高分级有关,hMSH2的低表达在浸润性及分化差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见.

  • 人类错配修复基因及其与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关系

    作者:林晓燕

    在研究单细胞克隆增殖至形成肿瘤过程中,人们逐步意识到基因组结构稳定的重要性.基因组结构相对稳定是生物种系得以维持和延续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细胞有一系列机制来保证DNA复制的精确性从而保持基因组相对稳定.对DNA复制过程中形成的错配碱基进行修复,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保持遗传稳定、调节生物多样化的基本功能,它保证了DNA复制和转录的准确性.DNA修复系统是防癌第一道屏障.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是近认识到的DNA修复基因,它的蛋白产物在细胞内负责对错配碱基进行修复,属于复制后DNA修复系统.MMR缺陷使细胞内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率不断上升,从而增加肿瘤易感性.

  • 组织芯片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中错配修复基因MSH2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伟

    目的 探讨MSH2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构建包含正常胃黏膜组织、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研究MSH2从正常胃黏膜到胃癌组织的表达变化趋势.结果 在正常胃黏膜、肠化、异型增生、胃癌中MSH2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 组织芯片具有高效、快速、低耗、自身内对照和可比性强的特点.MSH2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与正常胃黏膜比较均有较大差异,与胃癌的演变密切相关,

  • 胃癌错配修复基因表达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关系

    作者:陈国庭;朱正纲;尹浩然;刘炳亚;计骏;张俊;林言箴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的表达情况,研究错配修复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评价错配修复基因表达与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关系,探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预测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可行性、灵敏度和特异性.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临床病理和错配修复基因变异的研究

    作者:张剑权;符国珍;吴海红;吕明;黄桂林;周帅

    目的 检测新疆哈萨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大家系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对HNPCC家系检测的意义.方法 以调查随访完整的哈萨克HNPCC大家系105例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所有成员大肠组织中hMLH1、hMSH2蛋白表达.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选择BAT25、BAT26、D2S123、D5S346和D17S250 5个微卫星位点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 HNPCC家系的17例肿瘤患者中MSI的阳性率为100%,其中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患者16例(94.1%);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的患者1例(5.9%);这17例患者均存在hMLH1或hMSH2表达阴性.家系88例未发病成员MSI-H者44例(50.0%),这44例成员中有40例hMLH1或hMSH2表达阴性.结论 HNPCC患者中MSI-H的患者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表达缺失、较早的发病年龄、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及低分化癌的发生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

  • 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庹新兰;白明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肺癌组织中hMLH1、hMSH2及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56例肺癌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为35%,hMSH2阳性表达率为 28.6%,分化程度高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程度低者(P< 0.01),有淋巴结转移者hMLH1及hMSH2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 0.05),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hMLH1及hMSH2表达无显著差别(P> 0.05);56例肺癌组织中分化程度低者PCNA标记指数高于分化程度高者(P< 0.01),有淋巴结转移者PCNA标记指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 0.05),hMLH1及hMSH2阴性表达者的PCNA标记指数明显高于hMLH1及hMSH2阳性表达者(P< 0.01),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PCNA标记指数无显著差别(P> 0.05).结论 hMLH1及hMSH2基因的缺陷及PCNA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分化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

  • 小肠腺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小燕;黄缘

    目的 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小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小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MLH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MLH1蛋白表达率在小肠腺癌组(66.7%)低于癌旁正常组(9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LH1失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是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分化程度越低,hMLH1失表达越明显.结论 小肠腺癌中存在MMR基因的缺陷,hMLH1基因可作为判断肿瘤分化程度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 肺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表达的研究

    作者:庹新兰;何雁铭;陈琼霞;肖静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肺癌组织中hMLH1、hMSH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56例肺癌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为35%,hMSH2阳性表达率为28.6%,分化程度高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程度低者(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hMLH1及hMSH2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hMLH1及hMSH2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hMLH1及hMSH2基因的缺陷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其分化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

  • 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及Pgp、GSTπ、TopoⅡ、Ki-67表达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露;陈思敏;赵苏苏;章宜芬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2,MSH6)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2,MSH6)与结直肠癌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细胞增殖抗原Ki-67免疫组化表达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2,MSH6)、Pgp、GSTπ、TopoⅡ、Ki-6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特点。采用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即:R×C表的χ2检验),分析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2,MSH6)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与Pgp、GSTπ、TopoⅡ、Ki-67免疫组化表达关系。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LH1、PMS2、MSH2、MSH6与Ki-67表达相关性。结果: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2、MSH6表达缺失阳性率分别占14.0%、17.2%、10.8%、11.8%,Pgp(?)、Pgp (+)、Pgp (++)、Pgp (+++)表达率分别占3.2%、25.8%、51.6%、19.3%。GSTπ(?)、GSTπ(+)、GSTπ(++)、GSTπ(+++)表达率分别占3.3%、16.7%、56.7%、23.3%。TopoⅡ阴性表达及IV级表达未见,TopoⅡⅠ级、Ⅱ级、Ⅲ级表达率分别占19.3%、77.4%、3.2%。Ki-67表达<10%(+)、10-50%(+)、>50%(+)分别占1.3%、25%、50%。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化、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MSH2缺失表达与发病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MLH1、PMS2、MSH6基因缺失表达与发病部位有一定差异性(P<0.05),发生左半结肠的缺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7%、10.7%、7.1%,右半结肠缺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8.6%、35.7%、25%,直肠缺失表达阳性率为5.4%、8.1%、5.4%。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与Pgp、GSTπ、TopoⅡ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与Ki-67表达有一定差异性(P<0.05), Ki-67<10%(+)的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率为62.5%,Ki-6710%~50%(+)的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率分别为21.1%、0、10.5%、5.3%,Ki-67>50%(+)的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率分别为6.1%、4.1%、8.2%、6.1%。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9、r=?0.464、r=?0.143、r=?0.344, P<0.05)。结论: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6基因缺失表达发生右半结肠几率相对较高,其次依次是左半结肠、直肠。MLH1、PMS2、MSH2、MSH6缺失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

  • 新疆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hMSH2表达的预后意义

    作者:王海燕;孙振强;叶立功;徐佩;赵云霞;唐丽娜;顿晓熠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hMSH2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新疆地区行结直肠癌手术的327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hMSH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表达正常组与缺失组在生存方面的差异.结果:l0.7%的患者存在hMSH2表达的缺失.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hMSH2表达缺失组较正常组生存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SH2表达可作为新疆地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30例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治分析

    作者:刘合利;晏仲舒;廖国庆;尹红玲;谢小勇

    组的发病年龄早,近段大肠癌比例高,易于合并多发癌,肿瘤高分化类型所占比例高(P<0.05).MLH1和 MSH2 表达缺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HNPCC组中1/3的病人接受了大肠次全切除术,预后与散发大肠癌相当(P>0.05).结论:HNPCC具有发病早,易合并多发癌的特点,结合MMR的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彻底手术和密切随访可取得好的效果.

  • 错配修复基因和结肠癌的关系

    作者:马俊丽;曾珊

    错配修复系统(mismatch repair,MMR)是机体DNA修复机制的一种形式,主要纠正碱基错配,防止基因突变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miRNA介导的MMR表达异常和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MMR表达缺陷(dMMR)的结肠癌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可以作为结肠癌的潜在预后及疗效预测因子.研究MMR与结肠癌的发生、MMR与miRNA的相互关系及MMR疗效预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DNA损伤修复蛋白在胆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红卫;蒋俊青;杨竹林;梁振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hMSH2和hMLH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胆囊腺癌108例、癌旁组织46例、腺瘤性息肉15例和慢性胆囊炎35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hMSH2和hMLH1.结果 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胆囊腺癌分别为50.0%和49.1%、评分分别为2.2±1.9和2.2±1.8,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4.8%和87.0%;评分分别为3.9±1.3和4.2±1.2)、腺瘤性息肉(阳性率分别为80.0%和86.7%;评分分别为3.7±1.3和4.0±1.1)及慢性胆囊炎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8.6%和88.6%;评分分别为4.1±1.1和3.9±1.1)(P<0.05);不同类型良性病变中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hMSH2和hMLH1表达阴性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形态学表现.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地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胆囊结石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均为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检测其表达水平对指导预防和早期发现、临床化疗胆囊癌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221 条记录 8/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