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析小肠肿瘤的3D-CT成像的诊断

    作者:穆红娟

    CT成像是X线束对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量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模拟电信号,后经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电信号转为数字经计算机处理成断层图像.3D-CT的出现不仅强化了图像的清晰度等,更提高了检查的时间和效率.本文主要对小肠肿瘤在3D-CT的检查诊断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3D-CT 小肠肿瘤 诊断
  •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作者:陈智

    目的 探析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意义.方法 入选我院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13例,施行CT增强扫描,对影像学资料(B超、CT、全消化道钡餐X线造影)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CT的阳性检出率为72%;全消化道钡餐X线造影为41%,B超为15%,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p<0.05);13例肿瘤中,常见病变部位为回肠,占10例.肠壁环形增厚型7例,其中5例见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肠腔内息肉样肿块型6例,3例继发肠套叠.该2型同时伴有肠系膜淋巴结多发性肿大7例,其中1例见"夹心面保征";受累肠段显著较长或呈多发节段性分布6例.结论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施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主要特征为"夹心面包征"、"动脉瘤样肠腔扩张征",是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首选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曾德银;唐光才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是通过运用对比剂扩张小肠后进行CT扫描,结合静脉注射造影剂提高对小肠肿瘤的检出和诊断符合率.本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T enterography,MSCTE)的临床应用予以筒述.

  •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陈兵

    目的:分析原发性出血型小肠肿瘤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收治小肠肿瘤与消化道出血病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的性质和大小与消化道的出血量和出血的时间无关;良性肿瘤大部分属于平滑肌肿瘤,其主要位置是空肠,而位于回肠中的大部分属于恶性肿瘤,其中多见的是腺癌以及淋巴瘤;大部分属于良性肿瘤;大部分患者>40岁;主要症状为便血。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常见临床症状就是消化道出血。

  • 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毓;王正芳

    小肠占胃肠道全长70%~80%,且迂曲重叠较多,小肠肿瘤仅占胃肠道肿瘤的5%[1],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漏诊率高.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相当隐蔽且缺乏特异性,约20%的病例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由于小肠屈曲重叠呈蠕动状态,移动度大,位置很不固定,一般常规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不能探及小肠病变,而既往的推进式小肠镜、小肠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血管造影以及胶囊内镜又都有着各自的局限,而小肠肿瘤腹痛或出血症状也常被误认为一般性常见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所以,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始终是一个难点.本文具体探讨了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 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国利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肠肿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的方式,对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表明本组研究对象中小肠腺瘤13例,间质瘤11例,平滑肌瘤7例,淋巴瘤4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准确率为94.29%.结论 多层螺旋CT用于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多层螺旋 CT 口服法小肠造影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天宇;王东旭

    目的:探讨选择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溶液作为对比剂,行多层螺旋 CT 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小肠肿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分成口服甘露醇组及饮水组每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结果:甘露醇组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饮水组(P<0.05)。结论:口服2.5%等渗甘露醇作为对比剂扩张充盈小肠效果良好,对小肠肿瘤的检查率较高,明显优于传统的饮水组。

  • 小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陈锐;叶明福;张哉根

    患者男,63岁.以"阵发性腹痛2个月,加重伴肛门停止排便4天"于2003年9月9日入院.体检:右下腹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鸣音2~3次/分,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立卧位X线片示:小肠低位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诊断:小肠肿瘤.术中见腹腔内腹水约1 500 ml,淡黄色澄清.小肠距屈氏韧带约170 cm处可见一6 cm×5 cm×4 cm大小包块,形状不规则,菜花状,不光滑,质硬,将小肠包裹其中.近侧小肠及结肠空虚,包块附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 小肠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伴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析

    作者:孔梅;王艳丽;许林杰;滕晓东

    目的 探讨伴淋巴结转移的小肠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c-kit基因突变情况,以及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Glivec)的治疗反应.方法 对2例发生在小肠伴发淋巴结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及基因突变分析并随访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治疗效果.结果 2例均为小肠浆膜面肿块,镜下观察肿瘤均以梭形细胞为主,伴有少量上皮样细胞,呈多结节状,并出现大片凝固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标志肿瘤细胞CD117阳性,基因突变检测发现均存在c-kit基因第11号外显子的突变.例1显示第11号外显子559~569位点杂合性缺失,伴570、571位点TACATA杂合性突变为GACAGA;例2显示第11号外显子559~565杂合性缺失.结论 小肠胃肠道间质瘤伴淋巴结转移是一种少见病变,需要同发生在此处的其他恶性软组织肿瘤鉴别;该肿瘤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治疗效果取决于c-kit基因的具体突变类型.

  • 小肠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作者:蒋莉莉;刘卫平;陈代云

    小肠占75%的胃肠道表面积,但小肠原发肿瘤仅占胃肠道肿瘤的6%,在所有年龄组中都相对较少[1,2],其中,良性小肠肿瘤约占60%~70%.1839年Philips首先报道良性血管肿瘤致胃肠道出血的病例,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应用和方法学的不断更新,如选择性血管造影、核素显像等,小肠血管源性病变的报道日见增多.小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类型的血管病变,以良性血管病变为主[1],约占所有小肠良性病变的5%~16%[2-4],仅次于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由于良性小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和(或)梗阻,加之其解剖部位隐蔽及诊断手段的局限性等,临床误诊率较高.本文就小肠良性血管病变的命名、分类、临床病理表现、相关综合征及其诊断、治疗等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 小肠肿瘤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姚坦;张巨合

    目的 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13例.术前诊断符合率52.9%.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 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本病可能;对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种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关键词: 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 小肠幼年性息肉致肠套叠1例报道

    作者:刘仕琪;牛建华;史生伟;董小刚

    我院2007年9月收治小肠幼年性息肉致肠套叠患者1例,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年龄7岁,患儿病前有不洁饮食史,以"腹痛、恶心、呕吐3 d,排脓血便1 d"为主诉于2007年9月29日入我院传染科治疗,入院查粪常规示红色稀便,镜检红细胞:+++,脓细胞:+.血细胞分析白细胞(WBC):12.6×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0.86%.立位腹平片考虑肠梗阻.在传染科保守治疗3 d无效,转入我科.

  • 小肠肿瘤的诊治(附21例报告)

    作者:陆少波

    小肠肿瘤较为少见,因其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故早期诊断较困难,误诊率较高.我院自 1985 年 9 月至 2005 年 5 月共收治小肠肿瘤 21 例,均经手术探查切除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肿瘤.

  • 多层螺旋CT和X线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培永;马秀梅;孙圣;姚刚;李季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与口服软导管小肠X线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的对象包括2007年1~11月间46例临床怀疑有小肠肿瘤的患者,对该46例患者行CT平扫与增强及口服软导管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的扩张程度进行评价,分别计算小肠CT与X线检查的敏感度和准确率.结果 小肠扩张佳的21例,扩张良好的22例,扩张欠佳的3例,无扩张0例.MSCTE的敏感度为97.83%,准确率为95.56%;X线小肠造影的敏感度为91.3%,准确率为88.10%.结论 口服软导管低张气钡双重造影与口服肠道准备小肠螺旋CT检查能够很好满足诊断需要.

  • 双气囊内镜对小肠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吴承荣;黄留业;刘美娟;林淑娟;张波;刘慧敏;王昱澍;许英

    目的:传统的消化道钡剂造影等对小肠肿瘤的诊断率低,随着双气囊内镜的发展,小肠肿瘤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气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临床怀疑为小肠肿瘤的患者152例,行双气囊内镜检查,进镜方式分为经口及经肛两种,一侧进镜检查后未发现病灶者,择期经对侧进镜方式再行检查。结果152例临床怀疑为小肠肿瘤患者经双气囊内镜检出123例,检出率为80.9%,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64排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雷其理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64排螺旋CT(64S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淋巴瘤的64 SCT表现.结果 位于回肠6例,位于空肠2例,十二指肠的1例.CT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6例,动脉瘤样扩张4例,肠壁肿块2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5例.64SCT对小肠淋巴瘤定位、定性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100%、89%.结论 PSIL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64 SCT扫描及重建对小肠淋巴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诊断(附18例分析)

    作者:曹崑;侯振亚;蒋学祥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1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表现. 结果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15例,分为肿块型、肠壁增厚型和混合型.增强扫描后大强化程度>30Hu 9例(良性1例,恶性8例).强化后密度不均匀14例,密度差值大于30Hu 8例. 结论增强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很大帮助,强化后病变密度差值>30Hu者提示恶性可能大.

  • 小肠恶性肿瘤X线诊断

    作者:王怀娥;李春卫;姜书平

    笔者收集了近7年来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47例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总结气钡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有力诊断依据.

  • 小肠恶性间质瘤1例

    作者:武子朝;魏经国;孟菲

    患者男,39岁,间断黑便7年,加重1月余,以“消化道出血”入院。查体:贫血貌,脐下三指偏右侧可触及一大小约4cm×3cm的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差,轻压痛。血常规检查:Hb 80g/L,RBC 3.4×1012/L,WBC 10×109/L,PBL 104×109/L。大便隐血(++)。腹部超声:偏右下侧可探及9.6cm×6.3cm×10.0cm异常回声区,边界清楚,形态尚规则,内为暗淡回声,分布不均匀,内可见气体样回声。诊断意见:腹腔偏右下侧见实性占位病变,考虑为肠道新生物。胃肠造影:远段空肠肠腔下外侧可见一长条带状不规则钡斑与肠腔相通(图1)。8h后小肠内造影剂排空,下腹部结肠前方仍可见一团不规则钡斑,加压后其内造影剂进入回肠,回肠有浅弧形充盈缺损,局部肠管略变窄,黏膜形态不规则(图2)。意见:小肠肿瘤,考虑为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手术病理诊断:小肠恶性间质瘤。

  •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作者:李传旺;郭建榕;马小敏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small intestine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简称SIPML)临床少见,占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20%~50%,而原发的小肠恶性肿瘤仅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6%~3.2%[1].为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经随访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SIPML的CT表现,评价CT对SIPML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369 条记录 1/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