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循证医学及其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

    作者:刘庸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西方循证文化在医学领域中的体现.实际上,循证医学并非自今日始,在历史上可追朔到19世纪法国唯结果论的盛行时期,甚至早在1769年Morgagni用尸体解剖研究疾病时已经开始了.但近30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Scakett 将临床流行病学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其所提出的现代循证医学概念是有其特殊的背景的.了解现代循证医学的背景,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循证医学的意义,以及合理地应用于日常的医疗实践.

  • 70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黄建琪

    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被卫生部正式定为丙类传染病,并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现对本院2008年5月至2008年8月诊治的706例儿童HFMD的临床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如下,以期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 2003至2007年昆明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吴茜;倪林仙;樊茂;赵明波;高丽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5年中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及MP病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J)住院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中MP-IgM抗体;分析儿童MP感染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对5年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3至2007年昆明地区ALRI儿童MP感染率分别为20.9%、14.3%、17.5%、15.7%、19.5%,感染率各年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各年龄组MP感染率分别为~1岁10.7%、~3岁20.5%、~6岁21.5%、~14岁21.7%,婴儿组低于其他年龄组;女性MP感染率高于男性;儿童MP感染存在年龄、性别差异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地区2003年、2007年MP感染率高于其他年份,不同年份MP感染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2003年4至9月、2007年7至12月出现MP感染流行趋势.5年问夏、秋、冬不同季节MP感染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除2005年外,每年中不同季节MP感染率均存在季节差异性.结论 MP是昆明地区1岁以上儿童ALRJ的重要病原,病原流行无季节规律,5年间出现两次流行趋势.

  • 儿科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剑珲;陶建平;曾其毅;洪婕;童志杰

    目的总结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中(PICU)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以期提高ARD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6月~2004年2月我院PICU的14例确诊为ARDS患儿的特点.结果ARDS的发病率为2.3%.诱发ARDS的因素有体外循环、肺炎、脓毒症、休克等,其中以体外循环为多见(占发病人数的42.9%).确诊时急性肺损伤指数和PaO2/FiO2分别为(3.2±0.6)和(86.5±23.8).机械通气时高吸气峰压和呼气终末正压分别是(33.8±8.4)cmH2O、(8.3±4.8)cmH2O.ARDS平均住院时间为18.1 d,占PICU危重病人总住院时间的21.2%.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死亡6例(病死率42.9%),占PICU死亡总数的21.5%.结论积极去除高危因素预防ARDS、探讨ARDS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仍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 SIRS与MODS的关系

    作者:朱建幸

    自从90年代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及危重病学会(ACCP/SCCM)联合提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以来,国内外的许多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对此广为接受,对SIRS从病因到临床流行病学等多方面作了许多研究,每年有数百至上千篇的论文发表.

  • 住院MAS患儿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作者:蒋丽敏;吴红敏;文伟;魏克伦

    随着我国围产保健工作的加强,特别是出生前后新生儿窒息缺氧的防治进展,MAS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直到目前为止,本病仍是造成新生儿危重和致死的重要疾病之一.为探讨本病近年发病及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本文对重症集中的我院新生儿住院病房MAS患儿进行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现状

    作者:陆权;刘恩梅

    2007年12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1](以下简称《指南》).随后,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连续推出了该《指南》的解读文章[2-6],从纵览慢性咳嗽的诊治流程到辅助检查在慢性咳嗽中的诊断价值,从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us cough,PIC)、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到少见病因——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non-asthma eosinophilic bronchitis,NAEB)、心因性咳嗽( psychogenic cough,PC)等均有剖析,这其中也融入撰文专家的宝贵经验,推动了儿科临床医生对慢性咳嗽的认识.坦率地讲,当时我们认识到了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易混淆性,出于临床的需要去制定《指南》,主要参考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的循证指南[7]、国内成人指南[8]和国内儿科的回顾分析总结资料,但我们缺乏源自中国儿童的慢性咳嗽临床流行病学数据,我们只能在探索中前进.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2013年3733例肺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季新强

    目的 通过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2013年原发性肺癌手术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病理类型分布动态变化的分析,初步了解肺癌手术患者的流行趋势,以期为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行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和病理类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000-2013年初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3733例,14年间肺癌收治例数呈增长趋势,P=0.018;男女患者比例为1.52:1,女性患者比例有增加趋势,P<0.001.发病年龄集中在60~74岁(45.69%)和45~59岁(42.13%)年龄组.患者病理类型的前3位是腺癌(63.41%)、鳞癌(24.48%)和小细胞癌(3.08%);趋势 χ2检验显示,随着年份的增加,鳞癌收治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腺癌收治比例呈增加趋势(均P<0.001),鳞癌中男性比例有增加趋势(P=0.005),而腺癌中女性比例有增加趋势(P<0.001).男女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不同(P<0.001),男性患者以腺癌(49.73%)和鳞癌(35.92%)为主,女性患者中腺癌占84.20%,鳞癌仅占7.09%;前后7年相比,男性患者的病理类型构成未发生改变(P=0.115),而女性患者的构成则发生了变化(P<0.001),表现为腺癌比例由前7年的74.43%升至后7年的85.90%,而鳞癌的比例则由15.07%降至5.71%.发病部位以肺上叶(50.74%)和下叶(31.48%)为主.结论14年间肺癌手术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增加,鳞癌收治比例下降,腺癌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且腺癌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女性腺癌患者的增加引起.须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肺癌防治知识,树立定期体检意识,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

  • 胰体尾癌术后5年锁骨上淋巴结孤立转移1例

    作者:宋新明;李欣欣;吴晖;陈志辉;李明哲;詹文华;何裕隆

    胰腺癌是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仅有1~4%[1],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其术后5年生存率也仅有15~25%[2].在中国,2004年一项对多家医院共234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根治切除率仅20.9%,根治术后胰腺癌的l、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36%、13.47%、8.47%[3],在胰腺癌中,胰头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而胰体尾癌的发病率则显著上升,这可能与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部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获得诊断有关[4].在本文中,我们将汇报1例已侵犯腹腔干的胰体尾癌患者行根治切除术后5年,发现孤立的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个案报道.

  • 1999-2008年中国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部位变化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王淑莲;李晔雄;宋清坤;李静;范金虎;张斌;杨红健;谢小明;唐中华

    目的 了解中国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部位变化.方法 随机纳入国内7家医院1999-2008年间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并有详细放疗部位资料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放疗部位随治疗年代变化情况及不同医院间差别,以及放疗部位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SAS统计软件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x2检验.结果 661例患者中90.2%(596例)、91.5%(606例)、29.6%(196例)和44.9%(297例)患者接受了胸壁、锁骨上下、腋窝和内乳放疗.1999-2008年间胸壁放疗的使用显著增加(P=0.000),腋窝、内乳区的放疗使用显著下降(P=0.027、0.000).胸壁、腋窝、内乳放疗以及锁骨上下区放疗的使用不同医院间不同(P =0.008、0.000、0.000、0000).腋窝放疗与腋窝淋巴结状态有关,内乳放疗与原发肿瘤部位有关.结论 国内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照射部位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医院间有很大差别.多数患者接受了胸壁和锁骨上下区放疗,腋窝和内乳的放疗显著下降.

  • 老年与青壮年HIV/AIDS住院病人临床流行病学的对比分析

    作者:吴念宁;彭智鹏;董文逸;农影星;赵蕊;邹俊;黄绍标

    目的 了解广西老年与青壮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住院病人(简称HIV/AIDS住院病人)临床流行病学的异同,为制定对老年病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近4年某医院住院的HIV/AIDS成年病人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年龄≥50岁者为老年组,余为青壮年组,比较两组之间异同.结果 入组病人2 420例,老年组1 123例,占46.4%;青壮年组1 297例,占53.6%.老年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82个/μL,青壮年为37个/μL.除男性比率老年为78.8%与青壮年为78.2%无差异外,老年组农民占73.1%,居住农村占68.4%,已婚占75.2%,初中以下文化占89.7%,异性性传播占94.5%,女性配偶检测阳性率84.4%;青壮年组相对应分别为46.9%、47.0%、56.2%、77.7%、79.3%、41.8%.老年组的不良预后为22.0%,其中非HIV相关疾病不良预后占26.7%,青壮年组分别为17.9%和13.4%,两组以上资料对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病人在该组HIV/AIDS住院病人中的比例高,农村男性为主要人群,绝大多数为异性性传播,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对较高,但预后较差,非HIV相关病症多.

  • 3024例梅毒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钱伊弘;张刚;顾志英;胡伟毅;陈霞凤;乐嘉豫;王学民

    目的研究1992~1998年梅毒的临床流行病学状况、高发年龄、男女比例、就诊原因和治疗情况,为性病及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第一手的临床资料.方法3 024例梅毒按统一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使用统一的登记表格,由性病专科医生统一填写,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梅毒发病逐渐增多,要引起足够的警惕;梅毒与艾滋病有着极大的关联,研究和防治梅毒已成为控制艾滋病的一项重要策略;②外地流动人员梅毒的发病亦逐渐增多,对这部分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不能忽略;③治疗时对有青霉素过敏而无头孢交叉过敏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头孢三嗪.

    关键词: 梅毒 临床流行病学
  • 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看中国艾滋病治疗及住院支出现状

    作者:李敏;卢洪洲

    目的 分析2010-2011年中国艾滋病(AIDS)临床流行病学分布情况,找出分布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分别从地区、时间和人群3个方面,分析2010-2011年中国AIDS病人的分布情况,对AIDS病人住院支出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对出院病人采用环比增长速度分析.结果 2011年与2010年比较,县级医院病人数环比增长速度较快达59.32%.14~55岁年龄组人群占AIDS人群数的55.50%,5~14岁组人群的比例有所上升.全国AIDS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上升,广西发病率达10.88/10万,河南和海南的死亡率达77.40%和77.97%.中国AIDS病人住院支出的增加,是由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和日均费用增加所致,主要是由出院病人数增加所致.结论 加强对AIDS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干预,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追踪和随访,减少新发感染,降低病死率.

  • 梅毒防治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薛大奇;薛立纬;薛少真;薛笠;薛徽;薛彤;顾世锦

    本文以循证医学的观点,阐述了梅毒等性病防治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点.提示了临床流行病学在梅毒预防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 1158例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情况分析

    作者:李菊兰;蔡华成;黎志强;鲜昆仑;徐海;汪茂林;巫燕

    目的 分析大样本突聋患者听力损失情况.方法 对1 158例患者(1 203耳)进行病史询问及听力学检查,按听力损失频率及损失频率平均听阈分类.部分患者行颞骨CT及头颅MRI检查.结果 1158例患者中14.3%为低、中频听力下降,6.2%为中、高频听力下降,15.1%为高频听力下降.4.4%为低、高频听力下降,60.0%为全频听力下降.1 158例中查出1例听神经瘤,2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结论 突聋患者听力损失情况不一,以全频下降为主,应注意排除相关疾病.

  • 突发性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晓彤;许珉;段茂利;马伟军;张青;樊玉林

    目的 进行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2006年收治突聋患者332例的临床资料;对1980年至2006年我院耳鼻喉科突聋住院人数和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 332例突聋中,男164例,占49.3%;女168例,占50.6%.发病年龄以41~50岁多(89例).右耳患病144例,左耳患病157例,双耳间隔50天至5年相继发生突聋者31例.听力下降前后出现耳鸣者295例,占88.9%.以低调、持续性耳鸣为主.有耳闷者111例,占33.4%.按职业分类:白领127例,蓝领101例,退休或无业居家者80例,学生22例,儿童2例.发病诱因:无明显诱因者78.3%,有感冒病史者10.5%,有劳累、压力大、情绪波动因素者9.3%,有其他因素者1.8%.根据突聋是否伴有头晕或眩晕将其分为三类:单纯表现为听力减退者179例(占53.9%),伴发头晕者59例(占17.8%),伴有眩晕者94例(占28.3%).332例中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和/或糖尿病者62人(占18.7%);其中160例检查了血脂,查出血脂异常者92人(占57.5%),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分析我院1980年至2006年突聋患者住院人数占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的构成比发现:80年代构成比为1.69%.90年代为3.31%,2000年后为4.6%,三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332例突聋中男女发病构成和左右耳患病构成基本相同.以中、青年为高发人群.男性患病与职业有明显相关性,即白领比蓝领和居家者更易患突聋;女性患病与职业无明显相关性.精神压力大、过于劳累的人员易患突聋.突聋中单纯表现为听力减退的病人数多于伴有眩晕者,伴有眩晕者又多于伴有头昏者.其常见的伴发病症为血脂代谢紊乱,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近26年来我院突聋住院人数逐渐增多,提示突聋发病有增多趋势.

  • 泪小管断裂伤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邓桃;朱豫

    目的 分析泪小管断裂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共收治泪小管断裂155例,男123例,女32例.0~14岁32例(20.65%);15~45岁98例(63.23%);45岁以上25例(16.12%).右眼80例、左眼75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65例(41.94%)、打架斗殴34例(21.94%)、家务活动24例(15.48%)、玩耍意外22例(14.19%)、工作中10例(6.45%).断裂部位,下泪小管断裂153例中,断裂处距泪点<4 mm46例(30.07%),4~7 mm 83例(54.25%),>7mm24例(15.68%).结论 泪小管断裂伤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多;交通事故、打架斗殴是主要致伤原因:道路、家庭、工作场所是主要损伤环境.断裂部位多在距泪点4~7 mm处.

  • 循证医学及其在眼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李文生;姜德咏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因特网蓬勃发展并极大推动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将临床流行病学、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相互交叉融合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医师的行医模式将由以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为指导的经验医学(experience-based medicine)转向现代遵循证据的循证医学;临床医学教育也将面临如何向学生及临床医师提供佳临床证据,并指导他们应用于临床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临床技能,改善疾病结局的迫切问题.

  • 我国口腔医学领域应用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现状

    作者:史宗道;石冰;陈娥;郭春岚

    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 CE) 是在科学技术和医学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它从个体与群体两个角度全面地观察健康与疾病,注意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 高水平运动员重大运动伤病特征分析

    作者:梅宇;蒋艳芳;敖英芳

    目的:分析高水平运动员的重大运动伤病特征.方法:收集我所自2015年5月起连续2年内住院治疗的专业运动员的人口学、训练及伤病信息,统计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自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共收集专业运动员患者595例,其中高水平运动员185人,低水平运动员410例,全部患者均在我所接受手术治疗.高水平运动员组平均年龄25.17±8.15岁,低水平运动员组年龄21.24±7.89岁,显著低于高水平运动员组(P<0.01);高水平运动员组从事专项训练时间显著长于低水平运动员组(P<0.01).高水平运动员损伤项目中摔跤多,而低水平运动员损伤项目中篮球多.两组中伤病性质主要是急性损伤.高水平运动员中自身因素是主要的致伤因素,而低水平运动员致伤因素主要是外界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结论:高水平运动员发生重大运动伤病,多常见于摔跤等对抗性强的项目.伤病防控要集中关注专项训练及正式比赛,重点避免由于过度疲劳、旧伤复发等自身因素带来的致伤风险.

539 条记录 6/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