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唇裂患者矫治整复手术后的护理——"微笑列车"又使他们重新微笑

    作者:杨鑫溢;杨晓丽

    唇裂多为胚胎异常发育所致,是常见的先天性颌面畸形,极端出现面部横裂或斜裂,多见上唇开裂,俗称兔唇.资料表明,我国唇腭裂的发生率1‰~2‰[1].以1‰的发生率和唇腭裂各占一半计算,我国每年大约有上万例颌面畸形的新生儿出生.颌面畸形,直接伤害患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患儿形成畸形人格;对其父母和家庭也增添了无穷的心理负担,有的甚至患儿几岁都不愿抱出家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畸形将伴随他和他的家庭一生,正所谓人生艰辛,苦难无边.因而,对唇裂患者进行治疗是颌面外科畸形整复中为有效、有价值的手术之一.

  • 单侧完全性唇裂 Millard 术后1~6年患儿鼻唇部结构测量

    作者:霍继武;李光早;徐静;葛树星;高嵩;宋培军

    目的:观测单侧完全性唇裂 Millard 术后1、3、6年患儿鼻唇部结构,为术后继发鼻唇畸形分类提供参考数据及后期手术矫正方法和手术时间选择提供参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和口腔科单侧完全性唇裂 Millard 法术后1、3 及 6年患儿鼻唇部结构测量的资料,患儿手术时年龄均为6个月,分别列为术后1 年组(12例)、3年组(13例)、6年组(12例);并对应选取1.5、3.5 和 6.5 岁同年龄段颌面部无先天性畸形、无手术史的儿童作对照,分别列为正常1.5 岁组(13名)、3.5 岁组(12例)、6.5 岁组(15名)。各组性别不限。以 Farkas 头面部测量内容为基础,选择11个测量标记点,15个观察项目(11个线性观察项目,4个角度观察项目)进行测量。结果与正常1.5 岁组比较,术后1 年组患儿的鼻小柱宽度、鼻翼基底宽、鼻宽、唇高、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患侧鼻翼厚度,以及患侧和健侧的鼻孔宽、鼻孔高、鼻翼长、鼻翼外侧角、鼻前角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与正常3.5 岁组比较,术后 3年组患儿的鼻小柱宽度、鼻翼基底宽、鼻宽、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和健侧的鼻翼外侧角、鼻前角、鼻孔高,以及患侧和健侧的鼻孔宽、鼻翼长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与正常6.5 岁组比较,术后 6年组患儿的健侧鼻孔宽、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以及患侧和健侧的鼻孔高、鼻翼厚度、鼻翼外侧角、鼻前角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Millard 法术后随年龄增长,患儿鼻唇部结构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整体趋势逐渐减小,说明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有自行矫正的趋势;为减少术后出现畸形,健侧鼻孔宽、高和唇宽四项在行 Millard 法唇裂修复术时应提前给予预防。鼻唇角、鼻尖角、健侧鼻翼外侧角、健侧鼻前角可适时根据畸形程度给予矫正。

  • 快速成型技术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朱赴东;赵士芳;谢志坚;俞哲锋;蒋晨

    目的 利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三维头颅模型,并探讨其在口腔颌面部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对1例颅骨和口腔颌面部不对称严重畸形的第一、二鳃弓综合症患者使用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CT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快速成型机制造三维头颅模型,在此模型上直接进行测量,并利用患者健侧下颌骨镜像复制出其患侧下颌.结果 根据CT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能立体、精确地显示颅面三维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模型与真实个体之间总体误差可以控制在0.02~0.53mm.通过镜像复制出患侧下颌骨模型.为准确了解畸形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结论 快速成型技术制作颅骨镜像实体模型可行.

  • 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在创伤性额眶畸形整复中的应用

    作者:刘翔宇;何黎升;田磊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外科( CAS)在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创伤性额眶骨折及愈合畸形整复手术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Mimics 11.0软件对15例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创伤性额眶骨折及愈合畸形患者进行术前模拟设计包括:Dicom数据的软件导入,预制截骨导板,定位导板,计算机模拟匹配,预制植入物通过CAD技术等。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测量、对比及统计学分析,验证计算机辅助外科在该类型整复手术中的效果与可行性。结果15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骨外形及面貌恢复,达到了预期设计效果。结论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 CAS)在创伤性路面骨畸形整复中的应用,确保了整复精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胎儿颜面部少见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

    作者:傅绢;李胜利;陈琮英;刘菊玲;欧阳淑媛;文华轩;袁帆

    目的探讨胎儿颜面部少见畸形的产前超声表现与显示方法,提高此类畸形的产前检出率.方法对近40 000例胎儿颜面部进行冠状、横切及矢状切面超声扫查,当上述两个正交方向的切面均表现出畸形特征时,才作出颜面部少见畸形的诊断.将引产后的胎儿标本行模拟宫内超声检查.结果产前超声共检出36例胎儿颜面部少见畸形(36/39),漏诊3例;产前超声检出每例胎儿畸形累及面部一个或多个器官,按畸形的类型分类,共计80处(80/84),漏诊4处.在产前超声所示畸形的类别中以小下颌畸形常见(17/80),严重的面部畸形为独眼畸形(5/80).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准确显示胎儿颜面部,是诊断胎儿颜面部少见畸形可靠的影像诊断方法.

  • 实时三维超声评价胎儿颜面和肢体畸形

    作者:陈小珠;蒋吉鹏;胡嘉涛;蒋筑丽;朱剑芳;邓林云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在诊断胎儿颜面和肢体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正常的胎儿和9例疑有颜面或肢体畸形的孕中晚期胎儿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仪器为GE Voluson 730 expert.实时三维成像方法应用经腹容积探头,采用表面成像法和透明成像法,将所采集图像存入硬盘,并对病变部位进行2~4次重复扫描.结果24例正常胎儿颜面部常规三维成像显示率83%(20/24),实时三维追踪显示率可达100%.上肢单肢显示率100%,双上肢显示率63%(15/24),下肢单肢显示率100%,双下肢显示率75%(18/24).实时三维捕捉到颜面或肢体动态图像,如单手拂面、握拳或手指伸展,吞咽或吐舌,蹬腿或伸足等.9例异常胎儿中唇裂3例,四肢短小(成骨发育不良)3例,下肢短小(软骨发育不良)2例,足内翻合并严重的全身水肿1例,均得到理想成像.结论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有助于显示出颜面和肢体畸形的外貌特征,为胎儿颜面和肢体畸形的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研究

    作者:裔伟绩

    目的:探讨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进行局部注射在血管瘤治疗上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03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78例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常规消毒,行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结果:经局部注射治疗后,总有效患者数为240例,占全体患者的86.3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发热等症状。结论: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血管瘤具有安全有效的有点,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 颌面骨性结构的修复和重塑——未来十年修复外科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作者:洪志坚

    多种原因的创伤造成颌面部严重的毁坏性损伤,特别是造成颌面骨性结构重度畸形的修复,一直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难题.随着多项医学工程、信息学和材料学新技术的进步,这一临床难题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从多项新技术的临床实施和验证,如CT三维重建的可视性、3D快速重建模型的体外设计、经口腔手术机器人技术和术中导航定位系统应用等,探讨它们在解决颌面骨性畸形这一临床难题中的应用价值,预测其良好的未来前景.

  • 面颈部组织缺损或畸形的修复策略、原则和艺术

    作者:宋慧锋;柴家科

    整形修复与重建是一项融合医术和艺术的工作,兼具原则性和创造性.面颈部作为人体重要的功能部位,具有显著的社会学和生理学价值,其修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重建整形外科实践,阐述了在面颈部组织缺损或畸形的修复重建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一期复位,存疑缓行;物归原主,同物相济;周密设计,分而治之;减损增益,以余济缺.这些原则融会贯通于救治全程,取得了圆满的救治效果,为同道开展类似组织缺损或畸形的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 中面部牵引成骨术治疗骨性气道狭窄

    作者:徐海淞;穆雄铮;俞哲元;冯胜之;韩嘉毅;张涤生

    目的 研究中面部Le Fort Ⅲ型截骨牵引成骨术对严重中面部发育不良所致骨性上气道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8月至2007年2月共11例5~16岁严重中面部发育不良伴突眼、反颌及骨性上气道狭窄的患儿接受Le Fort Ⅲ型颅面部截骨和牵引成骨术治疗.术前术后应用上气道三维CT重建分析体积变化,多导睡眠监测评估气道功能变化,进而评估中面部牵引成骨术对中面部严重发育不良所致骨性上气道狭窄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气道梗阻情况均获有效缓解,面部外形明显改善.术后上气道平均体积较术前增加约64.3%,平均增加达(9.13±6.94)ml,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导睡眠监测平均血氧饱和度、低血氧水平、鼾声指数等多项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中面部牵引成骨术能有效治疗中面部严重发育不良所致的骨性上气道狭窄.

  • 探讨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不对称畸形的可行性

    作者:黄颖荷;张春元;钟小龙;彭伟;姜瑞

    目的 探讨曲面断层测量法在分析下颌不对称畸形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5例主诉和外观皆无颜面部不对称的患者的曲面断层片(Pa)为对称组,16例颜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Pa和X线头颅后前位片(PAC)为不对称组.在两组的Pa影像上定位标志点,画出参考线和参考平面,确定相关测量项目.观察各定点位置的可重复性.比较对称组和不对称组的Pa左右两侧测量项目的差异,和两侧相应测量值的非对称率.对不对称组的Pa和PAC的相关测量项目的测量值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用参考线和参考平面辅助定位标志点的离散度<无辅助定位者,颏下点(Me)的离散度>颏孔点(MF).第1作者前后两次定点的可重复性与另5位测量者相似.对称组Pa大部分测量项目和不对称组Pa所有测量项目两侧测量值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垂直向测量值的髁突点与下颌角点的距离(CP-GoP),两组平均相差4.73 mm(P<0.01);代表水平向测量值的下颌角点与颏孔点的距离(GoP-MF),两组平均相差5.77 mm(P<0.01).Pa与PAC水平向测量结果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78~0.85,P<0.01),垂直向测量结果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0.64,P<0.01).结论 参考线和参考平面辅助定位可提高Pa定点的可重复性,使定点更加明确;Pa影像颏孔点可用于曲面断层测量;曲面断层测量法可作为评价下颌是否不对称的方法.

  • U型截骨术矫正下颌角肥大伴长颏畸形的临床效果

    作者:赖晨智;靳小雷;宗宪磊;宋国栋;赵竞伊

    目的 探讨矫正下颌角肥大伴长颏畸形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十六科收治的21例咬合关系正常的下面部宽大伴长颏畸形患者,采用口内切口入路,行下颌骨角区、体部、颏部一次性整块U型截骨,改善面部轮廓.通过术前后影像资料对比、受术者满意度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估手术效果,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9.3个月.结果 21例患者口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感染、骨坏死等并发症.16例患者术后出现下唇麻木,其中14例患者下唇感觉恢复,2例患者下唇麻木感觉缓解.全部患者对术后面部轮廓形态满意.结论 下颌骨整块U型截骨术使下颌骨手术方法进一步改进,使下颌骨长度及宽度明显变小,能有效矫正下颌角肥大伴长颏畸形.

  • 负压吸引术矫治下颌骨囊性病变所致颌面膨胀畸形

    作者:刘冰;赵怡芳;张文峰;蒋自强;孙志军

    目的 评价负压吸引术对下颌骨囊性病变所致颌面膨胀畸形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对21例伴明显颌面膨胀畸形的下颌骨巨大囊性病变施行负压吸引术,并测量治疗前后囊腔容积和曲面断层片病变面积及病变膨胀指数,待面部畸形改善、病变范围明显缩小后经口内进路完成刮治术.结果 负压吸引治疗周期平均为5.1个月,患者面下份膨胀畸形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囊腔容积平均缩小84%,同期X线片显示病变范围平均缩小63%,术后x线片病变面积与囊腔容积呈更高的线性相关;病变膨胀指数术前平均为0.52,术后为0.23;CT显示皮质骨膨隆及穿透区域外形回复接近正常并伴新骨形成.结论 负压吸引术作为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初期治疗,能够较快地消除病变引起骨膨隆破坏所致的颌面畸形.

  • 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颌面畸形

    作者:宋九余;张治;陈志洪;华泽权;张力;鲍海宏

    目的探讨应用口外颌骨牵引成骨装置治疗颌面畸形.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口外颌骨牵引成骨装置和上颌杠杆式牵引支架分别水平延长下颌骨,水平快速前移上颌骨,垂直延长下颌骨升支,水平延长下颌骨颏部,用以矫正小下颌畸形,下颌骨颏部外伤性骨缺损,小颌偏颌畸形,半侧颜面肥大畸形,咬合平面倾斜和唇腭裂术后上颌后缩等,共11例.结果4例不同类型下颌骨牵引成骨,其中有1例在牵引过程中1根克氏针发生松动,旋转,终将克氏针取出.1例下颌升支垂直牵引4根克氏针发生轻度弯曲.7例唇腭裂上颌后缩行Le Fort I型截骨快速牵引成骨中有1例固定期后1个月出现对刃合并有轻度开咬合.终11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口外颌骨牵引成骨装置治疗下颌骨复杂畸形.Le Fort I型截骨快速牵引成骨治疗唇腭裂术后上颌后缩是一种安全简便效果可靠的有效方法.

  • 胎儿唇腭裂产前诊断及预后研究现状

    作者:徐婷婷;王晓东;余海燕

    唇腭裂是常见的颜面部畸形,对于该病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目前多认为该病是由于遗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中孕期通过超声、MRI等辅助检查方法可诊断胎儿唇腭裂.部分胎儿唇腭裂合并其他畸形,部分存在基因、染色体异常,影响患儿出生后生存质量及预后等,因此产前对胎儿唇腭裂的明确诊断至关重要.胎儿唇腭裂宫内手术治疗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患儿于婴幼儿期进行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康复.笔者拟就胎儿唇腭裂产前诊断及预后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 面横裂畸形围产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代礼;朱军;吴艳乔;周光萱;王艳萍;缪蕾

    目的利用1987~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描述围产儿面横裂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多发畸形模式.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孕28周到产后7 d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共收集围产儿4 489 692个,面横裂畸形94例,全国发生率为0.21/万,城镇发生率为0.20/万,乡村发生率为0.23/万.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均为0.20/万.69例畸形儿合并有其他畸形,其中53.6%伴有耳部异常.围产期病死率为46.8%,单发(16.0%)和多发(58.0%)的面横裂病死率明显不同.结论中国围产儿面横裂畸形发生率高于文献的估计值,未发现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面横裂以多发畸形为主,常作为其他综合征的特征畸形之一.

  • 不完全型Tessier3号颅面裂手术矫治三例

    作者:安金刚;马莲;周治波;王智

    目的 初步总结和分析不完全型Tessier 3号颅面裂的临床诊治.方法 2009至2010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3例不完全型Tessier 3号颅面裂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3和12岁.术前行CT检查明确局部骨缺损以及骨性泪道系统的情况.手术采用van der Meulen颊部旋转推进瓣和眶下畸形区域“Z”字瓣,术中重点悬吊错位的内眦韧带.术后1周和复查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例患者术后面部伤口1周拆线,均Ⅰ期愈合.6 ~ 10个月复查,面部瘢痕不明显,内眦角外形、高度及睑裂长度与健侧基本一致.结论 本组采用软组织延长技术结合内眦韧带悬吊矫治不完全型Tessier 3号颅面裂,手术效果良好,畸形未见复发.

  • 颌面骨整形重建外科专业数据库的建立

    作者:张圃;柳春明;刘洪臣;刘蒸

    目的:探讨颌面骨整形重建外科专业数据库建立的方法.方法:采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 (VFP)6.0软件编写数据库程序,数据库系统依据专科特点由各大类骨畸形模块组成,包括一般信息模块,先天性颌面骨畸形模块,创伤后颌面骨畸形模块,肿瘤切除手术后颌面骨畸形模块.结果:数据库专科数据采集全面,数据库表内字段设计符合专科特点,表之间链接可靠,数据库查询方便,具有数据挖掘功能,兼容更高级数据库软件,可成为子数据库,可接入互联网.系统维护可行.结论:该方法建立的数据库符合颌面骨整形重建外科专业数据库的要求,可以进行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实际应用.

    关键词: 颌面畸形 数据库
  • 13~18岁正常人正位颅面结构生长发育的有限元反分析法纵向研究△

    作者:周文莲;林久祥

    笔者针对口腔正畸临床多的就诊年龄段13~18岁,运用历时6年的纯纵向资料,应用非线性有限元中的形变张量理论、时间参考构形及基于有限元构形的反分析方法,研究了正位颅面结构的生长发育趋势,为颌面畸形的早期发现、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 牙源性黏液瘤24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砚平;刘冰;苏彤;孙志军;张文峰;赵怡芳

    牙源性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约占牙源性肿瘤的0.5%~17.7%[1].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起源于外胚叶间充质,具有局部浸润性的良性肿瘤,肿瘤中星形细胞和梭状细胞位于黏液样基质中,可有或没有牙源性上皮条索[2].牙源性黏液瘤发病隐匿,常造成明显的颌面畸形和功能障碍.作者分析了24例牙源性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特征.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