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进留置胃管方法与传统留置胃管方法减压效果研究

    作者:郑艳玲;刘静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的效果与胃管置入长度对外科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均为成年人)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组根据本科医师术中探查,胃管前端仅到达食管下段或贲门部,造成引流效果不佳,而改变教科书中胃管置入长度45~55cm[1],将胃管置入长度55~65cm,对照组按教科书中方法插管,观察两组患者腹胀及引流情况.结果:实验组引流量多,腹胀明显减轻,恢复较对照组早;对照组较实验组引流量少,患者腹胀不适,恢复较实验组晚.结论:胃肠减压增加插管长度10cm,有利于外科术后患者早日康复.

  • 新生儿洗胃插管长度的探讨

    作者:陆琴;俞群亚

    目的 观察不同胃管置管长度对新生儿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例咽下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传统的置管长度和鼻尖-耳垂-脐与剑突中点置管长度进行洗胃,并观察洗胃效果.结果 观察组洗胃时间、残留洗胃液量、洗胃后再次呕吐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采用鼻尖-耳垂-脐与剑突中点置管长度洗胃效果更佳,新生儿更耐受.

  • 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留置胃管长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玉香;张玉榕;曹建华

    目的 探讨留置胃管长度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插管长度55~65 cm,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插管长度45~55 cm.结果 插管后3 d及1周时,观察组患者胃管脱出次数少于对照组,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误吸、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后2周吸人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患者呕吐反流、误吸、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明显降低;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 改良鼻饲法在脑卒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申英华;刘宏;申英平;王敏

    目的 探讨鼻饲时合适的胃管置入长度及固定方法,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脑卒中病人1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法留置胃管,观察组采取改良固定方法,对2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病人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肺部感染率、脱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鼻饲法优于常规留置胃管法,减轻了对病人的刺激,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改良式胃肠减压术及其护理

    作者:张大幸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插管长度及方法对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及置管时能否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对164例不同身高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式和传统式置管长度及置管方法进行胃肠减压,观察两组病人腹胀、引流及置管时舒适度.结果:改良式置管长度及置管方法组引流量多,腹胀明显减轻,置管时病人感觉痛苦小.结论:改良式明显优于传统式,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可提高胃肠减压效果.

  • 成人胃肠外科手术胃肠减压胃管置入长度的研究分析

    作者:管奇峰;欧志平;林少标

    目的:探讨成人胃肠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置入的佳长度,以达到佳的胃肠减压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45~55 cm(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研究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55~70 cm;对比分析两组胃肠减压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减压效果(包括胃液引流量、腹胀情况及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肺部炎症及切口裂开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成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胃管置入的长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再延长10~15 cm,不仅胃肠减压效果良好,且利于术后患者的顺利恢复.

  • 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留置胃管长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秀梅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留置胃管的长度.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9月19日—2018年4月10日收治的鼻饲管置管患者共计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29)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插管,长度约为45~55 cm,研究组患者实施加长插管,长度约为58~60 cm,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插管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胃肠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长插管下患者胃肠功能改善相对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改善病情.

  • 新生儿洗胃胃管插入长度的护理探讨

    作者:戴凌青

    临床上常用1%碳酸氢钠洗胃来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症,取得良好效果,洗胃的基础操作是插胃管,胃管长度是否适宜,直接影响洗胃效果[1];临床上传统以前额发际至剑突为体表标志,测量胃管插入深度(约14~16cm),效果不理想,在此基础上再插入2~4cm,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 自制早产儿鼻饲胃管

    作者:李启芳;董广玲;杨建香

    由于早产儿吞咽反射较差,喂水、喂奶易呛咳,严重者还会引起窒息.而婴幼儿胃管较粗,前端侧孔距离长,达不到胃内易引起呛咳,对早产儿刺激性大.经临床观察,早产儿需用长14 cm~16 cm的胃管,而一次性硅胶管头皮针长度为24 cm.为此,对硅胶管头皮针进行了改造,经13例早产儿应用(其中5例早产儿胃管长度14 cm,4例15 cm,4例16 cm),效果满意,无一例出现副反应.先将一次性硅胶管头皮针针头剪去,并在一端剪出3个侧孔,该端剪成圆滑端,以利于插管.插管时,清洁鼻孔,润滑胃管,当插入3 cm~4 cm时,将患儿头部抬起,缓缓插入至所需长度,验证在胃内后用胶布固定.经临床使用观察,此硅胶管软硬度适宜,对早产儿鼻、食管粘膜刺激性小,插入方便,使用安全,且无交叉感染,推注或滴注营养液无泄漏、呛咳现象,有效地保证了早产儿的鼻饲喂养.

  • 小儿胃管插入长度的研究

    作者:姚红伶;徐振富

    临床上食物中毒的患儿, 常需要插胃管洗胃;昏迷的患儿需要留置胃管给予鼻饲;新生儿不明原因的呕吐及腹胀患儿需留置胃管注入钡剂行X光诊断性检查;小儿外科腹部手术在术前常需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留置胃管是儿科疾病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护理措施.以往小儿胃管留置长度的测量均是按常规方法分别测量"耳垂-鼻尖-剑突"体表标志长度[1],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按此测量方法留置的胃管,往往达不到胃体内,以致抽不出胃液,需要再增加胃管插入长度,边插入边抽吸胃液以判断胃管是否到达胃体内;昏迷病人推注流质饮食及X光检查推注钡剂时则易出现食物反流引起呕吐.1996年6月-2000年12月,对136例患儿插入胃管长度采用新的测量法,能够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即测量"前额正中发际-脐"(以下简称"发际-脐")体表标志确定胃管插入长度,现报告如下.

  • 胃肠减压胃管长度的探讨

    作者:童爱民;欧仁琪咪克

    目的减轻病人身心痛苦,缩短胃肠减压管放置时间.方法将120例胃肠减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插管长度55~68 cm,对照组插管长度45~55cm,比较2组置管时间和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腹胀明显减轻,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 留置鼻胃管的临床护理进展

    作者:王淑琼

    胃管置入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虽大部分护士都熟练掌握其常规的操作方法,但临床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经常遇见.近年来,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已显不足,因此对留置胃管置入更加注重个体与操作方法的多样化,为了快捷、方便、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现将鼻胃管的选择、插胃管长度、置鼻胃管方法、留置胃管的更换时间、留置胃管护理措施和感染控制进行探讨.

  • 成人胃肠减压胃管留置长度循证护理研究

    作者:朱守林;张海林;赵红艳;曹建英

    术前置胃管对减少麻醉及手术中的并发症非常重要.置入胃内的胃管长度为45~55 cm[1].作者从事普外科工作数十年,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上千例.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胃管留置的长度一般55 cm以上,有的甚至长度达到70 cm方能顺利完成胃内容物的引流,许多同事深有同感.

  • 经内镜放置小肠减压管在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金晶;汪志明;王震龙;刁艳青;钱小丽;李宁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而随着腹、盆腔外科手术量的增多,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多,同时一些复杂肠梗阻如腹茧症、放射性肠炎、癌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也在增多。在肠梗阻保守治疗过程中,有效地胃肠减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传统治疗中使用的普通鼻胃管长度较短,对肠腔内容物无直接抽吸作用,达不到理想的减压效果[1],而小肠减压管的应用实现了小肠的全程引流减压,对小肠梗阻近端的积气、积液有直接抽吸减压作用,能迅速缓解肠梗阻症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观察患者入院后在内镜下放置小肠减压管行胃肠减压的临床疗效,探讨小肠减压管在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插胃管112例成功体会

    作者:王华玉

    插胃管时,常有胃管误入气管或盘在口腔中,由于胃管刺激而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我们曾为112例患者插胃管,除1例未成功外,其余均1次成功.现介绍如下.方法:选择型号、软硬适中的胃管,对清醒或昏迷患者的家属说明目的,以取得合作.患者取半卧位或仰卧位,测量好插入胃管长度,并用胶布作标记,均匀涂上石蜡油.常规铺治疗巾,清洁鼻孔.

  • 鼻饲患者胃管插入长度的测量方法及探讨

    作者:张玉英;孙彩玲;迟建丽

    插胃管是在脑系科常用鼻饲做为辅助治疗疾病的方法,故插管的操作甚多.通常我们插胃管长度的测量一直用传统的方法,即病人前发际至剑突的长度(45~55cm).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按此方法测量留置的胃管长度前端仅到达胃贲门附近,经鼻饲后部分病人出现不良反应.自2000-11~2002-02,我们对100余例需鼻饲的患者插胃管操作,增加了以往插管长度,减少了肺部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增加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 鼻饲早产儿留置胃管长度测量方法改进

    作者:郭香芝;肖敏;郭金叩;赵国霞;梁秀英;张春燕;于海燕

    目的 探讨鼻饲早产儿留置胃管长度的佳测量方法,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120例鼻饲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胃管置入长度对照组采用"发际-剑突"测量法、观察组采用"印堂穴-脐"测量法.结果 对照组抽出胃液率40.0%、观察组8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儿均无腹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喂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采用"印堂穴-脐"测量早产儿胃管置入长度优于常规"发际-剑突"测量法,可减少喂养并发症.

  • 胃管留置长度对危重患者胃内残留量监测效果的影响

    作者:莫韶妹;吕春梅;聂惠敏

    目的 探讨胃管留置长度对持续喂养泵输注肠内营养液危重患者胃内残留量监测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使用持续喂养泵输注肠内营养液的ICU危重患者97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32)胃管留置长度在常规长度(由前发际至剑突)基础上增加5cm,观察A组(n=30)在常规长度的基础上增加10cm,观察B组(n=35)在常规长度的基础上增加15cm,比较3组胃内残留量监测结果.结果 观察A组、B组胃内残留量监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喂养泵输注肠内营养液的危重患者,胃管留置长度直接影响胃内残留量的监测效果,胃管留置长度应在常规长度基础上增加10~15cm.

  • 关于胃管置入长度的护理研究

    作者:王园;周晓荣;史敏;雷妮娜;巩妮

    目的 探讨胃管置入长度对成人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45~55 cm,研究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55 ~65 cm,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结果 研究组引流量、腹胀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置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普外科手术患者胃管置入的长度比传统概念延长10 cm左右,胃肠减压效果良好,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 胃管置入长度与胃肠减压效果的探讨

    作者:张惠浓;刘兆银;林宝明;彭爱玲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插管长度及对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胃肠减压病人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插管长度为按眉心至脐心,即55~68 cm;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插管长度约由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即45~55 cm,比较两组胃管留置时间长短和效果.结果 两组比较,实验组胃液引流量更多,腹胀明显减轻,胃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减轻了病人身心痛苦.结论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