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肠出血2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繁荣;王毅力;丛爱滋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 1999-07/2003-02间26例小肠出血病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查找出血原因小肠腺癌14例,平滑肌肉瘤1例,血管畸形及血管瘤4例,小肠多发性憩室4例,回肠异位胰腺1例,溃疡性回肠炎1例,克罗恩病1例.结论小肠出血的病因以恶性肿瘤较多,占57.7%,良性疾病占42.3%.

  • 急诊小肠憩室出血的检查方法及病理特点

    作者:赵丽芳;路伟;施玉鹏;赵志刚;赵娓娓;冯珊珊;王建宏;吴开春

    目的 探讨急诊小肠憩室出血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急诊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以"不明原因出血"为主诉收治的26例小肠憩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憩室可发生在各年龄阶段,以青壮年多见(15岁~3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无前驱症状和诱因的反复消化道出血.在所有检查手段中小肠镜,腹部CT,小肠气钡双重造影,99mTc核素扫描等检查对小肠出血均具有诊断价值,但肠道双源CT对小肠憩室出血诊断率高.26例小肠憩室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憩室,10例憩室病理提示并异位胃黏膜,3例憩室并异位胰腺,3例憩室并胰腺异位加胃黏膜异位,憩室伴粘膜慢性炎6例.结论 小肠憩室并发出血是小肠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对于急性出血量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急诊小肠双源CT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缩短检查时间.小肠憩室出血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

  • 2.160小肠憩室并发症机理探讨及临床意义

    作者:祝水平;李茂强

  • 超声诊断小肠憩室1例

    作者:朱社奎;张玉华;李素闪;胡爱丽

    患者,男性,44岁.以阵发性腹痛、呕吐2天,于2001年12月15日按"肠梗阻"收住院.2天前晚上11点左右,患者突然腹痛,呈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无大便及排气,经输液、抗生素、中药(具体用药不详)及肥皂水灌肠,症状不缓解,收住院治疗.既往体健,无腹部外伤、手术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36.6℃,神志清,精神差,表情痛苦,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肝脾未触及,下腹有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叩诊鼓音,听诊可闻及高亢肠鸣音及气过水声.辅助检查:WBC12.2×109/L,GR89.8%,LY10.2%,血淀粉酶28U/L,腹透两侧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右侧腹部可见数个液气平.心电图正常.超声所见:肝、胆、胰、脾、肾、输尿管及膀胱未见异常,下腹肠间隙可见65mm×43mm×37mm无回声区,壁厚6mm,呈均匀性增厚,边界清晰,后壁回声增强,随呼吸移动度小,与肠管关系密切,其内透声性好.左右下腹腔分别可见16mm深液性暗区,间有肠型(图1).超声提示:①下腹腔含液性病变,小肠憩室可能性大;②腹腔少量积液.

  • 我国小肠疾病的研究现状

    作者:智发朝

    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拓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于怀疑小肠病变者,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小肠血管性病变及小肠憩室,血管造影及ECT阳性率高,而对肠腔内隆起型病变,双对比造影效果较好,空肠上段及回肠末端病变,首选内镜检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清楚显示黏膜形态,成为小肠IBD的首要诊断方法,C-反应蛋白及血清α1-糖蛋白能反映疾病的活动,是目前常用或敏感的活动性指标.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因复杂,国内以感染性慢性腹泻及乳糖吸收不良引起者较为常见,传统实验室检查尚无特异性,有研究认为内窥镜下活检是诊断吸收不良的金标准.治疗上对于小肠出血及肿瘤,目前仍以手术为主,根据病变不同,也可镜下治疗.IBD尚缺乏根治疗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取传统药物、手术.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疗法的开发和应用已取得了初步成功,有望成为IBD未来药物治疗的重要武器.

  • 小肠盲襻溃疡出血伴原发性小肠结石一例

    作者:曹雪源;马洪喜;张路遥;马麟;姜晶

    患者,男,60岁,因间断便血6个月入院.30年前曾因“肠结核”在外院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查体:腹部原切口下方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胃镜:胃黏膜光滑,十二指肠球部多发黏膜隆起.结肠镜检:乙状结肠、直肠黏膜点片状充血,未见溃疡和息肉.腹部增强CT扫描示:右中腹小肠内可见多个环状高密度影,大小约1.5 ~2.0 cm,CT值580 ~850 HU.局部小肠呈盲端样改变(图1).血常规:Hb71 g/L,RBC 3.52×1012/L,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均正常.临床诊断:小肠憩室伴结石形成,消化道出血.纠正贫血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回盲部50 cm处可见小肠侧侧吻合口,长约10 cm.吻合口远端可见6 cm小肠盲襻,轻度扩张,其内可触及多枚结石.遂行小肠盲襻和吻合口切除,小肠端端吻合术.剖检标本所见:盲襻内黏膜有两处溃疡,分别为2 cm×2 cm和3 cm x3 cm大小,无活动性出血.盲襻内结石11枚(图2~4).病理诊断:小肠慢性溃疡伴肠结石.术后患者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血常规Hb和RBC恢复正常,未再出血.

  • 肠系膜海绵状血管瘤、小肠憩室致不完全性肠梗阻一例

    作者:王颐;蒲永东;董立国;徐石岩

    患者,男,62岁.因右下腹痛伴恶心20 d于2006年10月4日入院.查体:腹平坦,上腹部腹壁可见手术瘢痕,约6 cm,右下腹及脐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右下腹可触及质地中等包块,边界不清,可推动,有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减弱.腹部CT示:上腹部见大量肠管积气,并见气液平面,右中下腹部可见一团状不规则影,其内可见肠管肿胀影,其余脏器未见异常.

  • 气囊辅助内镜对小肠憩室的诊断价值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作者:侯薇;毛高平;宁守斌;朱鸣

    目的:分析小肠憩室的临床特点,探讨气囊辅助内镜(balloon-assisted enteroscopy,BAE)对于小肠憩室的诊断价值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纳入2006年12月—2014年7月空军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行BAE检查确诊的小肠憩室53例,对患者一般情况、病变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情况、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中,BAE确诊十二指肠水平部近空肠段憩室8例(15.09%),Meckel憩室29例(54.72%),其他空回肠憩室16例(30.19%),多发憩室5例,单发憩室48例。临床表现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86.79%(46/53),腹痛、腹泻发生率为26.42%(14/53),贫血发生率为88.68%(47/53)。3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BAE对小肠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小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误诊因素分析

    作者:申前程;范俊飞;张弘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肠憩室中的诊断价值,并且分析小肠憩室的常见误诊原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的30例诊断为小肠憩室患者以及25例初始诊断非小肠憩室而终诊断为小肠憩室的患者,分析终确诊为小肠憩室的患者的MSCT表现以及初始诊断非小肠憩室患者的误诊原因.结果 55例患者终确诊为小肠憩室,小肠憩室患者的MSCT多表现为:憩室凸向肠腔内,憩室呈气体或气液混杂密度影,单纯表现为液体密度影较少,憩室多位于十二指肠降段或降段与水平段的交界处,单纯位于水平段者较少,小肠憩室多合并胆囊结石、食管裂孔疝等消化道疾病;小肠憩室在临床中较易误诊为肠梗阻、肠出血、穿孔、腹股沟斜疝、阑尾炎,主要原因与小肠憩室的单一临床表现、解剖部位有关.结论 MSCT对于小肠憩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但临床上较易将小肠憩室诊断为其他疾病,因此应注意鉴别诊断.

  • 妊娠晚期合并肠套叠1例

    作者:艾玲;赵蔚;苏志伟;吴寒冰;孙先军

    妊娠合并肠套叠临床罕见,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误诊误治,错过佳手术时机,导致母儿不良结局.现将我院妊娠晚期合并肠套叠1例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孕2产1,2015年足月平产一活婴.主诉:停经34+6周,上腹部疼痛不适10 h余,于2018年4月26日16:09收入院,疼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黄色胆汁,味苦.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86次,急性病容,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卫(-),未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无亢,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腰大肌试验(-),双肾区叩痛阴性.

  • 外科治疗小肠憩室并发症

    作者:史美清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4例,男性18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3:1,年龄14~88岁,平均年龄54岁.

  • 小肠憩室的X线诊断-附51例报告

    作者:任宪房

    小肠憩室为一常见病,其中十二指肠憩室多见.我们 X线检查的发现率为2~3%,以中老年为主,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小肠憩室合并胰腺异位1例报道

    作者:张小方;崔尧;曾峰;李俊芳;常苗

  • 28例小肠憩室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作者:朱雄伟;陈刚亮;王强;陈学云

    目的探讨小肠憩室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对28例小肠憩室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6例十二指肠憩室中4例确诊,22例空回肠憩室仅1例确诊.小肠憩室伴小肠梗阻15例,憩室出血4例,其余并发症有憩室穿孔、憩室结石等.术后所有病例均痊愈.有并发症的憩室均有炎症表现,其中5例有溃疡.结论小肠憩室可成为腹部严重并发症的病因.憩室的并发症与憩室粘膜的异位组织类型有关,尤以肠梗阻常见.

  • 小肠憩室超声表现1例

    作者:陈晓华;童文静;龚祖宏;赵中洪

    患者女,27岁,外院超声提示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行腹腔镜盆腔检查未见肿块而来我院诊治.

  • 小肠憩室形成疝环致小肠内疝1例

    作者:侯钰

    1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主因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2天于2000年10月16日入院,曾呕吐胃内容物及黄绿色液体数次,吐后可短暂缓解腹痛.既往无手术史,无结核、伤寒病史.体检:神志清、痛苦面容.发育、营养一般.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胀,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及,扣诊腹水征(+),可闻及高调肠鸣及气过水声.

    关键词: 小肠憩室 小肠内疝
  • 回肠巨大憩室并小肠扭转1例

    作者:买晓宇

    病人男 56 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半年,加重3 小时"于2011年4 月23 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010 年10 月上旬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阵发性胀痛,休息后可缓解,于当地县医院诊治,考虑为"胃炎",给予抑酸治疗后好转,后患者上腹部疼痛再次发作,于上级医院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提示"小肠功能紊乱,回肠起始部巨大憩室",期间再次行小肠镜检查提示"小肠憩室伴炎症、小肠寄生虫感染",即为患者抗炎、补液及对症治疗后缓解,3 月前患者于本地探亲,上腹部疼痛再次发作,于我院内科住院治疗可缓解,3 小时前患者饱食后再次出现上腹部阵发性胀痛,如刀割样,并向后背部放射,难以忍受,伴恶心、呕吐数次,均为胃内容物,吐后上腹部疼痛仍无缓解,急诊科以"小肠憩室伴感染"收住我科,入院查体:T 37 ℃、P 98 次/ 分、R 20 次/ 分、BP 122/9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差,呻吟不止,口唇无发绀,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平坦,全腹肌柔软,未触及包块,上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3-4 次/ 分,未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肠鸣,未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肠鸣,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入院后急诊行上腹部CT回报示"小肠系膜扭转",完善相关检查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围绕肠系膜上动脉顺时针扭转360度,扭转肠管呈暗红色,腹腔少量淡黄色渗出液,先将扭转小肠复位后,见扭转小肠血运及色泽恢复正常,距屈氏韧带40cm回肠见巨大憩室,囊袋大小约5cm×5cm×4cm,囊袋质软,探查其内空虚,囊袋基底部较宽,探查直径约1.5cm,因囊袋与肠系膜致密粘连,分离粘连后,遂行小肠憩室切除+小肠端侧吻合术,手术顺利,术后解剖标本见回肠憩室内空虚,未见寄生虫及食物残渣,术后病理回报示"小肠憩室、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术后住院10天出院.

    关键词: 小肠憩室 肠扭转
  • 21例小肠憩室并发症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姜炜

    目的 总结小肠憩室几种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 对21例小肠憩室并发症的临床病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不论小肠憩室出现何种并发症与否,手术切除的近、远期效果良好.结论 小肠憩室并发症是急腹症不常见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 小肠憩室

    作者:张尚志

    小肠憩室主要是指由于肠腔内压力的影响,肠壁薄弱处向外膨出而形成的盲囊,或者因胚胎期卵黄管回肠端未闭而形成的麦克尔憩室.

  • 小肠憩室致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

    作者:陈菊

    患者男性,66岁,突然上腹痛,便血、晕厥1次,于2000-03-18入院.1h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持续性隐痛,便血约800g,并感头晕、心慌、全身乏力、畏寒,晕厥1次约l0min,不伴呕吐咖啡色样液体或呕血.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