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麦克尔憩室合并布-加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作者:温振;谭云波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也名布-加综合征( Budd-Chiari Syndrome),它指的是由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一起的门静脉高压或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征.临床发病率较低,为 0.1% ~ 1.0%,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麦克尔憩室是一种肠道先天性疾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血便、呕吐、发热,并可伴有溃疡、出血、穿孔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本文对我院确诊的1例麦克尔憩室合并布加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诊治水平.

  •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附16例报告)

    作者:李成昌;钟军;何小兵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麦克尔憩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1999年6月~2003年2月应用腹腔镜诊治小儿麦克尔憩室16例.腹腔镜下找到病变部位后,自脐部切口提出,憩室楔形切除或肠切除对端吻合. 结果手术时间75~150 min,平均92 min.术后第3天进食.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5~7 d,平均5.8 d.随访16例,时间4~44个月,平均19.4个月,无肠粘连发生. 结论腹腔镜诊治疗麦克尔憩室安全有效.

  • 经脐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的对比研究

    作者:施佳;邬文杰;吴晔明

    目的 比较经脐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比较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41例麦克尔憩室患儿,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经脐腹腔镜组18例与传统三孔腹腔镜组2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 结果 4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脐腹腔镜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传统三孔腹腔镜组[(1. 9 ± 0. 2)万元 vs. (2. 2 ± 0. 2)万元,t= -4. 766,P=0.000],2组手术时间 [(90.3±13.0)minvs.(85.7±10.5)min,t=1.254,P=0.217]、术中出血量[(2.8±1.2)mlvs.(2.9± 1.3)ml,t= -0.253,P=0.802]、术后住院时间[(4.9±0.6)dvs.(5.1±0.7)d,t= -0.965,P=0.340]均无显著差异.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经脐腹腔镜术后仅留有脐部瘢痕,较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更为美观. 结论 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较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住院费用低,切口少,更为美观.

  • 麦克尔憩室出血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范开春;张林滋;李春梅;王殿军;唐云;彭丽华;孙刚;黄启阳;杨云生

    目的 分析麦克尔憩室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1993年4月-2010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经小肠镜和(或)手术确诊的55例麦克尔憩室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25岁,所有患者均为反复或持续出血,34.55%(19/55)慢性中小量出血患者突然出现1次或以上大出血.憩室距回盲瓣中位距离67cm,憩室中位长度3.5cm,87.27%(48/55)憩室为单发.32.73%(18/55)患者的麦克尔憩室存在溃疡,44.74%(17/38)患者有胃黏膜异位,5.26%(2/38)患者有异位胰腺组织,5.26%(2/38)患者合并有间质瘤.对上述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患者进行口服小肠钡剂造影或全消化道钡剂造影、小肠插管钡灌肠检查、结肠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双气囊小肠镜检查、99锝同位素扫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及术中肠镜检查等,分别有22.22%(2/9)、90.91%(20/22)、33.33%(6/18)、25.00%(2/8)、82.21%(16/19)、88.89%(8/9)、9.09%(1/11)、100.00%(2/2)的患者明确了麦克尔憩室诊断.口服小肠钡剂造影发现憩室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小肠插管钡灌肠检查(P<0.001),胶囊内镜检查发现憩室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双气囊小肠镜检查(P<0.01).87.18%(34/39)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12.82%(5/39)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并未冉复诊.结论 中国麦克尔憩室出血多见于青年,确诊前常被诊断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憩室多为单发,距回盲瓣距离多为50~100cm;憩室内异位胃黏膜是导致溃疡、出血的主要原因;小肠插管钡灌肠检查、99锝同位素扫描和小肠镜检查对诊断麦克尔憩室敏感高;手术切除疗效肯定.

  • 腹腔镜辅助下诊断与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15例体会

    作者:於林军;王春芳;陈青江;罗春芬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诊断与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10月-2007年1月我科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小儿麦克尔憩室切除15例,在脐做5 mm切口、右下腹麦氏点和左下腹麦氏点分别做3 mm切口,置入trocar,探查找到麦克尔憩室,自脐切口脱出,切除憩室,缝合肠管并送回腹腔.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花时1.1~2.8 h,术后住院5~7 d出院.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麦克尔憩室.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 腹腔镜辅助诊治麦克尔憩室6例

    作者:马宝庆;李静;范承岗;吴春红;王健;于文斌

    2001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完成腹腔镜辅助下麦克尔憩室切除术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7~25岁,平均17.5岁.术前均未明确诊断,其中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例为反复便血原因待查,1例表现为间歇性脐周疼痛.

  • 高分辨率超声联合放射学成像诊断婴幼儿麦克尔憩室的价值

    作者:刘浩;李姝;陈俊;周昕;李涛;朱善良;杨明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超声联合放射学成像诊断婴幼儿麦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itis,MD)的临床价值并分析超声漏诊、误诊原因及总结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经手术确诊的MD患儿临床资料,将手术前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及放射性核素、消化道造影、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超声漏诊、误诊及疑诊的病例声像图及放射学影像进行深入联合对比分析.结果 按照超声声像图表现将MD分为单纯型(18例,29.5%)和复杂型(43例,70.5%),单纯型MD表现为右下腹不规则囊状无回声区或指状肠管样回声,可清晰显示憩室结构,超声诊断正确率100%;复杂型MD表现为右下腹不均质低回声包块或伴发其他消化道畸形,超声诊断正确率 55.8%.放射性核素诊断正确率 83.6%;消化道造影诊断正确率 30.0%;CT诊断正确率 37.0%;超声漏诊、误诊的19例患儿中,有13例经放射性核素或CT检查确诊为MD,超声联合放射学成像诊断MD的正确率为 90.2%,正确率得到较大的提高.结论 MD的超声声像图缺乏特征性,尤其是复杂型,若患儿以反复便血或急腹症就诊时,应高度警惕MD的存在,将超声筛查右下腹包块疑诊为MD的患者同时进行放射学成像,以便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尽早手术,改善患儿的预后.

  • 急性阑尾炎并麦克尔憩室穿孔1例

    作者:王建新

    患者男,20岁,持续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3天入院.查体:神清,心肺正常.腹平坦,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消失.实验室检查:WBC25×109/L,N0.8,L0.2.既往体健.入院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局限性腹膜炎.

  • 小肠憩室

    作者:张尚志

    小肠憩室主要是指由于肠腔内压力的影响,肠壁薄弱处向外膨出而形成的盲囊,或者因胚胎期卵黄管回肠端未闭而形成的麦克尔憩室.

  • 经CT小肠造影确诊的麦克尔憩室内翻致成人肠套叠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边向聪;洪金鹏;陈嘉屿

    肠套叠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肠道疾病,1674年由Barbete[1]首次报道,1789年Hunter[2]报道了3例患者并首次提出“肠套叠”这一名称.1871年Hutchinson[3]第一次报道了关于肠套叠的回纳.据国外统计,成人肠套叠发病年龄平均为50岁,男女比为5:1[4],占所有肠套叠患者的5%~10%,其中约1%可导致肠梗阻[5].由于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例麦克尔憩室内翻致成人肠套叠患者病情汇报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

  • 腹腔镜辅助诊断及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15例分析

    作者:钱云忠

    麦克尔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正常人群中麦克尔憩室的发病率为1%~2%,多数人终身不出现症状,发病时常因其并发症而就诊,临床症状又无特异性,故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随着ECT、动脉造影,尤其是腹腔镜的发展,对麦克尔憩室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将我院2001年以来腹腔镜辅助行小儿麦克尔憩室诊断及手术治疗15例报告如下.

  • 麦克尔憩室异位胰腺致下消化道出血一例

    作者:丁根树;杨刚

    1临床资料患儿女,11岁.4 d前开始出现头昏、乏力、脐周稍有胀痛,随后出现解黑色稀便数次,之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出现解暗红色血便,3~4次/d,当地行抗休克、止血、输血处理后见效不佳,转入我科,既往身体健康、无腹痛病史及便血史.

  • 麦克尔憩室出血合并甲型血友病1例临床护理

    作者:马培芳

    麦克尔憩室是回肠壁上距盲部40~50 cm处一囊状突起,主要由于卵黄蒂近段退化不全引起的,是常见的胃肠道先天性畸形,可并发肠梗阻、穿孔、炎症、出血甚至肿瘤等[1].多发病于儿童,成人有临床症状者不多见且难以诊断,病死率可达6%[2].血友病是一组由于遗传性凝血酶原合成障碍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及获得性血友病,其中甲型血友病常见,主要为凝血Ⅷ因子缺乏.2011年10月,我们收治1例麦克尔憩室出血合并甲型血友病患者,经急诊手术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 小儿腹腔镜手术15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宋丽丽;郑连华;周玉玺

    2005年4月~9月,我院行小儿腹腔镜手术15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3例,3~12岁,其中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9例,腹股沟斜疝6例,阑尾切除5例,胆囊切除3例,肠旋转不良3例,麦克尔憩室致消化道出血2例.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1例报告

    作者:黄燕;王林平;唐子珏

    患者男,12岁.以"间断腹痛2 a余,加重半月余" 于2007年9月3日入住浙江省人民医院.患者于2 a前因腹痛多次入住多个医院,分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麦克尔憩室,胃窦炎、胃窦浅表溃疡、糖尿病等疾病,给予手术及对症处理后,患者仍反复腹痛.

  • 回顾性分析麦克尔憩室患者并发憩室外肠道病变

    作者:陈虹羽;侯晓婷;金晓维;宁守斌

    目的 研究麦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患者并发憩室外肠道病变情况,旨在指导临床早期诊断,降低误诊、漏诊率.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15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终确诊为MD的患者10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D患者中男性较女性多见,其中消化道出血为常见的并发症,消化道出血39例(38.24%),肠梗阻31例(30.39%),麦克尔憩室炎17例(16.67%),肠穿孔13例(12.75%),合并其他畸形2例(1.96%).结论 MD常并发消化道出血、肠梗阻、憩室炎等,提高对MD并发症的认识,有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

  • 成人麦克尔憩室并发消化道大出血--附5例报告

    作者:屈新才;黄文广

    麦克尔憩室在胃肠道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大约为2%~4%[1,3].麦克尔憩室可并发肠梗阻、穿孔、炎症、出血,甚至肿瘤等并发症[2,3].但在成人有临床症状者非常少见,且不易诊断,往往需经手术才能确诊.我科近5年来,经手术治疗麦克尔憩室并发消化道大出血5例病人.

  • 38例小儿麦克尔憩室腹腔镜诊疗体会

    作者:尹强;吴水华;周小渔

    目的探讨小儿麦克尔憩室的临床特点、腹腔镜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8例小儿麦克尔憩室.结果38例诊断明确,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6.7 d,无手术近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对小儿麦克尔憩室的诊疗有重要价值.

  • 麦克尔憩室误诊分析

    作者:丛艳华;修建华;徐晓颖

    麦克尔憩室发病率很低,容易误诊.本文总结我院1980年1月~1999年1月确诊的20例麦克尔憩室,就其误诊作以分析,以资借鉴.1 临床资料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6个月~15岁,6岁以下14例,占70%.临床表现:全部为无痛性血便,患儿呈贫血貌,其中4例脐周及右下腹有轻压痛,无肠型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但无亢进.实验室检查:20例腹平片无异常征象,16例全消化道造影及3例钡灌肠亦无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32~80g/L.本组患儿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麦克尔憩室.曾被误诊疾病:误诊为肛裂8例,直肠息肉4例,结肠息肉3例,急性出血性坏死肠炎2例,肠套叠2例,肠结核1例.

    关键词: 麦克尔憩室
  • 小儿麦克尔憩室穿孔合并肠梗阻1例

    作者:田浩;吴良平;张玉新

    患儿,男,14个月.于2006年5月因"腹胀呕吐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 d"在我院儿科诊断为"肠梗阻原因待查"入院,予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第2天请我科会诊.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