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浓度锌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作者:魏青;杨杏芬;范瑞泉;杜柳涛;陈铁江;朱伟

    目的:探讨高浓度锌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2、120、240mg/kg三个剂量的硫酸锌,给大鼠灌胃染毒60天,观察大鼠生殖系统的变化.结果:各剂量组锌对雄性大鼠的生殖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精子数目和活动度分别为(93.35±23.62)×109/L、(61.92±10.01)%;(75.20±20.26)×109/L、(56.62±11.46)%和(46.45±18.84)×109/L、(42.85±10.49)%,与阴性对照组(72.60±22.72)×109/L、(58.85±8.85)%比较,低剂量组精子活动数目和活动度显著提高,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睾丸有较明显的病理学损伤.结论:高浓度锌对雄性大鼠生殖有损伤作用.

  • 饮酒对小鼠睾丸生精小管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作者:康友敏;付丽娟;李莉;张健;段相林;常彦忠

    目的探讨酒精对小鼠睾丸的组织结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用5%、10%及15%3种不同浓度的酒精作用于22d龄小鼠,取睾丸做石蜡切片、HE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睾丸eNOS、细胞增殖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睾丸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生精小管的直径逐渐减小,eNOS阳性细胞面积密度逐渐增大,单位面积内PCNA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数目增加,高浓度酒精组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 结论酒精可使生精小管的直径变小,eNOS及PCNA表达增强,凋亡细胞增加并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变化加重.这可能是过量饮酒导致生精细胞减少,生殖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

  • 大鼠生精小管体视学及PCNA、凋亡表达的发育变化研究

    作者:张健;李健;王晓云;孙烨;牛丽静;段相林

    目的探讨大鼠生精小管面积、管腔等体视学参数与生精细胞增殖、凋亡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凋亡细胞原位检测和图像分析技术. 结果大鼠从出生后生精小管平均面积逐渐增加,于生后3月龄时达到大,除与生后6月龄组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6月龄后生精小管面积逐渐减少,25月龄时生精小管面积与3周龄时相当;生精小管在3周龄时开始出现管腔,在生后6月龄时其平均面积大,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至生后25月龄,管腔不明显,多被结缔组织填充;生精细胞间于生后10月龄开始出现空泡,生后25月龄空泡化明显,生精小管基膜及间质血管增生严重.PCNA及凋亡的阳性表达在生后3周龄出现高峰,生后25月龄细胞凋亡又出现1个高峰. 结论 1.生后3周龄至3月龄生精细胞增殖旺盛是生精小管平均面积迅速增大的原因之一.2.生后一定阶段生精小管管腔的出现与生精细胞的凋亡有关,而生精小管管腔的出现有利于精子的生成与运输.3.衰老大鼠生殖功能的下降与其组织结构的纤维化及生精小管基膜厚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 一种新的大鼠隐睾模型的建立

    作者:朱斌;傅骞;郝喜娟;杨佳佳;王宏蕾;朱牧;胡素敏

    目的 改善大鼠隐睾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隐睾模型的质量,并对新模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 2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和模型组(modl)采用模拟失重大鼠模型,对大鼠进行3周尾部悬吊进行造模,随后模型组大鼠解悬吊恢复8周观察该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经过3周的尾部悬吊,模型组所有大鼠睾丸均滑入腹腔,同时和对照组相比,睾丸和附睾的重量出现极显著的降低(P<0.01).HE染色发现对照组大鼠睾丸的生精小管结构排列紊乱,精原细胞消失,附睾尾中成熟精子消失.经过8周的恢复,大鼠的睾丸及附睾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P<0.01),HE染色显示其生精小管结构和精原细胞数量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结论 尾吊法所建立的大鼠隐睾模型效果稳定,可以有效模拟大鼠隐睾时的睾丸温度变化情况,同时对大鼠的伤害较小,操作比较简单.

  • 同种生精小管匀浆与佐剂注射诱导大鼠免疫性睾丸损害

    作者:郭兴萍;王怀秀

    目的 探讨免疫性睾丸损害导致无精子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给雄性大鼠足垫、背部及睾丸多次分别注射同种异体生精小管匀浆与弗氏佐剂混悬液及结核菌素,诱导免疫性睾丸损害.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生精小管进行组织学、免疫荧光检查并对管腔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睾丸质量及生精小管管腔液中大多数化学成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生精小管无精子,组织学检查基底膜出现增厚及透明样变性,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可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结论 由注射同种异体生精小管匀浆与弗氏佐剂混悬液及结核菌素诱导的免疫性睾丸损害可导致生精小管管腔液成分出现显著变化,生精小管病理改变及生精障碍型无精子症.

  •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一例

    作者:全雄男

    患者男,76岁,发现左侧阴囊增大,红肿,疼痛3个月,于2012年5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左侧阴囊、睾丸及附睾明显红肿、变大,触痛明显.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睾丸及精索切除术.肉眼观:睾丸10 cm×5 cm及精索8 cm×3 cm,睾丸处见7 cm×5 cm×5 cm肿物,切面灰黄色,均质,精索末端见直径1cm×2 cm×1 cm肿物,呈串珠状.镜下观:小而一致的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肿瘤细胞围绕生精小管浸润生长,间质纤维化,小管透明变性.

  • 大鼠Fyn缺损对神经发生和精子形成的共同点

    作者:苏红星;韩仲明

    以往认为:脑和睾丸之间的胚胎发生、发育几乎没有共同点,神经发生和精子形成是毫无关系的两个系统.近在帕金森氏病的研究中发现,神经元和睾丸支持细胞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幼稚的神经元和放射状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关系与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酪氨酸激酶Fyn属于Src家族成员,早期发现该基因fyn存在于鼠胚胎期中枢神经系统内,与神经细胞的发生、分化有关.近年来发现fyn也存在鼠的睾丸中.研究证明:Fyn蛋白存在于支持细胞的细胞骨架,Fyn缺损可导致生精小管形成延缓,并出现细胞变性.另外,在生精小管中也发现了,维持神经细胞分化、生长、生存的神经营养因子的受体.

  • AQP9在组织中的分布和功能

    作者:骆世芳;孙善全

    AQP9是一种选择性水通透膜转运蛋白,属于主体内在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AQP9不但对水具有通透性,而且对其它一些中性溶质也具有通透性.现已发现,AQP9分布在多种器官组织中.在脑组织,AQP9主要分布在星形胶质细胞,参与水的代谢和渗透压调节,还可能与脑的某些水代谢疾病有关.在肝脏,AQP9的分布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其功能可能与尿素清除有关.在睾丸, 分布在生精小管和Leyding细胞, 与液体的重吸收及雄性激素产生功能有关.研究AQP9的分子结构,生化特性,病理生理变化对于了解水代谢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指导临床水代谢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大鼠睾丸生精小管内残余体类物质形成及排出

    作者:肖长义;王亚琴;黎家华;汤桂成;魏霞

    目的:研究大鼠睾丸内残余体物质的形成与转归.方法:大鼠睾丸石蜡切片,做残余体特异性染色观察;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残余体特异性染色下,部分生精小管内可见有被染成深蓝色、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颗粒.这些颗粒早于生精周期Ⅰ期,至精子排放时,颗粒全部聚集于生精上皮的表面.当精子释放后,颗粒即迅速向小管周边移动,并贴近管周的基膜部.电镜观察,位于生精上皮表面的残余体内含有不同电子密度的结构成分,在残余体向管周移动的过程中,逐渐转化为高电子密度的脂质包涵体.在生精小管周边的细胞和基质内,以及淋巴管内皮细胞内,均可以见到类似的脂质包涵体.结论:大鼠睾丸生精过程中产生的残余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转化过程,形成脂质包涵体,以胞吐及扩散转移的方式,终被排出于生精小管之外.

  • 三七总苷对大鼠自身免疫性睾丸炎的拮抗作用

    作者:崔红晶;安长新;陈东;郭洪胜;贺晓舟

    目的:研究三七总苷(PNS)对自身免疫性睾丸炎模型鼠睾丸组织形态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睾酮(T)含量的影响,以探讨PNS对睾丸炎的组织结构拮抗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睾丸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PNS拮抗组(200、400和800 mg/kg),镜下观察各组睾丸组织结构变化.结果:800 mg/kg PNS剂量组睾丸系数、生精小管直径、血清TNF-α和T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镜所见睾丸组织结构接近正常对照组形态;200 mg/kg PNS剂量组和模型组生精上皮坏死、脱落,睾丸间质水肿,不同程度炎性细胞增生浸润.结论:400、800 nag/kg PNS剂量组对大鼠睾丸炎症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 48,XXYY Klinefelter 综合征一例

    作者:谭明红

    Klinefelter 综合征又称先天性生精小管发育不全,由染色体核型异常引起。该病常见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为47,XXY,约占全部患者的80%;其他的20%则表现一定的差异,主要是有附加的 X 或 Y,或镶嵌型,如48, XXXY;49, XXXXY;48, XXYY;49, XXXYY;46, XY/47, XXY;46, XY/45, X/47, XXY;46,XX/47,XXY;46,XY/46,XX/47,XXY[1],目前对于少见类型的 Klinefelter 综合征报道较少。由于少见类型 Klinefelter 综合征发病不典型,因此诊断过程大多曲折,笔者收治1例48, XXYY 型 Klinefelter 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 二甲磺基乙烷处理生精小管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磊;张齐好;苏志坚;黄亚东

    目的 建立二甲磺基乙烷(EDS)处理生精小管的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于实验前7d腹腔注射EDS,分离生精小管进行体外培养,分为基础处理组(加入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培养基添加剂ITS,即ITS组)和促黄体素(LH)处理组(加入ITS和LH,即ITS+ LH组),采用EdU标记技术检测睾丸间质干细胞增殖情况,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及3p-HSD染色检测睾酮分泌及睾丸间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取雄性成年小鼠睾丸并分离生精小管,分别以不同浓度的EDS处理,其后再进行分组(ITS组和ITS+ LH组)处理连续培养,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睾酮的分泌情况.结果 与ITS组比较,大鼠生精小管ITS+ LH组睾丸间质干细胞增殖较为明显.睾酮的分泌呈现与体内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分化趋势一致;且该模型在LH作用下,睾酮产生量大,持续时间长,表明该模型对LH敏感.1.72 mmol/L EDS可有效杀死小鼠生精小管上的成熟睾丸间质细胞;该处理模型在经过培养后又有睾酮的产生,且ITS+ LH组生精小管培养上清液中睾酮含量显著高于ITS组(P<0.01),表明EDS可以杀死成熟睾丸间质细胞,同样该模型也表现出对LH敏感.结论 雄性大鼠和小鼠生精小管体外培养模型中,睾丸间质干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与体内睾丸间质干细胞的发育分化相似,该模型是一个研究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分化的合适模型.

  • 长期给予睾酮致大鼠生精小管伴有生精细胞排列疏松

    作者:邓显忠;廖波;孔令淑;杨正伟

    目的:确定睾酮致大鼠睾丸内睾酮抑制因而精于发生障碍是否伴有生精细胞排列疏松.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肌注十一酸睾酮[19 mg/(kg·15 d)]130 d后取睾丸组织块,作甲基丙烯酸树脂包埋切片,观察睾丸的组织学变化.结果:除精于形成、精子释放障碍等改变以外,11.5%的生精小管轮廓内生精细胞的排列明显较疏松,成串、成束或成团的生精细胞(主要是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之间出现朝向小管腔走行的放射状裂隙.结论:生精细胞排列疏松是大鼠睾丸内睾酮抑制所致重要组织学改变之一.

  • 小鼠睾丸消化细胞异体移植重构生精小管的研究

    作者:田汝辉;胡洪亮;刘平;李朋;杨施;朱勇;马猛;孙璨;邹沙沙;郭熙志;黄翼然;李铮

    目的:采用免疫缺陷小鼠作为受体,通过对小鼠睾丸消化细胞异位移植后不同时期移植物的研究,观察生精小管重构、生精细胞归巢及精予发生情况.方法:取新生ICR小鼠的睾丸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将其与Matrigel基质胶混匀后移植于雄性裸鼠背部皮下,术后裸鼠行去势.移植后分别于4、6、8、10周处死5只裸鼠,计算移植成功率,取移植物测量直径,并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生精小管的重构、生精细胞归巢及精子发生情况.结果:20只受体鼠接受睾丸消化细胞移植后全部存活.睾丸消化细胞移植后10周内可见明显隆超的包块,包块直径由第4周的(3.91±0.71) mm增加到(6.69 ±0.50)nn,移植物表面有血管生成.对移植物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可见生精小管样结构,部分生精小管管腔内可见由精原细胞发育至精子细胞的各级生殖细胞,未见明显精予产生.对8周移植物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可见生殖细胞标志物Mvh、支持细胞标志物Gata4和间质细胞标志物P450Scc表达.结论:新生小鼠睾丸消化细胞移植于裸鼠背部皮下后可重可生精小管,为研究睾丸组织工程及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睾丸各组成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模型.

  • 大鼠睾丸减数分裂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

    作者:刘德瑜;吴燕婉

    目的:比较成年大鼠睾丸生精小管处于减数分裂期的发育片段和睾丸间质细胞所表达基因的差异,初步筛选出与减数分裂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减数分裂相关基因对精子发生的调控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在透射光解剖显微镜下区分和显微分割的方法,将成年大鼠新鲜睾丸生精小管第ⅩⅢ~Ⅰ期处于减数分裂阶段的片段分离出来,同时分离睾丸问质细胞,将二者进行mRNA差异显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DDRT-PCR)分析,所得差异片段进行纯化回收,然后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结果:经mRNA差异显示,第ⅩⅢ~Ⅰ期生精小管片段共回收到7个差异cDNA片段,而间质细胞共回收到9个差异cDNA片段.经反向斑点杂交,共获得11个初步鉴定的特异表达增加的差异cDNA片段,片段大小为200~500 bp,其中6个从第ⅩⅢ~Ⅰ期生精小管片段获得,5个从间质细胞获得.结论:这些差异片段可作为睾丸减数分裂表达的序列标签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雄性生殖系统的修复作用

    作者:周雪原;马玉珍;王晓华;刘东军;任宇;冀小平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无精子症大鼠模型中对睾丸内环境的修复能力. 方法:将同种异体BMSCs移植入无精子症模型大鼠睾丸生精小管中,注射后30 d HE染色观察生精小管细胞组成和结构,免疫组化检测CD44、CD106和c-kit表达情况. 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20 mg/kg白消安组中大鼠附睾中精子数量明显减少(P<0.01).分离得到的BMSCs表达CD44和CD106,而不表达c-kit.BMSCs注射移植30 d后,HE染色显示移植组生精小管内形成新的细胞,部分细胞表达CD106,部分细胞表达生殖细胞表面标记c-kit. 结论:BMSCs在移植组无精子症大鼠生精小管中能够分化为生殖细胞,对受损的不育大鼠生精小管进行修复.

  • 小鼠睾丸生精小管内残余体颗粒形成及转归的观察

    作者:肖长义;王雅琴;黎家华;汤桂成;魏霞

    目的 通过对小鼠睾丸生精小管内残余体物质的形成与转归的观察,了解机体器官是如何处置结构废弃物的.方法 取体重18~20 9成年BALB/c小鼠的睾丸,石蜡切片后进行残余体特异性染色和观察,超薄切片后进行透射电镜染色和观察.结果 残余体特异性染色显示,部分生精小管内有染成深蓝色、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颗粒.这些颗粒早可见于生精周期Ⅳ~Ⅴ期,在精子细胞朝向管腔一侧的胞质之内出现细粒状的细小蓝色颗粒.伴随着生精时相的向后推移,精子细胞的胞质逐渐减少,颗粒逐渐变大,颗粒数量相应减少,至精子排放时,即生精周期的Ⅶ~Ⅷ期,颗粒的总量达到高峰,颗粒全部聚集于生精上皮的表面.当精子释放完成后,颗粒即迅速向小管周边移动.在颗粒向基部迁移时,伴随着数量的逐渐减少.这些颗粒就是残余体.电镜观察,可见这些颗粒的动态分布特征与光镜观察的一致.这些颗粒大小差异大,内部结构形态多样,电子密度差异明显.在精子释放完成后,颗粒迅速向管周移动,内部结构与电子密度也不断发生变化,终转化成为脂质样颗粒.这些脂质样颗粒在接近基膜处,可能终被排入到睾丸间质之中.结论 小鼠生精小管在生精过程中产生的残余体颗粒,在向上皮基底部转移的过程中,逐渐转化成为脂质样颗粒,这些脂质样颗粒可能终被排泄于生精小管之外.观察提示睾丸可以通过将睾丸自身生产的结构废弃物排出而保持自洁.

  • VEGF、VEGFR2在慢性砷中毒大鼠生精小管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戴研平;王平;高晓勤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慢性砷中毒大鼠生精小管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及致男性不育的机制.方法 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60~200 g,随机分为高(60.0 mg/L)、中(12.0 mg/L)、低(2.4 mg/L)剂量染毒组和对照组(蒸馏水),采用经口自由饮水方式染毒,连续染毒6个月.染毒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VEGF、VEGFR2的表达,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大鼠睾丸生精上皮凋亡细胞灰度值,并观察精子形态,测定精子活力.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VEGF、VEGFR2表达水平较低(P <0.05).TUNEL法结果显示,各染毒组大鼠生精上皮凋亡细胞灰度值较对照组低(P <0.05);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睾丸生精上皮凋亡细胞灰度值呈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正常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精子比例逐渐升高,精子活力下降(P <0.05).结论 慢性砷中毒可影响大鼠睾丸中VEGF、VEGFR2的表达,引起生精上皮细胞凋亡,导致男性不育.

  • 不同阶段生精小管组织学结构研究

    作者:贾书花;王炯;安炜欣;王谊荣;田云;李凯平;李建伟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人体睾丸生精小管面积、生精小管管腔面积变化和生精上皮在不同阶段的组织学特点,及其与生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常规组织制片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 ①生精小管平均面积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随睾丸逐渐发育增大,睾丸间质增多,但生精小管面积无明显增大;自青春期生精小管面积迅速增大,25岁左右达到峰值,45岁左右生精小管平均面积缓慢减少,55岁以后显著减少.②生精小管管腔面积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生精小管几乎无管腔;青春期管腔开始出现并迅速增大,20岁左右达到峰值;于45岁左右管腔面积缓慢减少,55岁以后显著减少.③生精小管的组织学结构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生精小管上皮由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但随睾丸发育增大,睾丸间质增多,生精小管上皮和基膜间渐出现明显的间隙;青春期开始,生精小管上皮发育,生精细胞层数增加,管壁各级生精细胞典型,腔面可见精子;55岁后睾丸纤维化明显,生精小管皱缩,随年龄增长,生精上皮细胞数量渐减少,排列紊乱,基膜增厚.结论 ①生精细胞增殖旺盛是生精小管平均面积迅速增大的原因之一;生精细胞增殖旺盛的阶段是20~30岁,佳时期是25岁左右.②生精小管管腔的出现与生精细胞的凋亡、基膜扩大的速率远远大于生精细胞的增殖水平有关,而生精小管管腔的出现有利于精子的生成与运输.③衰老睾丸生殖功能的下降与其组织结构的纤维化及生精小管基膜厚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 雄性大鼠发育期生精小管NOS和P450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任亚萍;廖卒;孙莉;农林琳;陈筠;熊彬;邵晓云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eNOS、iNOS、nNOS)和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在雄性SD大鼠生精小管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出生后5周、7周和10周的雄性SD大鼠各6只,左侧睾丸行石蜡切片,运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eNOS、iNOS、nNOs和P450在雄性SD大鼠性成熟期睾丸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eNOs和P450在出生后5周,生精小管精母细胞免疫表达呈强阳性,在出生后7周和10周阳性程度皆依次减弱;nNOS在出生后5周精母细胞免疫表达为弱阳性表达,出生后7周和10周呈阴性表达;iNOs在三期均为阴性表达.结论:在性成熟期雄性SD大鼠的精子发生过程中,随着性成熟发育的进展过程.eNOs和P450的表达具有关联性,且主要参与了青春期启动时的精母细胞的发育过程.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