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道云;张黎娟;王庆燕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EBN)方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循证护理是护理发展的方向,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预防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 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烯醇的形成、转化与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于钏钏;于红霞;李凤琴

    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在谷物中与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共价结合产生,这种结合态毒素用常规的检测方法无法测到,但在哺乳动物的消化道内经酶的作用,又会释放出毒素单体而发挥毒性作用.本文就隐蔽型DON的发生、迁移转化、检测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进行综述.

  • 青少年肥胖症的形成及预防要点解析

    作者:李广磊

    在当前独生子女盛行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把满足孩子的要求看成是疼爱孩子的具体表现,这种毫无节制的给与,跟青少年肥胖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 手术室术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作者:费孝敏

    目的:评价和探析手术室术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挑选于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收治时间2017年4月—2018年3月,经计算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各36例,分别应用手术室术中预防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5.56%,参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56%和22.22%,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手术室术中护理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保证患者凝血功能,严格控制血小板水平,可大量推广应用.

  • 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要点

    作者:田辉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行子宫内膜癌手术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62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住院时间在5~ 12d,平均住院时间为8.6d(s=1.3),无肺栓塞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予以抗凝保持治疗、卧床休息以及患肢制动治疗后,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予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预防下肢深静脉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 促进肺血管形成及重塑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关月洁;陈建英

    肺为人体五脏之华盖,是人体内唯一接受全部心量输出的脏器.完善的肺血管系统是保证人体正常的肺循环及肺部功能的前提;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多种肺部疾病与肺血管的形成及重塑有着一定关系;肺血管形成和重塑过程中需要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这其中包括Notch/Jagged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PGE2-EP2信号通路以及HIMF介导的信号通路;对这些信号通路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为医生就预防和治疗多种肺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临床方案,保证肺循环及血液循环正常运行.

  • "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李力;薛晓琳;徐雯洁;王天芳

    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而提出的新概念.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采取积极的治疗可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

  • 未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李力

    本文简要介绍"未病"提出以来对未病理论有极大推进作用的医家及著作,论述目前未病研究的观点和理论,阐述未病学形成的必要性及展望.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期进一步开拓中医药服务领域,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作用.

    关键词: 未病理论 形成 发展
  • 宋金涛治疗慢性肾衰竭学术思想之形成

    作者:付滨;姜楠;高常柏

    宋金涛教授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经验颇丰,其临证之初谨遵古训,注重温肾祛邪;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提出温阳益阴并重,以平为期,并创制扶肾胶囊,收效甚佳;晚期则强调通过实脾宣肺以“治未病”,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病程进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文章通过梳理宋金涛教授学术思想的变迁和形成过程,反映了其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治学态度。宋金涛教授一生勤勉不辍,不断探索和推动中医肾病的诊疗发展,其学术思想的形成是在研读经典,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不断发现与总结,历经近半个世纪摸索和反复实践的心血结晶。

  • 升脾阳法与养胃阴法对脾胃学说形成的理论探讨

    作者:陈延

    探讨李东垣升脾阳法与叶天士养胃阴法对脾胃学说形成的贡献.参考李东垣与叶天士有关升脾阳和养胃阴论说以及其他医著,总结升脾阳法与养胃阴法的特点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升脾阳和养胃阴都要考虑,以此可以更有效指导临床.叶天士养胃阴法补充了李东垣略于胃论述的缺陷,升脾阳法和养胃阴法融合,完善并形成了脾胃学说.

  • 妇产科药对发展史略

    作者:魏飞跃;尤昭玲

    <黄帝内经素问>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开妇产科药对之先河,帛书<杂疗方>显示药对使用现象的萌芽."七情和合"理论是药对理论的基石,大量妇产科药对至迟在隋唐形成,经方是其素材重要来源.宋元明清医家丰富了妇产科药对的内容,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医方考>等方论著作蕴含药对理论.方剂与药对存在互动.现代妇产科药对研究方兴未艾.

  • 浅析壮医药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马丽;戴铭

    壮医药学派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医药学派,它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学术特色及大批人才链,创造了大量论著、特色疗法与有效方药,为当地医药卫生事业及我国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在搜集大量壮医药学派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其脉络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后期奠基、80年代逐渐形成、90年代之后不断发展壮大,详述了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 中医药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优势

    作者:朱盛山

    中医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繁衍和身体健康,在获取食物的同时发现了治疗疾病的药物,并互相交流传播.总结的疾病种类和应用药物增多,并出现了以几种药物合剂治病,形成复方(方剂).人们在大量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利用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吸纳当时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数学等知识,形成与之相互适应的思维模式:直观、整体、综合,并力求把观察到的复杂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中医把人、自然、药物融为一体,即"天人合一";把一味中药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个体,有独立个性(药性)和功能;把复方方剂视作由数个个体组合而成的群体,分君、臣、佐、使,各司其职,发挥不可分割的整体作用,是一个治疗的整体;把经望闻问切获取的众多复杂的病情看作病因对整体反映,归结证候为"八纲",归纳施治为"八法".经历代医家的发展和演绎形成了一个有着浓厚哲学思想和民族文化背景的中医药理论体系.

  • 论中医学之"痰"的形成及特性

    作者:潘桂娟

    中医学所说的"痰",是先后天多种因素,导致人体气化失常的产物.学者和医家从五脏所属、病因病机、形色质地、痰结程度等不同视角认识"痰",赋予"痰"不同的名称,从而形成了有关"痰"的各种概念.痰,具有逐渐蓄积、流动不测、黏滞胶着、秽浊腐败、凝结积聚、致病怪异等特性.研究这些特性的形成原理和临床特征,对于认识和理解"痰"对人体的影响及致病特点,对于正确地诊断和有效地防治痰病,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中医学 形成 特性
  • 基于《黄帝内经》“咸走血”探讨长期过食咸味致血瘀体质形成的中医机理

    作者:夏丽娜

    探讨长期过食成味致血瘀体质形成的中医机理.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的形成与饮食可以通过脾胃运化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后天的饮食习惯、相对固定的饮食结构紧密相关,并形成稳定的功能趋向和体质特征.据《黄帝内经》“成走血”理论,长期过食成味可导致血瘀体质的形成,其机理可能是成入血寒凝泄津、入肾损精伤血、入心伐脉滞血.

  • 浅谈中医学的辨证论治

    作者:严虹;杨敏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大法,它与西医的辨病论治有着根本的不同,因而使中医学独具特色,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 浅析教师成熟教学风格的形成

    作者:马奎元;费孔军;郭子林;张秋梅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与精神风貌[1].从本质上讲教学风格是一种艺术风格.每个教师都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每个教师的教学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他们由于不同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个性特征、理想追求等因素,体现在教学上,就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都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历程.

  • 护理干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廖素清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7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7例予以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DVT以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DVT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真菌生物膜研究进展

    作者:王聪;白丽

    研究发现在难治性真菌感染的病灶中大多存在着生物膜的感染源.认识真菌生物膜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耐药机制对于防治临床真菌感染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常见致病真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真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物膜形成对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可能机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致病真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 microRN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杨;蒋知新

    microRNA(miRNA)是非蛋白编码的小分子单链RNA,长度约为 20 ~ 25 个核苷酸.作为真核生物中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其广泛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参与生物体众多的发育时相调控、生理病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182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