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崔道宁;杨晓波;党晓娟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手工检索,纳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后血管性痴呆与常规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根据改良后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24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RR(固定效应模型)=1.34,95%可信区间(1.22,1.47),Z=6.28,P<0.0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临床常规疗法,但纳入的CCT和RCT研究较少,部分文献的样本量较小,缺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尚需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 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作者:刘晓雁;赖世隆;刘鹏熙

    目的对近二十年来有关乳腺癌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性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了解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及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性.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对1981-2001年CBMdisc与TCMLRS两库公开发表的、研究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方面的临床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对11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对照文献进行了质量评价.关于随机化的质量:11篇文献中,提到"随机"字样的文献(RCT)为8篇(有6篇考虑为随机的可信性不足);均没有提到随机分配方法的隐匿.关于盲法:11篇文献均未提及设盲.对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的报告与分析:82%的试验中未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只有1篇报告未观察到不良事件及反应发生,1篇试验报告了不良反应的观察,但未说明用何种方法.结论从评价的文献质量来看,近二十年来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乳腺癌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的文献,普遍处于低质量的水平,高质量的文献很少.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尚待根据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

  • 胃切除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在仅有单个不可治愈因素的晚期胃癌中的疗效研究(REGATTA):一项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

    背景:化疗是晚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手段。对于仅有单个不可治愈因素的晚期胃癌患者,胃切除联合化疗能否改善其生存尚存在着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对于这类患者,胃切除联合化疗相比于单纯化疗是否有生存获益。方法:此研究联合了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44家医疗中心,是一项开放、平行、随机的Ⅲ期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20~75岁的晚期胃癌患者,仅有单个不可治愈因素例如肝转移(H1)、腹膜种植转移(P1)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6a1/b2),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入单纯化疗组或胃切除联合化疗组。根据受试者机构、淋巴结转移状态和各不可治愈因素,随机化采取偏倚硬币分配的简化方法来平衡分组。化疗包括S-180 mg/m2/d,d1-21、顺铂60 mg/m2,d8,每5周重复一次。胃切除仅行原发灶切除及D1淋巴结清扫,不包括转移灶切除。采取意向性分析,研究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本研究已在UMIN-CTR注册(注册号UMIN000001012)。结果:2008年2月4日至2013年9月17日期间,175例患者随机分配至单纯化疗组(86例)和胃切除联合化疗组(89例)。单纯化疗组和胃切除联合化疗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1.7%(95% CI:21.7~42.2)和25.1%(95% CI:16.2~34.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6月(95%CI:13.7~19.8),14.2月(95%CI:11.8~16.3)(风险比:1.09,95% CI:0.78~1.52;单侧P=0.70)。3或4级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在胃切除联合化疗组更高,包括:白细胞减少(18%比3%)、厌食(29%比12%)、恶心(15%比5%)和低钠血症(9%比5%)。两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死亡,原因包括:单纯化疗组因在第2疗程化疗期间不明原因的突发心肺骤停,胃切除联合化疗组为术后12 d出院后急速进展的腹膜种植。

  • 巨大肩袖损伤手术修复时机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作者:吴关;鲁谊;张蔷;李奉龙;朱以明;姜春岩

    目的 探讨无明显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的巨大肩袖损伤手术时机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肩袖损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n=30):早期修复组(损伤后1周后行手术修复)和晚期修复组(4周后修复).术后2、4、8周HE染色观察腱-骨愈合情况,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计算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面积比;测量并比较术侧与健侧冈上肌的大负荷百分比.临床上随访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的无明显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51例,按手术修复时间的不同分为急性组18例(6周内手术)、亚急性组17例(6周至3个月内手术)和慢性组16例(超过3个月手术).关节镜下双排重建修复损伤肩袖.记录并比较各组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简单(SST)评分. 结果 动物实验表明,修复术后2、4、8周时,早期修复组与晚期修复组间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修复组的结果2周与4、8周之间以及晚期修复组2、4周与8周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均顺利愈合,无发生并发症.术后ROM、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SST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在术后末次随访时ROM、功能评分以及疼痛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巨大肩袖损伤发生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之前,不同时点修复在动物实验的组织学、力学及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与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晓彬;郭建邦;刘展亮;扬志发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CP)和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LCP或Gamma钉固定且获得随访的103例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LCP组56例,男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为(72.5±12.7)岁;Gamma钉组47例,男19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74.2±12.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10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7.2个月(14 ~ 37个月)随访.LCP组患者手术时间[(37.8±17.2) min]较Gamma钉组[(58.2±20.4)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51,P=0.032);而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9.2±2.7)、(8.7±3.1)cm]、术中出血量[(67.4±24.9)、(68.2±22.4) mL]、住院时间[(13.9±3.6)、(13.7±3.4)d]、骨折愈合时间[(10.2±2.1)、(10.7±3.9)周]、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3.9% (47/56)、87.2% (41/47)]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7% (20/56)、21.3% (10/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和Gamma钉固定均是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合并较多内科疾病的患者为缩短手术时间,建议采用LCP固定.

  • 仿制药与品牌药的疗效博弈

    作者:安明榜;王进

    近,Budeprion XL300(安非他酮,抗抑郁药)生产商--梯瓦制药公司(Teva)宣布,该公司将对该仿制药与品牌药Wellbutrin XL(缓释型盐酸安非他酮)进行临床对照试验,以比较两者是否存在疗效差异.

  • 中医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优化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作者:梁伟雄;王奇;温泽淮;许卫华;郭新峰;朱泉

    将近年来参与"十一五"国家重大项目部分课题方案的优化工作中所碰到的中医临床试验设计亟需关注的关键问题,归纳为对照设置不合理、结局指标选择不适当、样本含量估算不准确、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善等,并对相关案例做出了分析,同时结合中医药的具体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认为中医药课题在方案设计时应遵循临床研究的一般原则.提高课题临床研究设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以降低和避免出现因设计缺陷导致课题临床研究失败的风险.

  •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沈成;邵镇文

    目的 分析肱三头肌舌形瓣及尺骨鹰嘴截骨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肱骨髁间骨折的患者60例,均分两组分别行肱三头肌舌形瓣及尺骨鹰嘴截骨两种手术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愈合时长及治疗效果的优良率.结果 舌瓣组手术时间为(98.6±8.9) min,截骨组为(73.2±10.4)min;舌瓣组愈合时间为(92.4±3.2)d,截骨组为(89.2±7.5)d;舌瓣组优良率为80%,截骨组为86.67%.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更能节省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 曼月乐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闫姗姗;蒋凤艳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曼月乐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同时运用手工检索,全面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包括70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实验组为曼月乐(n=359),对照组为孕三烯酮(n=347).观察痛经评分(VAS)、月经量、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和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1)曼月乐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MD=-l.43,95%CI:-1.65~-1.21,P<0.000 01).(2)月经量:曼月乐组月经量明显少于孕三烯酮组(MD=-60.00,95%CI:-102.52~-17.47,P=0.006).(3)子宫内膜厚度:曼月乐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薄于孕三烯酮组(MD=-1.08,95% CI:-1.49~-0.66,P<0.000 1).(4)子宫体积:曼月乐组子宫体积明显小于孕三烯酮组(MD=-18.05,95% CI:-26.95~-9.15,P<0.000 1).(5)不良反应:曼月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OR=0.45,95% CI:0.29~0.69,P=0.000 3).结论: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较孕三烯酮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于无曼月乐禁忌证且暂无备孕的患者,曼月乐可作为首选.

  • 几种广西医学期刊论著中治疗性研究论文的质量评价

    作者:赖晶红

    目的:了解广西治疗性研究论文的现状,提高科研设计和论文学术水平.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标准,对5种广西医学期刊近3年论著中发表的治疗性论文进行回顾性检索和评价.结果:论著中治疗性研究论文873篇,其中RCT 261篇(29.90%),且部分存在质量问题.文章中描述随机方法的RCT文章仅有20篇(7.66%);描述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诊断标准的文章有167篇(63.98%);报告组间资料均衡状况的有126篇(48.28%);报告毒副作用的有79篇(30.27%);每组样本量少于30例的论文有84篇(32.18%);列出了判断疗效指标的有133篇(50.96%);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的有158篇(60.54%).结论:本调查的部分治疗性论文科研设计不够严谨,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受到影响.建议加强科研设计和改进统计方法,以提高论文学术水平.

  • 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Meta分析

    作者:吴萍;徐铭阳;张媛媛;吝宇;周仲瑜;丁德光;黄伟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安全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电针治疗PTN的中英文文献,严格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临床对照试验(CCTs),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有效数据后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RCTs和1篇CCT,累计病例477例,其中电针组252例,西药组22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针组的总有效率、愈显率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治疗PTN有效,但受样本量、质量、临床方法差异等限制,其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

  • 开展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吉耀

    我国人口众多,每种疾病的患病人数远远超过外国.但我国学者发表的、能够成为循证证据的文章却很少,主要是我们所做的临床研究文章质量还不够高.

  • 奎的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观察

    作者:王大开;曹国兴;胡世碧;谭小林

    目的:比较国家二类新药奎的平片与利培酮(维思通)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奎的平片200~700 mg/d,对照组(40例)口服维思通片1~6 mg/d,疗程均为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显效率治疗组为77.5%,对照组为82.5%,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但治疗组兴奋、嗜睡发生率则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奎的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且安全,与维思通片疗效相似.

  • 复方谷氨酰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易卫东;李翠霞;洪华;陈荣琳

    目的 观察复方谷氨酰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5例IBS 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谷氨酰胺组(口服复方谷氨酰胺500 mg,3次/d)、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420 mg,3次/d)、安慰剂组(口服维生素C片50 mg,3次/d).通过双盲对照试验,观察复方谷氨酰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和安慰剂对IBS的疗效.结果 谷氨酰胺组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80.0%,谷氨酰胺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的总有效率为52.0%,谷氨酰胺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复方谷氨酰胺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IBS均有较好的疗效,复方谷氨酰胺缓解IBS症状的效果可能较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更佳.

  • 帕罗西汀合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恐惧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刘建琼;张程赪

    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恐惧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 (46/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2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在治疗第1、2、4、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分在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在治疗第8周,研究组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及生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恐惧症疗效较好,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

  • 脊柱微调手法整复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李富新

    目的:探讨以脊柱微调手法整复为主的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miation,LIDH)患者疼痛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LIDH患者22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和各种理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脊柱微调手法整复治疗后再采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隔日1次,疗程3周.结果: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治疗组治疗后评分平均为(2.44±1.68)分,对照组平均为(4.58±2.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愈率为47.66%,治疗组治愈率为72.72%,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整复为主的方法治疗LIDH,能明显改善腰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不同引流方法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效果评价

    作者:温茂清

    目的 探讨不同引流方法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引流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引流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顶结节或厚层面钻孔向下或向后置管引流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向前额顶方向置管改变引流方向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消失时间、残存硬膜下积液情况、血肿复发情况及引流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肿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残存硬膜下积液率、血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引流管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向前额顶方向置管改变引流方向的方法引流,能够缩短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肿消失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残存硬膜下积液率、血肿复发率.

  • 经皮肾镜取石术前术中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对照研究

    作者:梁敏;郑立民;马志明;蒋娇娇;何耀;李春光;黎海怡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检查阳性率,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行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392例,所有患者术前连续3d取中段晨尿行细菌培养,术中取肾盂尿行细菌培养,取出结石后再行结石细菌培养,比较各自培养结果的阳性率。结果术中结石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术前中段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1,P<0.05)。中度以上肾积水患者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术前中段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3、23.742,P<0.01)。结石细菌培养阳性者术中肾盂尿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术前中段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2,P<0.01)。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者结合血培养、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结石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综合培养阳性率达76.2%(64/84)。结论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不能有效地反映上尿路结石患者细菌感染情况。对于可疑感染性结石及明显肾积水患者,联合术中肾盂尿、结石细菌培养,对术后感染的防治更有价值。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时,建议常规行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和药敏鉴定。

  •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作者:杨帆;张琪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 A FLD )的原发性因素包括过度肥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血脂升高等,可单独或共同对N A FLD产生影响,已成为N A FLD常见的易感因素.影响 N A FLD 的继发性因素包括消瘦、胃肠道相关术后、静脉内营养相关药物、工业生产的相关毒物、环境污染等 ,这些因素均可导致NAFLD的发生、发展[1] .另外 ,肠道菌群的改变也是影响N A FL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网状Meta分析

    作者:刘春煜;周沐科;蔡兆伦;陈宁;何俐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ralysis,IFN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有关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IFN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3.3.3和Stata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RCT,包括3 061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面部功能恢复方面,随访至3个月时,激素与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优于安慰剂或单用抗病毒药物;6个月时,激素与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优于使用安慰剂、单用抗病毒药物或单用激素(针对满意恢复定义为House-Brackmann等级≤Ⅱ级);超过6个月时,单用激素优于仅使用安慰剂或单用抗病毒药物,激素与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优于仅使用安慰剂或单用抗病毒药物,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后遗症方面,激素与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和单用激素优于仅使用安慰剂或单用抗病毒药物,激素与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优于单用激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不同治疗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激素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IFNP的患者面部功能恢复可能更好,出现后遗症的可能性更小,次之为单用激素.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同时应重点关注儿童患者群体和临床表现严重的面瘫患者群体.

298 条记录 13/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