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连续血液净化对重型热射病疗效的影响

    作者:潘红;马铁柱;陈旭义;李建国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重型热射病(heat stroke,H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i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HS合并MODS患者26例,年龄为18~ 82岁,其中CBP治疗组12例,常规治疗组1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给予降温、镇静、预防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对症治疗.CBP治疗组加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治疗每次输入流量为2~3 L/h,血流量200~300ml/min.在入院和出院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评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在入院的第1、3、5、7天评估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 score,GCS)、匹兹堡脑干评分(the Pittsburgh brain stem score,PBS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结果]26例患者中22例痊愈,4例死亡(CBP组1例,常规组3例).CBP治疗组血液净化时间为36(18.5 ~48.5)h,入院时APACHE-Ⅱ、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酐(creatinine,Cr)为15.0(5.5~19.8)、138.5 (73.5 ~216.8) U/L、109.5(93.5~ 160.8) μmol/L,出院时为3.0(0.0 ~ 5.0)、117.5(64.5~ 193.3) U/L、72.5(51.8~ 161.5)μmol/L,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治疗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CBP治疗组GCS评分在治疗的第1、3、5和7天分别为6.0(3.8~7.8)、7.0(6.0 ~ 15.0)、14.5(11.0 ~ 15.0)、15.0(11.0 ~ 15.0),随治疗时间的增加GCS逐渐增高(P<0.05),常规治疗组GCS随时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GCS变化与分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BSS和NIHSS变化与治疗时间和分组无关.[结论]HS合并MODS患者早期行CBP治疗,有改善预后作用,且随着治疗时间增加,神经功能的改善明显,是治疗重型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紊乱患者有效手段之一.

  • 热射病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致死亡报告

    作者:杨晓丽;邬明辉;焦晓静;韩秋霞;朱晗玉

    目的 探讨热射病临床及诊疗特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对热射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致死亡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因意识障碍、间断发热16 d就诊我院.曾于外院诊断为热射病,因患者病情持续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患者入院后处于持续昏迷状态,查体示全身皮肤和黏膜黄染、散在淤斑,双下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凝血功能持续恶化、肝肾功能持续下降、双肺感染、胰腺炎、腹腔内多脏器出血等,明确诊断为热射病合并DIC、MSOF,给予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输血、抗凝及抗感染等治疗,患者DIC及MSOF持续进展,终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热射病是致命性疾病,常合并DIC及MSOF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 感冒促发军训中发生严重热射病抢救成功一例

    作者:范占东;徐金哲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9岁.于2011-06-17下午在"感冒"发烧(当时体温37.8℃)情况下参加五公里军训考核,跑完约四公里时突然出现步态不稳晕倒,意识丧失,呼吸表浅,血压测不出,卫生员现场给予盐酸肾上腺素1 mg肌注共2次,静脉点滴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葡萄糖250 mL+多巴胺10 mg维持血压后转送我院急诊,途中意识恢复.患者既往体健,经常参加五公里达标军训无异常反应.急诊查体:体温40.5℃,呼吸60次/min,血压80/4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50次/min,入急诊3 min患者呕吐、面色青紫、四肢抽搐、躁动,再次出现意识不清.立即给予口咽通气道开放气道,全身酒精擦浴,冰袋、冰帽、吲哚美辛栓纳肛降温,白蛋白及大量晶体液扩容,力月西及氯丙嗪镇静,控制抽搐保护脑组织,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等综合抢救治疗,患者血压渐趋稳定在115/76 mmHg,体温下降至36.2℃,收入ICU.发病后排出茶色尿液1 800 mL.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9.2×109/L,GRA:54.1%,HB:161 g/L,PLT:255×109/L;生化AST:48 IU/L,ALT:27 IU/L,肌酐:211 mol/L,尿素氮:3.9 mmol/L,尿酸:1 677.0 mmol/L,CO2CP:13.9 mmol/L,CK:790 IU/L,CKMB:74 IU/L,血气分析,二氧化碳总量:17 mmol/L,pH值:6.82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95.2 mmHg,氧分压:180 mmHg,碳酸氢盐:14.8 mmol/L,碱剩余-19 mmol/L,血氧饱和度:97%,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断:①重症中暑热射病;②横纹肌溶解综合征;③急性肾损伤;④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

  • 热射病事件后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作者:范亮亮;甘景梨;祝希泉;梁学军

    目的 了解官兵在遭受热射病应激条件下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开展官兵心理疏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躯体症状缓解1周后热射病官兵16人及应激事件发生1周内亲身经历官兵57人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热射病组与亲身经历组较对照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因子)、SAS、SDS评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热射病组较亲身经历组在SCL-90躯体化、恐怖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官兵在遭受热射病强烈急性的应激创伤下,容易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需要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及良好的社会支持.

  • 一例越野训练致热射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刘媛;任永梅;隋金华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临床上表现为高热和神志障碍,甚至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对机体造成广泛的损伤,其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快速降温及各脏器的对症支持治疗对热射病救治和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ICU成功抢救1例重症热射病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夏季怎样预防猪中暑

    作者:李崎川;仲向前;张振言

    1 病因猪在夏季炎热的天气,头部受到太阳直射,引起脑膜和脑实质的病变,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的机能障碍,通常称为日射病.在炎热季节,潮湿闷热的环境中,猪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多、散热少、体内积热,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紊乱,通常称为热射病.

  •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热射病患者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判断价值

    作者:苗雪松

    目的:分析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于热射病患者病情严重性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热射病患者60例,依据患者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41例和病死组19例,血气分析检测外周静脉血乳酸水平,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估热射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入院后1h外周静脉血血乳酸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关系.分别于入院后1h、2h、4h、6h、12h动态观察2组血乳酸水平变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乳酸水平变化率对患者预后判断价值.结果:入院1h,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直线正相关(r=0.801,P=0.001).存活组患者血乳酸水平随时间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6h内乳酸水平变化率≥30%.病死组患者血乳酸水平随时间延长呈上升变化或者下降趋势缓慢,6h内乳酸水平变化率<30%.ROC曲线显示6h内血乳酸水平变化率对热射病患者预后判断价值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结论:入院1h内血乳酸水平反映热射病患者病情严重性.入院6h内血乳酸水平变化率对于患者预后判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 热射病 血乳酸 预后
  • 这个热射病多发的夏天

    作者:陈筱

    这个夏天,热射病肆虐入夏以来,各地温度屡创新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全国各地频频出现"热死人"现象.安徽出现两例热射病死亡病例,上海出现两例死亡,江苏两例死亡,湖南有3例环卫工人中暑身亡,宁波出现15例热射病患者,其中4人死亡,武汉150人中暑,5人死亡.在"秋老虎"的威力下,进入8月以来,国内仍有多地相继出现热射病死亡病例.7月27日中午,杭州59岁的何女士被送到医院,体温高达41.7℃,医生说这是热射病,属于极度中暑,死亡率高达90%.

  • 外训官兵谨防“四伤”

    作者:田弦

    中暑 天气闷热,尤其是驻守南方的官兵,在野外训练时,由于长时间处于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中,易出现中暑的情况.中暑症状有轻重之别,轻者出现全身疲乏、面色苍白、恶心头痛等现象,体温会升高到38℃左右.重者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手足抽搐,甚至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等症状,体温往往会上升到40℃以上,如果发展成严重的热射病,则会有生命危险.因此,野外驻训必须注意预防中暑,尤其要做到4点.1.防止暴晒.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要抓住早晨或傍晚的凉爽时段,每两小时要让官兵到阴凉地带稍作歇息.2.及时补充水分.

  • 雷暴雨中上演4小时“生命接力”

    作者:吴燕玲;黄双权

    5月14日13时,广州军区458医院军人保健办值班接到珠海警备区某海防团卫生队长沈克琼从海岛打来的求助电话,军人保健办主任傅朝平一边向院领导报告情况,一边开启远程急救通道.一场持续4小时,跨越海洋,连绵300多公里的生命接力就此拉开……根据经验傅朝平知道,该战士患上的极有可能是“劳力性热射病”,俗称重度中暑.这种疾病,死亡率高达70%以上,即使侥幸死里逃生,也可能会留下器官功能性受损、癫痫等后遗症.

  • 1例劳力性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抢救与护理

    作者:杨颖芸;倪丽平

    热射病是中暑中严重的类型,被称之为“致死性中暑”,它分为劳力性热射病(EHC)和非劳力性热射病(CHC)。 EHC 主要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的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数小时发病[1]。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加剧、热浪袭击频繁、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加,热射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也逐年增加[3],在美国每年至少240人死于热相关疾病[4],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2013年8月,本院急诊科收治1例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致休克的患者,现将抢救及护理过程予以整理与分析。

    关键词: 热射病 MODS 抢救 护理
  • 浅析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洁

    目的 研究热射病的诱发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 本组抽取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热射病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60例患者中,62例由血浆脂多糖上升引起,占17.22%;106例由剧烈运动引起,占29.44%;61例由炎性细胞因子作用引起,占16.94%;43例由细胞因子致热信号传递引起,占11.94%;88例由环境温度过高引起,占24.44%.结论 热射病的诱发因素相对较多,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进行降温治疗,并行给氧、输液治疗,改善水电解质、酸碱质失衡症状.

  •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热射病高龄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秀丽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热射病高龄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高龄热射病患者按照入院方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由家属送至医院并给予热射病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由急诊人员亲自出车接诊,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进行护理干预,2组患者采用从发病到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干预组从发病到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热射病高龄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1例热射病病人并发呼吸衰竭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护理体会

    作者:徐飘;李丹;邹夏玲

    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临床中暑类型,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人体体温调控能力衰退受损而导致的一种严重病理生理过程,核心体温升高并常超过40 ℃,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急性期症状包括停止出汗、皮肤干烫、高热、剧烈头痛,精神异常、抽搐,严重时休克、昏迷、肾功能不全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1].

  • 1例劳力型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急救和护理

    作者:方鹏;刘树佳;王丹丹

    热射病(HS)是以核心温度超过40℃伴有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障碍(包括谵妄、抽搐、昏迷)为特点的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1].HS分为经典型热射病(CHS)和劳力性热射病(EHS)两种类型,前者通常发生在暴露于高温环境中的儿童和老年人,后者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健康年轻人群[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加剧、热浪袭击频繁、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加,HS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夏季热浪袭击期间,美国城市居民HS发病率高达(176~265)/10万[3].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HS严重的并发症,也是H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4].2017年7月13日本院收治1例劳力型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1例老年热射病合并多种疾病病人的护理

    作者:尚彤彤

    热射病是严重的中暑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此病死亡率达58%[1].我院2016年08月收治1例老年热射病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重症中暑患者急性肾损害的临床分析

    作者:庄永泽;魏丽芳;赖国祥;盖哓波;杨勃生

    目的:探讨重症中暑患者急性肾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军队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救治经验.结果:17例出现肾损害表现,占40.5%,其中16例出现不同程度蛋白尿,伴镜下血尿者9例,1例因DIC而肉眼血尿、肾衰竭.急性肾衰竭(ARF)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休克、DIC、肝功能衰竭及横纹肌溶解均为重症中暑并发ARF的影响因素,而病程长短及血WBC计数者升高并不影响其ARF的发生率.经综合治疗,平均住院(12.1±10.9)d,治愈者37例,好转1例,死亡4例,有效率90.5%.12例热射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者抢救成功率66.7%,4例死亡原因均为MOD6、DIC.除4例死亡外,13例尿蛋白及镜下血尿均恢复正常.结论:重症中暑患者急性肾损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为可逆性,采取综合性救治技术,提高MODS成功率才能提高重症中暑患者的救治水平.

  • 热射病致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作者:宋福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9 岁.进行5km 越野训练,跑完大约4km 时突然出现步态不稳、突然晕倒、意识不清.当时呼吸60 次/分,血压测不出, 卫生员现场给予盐酸肾上腺素1mg 肌注以及静脉点滴多巴胺10mg 维持升压后立即转我院.查体:体温40.5℃,心率150 次/分,呼吸60 次/分,血压80/40mmHg.患者烦躁不安、谵妄、四肢抽搐并于呕吐后出现昏迷.

  • 职业性重症中暑3例报道

    作者:李晓艺;郑倩玲;罗巧;叶丽君;郭卫军

    报道3例职业性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提示用人单位应加大监测、宣传及防治力度,预防职业性重症中暑的发生.

  • 中暑

    作者:徐惠梁

    1定义及概述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量所致疾病.我国南京市1994年高温期间救治的中暑病人达3000余例.南京市1988、1994、1995年热浪袭击期间分别发生重症中暑411、103、49例,病死率分别为30.2%、7.8%、6.1%.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1991年~1995年期间共院前救治987例重症中暑病人,其中73.2%发生在7月份.中暑分为3型:

310 条记录 6/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