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军事训练致重症中暑42例救治分析

    作者:郑春雨;李卫东

    1996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共救治因军事训练导致重症中暑42例,死亡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暑 热射病
  • 军事训练致热射病326例救治体会

    作者:谢培增;朱红胜;田辉荣;刘兆波;何强华;沙述慧;刘旭;谢兴元;刘洋;辜建祥

    热射病一般病情严重,病死率高.部队在高温高湿环境作业、训练、演习,热射病发病率往往会增高.近年来,我们共救治热射病326例,疗效满意.

  • 热射病事件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与分析

    作者:范亮亮;甘景梨;祝希泉;梁学军

    目的:研究经历热射病事件后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特点及其采取的应对方式.方法:选择经历热射病应激事件的官兵73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查.结果:应激事件后2个月,73例中曾经符合ASR诊断标准17例,符合PTSD诊断标准9例;PTSD组SCL-90总分分值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非PTSD组(P<0.05,P<0.01);PTSD组的退避、幻想、自责、不成熟型等应对方式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非PTSD组(P<0.05,P<0.01),而解决问题、求助和成熟型等应对方式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非PTSD组(P<0.05,P<0.01).结论:部队官兵发生热射病事件后,PTSD患者并不少见,且多采取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

  • 体能训练致热射病1例

    作者:黄礼慧;白宝玉;竺易君;李旸

    1病例报告患者男,17岁.于2015年7月28日参加5 km跑考核,考核完毕后进行体能训练,晚点名时出现头晕、呕吐、意识不清,被送至卫生队救治.体温43℃,脉搏170/min,呼吸36次/min,血压102/52mmHg;浅昏迷状态;呕吐呈喷射状,为胃内容物;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全身皮温高.给予吸氧、降温、输液等对症治疗.

    关键词: 热射病 体能训练
  • 大强度训练致重症热射病1例

    作者:周新;李新宇;魏玉英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武警学员.于2014年5月30日参加5 km负重(8 kg)考核,在接近终点时突然意识不清,烦躁不安.随行医师立即给予降温、吸氧、输液等对症治疗,并迅速后送至附近医院,因病情进行性加重于次日转入我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9.2℃,脉搏150/min,呼吸34次/min,血压86/48mmHg,血氧饱和度0.78;浅昏迷状态;全身肌阵挛、抽搐,皮温高并皮肤干燥,穿刺部位有散在瘀斑;巩膜轻度黄染,球结膜轻度水肿.

  • 军事训练致重症热射病1例

    作者:徐俊斌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战士.因高热、大汗、意识障碍6 h入院.查体:体温37.5°C,血压86/62 mmHg,脉搏72/min,呼吸17次/min.神志清楚,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8.9 X109/L,N 0.84,L 0.125,RBC 4.87×1012/L,HGB 152 g/L,PLT 69X109/L,ALT 100 U/L,AST 422 U/L,TBIL 19.1μmol/L,DBIL 8μmol/L,BUN 10.76 mmol/L,Cr 157/μmol/L,CO2CP 16.2 mmoI/L,K 3.07 manol/L,Na 127.2 mmol/L,CK 521 U/L,LDH 1947 U/L,HBDH 1131 U/L,淀粉酶519 U/L,CRP正常.

  • 2012年南方某军校学员热射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吴振华;潘亮;宋青

    目的:调查分析南方某军校学员热射病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方法:对学员68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籍贯、是否发生过热射病、发病时间、发病原因等.结果:北方籍学员热射病发病率为9.5%,与南方籍学员(6.9%)差异不显著(P>0.05);训练前精神紧张影响睡眠的学员发病率为16.0%,非常显著高于训练前放松学员的6.1%(P<0.01);带病坚持完成训练的学员发病率为18.5%,非常显著高于不能完成训练学员的1.5%(P<0.01);体能不达标学员(不能完成负重5000m越野跑)发病率为19.5%,非常显著高于能够达标学员的5.3%(P<0.01);未受过热射病相关教育的学员发病率11.1%,显著高于受过教育学员的5.8%(P<0.05).结论:精神紧张和身体不适仍坚持训练可导致热射病发病增加;接受相关培训可降低热射病的发病率.

  • 达肝素钠治疗热射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疗效观察

    作者:朱红胜;林富禄;刘君;谢星;刘宏;田春鸥

    目的:观察达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热射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热射病并发DIC 56例,随机分为肝素组30例和低分子肝素组26例.在降温、抗休克、镇静、抗感染、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治疗基础上,肝素组每天持续静脉滴注肝素10 000~20 000 U;低分子肝素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3 ml,每12h1次.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出血等情况.结果:肝素组总有效率76.7%,低分子肝素组总有效率73.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低分子肝素组用药后无出血情况加重病例;肝素组出血加重4例,发生率13.3%,非常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热射病并发DIC与肝素的疗效相当,且较安全.

  • 军事训练致热射病18例救治分析

    作者:刘俊杰;李新立

    热射病属中暑的严重类型,为致命性急症.临床上表现为高热和神志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对机体造成广泛的损伤[1].2010年9-10月,我们成功救治了某军队院校因军事训练致热射病学员1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因军事训练致热射病学员18例,均为男性;年龄18~22岁,平均19.8岁.既往体健,无特殊慢性病史,在高湿、高热环境下负重徒步28 km后发病,在出现中暑症状后2h内送入我院急诊.均发生了2个或2个以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其中病危6例,病重12例.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 11508289),符合热射病诊断.临床表现:均有发热、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体温39~40℃者14例,40.1~41℃3例,41.1℃以上1例;深昏迷3例,浅昏迷6例,谵妄8例,嗜睡1例;低血压12例,酱油色尿17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皮肤出血点、瘀斑9例.昏迷时间长达70 h,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

    关键词: 热射病 军事训练
  • 5km越野训练致热射病并发多器官损害8例救治分析

    作者:韩伟;蔡丽萍;刘少壮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本着“三早一积极”原则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早期行肾脏替代治疗(CRRT),共救治5 km越野训练及考核中发生热射病8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热射病8例,均为男性;年龄17~32岁,平均20.5岁.均在5 km越野训练中或训练后突然晕倒,且均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高热、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头痛、神志不清、烦躁、谵妄、抽搐等症状.诊断标准:重度中暑的诊断参考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l1508-89);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断按照1995年Marshall评分标准[1],如果2个或2个以上脏器各自评分≥1分,即可诊断为MODS.本组8例均发生2个或以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 作者:

    关键词:
  • 热射病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静;宋洪涛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意识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将危急生命.本文简要描述了热射病的发病机制,综述了近年来防治热射病的化学药物和中药及其作用机制.

  • 肌酸激酶浓度在劳力性热射病早期判别预后的研究

    作者:岳慧;宋青;纪筠;周飞虎

    目的:分析血清肌酸激酶(CK)值作为劳力性热射病患者预后判别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9月-2007年8月6所部队医院的11例EHS病例.以预后为标准,将11例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n=4)及存活组(n=7),比较两组病例入院后0 h、12 h、24 h、36 h、48 h、60 h、72 h的CK数值,并描绘48 h CK值的ROC曲线,分析CK值在发病早期判别预后的意义.结果:在人院后各时间点死亡组CK值持续升高,存活组CK值略升高后保持稳定并逐渐下降,两组CK值在48 h、60 h、72 h有显著差异(P<0.05),48 h CK值的ROC曲线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为0.893.结论: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CK值的变化趋势显著不同,CK值可以在发病早期(48 h)判别预后.

  • 经典型与劳力性热射病动物模型之比较

    作者:张婷;宋青;周飞虎;陈洁坤;苗利辉;吴振华

    目的:比较经典型热射病大鼠模型与劳力性热射病大鼠模型的异同。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温高湿安静暴露组(classical heat stroke,CHS)、高温高湿跑台运动组(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每组10只。监测大鼠肛温(T,℃)、达到发病终点T 42.5℃的时间、发病后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解剖后主要脏器病理变化(Hematoxylin-eosin染色)。结果大鼠平均发病时间EHS组为(58.333±9.309) min,CHS组为(108.333±23.166) min, EHS组较CHS组发病时间明显加快(P<0.01),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S组与CHS组大鼠发病后血清CK水平的平均值分别为(4444.44±1287.915) U/L、(1208.217±192.802) U/L,EHS组较CHS组血清CK水平明显增高(P<0.01);EHS组大鼠各主要器官(小肠、肾脏、骨骼肌等)病理损伤较CHS组大鼠明显加重。结论在动物模型上,劳力性热射病较经典型热射病在发病初期的各器官功能损伤发展更迅速,更严重。

  • 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袁睿;杨萌萌;张宇;刘时飞;康红军

    热射病(heat stroke,HS)是指严重危及生命的致死性中暑,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功能损伤.高热、炎症反应、热应激等是导致CNS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也是导致H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了解HS的CNS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有助于提高对HS疾病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救治,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肝素对劳力性热射病大鼠模型早期干预的作用

    作者:陈洁坤;宋青;李瑞生;张婷;苗利辉;吴振华

    目的 探讨肝素对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大鼠模型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n=8)、劳力性热射病组(B组,n=26)、劳力性热射病+肝素组(C组,n=26).B组及C组应用热应激+运动建立劳力性热射病大鼠模型.成模后B组、C组随机取10只做生存率分析(B1组、C1组),B组和C组其余大鼠按发病后0h、2h随机分为两个亚组(B2组、B3组、C2组、C3组,各8只).取血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应用ELISA方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结果 C1组8h生存率高于B1组(P<0.05).与A组相比,B2组、B3组、C2组、C3组PLT均显著降低(P<0.01),APTT显著延长(P<0.01).但与同时间点B组相比,C2组、C3组血小板数量升高(P<0.01),APTT短于B组(P<0.01).与A组相比,B2组、B3组、C3组TNF-α显著升高(P<0.0l);但C2组、C3组TNF-α明显低于同时间点B组(P<0.01).结论 肝素预处理可提高EHS模型大鼠生存率,改善其凝血功能异常及降低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EHS的进展.

    关键词: 热射病 肝素 凝血 炎症
  • 劳力性热射病致横纹肌溶解1例报告

    作者:王智

    1 临床资料 金某,男性,22岁,2008年5月26日(当日气温32℃,湿度60%)14:20在5 km越野训练跑至4 800 m时突然晕厥,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当时测体温41.3℃,在当地医院补液3 000 mL,3 h后收入外科ICU.发病后2 h内只有10 mL茶色尿.

  • 热射病,致命的中暑

    作者:宋青

    中暑是大家熟知的一种热疾病,中暑会致命么?当然.严重的中暑为热射病,死亡率高达50%以上.所以,我们应给予热射病足够的认知与重视.

  • 热射病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2例报道

    作者:陈瑶;宋青;康红军;潘亮;刘辉;谢菲;胡新

    本文报道2例运用综合治疗手段抢救成功的已发生多器宫功能不全(MODS)的热射病病例,复习相关文献,探究热射病(HS)的临床表现、早期综合治疗方案及预后影响因素.应用"早降温、早捅管、早扩容、早抗凝、早血滤、早镇静、早肠内、早免疫调理、禁手术"原则进行救治,2例患者均成功存活,病例2遗留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意识情况较发病时有所好转.热射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早期综合救治患者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有益.

  • 新疆昌吉地区高温引发热射病40例急诊抢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新疆昌吉地区高温引发热射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新疆昌吉地区高温引发热射病40例急诊抢救护理方法。结果14例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急症留观治疗痊愈后出院。2例体温降至正常后自行离院。21例患者体温降至≤38° c,分别收住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ICU、老年科、心内科、综合科。三例患者死亡。结论热射病降温要三管齐下,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至37-38° c,降低高温持续对人体的危害,为抢救攻下外围碉堡,为治疗基础病扫清障碍,是值得借鉴和探讨的治疗护理方法。

    关键词: 热射病 急救 降温 护理
310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