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D137在鼻息肉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阎志毓;黄德亮;纪维纲

    目的:了解CD137在鼻息肉(NP)组织浸润的炎性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研究CD137与嗜酸粒细胞(EOS)积聚及与NP病变范围的关系,探讨其在炎症反应和在NP生长中的作用.方法:选择NP住院手术患者44例,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分为A、B两组;选择因鼻中隔偏曲而行下鼻甲部分切除的标本1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息肉石蜡切片进行CD137染色,对其染色情况进行观察.结果:CD137阳性染色可见于EOS、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中,为胞膜染色;CD137阳性染色A、B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37可在NP组织的EOS、淋巴等细胞中表达,与NP组织的EOS化和病变范围相关,可能参与炎症反应,影响EOS释放炎性递质及细胞因子的释放而在NP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 鼻窦炎口服液对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张玉莉;李学昌;吴洪鹃;李爱英;郭文君

    目的:探讨鼻窦炎口服液对鼻息肉组织中及鼻腔术后黏膜下嗜酸粒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2例鼻息肉患者术后分成3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和鼻窦炎口服液冲洗鼻腔,每日2次,连续冲洗4周.鼻息肉组织在鼻窦炎口服液和地塞米松培养液中进行体外细胞培养,7 d后取出制备成电镜切片.结果:应用鼻窦炎口服液和地塞米松者,电镜均发现嗜酸粒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退行性变.结论:鼻窦炎口服液对鼻腔黏膜下嗜酸粒细胞有抑制作用.

  • 腓总神经梅毒MRI病例

    作者:颜志平;彭晋;王健;罗万能;苏素联;饶志远

    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1周前不慎扭伤致左小腿及左足酸痛,后症状逐渐加重伴小腿肿胀麻木及活动受限而住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50/110 mmHg,痛苦面容,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腰椎无压痛及叩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侧坐骨神经梨状肌出口处无压痛;左侧腘窝外侧缘稍膨隆,局部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左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左踝关节无法背伸及外翻、屈曲力量减弱,左足各趾无法背伸、屈曲力量减弱,各趾末梢血运正常.实验室检查:血象WBC 8.08×109,淋巴细胞19.6%,嗜酸细胞0.6%,嗜碱细胞0.3%,单核细胞4.5%,中性粒细胞75%,血沉12 mm/h,TSGF(肿瘤相关物质)49.20 U/ml,C反应蛋白4 mg/l,β2微球蛋白1.20mg/l,癌胚抗原1.45 mg/l,铁蛋白20.78 mg/l,鳞状细胞癌抗原0.30 mg/l,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左下肢肌电图提示:左腓总神经部分损伤.

  • Churg-Strauss综合征二例

    作者:袁涛;全冠民

    例1 女,21岁.间断咳嗽、咳痰、喘息3年,加重4天.黄色粘痰,不易咳出,严重时喘息.应用抗感染、平喘等治疗后可缓解.既往支气管哮喘史3年、双侧上颌窦炎史1年,腹泻病史半年,有皮下结节.入院检查:血常规WBC 8.3×109/L,中性粒细胞0.043,淋巴细胞0.138,巨噬细胞0.038,嗜酸细胞0.08.

  • 儿童骨髓型白血病影像诊断--附一例单纯股骨大范围骨膜增生

    作者:赵涛;屈辉;王云钊

    白血病属于骨髓普遍增生性疾患[1],是儿童常见的白血细胞恶性肿瘤.以造血系统红骨髓受累为主,很少发生于黄骨髓[1.2].白血病按发病急缓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按细胞形态分为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hairycell Leukemia)、单核细胞白血病以及浆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白血病等[3.4].急性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高峰年龄为2~5岁,男孩较多见.慢性白血病多为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常有发热、面色苍白、倦怠、淋巴结肿大,并有出血倾向[5].粒细胞肉瘤即绿色瘤(Choloroma)是一种软组织肿瘤,约有3.1%~9.1%见于急性白血病[6.7].

  • 射干麻黄汤对哮喘豚鼠气道EOS凋亡、IL-5mRNA及IL-10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菁;孙洁民;罗光伟

    目的 探讨中药射干麻黄汤对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白细胞介素(IL)-5mRNA及IL-10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随机分为射干麻黄汤组、地塞米松组、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荧光酶标记法和RT-PCR技术检测BALF中EOS凋亡、ECP水平、IL-5mRNA及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 射干麻黄汤组BALF中的EOS明显较哮喘组低,EOS凋亡率明显较哮喘组高(P<0.01); ECP水平明显较哮喘组低(P<0.05);IL-5mRNA水平明显较哮喘组低,IL-10mRNA水平明显较哮喘组高(P<0.05).结论 射干麻黄汤可以通过减少IL-5mRNA的表达,增加IL-10mRNA的表达有效抑制哮喘豚鼠气道EOS的上升,增加EOS的凋亡;降低ECP水平.

  •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比例和免疫球蛋白E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念;罗红;刘志光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Eos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和血总免疫球蛋白E(TIg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哮喘患者8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来本院进行正常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呼出气FeNO、血Eos、Eos%及TIgE水平,并分析FeNO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呼出气FeNO为(51.48±13.09)ppb,明显高于对照组(11.29±4.37)ppb;观察组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为(15.39±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3.64±4.29)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os、Eos%及TIgE水平分别为(264.28±32.19)×10 6/L、(6.39±1.21)%、(134.38±19.73)k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7.49±9.74) ×10 6/L、(1.21±0.59)%、(92.10±11.49)kU/L],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FeNO水平与TIgE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Eos计数和Eos%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呼出气FeNO检测作为一种无创性操作检查,其检测结果能够直接反映哮喘患者的慢性气道炎症状况,尤其是对于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反应,且有利于评估哮喘疾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作者:魏成翠

    [目的]观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Eos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Eos组,n =26)和非Eos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非Eos组,n =34).采用视觉模拟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评价,同时采用Lund-Mackay评分评价患者的鼻窦CT客观症状,采用Lanza-Kennedy评分评价患者的鼻内镜客观症状.将血清 Eos百分比、血清总 IgE水平、嗅觉功能、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与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 VAS评分、Lanza-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os组患者的筛窦Lund-Mackay评分明显高于非E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上颌窦、蝶窦、额窦、窦口鼻道复合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os组患者血清Eos百分比、总IgE阳性率、嗅觉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非 Eos组(P <0.05),但两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与临床病理组织学结果有相关趋势,而血清Eos百分比与病理结果呈明显的正相关(r =0.670,P <0.05).[结论]Eos百分比对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患者血清Eos百分比、血清总IgE水平可作为初步辅助判断组织Eos浸润程度的指标,而血清Eos百分比与病理结果呈明显的正相关,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AECOPD患者不同血清Eos水平的治疗效果与其生存状况

    作者:费海涛;李春华;宋甲富;张嫚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不同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的治疗效果与生存状况比较.[方法]82例AECOPD患者根据血清Eos百分比分为Eos%>2%组和Eos%≤2%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住院时间、病死率,并比较病死与生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2例患者中Eos%>2%的患者16例,占19.5%;Eos%≤2%的患者66例,占80.5%;Eos%>2%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住院时间、病死率显著低于Eos%≤2%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与生存患者使用激素治疗、进行机械通气、Eos%水平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os对评估AECOPD的治疗效果与生存状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GM-csf及EOS与复发性鼻息肉的关系探讨

    作者:薛卫国;梅栩彬;逄明杰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患病率约占成年人的1%~2%,术后复发率约为10%~20%.本研究观察鼻息肉病人血液中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以探讨GM-csf在复发性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

  • 嗜酸性粒细胞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张力(综述);汤建萍(审校)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源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典型的临床特点是多形性皮疹、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反复发作。同时可能伴有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近年来AD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工作中发现A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升高,尤其是婴幼儿A D可高达30%以上。但到目前为止嗜酸性粒细胞与AD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为了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 AD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特将二者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彭湘云;曾迎红

    有研究认为支原体感染后产生高水平的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1], 但ECP与支原体感染后机体炎症损伤程度的关系尚未明确.为此,作者对40例支原体肺炎(MP )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清ECP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并与正常对照,以评估ECP在MP患儿的病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临床资料

  • 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附12例报道)

    作者:王官峰;陈如;马锋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2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复习讨论。结果 男9例,女3例,年龄46~78岁,平均62岁。肿瘤直径2.0 ~9.2cm,平均5.4cm。1例以无痛肉眼血尿2周入院,余11例均为体检发现。CT扫描2例可见中央星芒状低密度影。肿瘤边界清楚,切面呈棕黄色,质地均匀,无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或类圆形,细胞均匀一致,胞质内含有许多嗜酸性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免疫组化:Cytokeratin(+)、EAM(+)、Vimentin( -)。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良性实质性上皮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诊断,确诊需要病理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为宜,术后密切随访。

    关键词: 肾肿瘤 嗜酸细胞
  • 嗜酸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军;张殿廷

    嗜酸性膀胱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良性罕见病.临床表现以尿频、排尿困难、血尿、耻骨上区疼痛、尿潴留等为主,临床诊断困难,易与膀胱肿瘤等疾病相混淆,确诊依靠病理.治疗以抗炎、抗过敏为主,必要时行膀胱灌注药物及手术.

    关键词: 膀胱炎 嗜酸细胞
  • 肾嗜酸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坤;董胜国

    肾嗜酸细胞瘤是近年才确定的一种肾脏良性肿瘤,随着辅助检查的应用和临床病理水平的提高,其在肾肿瘤诊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就肾嗜酸细胞瘤的生物学基础、临床病理、与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保肾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

    关键词: 肾肿瘤 嗜酸细胞
  • 儿童嗜酸细胞性膀胱炎诊治分析

    作者:汤梁峰;王翔;陆毅群;毕允力;阮双岁

    目的 探讨儿童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9年2月本院收治的4例嗜酸细胞性膀胱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主要表现为明显的下尿路症状,通过膀胱镜检查和膀胱活检确诊,采用抗组胺药物和激素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良好.结论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膀胱浸润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少见疾病,明确诊断后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良好.

  • 生长激素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王薇;刘宜宾

    生长激素(GH)是人体内由垂体前叶嗜酸细胞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同化激素,它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起作重要的作用;亦与衰老的多种病理生理变化有关.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对GH的深入研究,发现GH不仅对GH缺乏症有治疗作用,而且GH的变化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抗衰老、调节血糖等都有重要的影响.现在以生物合成或DNA重组的GH(r-hGH)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GH的临床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本文就近几年上述诸方面关于GH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的一些进展做一简要的介绍.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7例临床分析

    作者:叶咸德;林敏华;黄勤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EG)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7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访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EG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及体重下降等。外周血中嗜酸细胞计数随着症状的缓解而下降。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活检可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EG有效,可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结论 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细胞、腹水嗜酸细胞,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 喘息婴幼儿血清ECP、IgE和过敏原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饶花平;陈艳萍;孟艳妮;段效军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血清IgE、ECP水平和过敏原检测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喘息婴幼儿进行血清IgE、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食物过敏原(fx5E)、吸入过敏原(phadito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儿童哮喘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反复喘息组血清IgE、ECP水平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及对照组增高(P<0.05).其血清IgE水平低于儿童哮喘组(P<0.05);血清ECP水平与儿童哮喘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ECP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均低于反复喘息组和儿童哮喘组(P<0.05).fx5E以婴幼儿反复喘息组阳性率高(37.1%),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儿童哮喘组及对照组均增高(P<0.05).phaditop阳性率以儿童哮喘组高(70.0%);反复喘息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增高不及儿童哮喘组(P<0.05).结论 婴幼儿时期喘息≥2次的患儿,血清IgE、ECP水平增高,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为高危哮喘儿.对哮喘儿预防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 丹参注射液抑制哮喘大鼠肺IL-13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表达

    作者:王成国;薛克营;程立;李威;石明;王正艳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抑制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丹参组,每组10只.HE染色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并分类,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结果病理组织学显示:丹参组较哮喘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丹参组BALF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u)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率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组织IL-13和Eotaxin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丹参组IL-13和Eotaxin表达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IL-13和Eotaxin表达呈正相关(r=0.90,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哮喘大鼠肺内IL-13和Eotaxin表达有关.

441 条记录 17/23 页 « 12...14151617181920...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