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红注射液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D137、高敏C反应蛋白和高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颜永进;邓海鹏;郭宗峰;刘玲玲;陆洋;王世亚;顾顺忠;丁宏胜;张跃明;潘闽;朱健华;吉华亮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D13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影响。方法纳入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红治疗组,每组63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l/次。检测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10 d时血清CD137、hs-CRP和Hcy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CD137、hs-CRP、Hcy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t值分别为12.393、17.408、9.458,丹红治疗组t值分别为16.110、17.573和13.481,P均<0.01),丹红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t值分别为2.815、3.224和3.157,P均<0.01)。126例患者术前CD137、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20和0.562,P均<0.01)。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D137、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相关,静脉滴注丹红可能通过降低CD137、hs-CRP对冠状动脉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麻杏石甘汤对肺炎模型小鼠的疗效观察及对共刺激分子CD137水平的影响

    作者:柴少卿;于少飞;朱华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肺炎模型小鼠的疗效,同时探讨其对共刺激分子CD13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幼龄小鼠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20只.其中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接受肺炎克雷伯菌混悬液滴入鼻腔,空白组小鼠接受等剂量生理盐水滴鼻,24 h中药组小鼠接受麻杏石甘汤灌胃,1剂/d,共干预7 d.比较3组小鼠一般活动情况、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多核粒细胞激素(PMN)、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肺组织病理改变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共刺激分子CD137水平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小鼠未出现任何阳性体征,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体质量下降、活动减少等相关阳性症状,其中中药组较模型组改善;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MN、IL-6及IL-8均较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肺组织细胞结构错乱、肺泡大小不一,各级支气管周围、小叶间及肺泡间隔等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有纤维增生.其中中药组较模型组病理明显改善.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137表达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对肺炎有明显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共刺激分子CD137的分泌有关.

  • 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抗白血病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马肖容;张王刚;田玮;陈银霞

    本研究探讨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4-1BB)在人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单克隆抗体hCD137mAb在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增强细胞杀伤作用的抗白血病功能.应用FACS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人T淋巴细胞上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前后不同时相CD137的表达.在HL-60细胞和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用MTT比色法测定hCD137mAb、PHA对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FACS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对T细胞表面上IFN-γ和IL-4分泌水平的影响.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体系中,研究不同效靶比例时hCD137mAb增强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抗白血病作用.结果表明:(①T细胞未经PHA刺激几乎不表达hCD137,经PHA活化后开始表达,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率逐渐增高,第7天为高峰(FACS法为56.4%±1.98%,间接免疫荧光法为52.8%±2.0l%).②MTT法检测提示,单独使用hCD137mAb不能刺激T细胞增殖(增殖指数1.002±0.011),但其与PHA伍用可增强后者刺激活性(增殖指数2.161±0.102)约2倍(增殖指数4.705±0.133).③在PHA存在时,hCD137mAb可使IFN-±在T细胞上表达增加到大约2倍,而对IL-4几无影响.④hCD137mAb明显增强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杀伤活性,且共刺激活性在40:1效靶比时强,杀伤百分比增加到大约2倍.结论: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具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应用hCD137mAb是一种有效排斥白血病的免疫策略,且安全、简便,本研究为其用于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CD137结合肽

    作者:李娜;张利宁;王群;刘成虎;王晓燕

    目的应用噬菌体随机七肽库筛选与人CD137特异结合的肽序列.方法以重组人CD137作为筛选分子,对噬菌体展示随机七肽库进行亲和淘选.经过5轮淘选后,共随机挑选23个噬菌斑并对其进行了扩增和测序,据此推导随机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经夹心ELISA进一步鉴定噬菌体克隆与CD137的结合力.3H-TdR法检测了噬菌体展示多肽对抗CD137Ab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影响.结果5轮淘选所得的噬菌体回收率逐步提高,显示淘选过程对随机肽库有一定的富集效果.通过对阳性克隆的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得到RPTQGAF、RPTQVAL、RPTQVAF的相似序列和与CD137L具有同源SRS序列的SRSRVRY、HRRPSRS肽序列,ELISA结果显示这5个克隆都有良好的与CD137的结合力.RPTQGAF、RPTQVAL、RPTQVAF和SRSRVRY 4个噬菌体展示肽均能在体外抑制抗CD137Ab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通过对噬菌体随机肽库的淘选,得到与CD137结合的相关多肽,为进一步研究CD137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位点及其拮抗性多肽药物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结构基础.

  • CD137分子在 HIV 特异性 T 淋巴细胞单克隆分选和扩增中的应用

    作者:李丹;梁华;鞠斌;范瑾;李亚锋;王硕;邵一鸣

    目的:建立通过CD137分子对HIV特异性T淋巴细胞进行单克隆分选和体外扩增的方案,对扩增后T细胞的数量和表型进行鉴定。方法分离HI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染色技术,分离HIV Gag特异性CD3+CD8+CD137+T细胞,单个细胞分选入96孔板,在体外加入饲养细胞和细胞因子进行培养,克隆扩增后14 d对扩增的细胞进行表型鉴定,14 d和28 d分别计算扩增倍数。结果 CD137分子在未接受抗原刺激的状态下表达量很低, Gag肽库刺激后, CD137表达升高,并且表达CD137的CD8细胞均分泌IFN-γ。体外扩增14 d可以获得106的CD8 T细胞,28 d可获得107~108的 CD8 T细胞。在 Gag 肽库刺激后可达到接近100%的活化。结论CD137可替代IFN-γ等传统的细胞因子对HIV抗原特异性T细胞进行筛选和体外扩增,扩增后的T细胞仍保持非常好的活性状态。

  • 干预CD137-CD137配体轴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活化T细胞核因子c1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海兵;严金川;苏红玲;袁伟;徐良洁

    目的 探讨CD137-CD137配体(CD137L)相互作用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活化T细胞核因子c1( NFATc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ApoE-/-小鼠颈动脉硅胶圈置入法快速建立动脉粥样斑块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颈动脉斑块及脾脏淋巴细胞中NFATc1表达.体外培养的小鼠淋巴细胞NFATc1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 体内抗CD137特异性刺激CD137-CD137L轴后,斑块及脾脏中淋巴细胞中NFATc1表达增加.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中抗CD137刺激CD137-CD137L轴后,淋巴细胞NFATc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刺激浓度以20 μg/ml时作用强,刺激时间24 h佳(P<0.05).抗CD137L特异性阻断CD137-CD137L轴能明显抑制NFATc1 mRNA及蛋白表达,浓度以20 μg/ml时抑制作用强,抑制时间24 h佳(P<0.05).结论 CD137-CD137L相互作用能调控ApoE-/-小鼠NFATc1的表达.

  • CD137-CD137L信号通路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c1促进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

    作者:翁嘉懿;严金川;陈瑶;王中群;王翠平;邵晨

    目的 探讨CD137-CD137L信号通路是否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方法 将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CD137刺激组和CD137抑制组,每组均为5只小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主动脉斑块内的CD31含量.将小鼠内皮细胞(bEnd.3)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IgG同型对照组、CD137刺激组和CD137抑制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的NFATc1总蛋白和核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膜表面的CD137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内皮细胞裂解液中的CD137蛋白水平.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将内皮细胞分为5组,即对照组、CD137刺激组、沉默NFATc1细胞株+CD137刺激组、CD137抑制组和过表达NFATc1细胞株+CD137抑制组,检测各组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结果 (1) CD137刺激组的斑块内CD3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1 191±187比115±30,P<0.05);CD137抑制组的斑块内CD31表达水平(450±92)低于CD137刺激组(P<0.05).(2) CD137刺激组内皮细胞内的NFATc1总蛋白(2.18±0.30比1.00±0.00,P<0.05)和核蛋白(3.07±0.03比1.00 ±0.00,P<0.05)水平均高于IgG同型对照组;CD137抑制组内皮细胞内的NFATc1总蛋白(0.84±0.09)和核蛋白(0.82±0.04)水平均低于CD137刺激组(P均<0.05).(3)流式细胞术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内皮细胞的CD137荧光强度高于正常内皮细胞(5 163±329比1 660±162,P<0.05).(4) ELISA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内皮细胞裂解液中的CD137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内皮细胞[(573.4±23.7) pg/mg比(69.5±16.7)pg/mg,P<0.05].(5)CD137刺激组的内皮细胞迁移数量多于IgG同型对照组(1.19±0.13比1.00±0.00,P<0.05);CD137抑制组的内皮细胞迁移数量(0.82±0.06)少于CD137刺激组(P<0.05).(6)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实验显示,CD137刺激组的内皮细胞小管长度[(5.76±0.18)mm比(4.21±0.11)mm,P<0.05]大于对照组,分支数量[(29.38±1.28)个比(21.13±0.96)个,P<0.05]多于对照组;沉默NFATc1细胞株+CD137刺激组的内皮细胞小管长度[(1.90±0.11)mm]小于CD137刺激组,分支数量[(8.91±0.72)个]少于CD137刺激组(P均<0.05);CD137抑制组的内皮细胞小管长度[(1.28±0.34) mm]小于CD137刺激组,分支数量[(5.07±0.35)个]少于CD137刺激组(P均<0.05);过表达NFATc1细胞株+CD137抑制组的内皮细胞小管长度[(4.82±0.09) mm]大于CD137抑制组,分支数量[(24.44±1.05)个]多于CD137抑制组(P均<0.05).结论 CD137-CD137L信号通路可能通过NFATc1促进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血管新生.

  • CD137信号通过抑制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促进载脂蛋白E-/-小鼠斑块钙化形成

    作者:李晓阳;陈蕊;仲威;李波;邵晨;王中群;严金川

    目的 探讨CD137信号是否通过抑制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促进动脉粥样斑块钙化的形成.方法 (1)体内实验:分别采用激动型或抑制型CD137抗体激动或抑制CD137信号,将15只6~8周龄载脂蛋白(Apo)E-/-小鼠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腹腔注射IgG2b 200μg),CD137激动组(腹腔注射激动型CD137抗体200 μg),CD137抑制组(腹腔注射抑制型CD137抗体200 μg,24 h后注射激动型CD137抗体200 μg).(2)细胞实验: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CD137激动组(激动型CD137抗体10 μg/ml),CD137抑制组(预孵抑制型CD137抗体10μg/ml 60 min后+激动型CD137抗体10 μg/ml).细胞及斑块钙化采用von Kossa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斑块中LC3B、Beclin 1及p6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骨形成蛋白-2(BMP-2)、Runx2、LC3Ⅱ/Ⅰ及p62蛋白表达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流,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形成.结果 (1)体内实验结果:CD137激动组Apo E-/-小鼠斑块钙化面积比率大于对照组[(3.01±0.45)%比(0.27±0.06)%,P<0.01],而CD137抑制组斑块钙化面积比率少于CD137激动组[(1.23±0.39)%比(3.01±0.45)%,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137激动组及抑制组自噬早期标记蛋白LC3B、Beclin 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激动组更高(P<0.05);同样CD137激动组晚期标志蛋白p62表达水平高于CD137抑制组(P<0.05).(2)细胞实验结果:CD137激动组和抑制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比值及p6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激动组p6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抑制组(P<0.05).细胞钙化诱导实验中,CD137激动组BMP-2及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D137抑制组BMP-2、Runx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D137激动组(p<0.05).结论 激动CD137信号能抑制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从而促进Apo E-小鼠动脉粥样斑块钙化形成.

  • CD137分子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c1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

    作者:仲威;李波;刘俊;徐源;陈蕊;邵晨;王中群;严金川

    目的 探讨CD137分子信号是否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变.方法 将小鼠VSMC采用组织块贴块法原代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CD137刺激组和CD137抑制组,以CD137L重组蛋白及抗CD137阻断型抗体分别激动和抑制CD137信号.在小干扰RNA试验中,将小鼠VSMC分为对照序列组与si-NFATc1组并分别转染对照序列与si-NFATc1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m blot检测VSMC中NFATc1和表型蛋白、肌动蛋白α(α-SMA)、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波形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核蛋白中NFATc1活化水平.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穿膜细胞数目,比较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D137刺激组中VSMC中NFATc1(5.07 ±0.36比1.00±0.00)及波形蛋白(3.23±0.27比1.00±0.00)表达较高(P均<0.05),而α-SMA(0.73±0.15比1.00±0.00)、SM-MHC(0.45±0.05比1.00±0.00)表达较低(P均<0.05).与CD137刺激组比较,CD137抑制组NFATc1(1.56±0.27比5.07±0.36)和波形蛋白(1.21±0.17比3.23±0.27)表达较低(P均<0.05),而α-SMA(2.01±0.43比0.73 ±0.15)和SM-MHC(2.85±0.32比0.45±0.05)表达较高(P均<0.05).与对照序列组比较,siNFATc1组VSMC的SM-MHC、α-SMA的mRNA及蛋白水平较高,而波形蛋白表达较低(P均<0.05).细胞迁移实验显示,CD137L刺激组细胞迁移数量高于对照组(3.85±0.31比1.00±0.00,P<0.05),而抑制NFATc1后迁移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37信号通过NFATc1参与VSMC表型调控.

  • CD137-CD137L信号通路对小鼠动脉粥样斑块及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

    作者:陈瑶;严金川;翁嘉懿;王中群;王翠平;邵晨

    目的 探讨CD137-CD137L信号通路对动脉粥样斑块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的影响.方法 (1)体内实验: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15只,8周龄,抓阄法随机分为3组,CD137刺激组(腹腔注射刺激型CD137抗体200μg),CDl37抑制组(腹腔注射抑制型CD137抗体200 μg+刺激型CD137抗体200μg)和对照组,每组5只小鼠.采用Von kossa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钙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斑块中骨形成蛋白-2(BMP-2)及Runx2蛋白表达水平.(2)体外细胞实验: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C57BL/6J小鼠胸主动脉VSMC.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DMEM+10% FBS+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CD137刺激组(刺激型CD137抗体)、CD137抑制组(抑制型CD137抗体+刺激型CD137抗体)、同型对照组(IgG2b).分别采用Vonkossa染色和甲基百里香酚蓝法检测细胞钙化及细胞内钙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MP-2和Runx2成骨相关蛋白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主动脉斑块中BMP-2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体内实验:CD137刺激组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钙化面积大于对照组[(1.75 ±0.33)×104 μm2比(0.23 ±0.07)×104 μm2,P<0.01],而CD137抑制组则小于CD137刺激组[(0.83 ±0.30)×104 μ,m2比(1.75±0.33)×104 μm2,P <0.05].CD137刺激组BMP-2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CD137抑制组则均低于CD137刺激组(P均<0.05).(2)体外细胞实验:CD137刺激组VSMC钙化程度高于对照组,细胞内钙离子含量高于对照组[(0.001 3±0.000 2)mmol/mg蛋白比(0.000 7±0.000 2)mmol/mg蛋白,P<0.01],BMP-2和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CD137抑制组VSMC钙化程度较CD137刺激组弱、细胞内钙含量少[(0.0009±0.000 2)mmol/mg蛋白比(0.001 3 ±0.000 2)mmol/mg蛋白,P<0.05],BMP-2和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亦均较CD137刺激组低(P均<0.05).结论 激活CD137-CD137L信号通路可促进小鼠动脉粥样斑块和VSMC钙化形成.

  • CD137-CD137配体信号通路通过P38调控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形成

    作者:丁亮;许尧;杨萍;陈蕊;李波;邵晨;仲威;王中群;严金川

    目的 探讨CD137-CD137配体(CD137L)信号通路是否通过P38调控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的形成.方法 C57雄性小鼠,8周龄,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小鼠VSMC,取第3~8代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CD137激动组(重组CD137L干预)、P38抑制组(CD137激动组干预基础上加P38抑制剂)和P38单独抑制组(P38抑制剂干预).采用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8mol/L地塞米松+10-7mol/L胰岛素诱导细胞钙化.免疫荧光法检测VSMC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38(p-P38)、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钙化相关蛋白RUNX-2、OPN mRNA表达,微板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离子浓度.进一步将细胞分为5组,即对照组、CD137激动组(重组CD137L干预)、P38抑制组(CD137激动组干预的基础上加P38抑制剂)、CD137抑制组(CD137激动组基础上加CD137抑制剂)和P38激动组(CD137抑制组的基础上加P38激动剂),通过Von Kossa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细胞的钙化程度.结果(1)各组VSMC中α-SMA和OPN蛋白表达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CD137激动组VSMC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79±0.25比5.42±0.47,P<0.05),而OPN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4.91±0.23比1.63±0.26,P<0.05).P38抑制组VSMC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虽高于CD137激动组(4.48±0.27比2.79±0.25,P<0.05),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4.48±0.27比5.42±0.47,P<0.05);OPN蛋白表达水平虽低于CD137激动组(2.66±0.15比4.91±0.23,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2.66±0.15比1.63±0.26,P<0.05).而P38单独抑制组α-SMA和OPN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各组VSMC中p-P38、OPN、RUNX-2蛋白表达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CD137激动组VSMC中p-P38、OP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5±0.24比3.48±0.26,2.43±0.21比1.53±0.08,和3.20±0.23比1.13±0.10,P均<0.05),P38抑制组VSMC中p-P38、OP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D137激动组(分别为1.16±0.12比4.15±0.24,0.50±0.02比2.43±0.21,和1.74±0.14比3.20±0.23,P均<0.05),而P38单独抑制组VSMC中p-P38、OP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各组VSMC中OPN、RUNX-2 mRNA表达的RT-PCR检测结果:CD137激动组VSMC中OPN、RUNX-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1±0.34比1,2.67±0.19比1, P均<0.05),P38抑制组VSMC中OPN、RUNX-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33±0.14比1,0.45±0.03比1,P均<0.05),而P38单独抑制组VSMC中OPN、RUNX-2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各组VSMC中ALP活性和钙离子浓度的检测结果:CD137激动组VSMC中ALP活性和钙离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0±0.25)金氏单位/gprot比(1.40±0.21)金氏单位/gprot,(5.51±0.33)mmol/gprot比(3.15±0.31)mmol/gprot,P均<0.05],而P38抑制组VSMC中ALP活性和钙离子浓度均低于CD137激动组[分别为(1.99±0.07)金氏单位/gprot比(2.40±0.25)金氏单位/gprot,(3.74±0.20)mmol/gprot比(5.51±0.33)mmol/gprot,P均<0.05],而P38单独抑制组ALP活性和钙离子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0±0.25)金氏单位/gprot比(1.40±0.21)金氏单位/gprot,(2.66±0.28)mmol/gprot比(3.15±0.31)mmol/gprot,P均>0.05].Von Kossa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D137激动组VSMC钙化程度较重,而P38抑制组钙化程度较轻.CD137抑制组VSMC钙化程度较CD137激动组轻,而P38激动组钙化程度则较CD137抑制组和对照组重.结论 CD137-CD137L信号通路可能通过P38调控小鼠VSMC钙化形成.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CD137
  • CD137-CD137配体信号通路通过JNK途径影响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

    作者:许尧;陈蕊;丁亮;仲威;杨萍;李波;邵晨;王中群;严金川

    目的 探讨CD137-CD137配体(CD137L)信号通路是否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途径影响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自噬.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C57BL/6J小鼠胸主动脉VSMC原代培养,取分离培养的第3~5代VSMC进行实验.实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CD137激动组[加入CD137L重组蛋白(终浓度10 μg/ml)]、JNK抑制组[予JNK抑制剂SP600125(DMSO溶解,终浓度10 μmol/L)预处理细胞30 min,然后再加入CD137L重组蛋白(终浓度10 μg/ml)]和DMSO组[加入与JNK抑制组等量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30 min,然后加入CD137L重组蛋白(终浓度10 μg/ml)].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VSMC磷酸化JNK(p-JNK)、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及p62蛋白的表达水平.自噬双标腺病毒(mRFP-GFP-LC3)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VSMC自噬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各组VSMC内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变化.结果 (1)各组VSMC p-JNK、LC3Ⅱ和p62蛋白表达水平:CD137激动组VSMC p-JNK、LC3Ⅱ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5±0.19比0.72:±0.21、1.03±0.13比0.59±0.15、1.10±0.19比0.76±0.15,P均<0.05).JNK抑制组p-JNK、LC3Ⅱ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D137激动组(分别为0.61±0.21比1.15±0.19、0.74±0.11比1.03±0.13、0.21±0.12比1.10±0.19,P均<0.05).DMSO组p-JNK、LC3Ⅱ和p62蛋白表达水平与CD137激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各组VSMC自噬流:CD137激动组VSMC内荧光斑点总数和黄色荧光点数均多于对照组[分别为(93.00±14.11)个/细胞比(52.33±9.61)个/细胞和(64.33±6.81)个/细胞比(25.67±3.51)个/细胞,P均<0.05],且CD137激动组VSMC内黄色荧光斑点数多于红色[分别为(64.33±6.81)、(28.67±7.51)个/细胞].而JNK抑制组VSMC内光斑点总数和黄色荧光点数均少于CD137激动组[分别为(53.00±3.17)个/细胞比(93.00±14.11)个/细胞、(15.33±4.51)个/细胞比(64.33±6.81)个/细胞,P均<0.05],JNK抑制组VSMC内红色荧光斑点数多于黄色[分别为(37.67±4.73)、(15.33±4.51)个/细胞].DMSO组荧光斑点总数和黄色荧光点数与CD137激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各组VSMC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CD137激动组VSMC内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总数多于对照组[(17.67±6.03)个/细胞比(5.67±2.52)个/细胞,P<0.05],且自噬小体的水平较高、自噬溶酶体的水平较低.JNK抑制组VSMC内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总数少于CD137激动组[(5.67±4.04)个/细胞比(17.67±6.03)个/细胞,P<0.05],且自噬溶酶体的水平较高、自噬小体的水平较低.DMSO组VSMC内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总数与CD137激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自噬小体的水平较高、自噬溶酶体的水平较低.结论 CD137-CD137L信号通路可能通过JNK途径影响小鼠VSMC自噬.

  •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137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方丽波;何洋;敖东慧;钟珊珊;刘广志

    目的 探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 family,TNFRSF)成员CD137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发病72 h以内住院患者共46例,其中ACI组27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组19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流式细胞磁珠微阵列法(CBA)检测各组观察对象外周血CD4+T细胞及其CD4+CD28-T细胞亚群表面CD137的表达和血浆可溶性CD137水平.结果 ACI组外周血CD4+CD28-T细胞比例〔(14.13±4.42)%〕、CD4+CD28-T细胞CD137的表达 〔(2.60±2.14)%〕、血浆sCD137〔(3.43±2.48)pg/mL〕水平显著高于ACS组〔(9.03±4.60)%、(0.70±0.66)%、(2.07±0.814)pg/mL〕和NC组 〔(8.08±3.30)%、(0.45±0.31)%、(1.26±0.70)pg/mL〕(P<0.01),且ACI组CD4+T细胞的CD137表达及血浆sCD137水平与NIHSS评分(P<0.05)和梗死体积(P<0.01)呈正相关.结论 ACI患者发病早期CD4+CD28-T细胞、CD4+T细胞及其CD4+CD28-T细胞表面CD137、血浆sCD137水平升高,且CD4+T细胞的CD137表达及血浆sCD137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作为评估脑梗死临床严重程度的外周生物学标志.

  • 共刺激分子CD28、CD137在喉癌患者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免疫功能失调的关系

    作者:李晓明;路秀英;邸斌;孔繁勇;陈英惠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D137与喉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 应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并纯化外周血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Itrating lymphocyte,TIL),流式细胞术检测喉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8+CD28+、CD8+CD28-、CD28+细胞亚群分布和双香豆素(phytohemaggIutinin,PHA)刺激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TIL中CD137的表达.结果 喉癌患者CD8+T细胞比率为(32.11±5.07)%,CD8+CD28-T细胞比率为(21.03±5.6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CD28+T细胞比率为(45.53±4.51)%,CD8+CD28+T细胞比率为(12.70±3.41)%,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CD137+T细胞活化增殖能力与CD28的阳性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喉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和TIL在未受PHA刺激时CD137+T细胞比率分别为(1.90±0.71)%和(3.52±1.6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但经PHA刺激484小时后,外周血和TIL中CD137+-48h/CD137+-Oh值为分11.48±4.03和10.39±3.02,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 共刺激分子CD28在CD8+T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失调使免疫效应性CD137+T细胞活化增殖能力下降,是引起喉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 CD137/CD137L在食管癌中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井贺楠;李静雅;许芝山;杨如;路平;赵宝生;钟根深

    目的 研究食管癌中CD 137/CD 137L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在食管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购自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管癌组织芯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87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CD137/CD137L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的方法分析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CD137/CD137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D137/CD137L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87例食管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CD13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和7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7例食管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CD137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和9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中CD137表达阳性率与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不相关(P>0.05).食管癌中CD137L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不相关(P>0.05).CD137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不相关(P=-0.6301),CD137L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368).结论 CD137L的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CD 137/CD 137L可能在食管癌的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食管癌 CD137 CD137L 预后
  • CD137在北方地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辅助病理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时云飞;高子芬;刘翠苓;黄欣;宋玉琴;张晨;林冬梅;周立新;赵敏

    目的 明确CD137在北方地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cHL辅助病理鉴别诊断新指标的可能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4例cHL患者资料,以55例伴有“HRS样细胞”的非cHL患者为对照.在病理组织标本中选取“HRS细胞”或“HRS样细胞”丰富的区域制作组织芯片;以“HRS细胞”或“HRS样细胞”为观察对象,cHL组应用CD30、CD15、CD20、PAX5、CD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对两组患者标本进行CD137 (BBK-2)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采用EBV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EBV感染状态.结果 54例cHL患者均为淋巴结内原发,中位年龄45.5(22.0~68.0)岁;男女比例1.7∶1;对照组患者结内54例,结外(皮肤)1例,中位年龄50.0(12.0~81.0)岁;男女比例1.9∶1.54例cHL患者均表达CD30,HRS细胞主要诊断相关免疫标志物CD30、CD15、CD20、CD3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70.4%、18.5%和0,可见PAX5弱至中等强度表达,阳性率70.4%;EBV感染阳性率25.9%(对照组阳性率21.8%).cHL组CD137阳性率57.4%,对照组阳性率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cHL组及对照组按照患者年龄(≥60/<60岁)、性别、有无EBV感染、组织学亚型以及主要诊断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与否进行分组,CD137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2013年为界进行分组,2013年前后两组cHL患者的CD13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4%对85.7%,P=0.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对16.1%,P=0.705);2013以后存档的标本中cHL组与对照组患者CD13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对16.1%,P<0.001).结论 通过研究初步证实北方地区大多数cHL患者的HRS细胞表达CD137,而对照组患者“HRS样细胞”CD137阳性率较低.保存期3年以内较保存期3年以上的cHL患者标本CD137阳性率高,更适于进行CD13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37有望作为辅助cHL病理鉴别诊断的新指标.

  • 白细胞分化抗原137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颜永进;刘玲玲;陆洋;王世亚;顾顺忠;潘闽;朱健华;王连生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37(CD137)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C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D组)4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静脉抽血,检测 CD137和 C 反应蛋白(CRP)等其他标记物的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CD13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其中心肌梗死组CD137增高程度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P <0.05)。 CD137与冠状动脉 G 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 r=0.429,P <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也有密切关系。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D137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D137增高与 CRP有相关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可代替 CRP。 CD137与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严重性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之一。

  • CD137(人4-1BB)在dhfr-CHO中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作者:万兵;张利宁;马春红;宋静;曹英林;李长菲;孙汶生

    目的:构建CD137真核高效表达系统,深入研究CD137及其配体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将构建有CD137全长cDNA序列的pCDNA3质粒(CMV-ILA-SEN,CIS)及pSV2-dhfr(含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运用脂质体介导法共转染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的CHO细胞(dhfr-CHO);用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MTX压力选择系统诱导CD137在dhfr-CHO细胞的高效表达;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CD137的表达情况;3H-TdR掺入法进行活性研究.结果:CD137为膜型表达,CIS转化dhfr-CHO细胞CD137表达率为96.07%;活性研究显示CD137膜蛋白轻度促进抗CD3单抗诱导的PBMC增殖.结论:获得高效表达CD137的CHO细胞株,CD137膜蛋白促进抗CD3单抗诱导的PBMC增殖.

  • 人CD137胞外区噬菌体展示系统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李娜;张利宁;王群;刘成虎;刘兴田

    目的:以噬菌体展示具有天然结构的人CD137分子胞外区,检测其抗原性和生物活性,为以CD137为靶点体外筛选CD137拮抗性类肽药物奠定基础.方法:PCR方法从CIS质粒扩增人CD137胞外区,将其克隆入噬菌粒载体pComb3HSS,构建的重组载体电转入受体菌XL1-Blue,并加辅助噬菌体VCSM13共感染,使CD137胞外区展示在噬菌体表面.采用ELISA法检测噬菌体展示CD137的抗原性,MTT法检测CD137噬菌体对抗CD137抗体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成功构建表达人CD137分子胞外区的重组噬菌粒载体pComb3H-CD137,并以噬菌体展示系统展示CD137分子胞外区.ELISA结果显示噬菌体展示CD137可与抗人CD137抗体特异性结合,证实CD137分子成功展示于噬菌体表面,且具有抗原性.体外生物活性实验显示,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CD137可抑制抗CD137抗体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证实噬菌体展示的CD137有与其配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结构域.结论:利用噬菌体展示系统成功展示CD137胞外区,噬菌体展示CD137具有抗原性及生物活性.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上CD137的表达

    作者:张榕;罗晓光;张晓莉;赵丽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CD4+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137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前后CD137的表达.结果:活动期SLE患者CD4+ T细胞表达的CD137明显高于稳定期及正常对照组(表达百分率分别为21.56±4.08、3.01±0.09和1.24±0.12,P<0.01),稳定期SLE患者表达的CD13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的CD4+T细胞用抗CD3单抗体外刺激活化后表达的CD13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表达百分率分别为56.25±9.11、27.26±3.41和13.17±1.54,P<0.01).另外,活动期SLE患者CD4+T细胞活化后表达的CD137与补体呈负相关关系(r=-0.447,P<0.05),与IgG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r=0.451, P<0.05,r=0.245, P<0.05).结论: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活化前后CD137的表达均显著增高,而且CD4+T细胞活化后CD137表达水平可能提示病情和肾脏受累程度.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