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脓毒症婴幼儿Toll样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因子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书炜;周传华;吕翠媚;刘启乐;冯炽光;李炳灿;周伟

    目的 探讨脓毒症婴幼儿Toll样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因子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和广州市儿童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脓毒症患儿20例(脓毒症组),重症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20例(严重脓毒症组),以同时期20例健康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Toll样受体2(TLR2)、TLR4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前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结果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婴幼儿外周血PBMC表面TLR2、TLR4的表达阳性率比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增高[(52.48±27.37)%和(80.56.±42.95)%比(15.63±9.28)%;(26.58±14.26)%和(49.32±23.74)%比(2.84±2.0r7)%;均P<0.01];严重脓毒症组婴幼儿PBMC表面TLR2、TLR4的表达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浆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增高,且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升高更加明显(P<0.01)。结论 TLR2和TLR4可能共同参与了婴幼儿脓毒症时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激活TLR信号通路。婴幼儿脓毒症时TLR2和TLR4可能介导了血清前炎性因子TNF-α,IL-6的产生和释放。

  • 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作者:江燕;刘佩璇

    当老年人发生重症脑出血或脑梗死时,全身多个器官可同时或序贯出现功能障碍或衰竭,其死亡率极高.因此,做好多器官损伤的护理,防止MOFE的发生,是急性脑血管意外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环节,本文分析了98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FE的观察护理特点,加强器官的护理,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收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2例尸检脾及脾树突状细胞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陆江阳;王晓虹;刘茜;杨毅;李玲

    目的 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脾及其树突状细胞的病变特点与作用.方法 收集52例MODS死亡病例与25例正常脾标本,应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S-100、CD1a、CD80及HLA-DR)方法观察脾及其树突状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 镜下见脾小体消失,白髓消散伴淋巴细胞大量凋亡,树突状细胞数目增加而活性减退,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结论 MODS终末期外周免疫器官脾及其树突状细胞严重损伤和功能耗竭,而且不同诱因所致MODS病例的病变基本一致.提示脾树突状细胞的病变与免疫抑制及MODS形成有重要关系.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学变化

    作者:陆江阳

    严重创伤感染及危重病后期出现多个脏器的渐进性损伤,进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NODS).本文系统介绍了MODS的病理变化.有助于提高病理工作者在临床活检、尸检及科研教学中对MODS发病原因、病变特征和病程规律的认识,为MODS防治提供病理学依据.

  • 创伤后细胞损伤的监测与评价

    作者:田利华;胡耑;白祥军;周锡渊;赵鸿

    目的 观测创伤后血清细胞因子、氧自由基及酸性产物的含量变化,探讨其细胞代谢的监控效应及评价细胞损伤的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间经规范程序救治,临床资料完整的创伤患者117例,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其组织损伤程度和伤后病情危害状况进行层次分组,依据病情变化实时检测各组的动脉血乳酸(ABL)、动脉血碱缺失(B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血清水平,数据以((x)±s)表示,多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后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组监测指标伤后就可山现明显变化,随损伤严重程度或病情危害状况的加重而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并发缺血缺氧或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感染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其异常增向则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发生病情恶化或器官衰竭危机时,各指标水平常呈现持续异常或紊乱状态,与未发生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细胞损伤反应与损伤严重程度、病情演变、MODS危机及患者预后有关,其血清指标的片常变化多预示着病情危危,实时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监控水平.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与p38MAPK的关系

    作者:唐皓;陈敏英;梁艳冰;熊艳;李欣;詹红;熊仕秋;马中富

    目的 了解环氧化酶-2(COX-2)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5年6月广州中山大学属第一医院EICU、SICU与急诊观察区患者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SIRS和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28例,其中SIRS 13例,MODS 15例;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区配的健康正常对照组11例.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IA)检测PBMCs的COX-2与p38MAPK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Cs中COX-2与p38MAPK的mRNA的表达.用方差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ODS组患者PBMCs的COX-2与p38MAPK含量及两者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IRS组(P均<0.05),正常对照组与SIR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患者高于存活患者(P<0.05);三组PBMCs中COX-2与p38MAPK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663,P<0.01).死亡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氧合指数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血肌酐则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二氧化碳总含量(TCO2)、pH明显低于存活患者(P<0.01).结论 COX-2与p38MAPK参与了MODS的发病过程,而且可作为判断SIRS与MODS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189例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卢小军;费明峰;吴升

    目的 通过对189例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提高对老年MODS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认识.方法 对189例老年MODS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首发衰竭器官和衰竭器官个数等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感染是老年MODS为常见到诱发因素,尤其是肺部感染.首发衰竭器官也以肺居首位.老年MODS的预后与年龄有关(P<0.05),而且与其器官衰竭数及是否伴有肾功能衰竭直接相关(P<0.01).结论 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可降低老年MODS的发生率.在老年MODS的治疗过程中,积极地预防肾功能衰竭,可降低老年MODS的死亡率.

  • 配对血浆吸附滤过治疗重症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

    作者:李小丽;刘鲁沂;初静;梁亚凤;李梅凤;田行瀚;王希锋;于清霞;刘佳

    目的 观察配对血浆吸附滤过(coupled plasma filtration adsorption,CPFA)治疗对重症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部分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浓度、细胞免疫、血乳酸水平、血液有形成分、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重症脓毒症并发MODS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CVVH组,血液灌流+ CVVH(HP+ CVVH)组和CPFA组.三组患者记录临床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数目及上述相关指标.每天血液净化治疗前后采血,分离血浆标本-60℃冰箱冻存,分批检测标本TNF-α、IL-1β、IL-6浓度.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进行配对t检验,组间资料行t检验.以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率比较行卡方检验中fisher检验.结果 CPFA治疗血浆分离吸附2h后血浆TNF-α、IL-6、IL-1β浓度均较前下降,P<0.01,继续CVVH治疗10 h后血浆IL-6浓度较吸附后下降,P<0.05,血浆TNF-α、IL-1β较吸附后下降有下降趋势,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 CVVH治疗对血浆TNF-α、IL-6、IL-1β浓度的影响与CPFA治疗组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VH组:CVVH治疗12 h血浆TNF-α、IL-6、IL-β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比三种血液净化方式HP+ CVVH、CPFA治疗对TNF-α、IL-6、IL-1β三种炎性介质的清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VVH治疗相比较,HP+ CVVH、CPFA治疗组患者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TNF-α水平有降低趋势,但P>0.05,而IL-1β水平三组治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CVVH、CPFA、CVVH三组治疗的患者均观察到血乳酸、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的明显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明显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4+、CD8+、CD4 +/CD8+比值与治疗前相比上升.CPFA、CVVH两种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前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CVVH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有下降趋势,统计学(P<0.05).CPFA组与CVVH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HP+CVVH治疗组,(P<0.05).CVVH+ HP、CPFA及CVVH治疗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6/15 (40.0%)、5/15 (33.3%)、5/15(33.3%),在28 d病死率,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VVH+ HP、CPFA及CVVH三种血液净化模式比较,CPFA较CVVH具有更强的炎性介质清除能力,较HP+ CVVH对血液有形成分损伤更小,尤其对血小板,是目前MODS患者治疗有效、安全的血液净化模式.

  • 血栓调节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意义

    作者:余旻;刘先哲;邓群;钱民;张新黎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它们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连续监测32例ICU中脓毒症患者血浆TM和MMP-9浓度的动态变化,并选择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所有患者的血浆TM及MMP-9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发生MODS患者的TM、MMP-9水平比非MODS患者明显升高(P<0.05或P<0.01).在MODS患者中, 非生存组比生存组TM、MMP-9升高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P<0.01).结论内皮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的损伤在脓毒症MODS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M和MMP-9联合应用有助于MODS的早期诊断及其预后的判断.

  • 内皮素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成云;周京国;谢建平;伍尚平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8例AOPP后MODS患者与30名健康人血浆ET水平,分析AOPP后MODS患者血浆ET水平与APACHEⅡ、全血胆碱酯酶(AChE)活力、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血清酶学、血生化等指标的关系.结果AOPP后MODS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与非死亡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死亡组血浆ET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1).血浆ET与与APACHEⅡ评分、(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er)呈正相关(P<0.01或0.05),与AChE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ET参与了AOPP后MODS的发病过程,且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血浆ET可作为AOPP后MODS患者多器官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观察病情变化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使用ET拮抗剂或抑制剂对防治MODS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白三烯B4与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的变化

    作者:唐皓;梁艳冰;马中富;熊仕秋;廖晓星;翟诚顺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中白三烯B4(LTB4)与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MODS患者进行病情评分,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LTB4含量与PAF-AH活性,与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同时比较MODS患者MODS的评分与外周血LTB4及PAF-AH的相互关系,以及比较MODS组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MODS评分、外周血LTB4含量及PAF-AH活性.结果MODS患者血清中LTB4含量(923.96±308.65)ng/L与健康对照组(2453.31±400.93)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MODS患者血清PAF-AH活性(7.60±4.41)μmol/(min·L)与健康对照组(7.42±1.23)μmol/(min·L)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MODS组中死亡患者血清LTB4含量(444.98±206.30)ng/L与存活患者血清LTB4含量(1334.51±530.35)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AF-AH活性(10.04±4.11)μmol/(min·L)与存活患者(5.16±3.32)μmol/(min·L)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MODS患者的MODS评分与外周血LTB4含量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MODS重症患者病情复杂,LTB4与PAF-AH活性变化不一,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能作为反映MODS患者病情的监测指标之一.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喻莉;龙鼎;武晓灵;杨军辉;张远超;耿峰

    目的 探讨uPA,uPAR与D-D,IL-6及TNF-α之间的关系及其在SIRS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的收集均来源于武汉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年龄>55岁的就诊患者,标本的采集均为清晨空腹静脉血清,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者血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按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50例来源于重症医学科;非SIRS组35例来源于内科病房;另选30例体检科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均需排除:(1)孕产妇;(2)恶性肿瘤;(3)转入ICU后7d内死亡;(4)心肺复苏术后;(5)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6)入住ICU时即有SIRS的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中uPA,uPAR,D-D,IL-6及TNF-α含量.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Mann-Whitney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以24h血uPA、uPAR、IL-6和TNF-α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SIRS患者血uPA,uPAR,IL-6和TNF-α含量诊断MODS的应用价值.结果 SIRS组患者血uPA,uPAR,D-D,IL-6及TNF-α含量较非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uPA与IL-6、TNF-α不相关,uPAR与IL-6,TNF-α呈正相关(分别为r=0.395,P=0.004;r=0.606,P<0.01).以uPA,uPAR,IL-6及TNF-α诊断MODS做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59,0.76,0.86,0.83.结论 uPA和uPAR参与了SIRS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过程,但在SIRS中起作用的途径机制并不完全相同.uPAR在SIRS向MODS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氧利用率的变化与预后关系

    作者:霍开秀;谢建雄;涂昌弟;李复雄;王晓川;周秀红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氧利用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①将71例危重病人分为合并MODS组(A组、34例)、未合并MODS组(B组,37例);另设正常人对照组(C组,30例).②A、B组患者于急诊入院和住院后1,2,3,5,7,10 d分别于8∶00时抽动静脉血查血气并计算氧利用率.C组仅做动静脉血气1次并计算氧利用率.结果①急诊入院时和住院第1天,A、B组的氧利用率[A组:(0.438±0.0882)和(0.42±0.073);B组:(0.4071±0.0979)和(0.3974±0.0871)]均显著高于C组[(0.3114±0.0404),P<0.01],而A、B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氧利用率持续高于0.55达12~24 h,病人预后极差,易于短期内死亡.②从住院第2天起,A、B组氧利用率均很快速下降,并低于C组(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B组于住院第5天起氧利用率逐渐回升,并恢复正常.而A组病人于第2天起,氧利用率始终明显低于C组(P<0.01).当氧利用率持续低于0.21时,提示合并症较多,预后不佳.结论 MODS患者常存在较低的氧利用率,且病情严重、预后差.氧利用率可作为判断危重病人组织缺O2,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 血小板及骨髓象变化在危重病临床监测中的意义

    作者:陈德昌;李红江;毛居卫;杨兴易

    目的研究血小板及骨髓象变化在危重病临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ICU危重病患者213例,入选标准为各种原因所致的SIRS和MODS.回顾性将病例分为死亡组(n=62)和存活组(n=151).入院后当天及3、7、10 d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检查,入院后次日对各种体液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35例患者在入ICU后24小时内进行骨髓象检查.结果入ICU时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 Ⅱ评分明显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7 d和10 d后,存活组下降至10分以下,而死亡组上升至20分以上(P<0.01).血小板在入院时两组均降低,但在治疗7 d和10 d死亡组患者血小板再度进行性下降,而存活组上升至正常范围(P<0.001).严重的阴沟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MRA)和真菌性脓毒症,血小板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72.3%、89.6%和93.5%.危重病患者骨髓象显示存活组带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浆细胞、巨核细胞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而淋巴细胞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和骨髓抑制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而血小板检查快速、简单易行在临床上更有实用价值.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细胞因子、载脂蛋白-2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恒进;刘金春;李楠;蒋春明;孙琤;万骋;王东进;何劲松;张苗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CSA-AKI)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载脂蛋白-2 (NGAL)的影响,并分析与CSA-AKI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CBP治疗的心脏术后AKI成人患者,排除标准:术前已有肾功能不全、CBP 24 h内死亡和资料不完整者.依据CBP后30 d内的转归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 (IL-10)、NGAL水平;所有患者均予多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记录心率、血压、氧合指数、血常规和肾功能.应用SPSS 17.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SA-AKI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患者207例,生存组126例,死亡组81例.CBP前,死亡组患者器官障碍数量、MODS评分(12.91 ±3.68)vs.(6.83±2.19)、APACHEⅡ评分(26.37±9.72)vs.(16.71 ±5.03)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均P<0.05);CBP后,仅生存组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出现明显下降(P<0.05).CBP后,两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下降、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上升(P<0.05).CBP后,仅生存组血清TNF-α(pg/mL) (205.81 ±73.56)vs.(436.17±128.45)和IL-6 (pg/mL)(164.23±63.51)vs.(347.81±130.01)水平显著低于CBP前(P<0.05),而死亡组均未见明显下降.CBP后生存组血清NGAL水平低于死亡组(ng/mL) (108.27 ±49.14)vs.(200.13±61.25),P=0.041.CBP后MODS评分(OR=2.04,95%CI:1.63~5.01)、APACHEⅡ评分(OR =2.57,95% CI:1.59~6.31)、低血压(OR=2.89,95%CI:0.83~9.71)和器官障碍数量(OR=11.36,95% CI:6.90 ~28.34)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联合使用MOD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可更准确地评估CSA-AKI的严重程度.CBP后低血压和器官障碍数量与CSA-AKI患者预后密切相关.CBP治疗CSA-AKI安全、有效,可部分清除TNF-α、IL-6和NGAL,而血清TNF-α、IL-6和NGAL持续高水平提示CSA-AKI预后不良.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早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作者:吴孟章;欧阳荡玉;黄芳;熊光仲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早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岳阳市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既往健康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86例,按急性中毒诊断分级将186例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收集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入院对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抽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10和TNF-α浓度.结果 中毒患者随病情加重而APACHEⅡ评分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患者血清中IL-10浓度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中TNF-α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10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TNF-α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TNF-α/IL-10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呈高度正相关性(P<0.01).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机体同时存在促炎反应和抗炎反应,炎症促进因子过度释放及炎症促进因子与炎症抑制因子平衡失调与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情程度有关,是急性有机磷中毒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机制之一.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的分离现象及意义

    作者:霍开秀;钟荣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与醛固酮(ALD)的分离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放射免疫法测定25例MODS患者(A组)和35例健康成年人(B组)血中皮质醇(COR)、Ang Ⅱ和ALD的含量.结果①A组的COR为(463.28±29.55)nmol/L、Ang Ⅱ(90.01±10.61)ng/L均分别显著高于B组(411.52±26.94)nmol/L、(61.85±9.81)ng/L(P<0.01).而A组ALD的浓度(191.44±59.83)nmol/L显著低于B组(234.51±28.31)nmol/L(P<0.01).②在25例MODS患者中,低ALD的发生率为56%(14/25),高ALD率为12%(3/25).③低ALD组的平均动脉血压(6.23±2.19)kPa低于非低ALD组(7.98±1.97)kPa,P<0.05;低ALD患者其器官衰竭个数(3.21±0.73)、病死率(85.71%)均分别高于非低ALD患者组(2.45±0.69)%、45.45%,P<0.05.结论 MODS患者中存在Ang Ⅱ-ALD分离现象者并不少见,预示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病死率高.

  • 大黄附子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吕春雨;路小光;战丽彬;康新;于健;范治伟;杨荣利;王小周;梁正凯

    目的 观察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大连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收住院的SAP合并ARDS的患者60例,分为健康对照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和大黄汤治疗组,每组20例.3组治疗均包括重症监护、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机械通气、镇静解痉、抑制胰腺外分泌、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健康对照组用温皂水200 ml每日2次保留灌肠,每次保留时间为30 min.大黄附子汤组和大黄汤组分别用大黄附子汤和大黄汤,剂量、使用次数及保留时间均同健康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的APACHEⅡ评分、7d的病死率,以及治疗前、治疗1、3、7d肝肾功能、血淀粉酶、血钙、内毒素、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血气.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和大黄汤组相比,大黄附子汤组患者治疗后3、7d血淀粉酶、血钙、PaO2和PaO2/FiO2、内毒素、以及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同时患者血WBC、ALT、BUN及Cr、CRP、TNF-α、IL-1亦有不同程度好转(P<0.05).结论 大黄附子汤可降低SAP-ARDS患者体内炎性介质,改善氧合功能,降低病死率,明显改善SAP-ARDS患者的预后,且大黄附子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大黄汤的治疗效果.

  • 血液灌流树脂吸附串联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鲁沂;朱永健;李小丽;梁亚凤;梁作鹏;夏永宏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树脂吸附串联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部分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浓度、细胞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符合MODS、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1)治疗组:常规治疗+血液灌流树脂吸附串联CVVH治疗;(2)对照组:常规治疗+CVVH治疗.治疗组每天给予2h血液灌流树脂吸附治疗后,继续CVVH治疗10 h;对照组每天给予CVVH治疗12 h,均连续3d.治疗组于每天血液灌流树脂吸附前、2h后及CVVH治疗10 h后,对照组于每天CVVH治疗前后及以后两组均在病程第5、7、10天分别采血,分离血浆标本置入- 60℃冰箱冻存待检.入室24 h行APACHEⅡ评分,第1、2、3、5、7、10天查T细胞分类,每天监测血乳酸、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液灌流树脂吸附治疗后,血浆TNF-α、IL-6、IL-1β浓度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分类CD3+、CD4+、CD8+、CD4+/CD8+比值均上升(P<0.05);两组患者比较,在第1、2、3天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后,TNF-α、IL-1β、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5天TNF-α、IL-1β、IL-6浓度治疗组较对照组均下降(P<0.05);第10天血浆TNF-α、IL-1β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略低(P>0.05);治疗组28 d死亡5例,对照组28 d死亡6例.结论 血液灌流树脂吸附串联CVVH治疗与CVVH治疗均能有效清除血浆中所检测的3种细胞因子,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病程中期(治疗第5天)降低所检测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及提高患者28 d存活等方面似更具优势.

  •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儿童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葛许华;喻文亮;陈俊;赵劭懂;张琴;肖岳;缪红军;王晓榕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年来使用治疗性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方法在16例急性肝衰竭儿童中的应用,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儿童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201 1年4月至201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PICU住院治疗的急性肝衰竭患儿16例,自入院开始,按需要给予降酶、退黄、抗感染、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等内科综合治疗;符合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后,立即给予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以开始血液净化治疗作为0点,在0、1、2、3、5和7d时点抽取静脉血行血生化、凝血常规检查,比较其在不同时点的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尿素氮(BUN)、肌酐(Cr),在治疗的0d、3d二个时点抽取静脉血行甲胎蛋白(AFP)检测.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两均数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16例患儿均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时间(7.25±2.25)h,连续血液滤过(+透析)时间(120.75 ±33.45)h.其中治愈出院1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治疗2dALT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3dPT明显改善,Cr、TBIL水平明显下降,5 d BUN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相比,治疗性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改善急性肝衰竭患儿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改善预后.

1487 条记录 3/75 页 « 12345678...74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