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经皮低频电刺激的电子孕妇止吐仪的设计与研发

    作者:路鹤晴;杨林;王文刚

    根据经皮电刺激(Transce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原理以及中医经络穴位理论设计一种能有效降低由于妊娠等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的穿戴式电子止吐仪.内关穴是中医常用的减少气滞、胃气上逆等恶心呕吐反应的穴位.经皮电刺激可通过模拟生物电生理信号,抵消或削弱前庭产生的过量生物电,减少和阻止前庭神经冲动向中枢传递.在内关穴进行TENS治疗,可以提高前庭器官对各种运动刺激的耐受性,使得胃蠕动波恢复正常频率,胃蠕动正常后,恶心和呕吐现象就会停止,从而起到很好的预防呕吐的效果.经实际测试,TENS有效减少了孕妇恶心呕吐反应.

  • 经穴经皮电刺激"足三里"穴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方剑乔;赵天征;陈海英

    采用牛Ⅱ型胶原作大鼠背部皮内注射诱发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itis,CIA),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大鼠模型,观察了在"足三里"穴进行经皮电刺激对模型大鼠关节炎发病率、起病时间、关节炎指数、抗Ⅱ型胶原(CⅡ)抗体水平及骨与关节破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穴经皮电刺激治疗,能明显推迟胶原免疫大鼠关节炎的发生,在治疗初、中期,能明显控制造模大鼠的肢体累及率和关节炎病变程度,但不能显著降低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此外,该疗法尚能有效地防止发病大鼠足爪骨与关节的破坏.

  • 经皮电刺激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

    作者:胡良冈;徐晓梅;王良兴;龚永生;范小芳;王胜初

    目的:采用经皮无创的双向电流脉冲刺激舌下颏舌肌,研究这种方法作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可能性和适用性.方法:采用PSG同步监测,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分析给出佳的电刺激参数,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时及时给予适当的电刺激信号,以颏舌肌为主的上气道扩张肌使舌体向前运动,扩大舌咽气道,从而降低上气道阻力,改善夜间低氧血症,使睡眠结构得以改善,达到治疗目的.结果:对22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给予经皮无创电刺激舌下神经分支,经治疗后显效17名,好转2名,无效3名,有效率77.27%.结论:这是一种非手术的、有临床价值的、低费用的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方法.

  • 经皮电刺激夹脊穴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春梅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核因子-κB(NF-κB)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 n=30)、经皮电刺激组(B组, n=30)和对照组(C组, n=30)。采用Allen法复制大鼠T9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术后1 d、3 d和7 d对各组大鼠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GFAP、NF-κB及IL-6的表达。结果术后3 d、7 d,B组大鼠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成绩均明显优于C组(t>3.349, P<0.01)。术后各时间点,B组GFAP、NF-κB及IL-6表达均显著低于C组(t>20.815, P<0.001)。结论经皮电刺激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GFAP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琦;曾炳芳;王金武;张长青;范存义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中运用设定的电参数治疗周嗣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TERESA-神经肌体仪(低频脉冲治疗仪)对23例周嗣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中应用设定好的刺激参数,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结果:23例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损伤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神经纤维平均再生距离达21.3cm(2.03mm/d).再生速度显著快于1-1.5cm/d的平均速度(P《0.05).其中21例(91.31%)感觉、运动功能达S3M3以上.肌电图检查发现经电刺激治疗后17例(73.91%)患者出现再生电位.结论:以设定的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改善受损的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

  • 经皮电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变化的影响

    作者:杨彪;李红军;李俊岑;刘曾平;刘川宁;杨拯;张晓

    目的:探究经皮电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采用改良Allen脊髓损伤打击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BBB评分进行行为功能评估,用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位、定性的检测对照组、电刺激组的损伤段脊髓组织中IL-1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BBB评分显示,术后第1-3天,对照组及电刺激组BBB评分值均为0-1分,电刺激组在损伤后第5天及第7天时BBB评分值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损伤后第1-7天,两组IL-1α、TNF-α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强度呈递增趋势,且于第7天时达峰值,进一步分析得出,电刺激组IL-1α、TNF-α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可抑制脊髓损伤后IL-1α、TNF-α表达,减轻脊髓继发性炎症反应,促进功能恢复.

  • 经皮电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酸性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成功;李俊岑;党彦丽;曾茜;刘超;张晓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TES)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A组)、TES组(B组)和模型组(C组).A组8只,B、C组各32只.用Allen法,复制T9脊髓不完全损伤动物模型.B组损伤后给予损伤部位上2cm位置的皮肤及右下肢小腿位置的皮肤TES治疗7d.BBB评分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来检测GFAP、NGF的表达变化.结果:BBB评分显示,B组与C组相比,评分增加幅度大(P<0.05),SCI各组BBB评分均明显小于A组(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在实验观察的7d中,B组与C组相比,GFAP的表达减少,在第5天达到低值(P<0.05);NGF的表达一直在增加(P<0.05).结论:在SCI后1-7d内,TES能抑制GFAP的表达,促进内源性NGF的合成,可能创造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

  • 脉冲磁刺激治疗在疼痛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冯睿;倪家骧

    利用电和磁刺激缓解疼痛在临床上已经应用多年[1].特别是直接的电刺激如经皮电刺激等的临床应用已经非常广泛.相比而言,磁刺激在疼痛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且主要局限在经颅磁刺激[2].磁场无痛的穿透深层次神经结构的能力相对容易获得,使其在治疗疼痛性疾病具有较大的潜力.特别是在近几十年里,大量学者对经颅脉冲磁刺激及其作用的研究已作了大量报道,使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也有大量文献报道了脉冲磁刺激能缓解多种疼痛.本文就脉冲磁刺激在疼痛领域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 人工电触觉反馈对手抓握力的影响

    作者:许恒;张定国

    目的:为了给受试者提供触觉反馈来完成抓取力的闭环控制,提出各种方法和相应的控制策略,以探究触觉反馈对手抓握力的影响,为假肢手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主要根据动态系统的输出特性提出了四类考察变量(三种失败次数、完成时间、握力的均值和握力的标准差),以及稳定性、快速性和经济性指标,依据上述准则来比较基于经皮电刺激的触觉反馈和无反馈对于控制握力的影响.结果:对于三种失败次数,无反馈模式下的表现均高于触觉反馈模式,尤其是在由摔碎和捏碎引起的失败次数上,无反馈模式下的结果分别为4.3次和4.9次,而电触觉反馈模式下的结果仅为0.6次和0.5次.对于反映时间,无反馈模式下的受试者完成实验的时间为26.4s,而在电触觉反馈模式下,受试者仅用17.7s.在对6个物体的抓取中,电触觉反馈下的握力始终小于无反馈模式下的结果.触觉反馈模式下的等效握力的稳定性要高于无反馈模式下的结果.结论:经皮电刺激的触觉反馈在四类考察变量以及3种目标上均优于无反馈,提示经皮电刺激的触觉反馈对于假肢手握力控制的重要性.随着物体重量的增加,无反馈和经皮电刺激的触觉反馈下抓取力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差异逐渐的减小.

  • 疼痛机制研究对疼痛治疗的推动作用

    作者:韩济生

    疼痛医学与康复医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半个世纪以来疼痛医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该学科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即多学科组成和基础与临床密切配合.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理学家P.D. Wall和加拿大心理学家R. Melzack合作提出了疼痛的"闸门控制学说",这是对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疼痛特异传导学说的一种挑战.闸控学说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在接受伤害性的刺激时,并非作出千篇一律的被动的反应,而是根据当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作出主动的应答;或使疼痛加重,或使疼痛减轻.而其关键部位在于脊髓背角的第II层,被认为是"闸门"所在.大脑的情绪活动通过下行抑制系统或下行易化系统来关闭或开放闸门,起到有力的调控作用.闸门也可被外周刺激所影响,例如轻的触觉可以兴奋粗纤维来关闭闸门,而伤害刺激可兴奋细纤维来开放闸门.这一学说打开了人们的思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根据这一理论,可利用特定的(高频、低强度)电刺激来兴奋粗的有髓纤维,通过抑制同一节段细纤维的传入而发挥镇痛作用,构成了"经皮电刺激镇痛"(TENS)的基本原理.

  •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立贤;冯志顺;刘文泉;胡慧东

    肩关节周围炎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目前治疗肩周炎主要采用神经阻滞、关节腔内注射药物、理疗及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NSAIDs)[2,3]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简称韩氏仪)作为一种经皮电刺激的新型镇痛仪,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4,5],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我院疼痛门诊采用韩氏仪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取得较好效果.

  • 综合康复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后肩痛

    作者:石丽宏;邓海峰;王丽梅;张桂珍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6例早期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和超声波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行综合性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后肩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CT定位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代偿性多汗

    作者:周煦燕;黄冰;姚明;严敏;曹浩强;过建国;侯健;陆雅萍;孙建良;祝则峰

    胸交感神经( ETS)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的经典手术[1-2],但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可高达85%,其中发生严重代偿性多汗者占15%[3],这已成为患者对该手术满意度降低和后悔接受该手术的主要因素[4-5].尽管有人尝试口服胃长宁[6]、注射肉毒素[7]、甚至使用经皮电刺激[8 ]等多种方法来治疗代偿性多汗,但均未取得确切效果.

  • 经皮电刺激治疗脱毒后期稽延性戒断症状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晓东;麦创富;李卫萍;文兴;黄秋艳;邓菊平

    目的:对经皮电刺激治疗脱毒后期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采用LH202H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对76例海洛因依赖者,196人次相应经络穴位电刺激.结果:缓解明显的症状依次是肌肉关节疼痛95.83%,烦躁不安94.59%和四肢麻痹不适93.3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78%.治疗前后症状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根椐临床症状选择适宜的穴位、频率、波形和时间,经皮电刺激治疗对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刺激内关穴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作者:刘建新;赵成文;徐咏梅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皮电刺激内关穴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ASA Ⅰ~Ⅱ级的97例行腹腔镜下胆切除囊术的患者分为四组.空白组(20例):整个手术过程中无任何干预措施;经皮电刺激组(23例):全麻诱导后用电刺激仪以强度100 mA,频率为124 Hz刺激内关穴,直至手术结束;格拉司琼组(34例):于手术开始10 min后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 mg;联合组(20例):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 mg同时给予上述电刺激强度与频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空白组呕吐发生率为20.0%,恶心发生率为45.0%,格拉司琼组呕吐发生率为11.8%,恶心发生率为11.8%,皮电刺激组呕吐发生率为8.7%,恶心发生率为12.6%,联合组呕吐发生率为5.0%,恶心发生率为15.0%.空白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余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术中对内关穴持续经皮电刺激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其作用与预防性应用3 mg格拉司琼相似,经皮电刺激与格拉司琼组在预防恶心呕吐中无协同作用.

  • 一种治疗失眠焦虑的神门穴电刺激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刘毅;孟姣;刘佳;张少波;黄鑫;陈雷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的神门穴电刺激装置,并通过志愿者测试验证效果.方法:该装置包括单穴位电极、电刺激发生器2个部分.以一个圆形皮肤贴片和2个圆形电极构成单穴位电极,对神门穴进行精准刺激;由电刺激发生器按照特定的参数产生低频方波脉冲电,对焦虑失眠的受试者进行治疗;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睡眠改善情况调查,检测该装置的治疗效果.结果:神门穴电刺激装置可以按照特定的参数对穴位进行精确刺激,对失眠焦虑受试者每天睡前进行30 min治疗,连续10d,受试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降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神门穴电刺激装置可以有效减轻焦虑程度、改善睡眠障碍,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案.

  •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脉复合麻醉在颈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崇法;郭艳辉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脉复合麻醉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刺激辅助静脉复合麻醉组(E组)和静脉复合麻醉组(C组),E组麻醉前30 min开始电刺激合谷、内关穴直至手术结束,C组入室静卧30 min开始麻醉,观察记录不同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脑电双频指数(BIS)、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02),记录麻醉药用量、术中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后E组HR(74.2±9.8)、MBP(77.1±9.3) mmHg(1 mmHg=0.133 kPa)高于C组HR(68.1±8.1)、MBP(69.9±8.6) mmHg;苏醒时间(8.4±2.5) min短于C组(11.2±2.8) min.E组丙泊酚(219.1±31.8)mg、瑞芬太尼(136.8±14.5) μg用量低于C组丙泊酚(267.1±53.6) mg、瑞芬太尼(150.0±19.1) μg用量,且E组呼吸抑制(2例)、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0例)发生少于C组呼吸抑制(6例)、低血压(7例)、心动过缓(5例)(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可明显减少循环和呼吸抑制发生,麻醉药物用量少,血流动力学平稳.

  • 经皮电刺激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晓梅;王良兴;陈少贤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又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包括中枢型、阻塞型和混合型,以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常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害性很大,其所引起的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与机体各个器官的病理生理变化相关,尤其是与心、脑、肺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另外,反复发生的睡眠呼吸暂停又可引起睡眠结构紊乱、睡眠片段,导致白天嗜睡,从而引起工作效率下降和交通事故发生率升高.关于OSAS的常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CPAP治疗、手术等,但疗效均尽不如人意.经皮电刺激舌下神经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简单综述如下.

  • 感应电流经皮电刺激治疗半面痉挛临床观察

    作者:聂伟;王建东;叶宗菊

    半面痉挛是以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抽搐为特征的疾病,初症状为眼睑跳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病灶形成,发展成为半面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者连带颈部,作者自1996年以来应用感应电流经皮电刺激[1]治疗半面痉挛取得满意效果.

  • 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圆荣;赵若华;杨柳;林江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经皮穴位刺激对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低频脉冲刺激双足三里和三阴交,记录干预前及4周后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多伦多评分(TCSS)及总有效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终纳入有效例数67例,其中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干预4周后观察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SS 总分、感觉功能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低频脉冲穴位刺激能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型病人的症状。

5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