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实用皮肤病学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 실용피부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293
  • 国内刊号: 11-565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sypf.cnmanu.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蓉娅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阴茎中线囊肿一例

    作者:尚进;李佳峻;周拥军;张辉;韩姜;王会鑫;朱思锦;马伟贺

    患者,男,18岁。发现龟头近尿道口处起囊肿1年。患者1年前洗澡时发现阴茎腹侧起一粟粒大肤色丘疹,无自觉症状,一直未来就诊。后皮损逐渐增大为半透明囊肿,于2012年7月12日来我部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系统性疾病及其他皮肤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情况:生殖器发育正常,龟头近尿道口下方系带处见一绿豆大半透明肤色囊肿,表面光滑,疱壁较薄,内容物澄清透明,周围无浸润,质地较软,有弹性,无明显触痛及压痛,局部无外伤史及炎症反应,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出、凝血时间及肝功能正常。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正常,真皮内形态不一的中空囊腔,与表皮不相连,囊腔为层数不等的假复层柱状上皮,部分区域的囊壁仅为单层细胞,一些上皮细胞胞质透明,考虑中线囊肿(图2)。诊断:阴茎中线囊肿。治疗上行局部皮损切除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关键词: 囊肿 阴茎中线
  •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牛建荣;党育平;郭广进

    患者,男性,31岁,会计。主因双上肢肢端反复发生对称性黑褐色角化性皮损6年,于2014年7月7日就诊。患者6年前自吉林来北京工作后,无明显诱因于每年5月份起双上肢肢端出现对称性黑褐色角化性皮损,无任何自觉症状。皮损遇水或汗液浸泡后发白,至当年8月底左右上述皮损可逐渐自行消退。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否认特殊化学物品及药品接触史。皮肤科检查:双腕屈侧、手背对称性黑褐色角化性皮损,似污垢样,皮纹明显,边界清楚,以腕屈侧为明显。经水浸泡后皮损发白,隆起(图1),干燥后恢复原状。手腕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呈明显网篮状,棘层肥厚,表皮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毛细血管轻度扩张,血管周围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图2)。真菌检查阴性。诊断: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给予维A酸类软膏、尿素软膏及润肤等治疗2周,患者皮损部分消退。之后,患者中断所有治疗。2014年9月初患者皮损开始消退,于9月底之前皮损完全消退,恢复正常肤色。

    关键词: 肢端角化病 对称性
  • 儿童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一例

    作者:苗朝阳;王建峰;杨旭芳;郭付云;黄彬彬;张晓艳

    患儿,女,6岁。主因躯干、四肢散在对称分布的灰褐色及灰红色斑1年余,于2013年10月10日就诊。1年余前,患儿双侧腘窝处皮肤自发出现对称分布灰红色斑,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未治疗,逐渐变为灰褐色斑,皮损逐渐增多,扩展至双侧四肢、躯干及足背部。遂后灰褐色斑片颜色逐渐变浅,未完全消退,无疼痛、瘙痒等明显的自觉症状。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他克莫司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病情短暂缓解,停药后皮损反复,范围扩大。2013年9月就诊于当地省人民医院,臀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基底细胞灶状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单一核细胞浸润,未明确诊断。既往无结核病、药物过敏史及长期用药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疾病。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臀部及足背部皮肤散在对称分布的灰褐色、灰红色斑及少量淡灰褐色斑,表面平坦光滑,部分皮损融合成片,灰红色斑片边缘可见少许细薄鳞屑。新旧皮损共存,旧皮损颜色变淡,但有色素沉着;新发皮损表面粗糙,边缘呈堤状、红色微隆起(图1)。头面部、颈部及手部未见皮损。右下肢灰红色皮损处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层细胞灶状液化变性,基底层色素轻度增加,真皮浅层稀疏淋巴细胞浸润(图2)。结合临床诊断为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本例患儿给予维生素C 0.4 g每日2次口服,他克莫司软膏和维生素E乳膏每日1次、尿素乳膏每日2次外用。治疗4个月后,原有皮损颜色变淡,未见新发皮损,目前仍在随访中。

  • 人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发生继发于放射治疗的皮肤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张士发;金光玉;赵丽萍;韩阳;王艳红;王良民

    患者,女,24岁,学生,籍贯及居住地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因左乳房皮肤破溃3个月,于2012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出生后即发现左乳房、下腹部出现红色皮损,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给予放射性核素帖敷治疗1个疗程(具体剂量不详),并冷冻数次,血管瘤逐渐消退,但左乳房皮损照射处遗留色素脱失斑。此后皮损未复发。3个月前左乳房皮肤瘙痒,搔抓之后出现破溃,迅速增生呈菜花状隆起,有较多恶臭味分泌物。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皮肤溃疡,局部换药10余天无效。既往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阳性3年余,无自觉症状,未治疗。否认其他系统性疾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及毒品接触史。家族史无特殊。系统检查:一般状况良好,体重63 kg,眼结膜无充血,口腔无伪膜,心、肺、腹部、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乳房完全被菜花状隆起且表面破溃的肿物所覆盖,面积8.0 cm×12.0 cm,上覆较多脓性分泌物,有小的污秽结痂,伴有恶臭。皮损界限清楚,质地Ⅱo硬,基底浸润明显,无触痛。其外侧可见月牙状、边缘略不规则色素脱失斑。左腋窝处可扪及有2个蚕豆大淋巴结,质地Ⅱo硬,活动良好,无触痛(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IgG、IgM、IgA、C3、C4、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糖等均正常,HIV抗体阳性。彩超检查:双腋窝各有一个增大淋巴结,左右大小分别为0.4 cm×1.0 cm和0.7 cm×1.3 cm。腹部检查未见异常。胸部X线:心、肺未见异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局部残缺不全,棘细胞层变薄,上皮脚增宽、下延。真皮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瘤细胞团或条索,上方与表皮相连,下方浸润至真皮深层。瘤团内可见角珠及较多角化不良细胞;较大的瘤团内可见外毛根鞘及角囊肿。瘤团之间纤维组织增生,散在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粒细胞等浸润。瘤细胞多数较大,细胞间桥明显,胞质丰富,细胞核较大、深染,异形性明显,可见较多病理核分裂像(图2)。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治疗:因该例患者肿瘤尚未侵袭到胸大肌,拟收入院行保留胸大肌左乳房切除术,患者要求回原籍治疗,后失访。

  • 黏液水肿性苔藓一例

    作者:吴洁;陈向齐;陈胜平

    患者,女,47岁。主因面部、躯干、四肢多发瘙痒性皮损2年余,于2013年10月就诊。2年前,上肢出现10余枚粟米大肤色丘疹,伴瘙痒,夜间明显,后皮损逐渐增多蔓延至躯干、面部及四肢,诉夏季少汗。曾于外院行组织病理检查考虑为丘疹性弹性组织破裂。平素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系统检查无特殊。皮肤科情况:眉间见4 cm×3 cm大小红色浸润性斑块,边界不清,质韧,双颊及耳郭亦见类似轻度浸润性红斑(图1a);躯干、四肢见弥漫分布粟米至米粒大肤色或淡红色平顶丘疹,质中,部分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不融合(图1b,1c)。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沉无明显异常,自身抗体谱未见明显异常。背部皮损组织病理:真皮上部见大量黏蛋白沉积,纤维细胞及胶原增多,胶原束排列不规则(图2a),AB-PAS染色阳性(图2b)。诊断:黏液水肿性苔藓。患者未行系统治疗,仅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未规律随访。

  • 红皮病性银屑病并发结核菌感染一例

    作者:张德全;夏志宽;陈卫;丛林;敖俊红;王聪敏;杨蓉娅

    患者,男,61岁。主因全身反复起红斑、鳞屑6年,加重1个月,咳嗽1周伴发热,于2014年3月28日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红斑、鳞屑,伴瘙痒,后皮损面积逐渐增大,皮损数量逐渐增多,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给予外用药物治疗后病情可好转,但停药后病情反复。1个月前患者外用“蒙古药膏”后全身多处出现红色皮损,后皮损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片,直至累计全身皮肤,1周前出现发热、干咳,体温在36.1~38.0℃。既往有糖尿病病史6年,长期应用胰岛素治疗,有腰椎压缩性骨折及右侧胫腓骨骨折手术史。体格检查:体温36.1℃,双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口角糜烂,右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

  • 光动力治疗手指鲍恩病一例

    作者:徐慧青;孙文彪;何惟薇;陈洁;朱海泳;吴文育

    患者,女,64岁。主因左手无名指皮损3年余,于2013年12月20日就诊。3年余前,患者左手环指出现一小红斑,无自觉症状,渐扩大并出现脱屑、破溃、反复糜烂、不易结痂,累及第一指节的屈面和侧面,多次在当地医院以湿疹治疗无效。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无光敏史和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手无名指第一指关节屈面及侧面可见一3 cm×2.5 cm出血性糜烂性红斑,边界清楚,部分边缘略隆起、结厚痂(图1)。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生,表皮各层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有不典型性,细胞增大,核有异形、深染,可见角化不良细胞,基底细胞层完整(图2)。诊断:鲍恩病。

  • 成人型胶样粟丘疹一例

    作者:王彩梅;严红霞;徐秀莲;贾虹

    患者,男,42岁,电工。主因鼻背部丘疹5年余,于2014年3月11日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鼻部出现米粒大小的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近年来,皮损逐渐增多、增大、融合,大约黄豆大小。患者既往体健,有长期暴露于电焊光的工作接触史以及室外日光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鼻背、鼻翼部可见粟米至黄豆大小的淡黄色半透明丘疹,部分融合,质地坚韧,有蜡样光泽(图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萎缩,真皮浅层可见团块状均质性嗜伊红物质,有裂隙形成,其周围可见较多的日光弹性纤维变性(图2a)。结晶紫染色阳性(图2b)。诊断:胶样粟丘疹。告知患者本病对健康无影响,如出于美容方面要求,可考虑给予皮肤磨削术或长脉冲Er:YAG激光治疗。患者拒绝治疗,嘱其避免长期光暴露、涂防晒霜保护皮肤,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皮损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粟丘疹 胶样
  • 幼年型皮肌炎一例

    作者:田秀丽;李军友;李文竹;骆志成

    患儿,女,8岁。主因面部水肿性红斑5个月,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痛1个月,于2013年9月22日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儿面颊部出现大小不等红斑,自行外用皮康王、蛇油膏治疗,皮损未见明显好转,此后近3个月未行任何治疗。2个月前患儿眼睑出现红肿,且吞咽硬质食物有哽噎感,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不详,尿常规未见异常,未予治疗。遂就诊于当地某私人诊所,诊断为过敏,给予口服药(具体不详)治疗后,皮损明显好转。但停药后眼睑周围、面颊部红斑加重,水肿明显,颈部、腰骶部出现少量斑丘疹。1个月前原有皮损逐渐加重,并出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蹲起困难,声音嘶哑,发音不清,说话带鼻音;就诊于当地市人民医院,血生化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98 U/L(正常值0~5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367 U/L(0~50 U/L),肌酸激酶4322 U/L(0~19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006.31 U/L(0~25 U/L);降钙素原0.17 ng/ml(0~0.046 ng/ml);C反应蛋白19.25 mg/L(0~8.20 mg/L);红细胞沉降率24 mm/1h(0~20.0 mm/1h);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诊断为肌炎。给予醋酸泼尼松15 mg每日3次、维生素E 0.1 g每日1次、维生素AD丸1粒每日1次、磷酸氢钙2片每日2次口服治疗,患儿面部水肿及红斑好转,但肌无力、肌痛、吞咽困难及发音不清症状逐渐加重,出现不能独坐或站立、平卧不能抬头或翻身、吞咽软食困难、饮水呛咳、不能言语等症状。半月前患儿出现间断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体温高达38.9℃。自发病以来,患儿无雷诺现象、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二便正常。患儿自幼易感冒,喜俯卧式睡姿。近2年患儿行走不稳,易摔倒。入院体格检查:T 36.8℃、P 103次/min、R 20次/min、BP 89/56 mmHg(1 mmHg=0.133 kPa)、体重22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精神差,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3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皮肤科情况:双上眼睑、面颊可见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境界尚清楚,压之褪色;面部、颈部、腰骶部可见多发点状褐色色素沉着斑,呈异色病样改变,部分斑疹上可见糠秕状鳞屑;双手指端屈侧散在分布米粒大红斑,压之褪色。皮损基本对称分布(图1);未见Gottron丘疹;双上肢近端肌肉有压痛,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2级。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10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75 U/L,肌酸激酶218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74 U/L,乳酸脱氢酶13.5μmol/(s·L);肝炎全项、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未见异常。心电图示:心率103次/min,窦性心动过速。腹部彩超、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诊断:①幼年型皮肌炎;②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止咳化痰对症治疗2 d,患儿仍有间断午后低热,并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胸部CT示:双肺上叶后段片絮状密度增高影,左肺下叶有片状渗出影,考虑“肺结核”。患儿家长要求出院,于专科医院治疗肺结核。随访得知患儿于专科医院行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接受抗结核治疗1周后,又转另一家医院给予环磷酰胺治疗皮肌炎,但疗效欠佳,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半个月后患儿死亡。

  • 深圳地区黄褐斑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雅洁;王启操;杨鹏;麦跃;孙林潮

    目的:探讨影响黄褐斑患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黄褐斑干预策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家族史、季节变化、精神(劳累)、日光照射、妊娠、敏感性皮肤为黄褐斑的危险因素,其OR值依次为0.131,1.650,12.995,0.269,36.460,78.075,14.695。防晒为黄褐斑的保护因素,其OR值为0.101。结论通过对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年龄、家族史、季节变化、精神(劳累)、日光照射、妊娠、敏感性皮肤是深圳地区黄褐斑发生的危险因素,防晒、心情愉悦为黄褐斑保护因素。而睡眠质量、睡眠不足、节育方式、化妆品因素与黄褐斑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小腿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杨;沈柱

    目的:通过与达力士(卡泊三醇软膏)对比,了解得肤宝(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小腿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先对200例银屑病患者病变小腿给予得肤宝外用治疗2周(第1疗程),然后将两侧小腿分别作为试验侧和对照侧,试验侧给予达力士治疗2周,对照侧给予得肤宝治疗2周(第2疗程)。在治疗前和第2疗程后,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PAS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终获得149例有效数据,得肤宝组疗效明显优于达力士组(t=7.2545,P<0.0001),不良反应(瘙痒、皮损、皮肤烧灼等)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得肤宝治疗小腿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小剂量羟氯喹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刘振锋;任慧斌

    目的:评价小剂量羟氯喹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以依匹斯汀口服,每日1次,外用10%氧化锌软膏,每日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羟氯喹口服,每日2次。治疗时间为4周。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58.3%),治疗第1、2、3、4周试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羟氯喹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 别嘌醇所致药疹25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江珊;童汉云

    目的:分析别嘌醇所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9—2012年住院治疗的25例别嘌醇所致药疹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平均潜伏期为(21.3±2.4)d,其中麻疹样型5例,重症多形红斑型10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8例,剥脱性皮炎型2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全身症状,均早期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3例痊愈出院,1例因癫痫发作转神经内科继续治疗,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9.5±3.1)d。结论别嘌醇所致药疹具有潜伏期长、临床表现较重、病程长的特点。早期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药疹 别嘌醇
  • 3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

    作者:张晓梅;杨春香;王芳兰;董高宏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大脑、脑膜或脊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在患梅毒后1~1.5年时,脑脊液(CSF)异常发生率高,未经治疗的患者23%~87%可发展为临床神经梅毒[1]。我院自2005年以来针对收治的神经梅毒患者采取了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康复锻炼为主导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神经梅毒 护理 干预
  • 五味消毒饮联合仙方活命饮治疗重度痤疮临床观察

    作者:张明;赵晓广;刘巧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联合仙方活命饮治疗寻常性重度痤疮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门诊寻常性重度痤疮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给予中药五味消毒饮联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方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米诺环素胶囊口服,2组均外用玫芦消痤膏,疗程6周。结果试验组痊愈率66.7%,显效率23.3%;对照组痊愈率60%,显效率23.3%;两组痊愈率、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五味消毒饮联合仙方活命饮治疗寻常性重度痤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多媒体资料库的建立及在皮肤性病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元朝;何威;王儒鹏;周春丽;张斌;何仁颖

    皮肤性病学实习教学重要的内容是对典型病例建立形象性认识,但患者配合临床示教的意愿不高,且皮肤性病发病呈季节性分布,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实习生往往不能接触到大纲要求的全部病种。为此,教研室建立了典型临床图片、视频影像资料及网络教室等组成的多媒体资料库,有效弥补了因患者不配合示教及皮肤病发病时间的季节性限制而导致的病种缺失,明显提高了实习教学的效率,减轻了带教老师的负担,但在培养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尚待进一步提高。基于网络教室的出科考核将越来越重要,但其包括的多媒体资料库及人机交互技术、网络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 桥式双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176例临床分析

    作者:任杰;代永霞;李歌;李振鲁

    目的:评价桥式双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桥式双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176例腋臭患者,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1年评估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76例患者中,治愈164例(93%),有效12例(7%),总有效率100%。其中有4例患者切口发生表浅溃疡,延期愈合,留下轻微瘢痕。全组腋毛均减少,出汗减少,皮肤质地柔软,无感染、无血肿。结论桥式双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操作方便,切口美观,不良反应少。

  •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法筛选孢子丝菌特异性探针

    作者:孙田;刘晓明;张振颖

    目的:筛选出对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方法以50株纯培养的孢子丝菌及标准株为样本,以毛霉、烟曲霉、念珠菌各1株为阴性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法(PCR-ELISA)对已报道的5个孢子丝菌特异性探针(U26852、U26866、U26866'、M85053及AF117945)进行筛选。记录各探针与合成DNA片段杂交底物显色与否及酶免疫测定指数(EI)值。结果 PCR产物测序证实5个探针均位于产物序列上;在相同的ELISA条件下,探针U26852显色强,EI值高。结论针对28SrRNA的探针U26852是目前与孢子丝菌结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探针。

  • 先天性厚甲症一家系的KRT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刘小丽;李宏文;陈露珠;石娴;张彩娥;邓云华;陈兴平

    目的:检测一先天性厚甲症(PC)家系的致病基因KRT6a、KRT6b、KRT16、KRT17,以期找到其可能的致病突变。方法常规收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同时采集同地区100名健康自愿者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分别提取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KRT6a、KRT6b、KRT16、KRT17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产物纯化后直接行DNA测序,比对分析其基因突变位点和类型。结果 PC患者KRT6a基因第1号外显子存在错义突变c.521T>C(p.Phe174Ser),而正常家系成员和正常对照组均无此突变,KRT6b、KRT16和KRT17基因也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该PC家系的患者存在一个错义突变——KRT6a基因第1号外显子c.521T>C(p.Phe174Ser)。该突变是导致PC发病的分子基础。

  • 重庆市人群皮肤类型调查及小红斑量和小持续黑化量测定

    作者:戚东卫;吕静;龚娟;刘毅

    目的:调查重庆市区人群的皮肤光型(又称日光反应性分型),以及小红斑量(MED)和小持续黑化量(MPPD)的范围。方法按照Fitzpatrick分型问卷调查皮肤类型, GS2004/2006多波段日光模拟器测定受试者的MED和MPPD。结果200名受试者的Ⅱ型、Ⅲ型、Ⅳ型皮肤分别占15.0%、73.5%、11.5%,未见Ⅰ、Ⅴ、Ⅵ型皮肤。Ⅱ、Ⅲ、Ⅳ型皮肤MED均值分别为(63.21±18.22) mJ/cm2、(70.23±17.01) mJ/cm2、(78.45±20.11) mJ/cm2, MPPD均值分别为:(12.52±3.41) J/cm2、(10.22±3.09) J/cm2、(8.43±2.51) J/cm2,从Ⅱ型~Ⅳ型皮肤,MED值逐渐增加,而MPPD值逐渐减小,在不同皮肤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皮肤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皮肤类型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所调查的重庆市人群中皮肤类型以Ⅲ型为主,其MED、MPPD平均值分别(70.23±17.01)mJ/cm2、(10.22±3.09) J/cm2,重庆市人群皮肤类型与国内其他几所大城市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而紫外线MED、MPPD值范围与国内其他地区有一定差异。

  • 过氧化氢诱导人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建立

    作者:田军;朱龙飞;坚哲;刘邦民;李强;李春英;高天文

    目的:建立不同浓度的H2O2诱导人黑素细胞系PIG1产生氧化应激状态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白癜风氧化应激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人黑素细胞系PIG124 h,光学显微镜观察黑素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CCK-8法检测处理后细胞活性,硫代硫酸巴比妥法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产生情况。结果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黑素细胞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凋亡及坏死逐渐增加;以0 mmol/L浓度作为对照,0.50、0.75、1.00、1.25、1.50、2.00 mmol/L的H2O2分别处理人黑素细胞系PIG1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8%、11.5%、15.6%、22.7%、38.7%和57.5%;细胞活性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及MDA含量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1.00 mmol/L浓度处理24 h后开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文摸索出了H2O2引起人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佳实验浓度,并成功建立了人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胡治丽;任芳;杨瑞;桑红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SPTC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1997—2014年,检索词包括“皮下脂膜炎”、“T细胞淋巴瘤”、“淋巴瘤”,共收纳192例SPTCL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2例患者中男97例,女95例,男女发病无差异。发病年龄1岁5个月~82岁,平均年龄34岁。首发部位以四肢(54%),躯干(36%)常见。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抗原:CD3、CD45、CD45RO。81例患者就诊初期即出现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92例患者有明确的随访时间,其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并发HPS患者为43例,未并发HPS患者49例,这两组患者生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B症状(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的患者与无B症状的患者生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SPTCL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并发HPS及有全身症状的患者预后较差。

  • 全国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研修班招生

    作者:

    全国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研修班自2002年开办以来,已有4000余名国内外各级皮肤科教授、医师,皮肤美容师、技师,药师,化妆品工程师、技师,医学生等参加培训,促进了我国皮肤美容外用药与化妆品结合,皮肤美容与化妆品的融合与发展、中西医药结合,参加学员掌握了配制技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医学美容杂志社和马振友皮肤病研究所等机构于2014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继续举办研修班(继续教育文号陕:14070),学期5天,以《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手册》第2版为教材,以外用药与化妆品制备示教和实习为主,有全国名老中医艾儒棣传授中医外用药应用与炼丹,赵炳南嫡传弟子邓丙戌传授赵炳南经验及鲜药应用及配制技术,顾伟程、马振友、李维凤、王伯亚教授和药师等传授和示教外用制剂配制技术,张宝元工程师传授化妆品配制技术。另提供皮肤美容原料药及教材邮寄信息。

  • 第十四届全军皮肤科专业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全军皮肤科专业委员会

    2014年10月16~18日,在云南昆明成功召开了“第十四届全军皮肤科专业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全军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主办、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以及《实用皮肤病学杂志》共同承办。全军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蓉娅教授大会致开幕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唐斌副院长代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向大会致欢迎辞。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委张学军教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候任主委郑捷教授,昆明医科大学一附院、云南省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何黎教授及云南省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邓丹琪副院长,全军皮肤科专委会顾问杨雪琴教授和刘玉峰教授分别在本次大会上做了专题演讲。

  • 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作者:刘俊伶;冯燕艳;普雄明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以鳞屑性红斑、斑丘疹为特征。代谢综合征(MS)是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并发高血糖、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等多种代谢异常的病理状态。目前认为,银屑病不是一种单一的皮肤病,而是与多个系统性疾病相关联的疾病,许多临床和流行病学观察研究亦证实此观点。现对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以及诱发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 银屑病 代谢综合征
  • 白癜风免疫学遗传背景新进展

    作者:王倩倩;项蕾红

    近来白癜风致病基因被证实可以调控与白癜风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这说明白癜风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密切关联,它们有共同的致病因素,受共同易感基因调控。因此探讨白癜风免疫学遗传背景可以为白癜风的治疗提供良好的科研基础。

  • 结节性痒疹病因及治疗进展

    作者:周春岩;刘元林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结节性损害,伴剧烈瘙痒。目前研究表明,神经因素和免疫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皮损内神经组织增生明显,在皮损中发现多种神经肽类物质(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同时本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感染因素及某些系统性疾病有关。具体的病因病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治疗上多采用局部外用、局部注射、口服及物理治疗等,为了取得满意疗效临床上多采用两种或数种方式联合治疗。

  •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药物注射治疗进展

    作者:陈卫;杨蓉娅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但均有组织修复和再生的调节机制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创伤修复出现异常的纤维化的特点。临床上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不仅给患者带来面容损毁,且即使使用手术方法切除也易复发。药物局部注射广泛应用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其方法简单且疗效确切,在预防和早期治疗上有明显优势;在这方面研究进展也较快。该文主要就常用的注射治疗药物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在白癜风表皮移植术供皮区创面的应用

    作者:唐莉;翟志芳;葛兰;施宗平;李垚莹

    目的:观察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应用于白癜风表皮移植术供皮区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接受自体表皮移植术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金霉素眼膏加无菌纱布覆盖创面。观察并比较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癜风表皮移植术患者供皮区创面应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与传统敷料相比优势明显。

  •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严正声明

    作者:

    近日,编辑部接到作者来电反馈称有某些不法分子冒充我刊或打着与我刊合作的旗号,在网络上发起征稿并收取费用。在此,编辑部特严正声明:《实用皮肤病学杂志》从未与任何单位、个人或网站有过合作征稿事宜。本刊惟一投稿网站为http://sypf.cnmanu.net/,投稿前不收取任何费用。其他任何网站标明与本刊合作的消息都是不法分子的虚假信息。请各位同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

  • 心血管梅毒现状(续)

    作者:傅志宜;王佩显;车雅敏

    梅毒做为一种世界性的性传播疾病已有数百年的传播史,至今发病率仍在逐渐增长。其中,心血管梅毒由于发病的隐匿性和治疗的困难性,给人体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本刊上期报道了傅志宜教授、王佩显教授、车雅敏教授联合撰写的《心血管梅毒现状》的上半部分,总结了心血管梅毒的发病现状,分析了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本期述评栏目将刊登本文的下半部分,3位专家继续对心血管梅毒的诊断与治疗现状进行解析,其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建议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梅毒 心血管病
实用皮肤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