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实用皮肤病学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 실용피부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293
  • 国内刊号: 11-565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sypf.cnmanu.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蓉娅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眼睑毛母质瘤一例

    作者:鹿见香;梁思;甘超男;曾伟贤;杨顶权;白彦萍

    临床资料
      患者,女,79岁。主因右上眼睑肿物3个月,于2013年1月8日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上眼睑出现一绿豆大小丘疹,逐渐增大至鸽子蛋大小,偶有瘙痒及疼痛,伴有右侧面部肿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1次口服,血压控制在100~120 mmHg/140~160 mmHg(1 mmHg=0.133 kPa),糖尿病病史10年余,接受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6.8~7.86 mmol/L。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眉上可见一6.0 cm ×7.8 cm×2.2 cm椭圆形暗红色外生性肿物,皮薄光亮,失去正常皮纹,可见夹杂白色颗粒状物质的内容物,质地软,部分触之有波动感,无破溃、渗液、结痂及毛发,无压痛,基底不硬,无浸润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未见窦道(图1)。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门诊诊断为皮肤肿物继发感染,予以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用、丹参酮胶囊口服0.5月,肿物未见明显缩小;遂以皮肤肿物待查行皮损切除术。局麻下选择纵行切口,术中肉眼见灰红色球形肿物1枚,带梭形皮肤,直径8 cm,与被覆皮肤真皮界限不清;肿物表面带有少许脂肪;切面囊性变,囊腔直径5 cm,囊壁粗糙不平、质脆,有灶性钙化,肿物切除后邻近皮肤直接拉拢缝合(图2)。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基本正常,瘤细胞聚集成多叶状,有钙盐沉积,单个肿瘤小叶团块由基底样细胞和影细胞构成(图3a,3b)。诊断:毛母质瘤。3个月后回访,伤口愈合良好,肿瘤无复发。

    关键词: 毛母质瘤 组织病理
  • 蜱叮咬一例

    作者:牛红梅;王爱东;张远涛

    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主因左臀部虫叮咬有刺痛感2 d,于2013年6月20日就诊。患者2 d前去黄山旅游后,左侧臀部有刺痛感,自检看到一虫叮咬皮肤,虫体逐渐变大、饱满,自行无法去除。患者一般状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患者左侧臀外侧皮肤叮嵌一花生米大小紫褐色椭圆形虫体;放大镜观察其有四对末端尖锐的足,喙器已深深刺入皮肤,不易脱落,叮咬处周围皮肤无明显红肿(图1)。诊断:蜱叮咬。给予2%利多卡因1 ml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局部封闭叮咬处周围皮肤,同时用液体石蜡厚涂虫体头部使其窒息而松口,5 min后用镊子轻拉出虫体,用碘伏消毒伤口,给予罗红霉素150 mg每日2次口服共3 d,预防感染;盐酸左西替利嗪5 mg 每日1次口服共7 d,预防中毒症状。嘱患者症状加剧及时就诊。2周后随访,患者叮咬处已愈合,全身无异常。

    关键词: 蜱叮咬
  •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作者:宋志强;钟华;翟志芳;钟白玉;郝飞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主因躯干、双上肢红斑2年,于2010年8月7日就诊。患者2年前面部、躯干双上肢开始出现红斑,并进行性增多,偶伴瘙痒。皮损遇热或进食辛辣食物加重。无关节肿痛、口腔溃疡、皮肤黏膜出血、吞咽困难等不适。平素体健,无酗酒史。家族中无类似发病者。院外多次诊断“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部分皮损给予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无明显缓解。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双上肢散在大小不等的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图1),皮损摩擦后未见风团出现,无肝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增大。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均正常,抗核抗体(ANA)(-);抗可浸出核抗原(ENA)(-),肝肾功能无异常,癌胚抗原(CEA)11.84 ng/ml(正常值0~15 ng/ml)。背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处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可见到中度的单一核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为圆形、椭圆形,细胞大小较一致,分化良好,未见明显炎症反应(图2a);甲苯胺蓝染色可见部分细胞胞质内紫红色颗粒(图2b)。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诊断为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建议病人行骨髓穿刺、X线检查、免疫球蛋白测定等进一步检查,患者因经济等原因,拒绝检查。电话随访1年,皮损无明显变化,仅在饮酒后出现皮损加重,但可恢复。

  • 二期梅毒误诊为药疹一例

    作者:宗丽娜;李海涛;杨蓉娅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主因口腔黏膜溃疡1周,全身红斑4 d,于2011年7月30日就诊。2周前患者因口服“中药丸”治疗面瘫,2 d后出现眩晕,遂停药。1周前口腔黏膜出现多处溃疡伴疼痛,未予重视。随后阴囊部位出现红斑伴剧烈瘙痒,4 d前红斑波及至全身,曾给予抗过敏药治疗,但效果不佳,门诊以“多形红斑型药疹”收入院。既往有关节炎30年余;腰椎间盘突出20年余;20年前行疝气修补术;轻度脂肪肝20年;面瘫5年。否认有肝炎及结核病史,否认有外伤史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有非婚性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口唇干燥、皲裂,口腔黏膜见多处溃疡,双手掌见数个绿豆大小的圆形玫瑰色斑丘疹;躯干、四肢及阴囊部皮肤可见绿豆至蚕豆大小的水肿性红斑及暗红的斑丘疹,形态多样,部分融合成片,以躯干部较重,边界清楚(图(图1a);阴囊及肛周部见糜烂,少量渗出,肛周见扁平丘疹,表面糜烂(图1b,1c)。右下腹皮损活检行组织病理:真皮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增生,符合二期梅毒组织病理改变(图2)。梅毒血清学检查(2次):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 ;(+),滴度1∶16;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诊断:二期梅毒。治疗: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罗氏粉针)2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 d,皮损逐渐消退,复查RPR阴性。

    关键词: 梅毒 二期 药疹
  • 苔藓样药疹一例

    作者:林伟;孙晓杰;李铁男

    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主因全身起紫红色扁平丘疹,伴瘙痒5 d,于2012年5月8日就诊。患者于40 d前,躯干、掌跖部位出现红斑,确诊为二期梅毒,予卞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用药3周,上述皮疹基本消退,复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为1∶8,继续上述治疗未中断,期间未应用其他任何药物;5d前,患者躯干、四肢开始出现红色丘疹,约米粒大小,皮损渐增多,泛发,进展迅速,颜色逐渐变为紫红色,部分皮疹表面见脱屑,患者自用“皮炎平”无好转。既往史:二期梅毒驱梅治疗后,现RPR滴度为1∶2。否认类似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见米粒至豆粒大小、圆形或多角形、红色或紫红色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部分皮损表面附有白色鳞屑或结痂;皮损分布密集且均匀,部分融合成斑块,双手腕屈侧,手掌部皮损疣状增生,上附黏着性白色鳞屑。无口腔黏膜及甲损害(图1a-1c)。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颗粒层增厚,可见胶样小体,表皮突呈锯齿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浸润,真皮可见嗜酸粒细胞(图2)。诊断:苔藓样药疹。治疗: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80 ml/d静脉滴注、盐酸左西替利嗪5 mg/d口服,地奈德膏外用。连续治疗15 d后,皮损基本变平消退,部分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斑。出院后1个月,复查RPR滴度为1∶2,随访半年,皮损未复发。

    关键词: 药疹 苔藓样
  • 甲真菌病并发绿甲一例

    作者:马国安;王宝娟

    绿甲(green nails)是一种获得性感染性疾病,多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继而产生绿色素进入甲板,致使甲板呈绿色。本病临床报道较少,甲真菌病并发绿甲的病例,近10年来未见报道,我科门诊近期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甲真菌病 绿甲
  • 带状结缔组织痣一例

    作者:马雪婷;潘胡丹;郑占才;白彦萍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主因左上肢丘疹、结节、斑块7年余,于2013年5月3日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前臂远端内侧皮肤出现簇集性的绿豆至黄豆大的黄白色丘疹、结节,部分融合成斑块,无自觉症状,未诊治,后皮损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5年前左手腕部、肩部陆续出现同样皮损,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中药外用制剂(具体不详),效果欠佳;2个月前左前胸部新发绿豆大小的丘疹,逐渐融合成斑块。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胸闷、咳嗽、咯血,无关节、肌肉酸痛等不适,睡眠及饮食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相关疾病史,无遗传性家族病史。体格检查:患者一般状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前臂内侧、左肩部及左前胸部有呈带状分布的黄白色或暗褐色丘疹、结节、斑块,部分融合,直径约2~5 cm;皮损表面凹凸不平,界限清楚,主要沿单侧分布,未超过中线;质地较周围皮肤硬,无压痛(图1)。分别取左前臂内侧及左前胸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真皮中下部胶原纤维大量增生、增粗、排列不规则,某些部位呈碎片状(图2);弹性纤维染色(-)。四肢长骨X线检查未见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区。诊断:带状结缔组织痣。未给予治疗,随访至今,现有皮损未消退,亦无新发皮损。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痣 带状
  • 外伤后甲畸形一例

    作者:康道现;周开华;邹晴;王璐

    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主因右足第1趾甲外伤后畸形1年,于2013年5月10日就诊。1年前患者右足第1趾外伤后,甲板脱离甲床生长,并逐渐变厚,呈弓形,影响穿鞋。既往史无特殊。系统查体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足第1趾甲变黄、增厚,呈弓形,甲板远端抵触甲床,弓形甲板脱离甲床,与甲床间形成一直径约0.4 cm半圆形空腔(图1),无触痛。诊断:外伤后甲畸形。局部常规消毒后以2%利多卡因行患趾根神经阻滞麻醉;CO2激光沿甲弓根部切除整个弓形甲板。再用止血钳拔出残余变形甲板,重现甲床(图2)。术后三角形纱布包扎。隔日换药,口服头孢地尼胶囊及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患者无不良反应。2个月后逐渐有新甲从甲根贴甲床长出(图3),随访至今,新甲覆盖50%甲床。

    关键词: 甲畸形 激光 CO2 拔甲术
  • 早期先天性梅毒误诊一例

    作者:郑将跃;张群英;范垂前

    临床资料
      患儿,男,4个月零20 d。主因躯干、四肢红斑,伴手掌、足跖脱屑20 d余,于2013年3月27日就诊。患儿为第2胎足月顺产,未进行过产前检查,夜间临产急诊入院,产后数小时即出院回家,产科未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等检测,新生儿评分满分。生后10 d余出现鼻塞,按“感冒”治疗,未见好转。20 d余前患儿臀部出现红斑,且逐渐增多,蔓延至背部、颈部,伴手掌、足跖脱屑。曾按“尿布皮炎”、“湿疹”、“念珠菌皮炎”等治疗均无好转。近1周臀部及腿部皮肤出现皲裂,爱哭闹,睡眠欠佳。患儿有一姐,5岁,体健。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皮肤病史,否认有外生殖器溃疡史及其他性病史。体格检查:发育良好,精神状况佳,儿科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部及颈背部、阴囊、臀部、双大腿弥漫浸润性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臀部及大腿皮肤潮红皲裂;双手掌、足跖潮红,脱屑明显(图1);口腔黏膜及舌面见灰白色假膜粘附,鼻腔未见异常,口角、肛周皮肤黏膜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口腔黏膜直接镜检念珠菌孢子和菌丝阳性,手掌、足跖、外阴、颈部真菌直接镜检阴性;RPR滴度为1∶64,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其母RPR滴度为1∶16,TPPA(+);父RPR、TPPA均(-)。经单独询问,生母有一婚外性伴,妊娠前及妊娠期均有无保护性非婚性行为,男性伴外院检查RPR滴度为1∶16,TPPA(+)。诊断:①早期先天性梅毒;②鹅口疮。治疗:给予患儿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U,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5 d;氟康唑5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擦洗口腔,躯干、四肢局部外涂尿素软膏。患儿母亲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5 d。1个月后复诊,患儿皮损完全消退,鼻塞症状消失,口腔灰白色假膜消失,真菌镜检阴性。门诊定期复诊,2013年12月10日复查,母子二人RPR滴度均为1:1。

    关键词: 梅毒 早期 先天性 误诊
  • 无疼痛症状的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颉玉胜;魏翠萍;李惠;宋维旭;刘卉;杨海静

    临床资料
      患者,女,41岁。主因面部、双上肢肤色丘疹10年,于2013年3月7日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对称出现数个绿豆大小的肤色丘疹,无自发痛及触痛,遇冷热时亦未觉疼痛。皮损逐渐增多变大,双上肢出现类似皮损。曾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先后诊断为“扁平疣”、“疣状角化发育不良”,给予抗病毒及冷冻治疗,效果不佳。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颊、下颌及颈部对称分布绿豆至蚕豆大小肤色或淡红色圆形和梭形扁平丘疹、结节、斑块;双上肢伸侧散在褐色扁平丘疹、斑块,表面不光滑(图1a,1b),质地较硬。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正常;妇科B超子宫附件均正常。下颌部、上肢皮损分别取活检,组织病理学改变基本相同: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真皮深浅层可见界限清楚的肿瘤细胞团块,瘤细胞呈梭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染色,胞核两端钝圆,肿瘤细胞未见明显异形性(图2)。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 染色细胞核阳性,SMA染色阳性(图3a,3b)。诊断: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因患者无特殊不适,未给予特殊治疗。近期电话随访,皮损无明显变化。

  • 面部及躯干同发Becker痣一例

    作者:吴亚桐;常建民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主因左面部及右胸部色素斑30余年,于2013年4月11日就诊。患者7岁起左面部及右胸部同时出现不规则色素沉着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此后皮损面积逐渐增大,皮损上毛发增多、增粗,未诊治。体格检查:心、肺、腹未见异常,智力正常,未见肢体发育不良和脊柱发育畸形。皮肤科检查:左面部可见不规则棕色色素沉着斑,边界清,色素斑上毛发增多、增粗,有散在的毛囊性丘疹;右上胸部可见一10 cm×4 cm不规则带状棕色色素沉着斑,其上毛发增多、增粗,散在毛囊性丘疹,未超过前正中线(图1a,1b)。患者拒绝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左面部及右胸部Becker痣。未予治疗,目前定期随访中,皮损无变化。

    关键词: Becker痣
  • 万博节皮菌致人兔共患体癣一例

    作者:吴凡;孔庆涛;倪杏艳;李宗辉;桑红

    临床资料
      患者,女,10岁。主因右上臂红斑、结痂伴瘙痒8 d,于2013年4月就诊。患者8 d前右上臂出现一黄豆大小红斑,伴瘙痒,逐渐扩大,表面渗出黄色液体,结痂。患者于发病前20 d在外购买宠物兔,并与之密切接触。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上臂内侧一2cm×2.5cm红斑,境界清楚,边缘覆盖黄色痂皮;揭去痂皮见基底皮肤潮红,中央无退行改变(图1a)。嘱患者将宠物兔带至医院,见兔多处脱毛区伴皮肤糜烂、结痂(图1b)。实验室检查:分别取患者皮损及宠物兔皮损边缘处皮屑直接镜检见菌丝。分别将皮屑接种于沙堡弱培养基(SDA)中,25℃,9 d后见白色粉末状菌落生长,背面呈淡棕黄色(图2a)。将菌落接种于土豆培养基进行玻片小培养,25℃培养,10 d后观察见较多有3~7个隔的棒状分隔大分生孢子、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及螺旋菌丝(图2b)。尿素酶试验阳性,毛发穿孔试验阳性(图3,图4)。对两临床分离株进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测序结果在基因库中通过Blast进行同源序列比对,两临床分离株与万博节皮菌(趾间毛癣菌有性期) Arthroderma vanbreuseghemii的多重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诊断为体癣(万博节皮菌所致)。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每日1次,嘱患者家属对宠物兔同时进行抗真菌治疗。治疗2周后,瘙痒消失,仅留下黄褐色色素沉着(图5),真菌镜检及培养均为阴性。随访2个月无复发。

  • 胶原贴敷料对点阵激光术后皮肤修复作用的临床评价

    作者:徐阳;张进;王文岭;苏有明;杨蓉娅

    目的:评价胶原贴敷料在点阵激光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面部行点阵激光治疗后的受试者97例,采用半边脸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胶原贴和空白基质敷料,治疗后即刻给予敷料外用,连续使用7d。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该敷料对点阵激光术后皮肤各种症状的改善作用,同时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VISIA)及皮肤性质测试仪(SOFT5.5)检测并进行客观评价其疗效。结果97例激光术后受试者经过胶原贴敷料治疗后,红斑、疼痛、干燥、脱屑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SIA结果显示斑点、皱纹、纹理、棕色斑、红质及紫质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SOFT结果显示治疗组水分、油脂得到改善(P<0.05)。1例受试者出现轻微过敏反应,停用后恢复。结论胶原贴敷料用于点阵激光术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策略。

  •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作者:肖子娥;黄捷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及分型。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278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分型和HPV-DNA定量检测。结果278例CA患者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173例治愈,105例复发。HPV亚型分析显示,278例患者的标本中均检出HPV-DNA(100.00%),244例(87.77%)基因型为HPV6/11,7例(2.52%)为HPV16/18,27例(9.71%)为HPV6/11+16/18。对278例HPV-DNA阳性患者治疗前病毒载量进行分组比较,病毒载量为103~105拷贝/ml的患者106例,有23例患者复发;病毒载量105~107拷贝/ml的患者82例,有29例患者复发;病毒载量>107拷贝/ml的患者90例,有53例患者复发。HPV亚型为HPV6/11的有79例复发,HPV16/18的有5例复发,HPV6/11并发HPV16/18的有21例复发。结论检测CA患者皮损HPV-DNA能区分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可对CA复发进行预测。

  • 53例不同初治期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陈俞霖;谭中荣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开始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为不同孕周开始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对我院53例妊娠梅毒患者按确诊并开始治疗的不同孕周分为<16孕周与≥16孕周两组,观察两组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素质等情况。结果①<16孕周组28例,正常足月分娩27例(96.4%),≥16孕周25例,正常足月分娩13例(52%),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新生儿阿氏评分,<16孕周组平均8.75分,≥16孕周组平均6.96分(P<0.05);③新生儿体重:<16孕周组平均3.21 kg,≥16孕周组平均2.76 kg(P<0.05)。结论16孕周前确诊并开始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通过正规驱梅治疗,其胎儿相对安全;16孕周后确诊并开始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其妊娠风险很大。

    关键词: 梅毒 妊娠 妊娠结局
  • 经尿道输尿管镜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作者:敖劲松;王予屏;邱承俊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光动力疗法和钬激光治疗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6例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试验组采用光动力治疗,对照组采用钬激光治疗。治疗后观察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0.95%(51/63)和95.24%(60/63);对照组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8.73%(37/63)和82.54%(52/63),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为12.70%(8/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6.98%(1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无尿道出血、尿道狭窄和瘢痕,而对照组分别有3例(4.8%)和5例(7.9%)患者出现尿道狭窄和瘢痕。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光动力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临床有效、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

  • COX-2和Ki67在鲍恩病皮损中的表达

    作者:李丽丽;朴冰;崔英;尤德渊

    目的:研究COX-2和Ki67在鲍恩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27例鲍恩病患者皮损及15份正常皮肤组织进行COX-2和Ki67染色。结果 COX-2与Ki67在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非常低,而在鲍恩病皮损中染色强度显著增高(P<0.05)。COX-2与Ki67在鲍恩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51,P<0.05)。结论 COX-2与鲍恩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过度表达的COX-2蛋白可能参与肿瘤细胞的增生过程。

    关键词: 鲍恩病 COX-2 Ki67
  • 异维A酸口服联合CO2激光或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作者:汪瀚瀛;杨秀敏

    目的:观察口服异维A酸胶囊联合CO2激光或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将120例门诊确诊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例。A组行单纯光动力治疗;B组行光动力治疗联合异维A酸10 mg,每日3次口服,直到疣体完全消失,改为异维A酸10 mg,每日1次口服,维持1个月后停药;C组行单纯CO2激光治疗;D组行CO2激光治疗联合异维A酸口服,服法同B组。所有患者均每2周随访1次,记录皮损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CO2激光或光动力疗法治疗均维持到疣体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结果 A组痊愈19例,显效9例,无效2例;B组痊愈26例,显效3例,无效1例;C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无效7例;D组痊愈15例,显效11例,无效4例。AB组与CD组的组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χ2=6.788,P<0.05;CD:χ2=6.652,P<0.05)。4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1.1%、11.5%、60.0%、40.0%。AB组与CD组的组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 :χ2=0.756,P<0.05;CD:χ2=0.962,P<0.05)。结论异维A酸联合CO2激光或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复发率较低。

  • 中国妊娠梅毒治疗现状及分析

    作者:康湘怡;张海萍

    目的:分析国内妊娠梅毒治疗现状,促进规范治疗,为提高生育质量和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9篇关于规范驱梅治疗与足月分娩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对5篇关于青霉素治疗与非青霉素治疗对新生儿结局影响的病例对照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规范驱梅治疗组较之对照组足月分娩OR值为35.34,规范驱梅治疗组较之对照组娩出正常新生儿OR值为12.24,青霉素治疗组较之非青霉素治疗组娩出正常新生儿OR值为60.25。结论规范驱梅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增加足月分娩概率,增加正常新生儿娩出率。青霉素治疗可增加正常新生儿娩出率。

  • 北京地区女性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研究

    作者:冯金鸽;陈新;朱芸;刘子莲;孙瑞凤;朱威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感染23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宫颈癌预防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反向斑点杂交-基因芯片方法对1478例不同年龄段体检女性宫颈HPV感染情况进行筛查。结果1478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HPV总感染率为26.05%,单一型别阳性检出率为19.4%,HPV16型是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是HPV58型。单一感染HPV阳性率为19.4%,二重感染阳性率为5.1%,多重感染阳性率为1.6%;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17.9%,低危型感染阳性率为4.6%,混合型感染阳性率为3.5%;≤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和>50岁5个年龄组中HPV感染率分别为l.2%、24.0%、28.8%、30.0%和16.0%,其后4个年龄段女性在HPV单一,二重及多重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475,P<0.01);高危型与低危型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887,P<0.01)。结论 HPV16、58型是北京地区30~50岁女性单一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别。监测女性HPV分型对女性宫颈癌的预防及病因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婴儿湿疹对134例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杏平;刘跃;刘江波

    目的:探讨婴儿湿疹对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婴儿皮炎生活质量指数(IDQOL)和皮炎家庭影响调查表(DFI)评估婴儿湿疹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两份问卷均由患儿家长填写,并对婴儿湿疹严重程度的评分(根据IDQOL内单独项)进行分析。结果134例婴儿湿疹患儿平均年龄为(5.11±3.03)个月。IDQOL平均评分(8.35±4.33)分(0~18分);DFI平均评分(7.84±4.71)分(0~21分);IDQOL评分高的前3项分别是症状(1.45±0.78)分,睡眠影响(1.19±0.98)分,情绪(1.01±0.76)分;DFI评分高的前3项分别是情绪苦恼(1.13±0.67)分,感到疲惫(1.05±0.78)分,睡眠影响(1.02±0.81)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与IDQOL评分、DFI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12, P=0.014;r=0.300,P<0.01);IDQOL评分与DFI评分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79, P<0.01);分别对患儿性别、填表家长性别、患儿喂养方式及家族中有无过敏史进行比较, IDQOL评分与DF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儿湿疹对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湿疹越严重,负面影响越大。婴儿生活质量影响较显著的是症状(瘙痒)、睡眠和情绪,其家庭生活质量影响较显著的是情绪、疲惫和睡眠。

  • 抑制阿萨希毛孢子菌脂筏形成后对其致病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梅;王文岭;吕运通;杨蓉娅;田艳丽

    目的:观察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 T. asahii)脂筏形成被抑制后对其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实验组分别接种经0.2、0.5、1.0、2.0μg/ml两性霉素B处理的菌悬液,对照组接种正常生长的菌悬液。连续观察3周,统计不同组别小鼠致死率,同时将内脏进行组织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计算感染率。结果对照组致死率为80%,内脏感染率为90%。接种经浓度为1.0μg/ml、2.0μg/ml两性霉素B处理而破坏T. asahii脂筏的菌悬液后,致死率和感染率分别为37.5%、20%以及50%、4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经浓度为0.2μg/ml、0.5μg/ml两性霉素B破坏脂筏的菌悬液后,其致死率和感染率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小鼠的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性化脓性炎症及肉芽肿性炎症,组织中可见关节孢子和菌丝。结论 T. asahii脂筏形成受到两性霉素B抑制后,其致死率和感染率明显降低,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梯度减弱,即致病性相应降低。提示脂筏有可能成为抗真菌药物研究的新的靶位。

  • 丝聚蛋白与皮肤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超;崔勇

    丝聚蛋白是与表皮角蛋白相关的一种蛋白,它能够连接角蛋白(主要是角蛋白1和10,或其他角蛋白),并使其聚集成角蛋白纤维束,因而在表皮的屏障功能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研究者发现,丝聚蛋白的失功能突变可能是寻常型鱼鳞病的发病原因,同时也是特应性皮炎的一个重要遗传易感因素。随后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其与一些特应性疾病的表型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然而关于其失功能突变在表皮屏障功能中的确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丝聚蛋白的研究作一综述。

  • 梅毒血清固定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赵玉磊;苏晓红

    临床实践中一部分梅毒患者在治疗后发生血清固定,给梅毒防治工作带来挑战。目前对于血清固定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流行病学观察结果表明,梅毒治疗后血清学痊愈或固定与患者病期、性别、年龄、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基线滴度及治疗药物有关;免疫学研究表明,血清固定患者存在免疫失衡和细胞免疫抑制。尚不清楚血清固定现象是提示患者体内有梅毒螺旋体持续性感染还是代表了一种感染诱发的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深入研究血清固定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正确处理该类患者。

  • 阿萨希毛孢子菌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丛林;廖勇;杨蓉娅

    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 asahii)是一种可引起免疫缺陷患者机会性感染的酵母样真菌。目前认为该菌是播散性毛孢子菌病主要致病菌。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阿萨希毛孢子菌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 荨麻疹的分层次治疗

    作者:陈年;成琼辉;孙仁山;伍津津

    欧洲和亚洲等多个地区和国家的荨麻疹指南中均提到荨麻疹的4层次治疗。荨麻疹的第1层次治疗为非镇静的H1受体拮抗剂;第2层次治疗使用非镇静的H1受体拮抗剂为常规剂量的2~4倍;第3层次治疗为抗组胺药物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短时间的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第4层次治疗是在第1层次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环孢素、奥马株单抗或氨苯砜等药物。临床医师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荨麻疹 治疗
  • 心理护理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聪敏;李海涛;余明莲;赵志力;徐晓敏;袁越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0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定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56.25%银屑病患者有抑郁症状,28.75%有焦虑症状;经心理护理干预后,抑郁患者的比例降至15.63%,焦虑患者降至4.5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银屑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恢复。

    关键词: 银屑病 心理护理
  • 紫色消肿膏主要成分药理机制的初步探讨

    作者:谢杰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外用传统软膏剂紫色消肿膏的主要成分、药理机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紫色消肿膏的有效化学成分、制药基质、剂型、质量标准、药理作用进行探讨。为中医外用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经过临床使用,紫色消肿膏确实为有效、安全的传统外用软膏剂。

  • 在皮肤科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者:冯燕艳;王燕

    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生透过疾病现象揭示疾病本质的理性认识过程,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临床医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在皮肤科实习医生中开展临床思维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该文立足基础知识的掌握,拓宽知识面,通过去伪存真,把握疾病要点,培养多向性临床思维,对皮肤科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开展启发式教学查房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

  • 改良双叶皮瓣修复鼻前庭基底细胞癌术后创面一例

    作者:冯健清;张立坤

    目的:探讨改良双叶皮瓣修复鼻前庭基底细胞癌术后创面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设计由局部菱形皮瓣和鼻唇沟皮瓣组成改良双叶皮瓣,修复1例鼻前庭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创面缺损。结果术中缝合切口无明显张力,鼻外形无明显变化。术后皮瓣成活良好,随访1个月术区无畸形,上唇、鼻孔外形均正常。结论改良双叶皮瓣修复鼻前庭基底细胞癌术后皮肤缺损,效果良好。

  • 小切口顶泌汗腺切除术和光纤激光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文芳;邢卫斌;赵子申;叶文静;黄清霞;马玉枝;李兴文

    腋臭多认为与大汗腺分泌异常有关,影响患者的日常社交,并造成心理压力。患者希望接受疗效好、瘢痕小、不良反应少的微创治疗方法。我科于2010年9月-2012年9月对103例腋臭患者采用小切口顶泌汗腺切除术和光纤激光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点阵铒激光联合微剥脱模式治疗痤疮瘢痕疗效观察

    作者:向芳;于世荣;丁媛

    目的:评价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波长2940 nm铒激光治疗仪,采用微剥脱模式(A组)、点阵模式(B组)及两种方法联合(C组)治疗痤疮瘢痕,治疗前后使用ECCA 权重评分表进行评分,比较3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3种方法治疗前后ECCA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2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C组与B组2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铒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疗效确切,且微剥脱模式及联合点阵模式治疗效果更显著。

  • 全国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研修班招生

    作者:

    全国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研修班自2002年开办以来,已有4000余名国内外各级皮肤科教授、医师,皮肤美容师、技师,药师,化妆品工程师、技师,医学生等参加培训,促进了我国皮肤美容外用药与化妆品结合,皮肤美容与化妆品的融合与发展、中西医药结合,参加学员掌握了配制技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医学美容杂志社和马振友皮肤病研究所等机构于2014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继续举办研修班(继续教育文号陕:14070),学期5天,以《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手册》第二版为教材,以外用药与化妆品制备示教和实习为主,有全国名老中医艾儒棣传授中医外用药应用与炼丹,赵炳南嫡传弟子邓丙戌传授赵炳南经验及鲜药应用及配制技术,顾伟程、马振友、李维凤、王伯亚教授和药师等传授和示教外用制剂配制技术,张宝元工程师传授化妆品配制技术。另提供皮肤美容原料药及教材邮寄信息。

  • 第十四届全军皮肤科专业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

    为促进我军皮肤病领域的学术发展,提高军队皮肤病防治及研究水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批准,第九届全军皮肤科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4年10月16-19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第十四届全军皮肤科专业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由全军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和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共同主办,内容将继续发扬历届大会的传统,邀请国内及军内知名专家做特邀讲演,阐述皮肤科研究领域的新研究进展,并将重点突出交流我军皮肤病防治研究成果。征稿内容:未公开发表的皮肤病及性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皮肤病治疗方法;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部队常见皮肤病防治经验及多样化军事行动皮肤病防控;疑难病例讨论及典型病例展示;激光美容医学及新技术、新设备临床应用;激光治疗与皮肤修复;皮肤外科、注射美容与微创美容技术等。

  •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皮肤损伤与修复研究所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通知

    作者:

    第十一期全国激光美容与抗衰老新技术学习班通知
      第十一期全国激光美容与抗衰老新技术学习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4-04-12-013、I类学分8分),将于2014年6月20-23日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主要学习内容:各种新型激光、光子技术的临床应用,包括褪红、祛黑、脱毛、塑身、面部年轻化、痤疮的光热治疗等;激光术与美容外科特殊病例展示及术后皮肤修护,常见面部问题皮肤的修复性治疗;皮肤性质测试、医学遮瑕、文饰技术及生活美容;激光美容术中常见问题或不良反应的应对及其处理。

  • 第四届全国激光美容与注射美容大会

    作者:

    由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主办,激光亚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激光美容与注射美容大会,将于2014年5月8日~11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现面向全国征集皮肤激光美容与注射美容相关论文及病例报告。参会者将获得国家Ⅰ类继续教育学分。

实用皮肤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