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实用皮肤病学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 실용피부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293
  • 国内刊号: 11-565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sypf.cnmanu.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杨蓉娅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Wells综合征一例

    作者:于宁;鲁茜雅;陈佳;易雪梅;丁杨峰

    42岁女性患者,全身反复出现红斑、水疱及脓疱,伴瘙痒3年,加重1个月.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4.83× 109/L,分类28.4%.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并可见胶原变形,形成“火焰征”.诊断:嗜酸性蜂窝织炎(Wells综合征).给予甲泼尼龙等治疗后皮损消退.

    关键词: 蜂窝织炎 嗜酸性
  • 表现为神经淋巴瘤病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何惟薇;倪春雅;毕海霞;杨凯;徐慧青;朱海泳;陈洁;白妍双;吴文育

    31岁男性患者,全身反复出现红斑、结节伴肢端麻木感8年.体格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直径1~5 cm淡红至紫红色斑片和结节.双侧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直径<1cm的淋巴结.双手尺侧及双足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四肢肌电图检查示:获得性多灶性感觉运动神经病.PET-CT提示淋巴瘤.右肘尺神经组织病理录弥漫增生的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CD3、CD5、TIA-1均阳性,Ki-67约40%~70%阳性.TCR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左小腿皮肤结节组织病理:表皮和真皮浅层、皮肤附属器及部分血管周围较多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示:CD3、CD5、GrB、TIA-1均阳性,Ki-67约40%阳性.诊断为:①非霍奇金淋巴瘤IVB期;②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⑨神经淋巴瘤病.治疗:先后采取吉西他滨+培门冬酶、DICE、CHOP、EPOCH+来那度胺、BECOP+西达苯胺等化疗方案,目前口服西达苯胺治疗,原皮损逐渐消退,但双小腿仍有新发结节,总体病程缓慢进展.

  • 早期幼年型毛发红糠疹一例

    作者:赵文;彭琳琳;曹玉平

    6岁女性患儿,全身丘疹伴轻痒1周余,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可见灶状角栓,轻度角化过度,表皮轻度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单一核细胞浸润,可见少量噬色素细胞.诊断:幼年型毛发红糠疹.

  • 透明细胞棘皮瘤一例

    作者:董婧;黄萌

    34岁男性患者,右大腿出现无痛性结节1年余.皮肤科检查:右侧大腿前方可见一约绿豆大小红色圆顶丘疹,其上及其周边可见薄层细小鳞屑附着,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增生的棘细胞胞质淡染,与周围细胞分界清楚.诊断:透明细胞棘皮瘤.手术完整切除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关键词: 透明细胞棘皮瘤
  • 皮肤浆细胞增多症一例

    作者:陈国;杨宝琦;陈声利;卢宪梅

    24岁女性患者,腰腹部出现红褐色斑疹和斑片6个月.皮肤科情况:腰腹部散在分布直径0.5~2 cm红褐色斑疹及斑片,触诊浸润感明显.组织病理检查见皮肤内成熟浆细胞呈团块状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浆细胞为多克隆增殖.诊断:皮肤浆细胞增多症.治疗:口服雷公藤多苷、外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3个月效果不佳;调整治疗为醋酸泼尼松15 mg每日1次、沙利度胺50 mg每日2次口服,治疗2个月后,皮损变平,触诊浸润感减轻.

  • 雷公藤联合UVB治疗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一例

    作者:刘腾;刘文斌;杨秀敏;魏爱华

    42岁女性患者,全身斑丘疹、水疱伴瘙痒2周.躯干、四肢及足背部皮肤弥漫大量暗紫红色、多角形斑丘疹及斑片,表面蜡样光泽,足背部皮肤散在十余处米粒至黄豆大小水疱,尼氏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轻度海绵水肿,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浸润以及较多噬色素细胞,偶见胶样小体.诊断: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予以抗组胺药、雷公藤多苷片口服,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治疗3周,皮损渐消退,残存色素沉着斑.随访9个月无复发.

  •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中转谷氨酰胺酶2蛋白的检测

    作者:沈辉;高艳薇

    目的 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中转谷氨酰胺酶2 (TG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皮肤科诊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52例的皮损组织,另取我院同期痣切除患者切缘周围正常皮肤标本30例作为正常对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皮肤组织T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TG2蛋白为(11.57±3.25)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6±0.03) ng/ml (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52±0.13)×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0.31±0.07)×109/L (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为(8.46±1.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09±0.02)分(P<0.01).TG2蛋白与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r=0.473,P<0.05)和SCORA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2,P<0.05).结论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中TG2蛋白高表达,TG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和临床SCORA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 1064Nd∶YAG激光联合中药湿敷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作者:韩娜娜;郭丙辰

    目的 观察1064 Nd∶YAG激光联合中药湿敷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采用七味消痘汤加1064 Nd∶YAG激光照射加透明质酸凝胶敷料外敷于面部皮肤.间隔2周治疗1次,激光治疗3次为1个疗程,期间每日使用透明质酸凝胶敷料3次,中药方剂湿敷1次.对照组使用1064 Nd∶YAG激光治疗,间隔2周治疗1次,激光治疗3次为1个疗程,期间每日使用透明质酸凝胶敷料3次.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干燥、红肿不适等症状明显减轻,3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1064 Nd∶YAG激光联合中药湿敷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

  • 线状扁平苔藓13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作者:吴谷茸;饶朗

    目的 探讨线状扁平苔藓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等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8月在本院皮肤科诊治的13例线状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17.84±12.39)岁(6~47岁).临床表现为褐色、紫红色丘疹,排列成线状,皮损分布为下肢7例(53.8%),上肢3例(23.1%),躯干2例(15.4%),面部1例(7.7%).组织病理改变见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结论 线状扁平苔藓临床较为少见,需与线状苔藓、线状疣状表皮痣、线状银屑病等鉴别,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 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跖疣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焦彬;张瑞清;解卫春

    目的 观察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跖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多发性跖疣其他方法 治疗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CO2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每一处皮损注射0.5 ml氟尿嘧啶),对照组(32例)仅用CO2点阵激光(功率5~20W、点阵模式、反复至点状出血),每周1次,连用3次,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 经过治疗3次后,试验组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68.6%),P< 0.05,试验组皮损清除率(79.5%)显著高于对照组(59.0%),P< 0.05,试验组的复发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24%),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O2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一种治疗方法,有效率及清除率高,复发率及不良反应低.

  • 汗孔瘤12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作者:万慧颖;徐敏燕

    目的 探讨皮肤汗孔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16年12例皮肤汗孔瘤病例的皮损蜡块,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皮损通常发生在中年人,主要位于肢端.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通常为单发性、生长缓慢、肤色或色素性的丘疹或结节.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由表皮延伸至真皮的肿瘤细胞索组成,肿瘤细胞呈均匀的立方形细胞,并有圆形、嗜碱性的核仁.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主要表达CK、CK8、EMA和CEA.结论 皮肤汗孔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附属器良性肿瘤,临床易误诊,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做出正确诊断.

  • 骨调素、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与银屑病关系的探究

    作者:马小娜;王爽;呼菊莲;史龙泉;王宏东;张辉;韩晓虹

    目的 探讨骨调素(OPN)、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与银屑病发生的关系,同时分析银屑病患者上述因子水平与患者肥胖状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1年3月-2015年6月银屑病患者108例和健康志愿者31例,统计分析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以及不同程度肥胖患者OPN、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OP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8.399,P<0.001),但是研究组中肥胖患者和非肥胖患者并无显著差异(t=0.114,P=0.455);OPN诊断银屑病患者的临界值为18.01 ng/ml,诊断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74%;研究组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L5)、趋化因子(C-X-C)配体9(CXCL9)、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丫-干扰素(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1,P<0.001;t=2.757,P=0.003;t=10.067,P<0.001;t=3.683,P=0.011);研究组OPN水平与CXCL9和TNF-α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0.008,P=902,r=0.112,P=887).结论 银屑病患者OPN、CCL5和CXCL9均高于健康者,其水平不受肥胖影响,OPN可能是影响银屑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分子,可作为银屑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并且不依赖于CXCL9和TNF-α水平.

  • 采用改良(1,3)-β-D-葡聚糖检测法监测某部中心医院侵袭性毛孢子菌感染情况

    作者:祝贺;敖俊红;杨蓉娅

    目的 分析不同标本、不同检测方法 的灵敏性与特异性,评价某部中心医院特殊人群侵袭性毛孢子菌感染情况.方法 ①筛选某部中心医院毛孢子菌感染高发部门可疑感染者,分段收集不同体液标本.②对比传统G试验与改良G试验检测(1,3)-β-D-葡聚糖(BG)含量的敏感性与假阳性率差异.③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标本中毛孢子菌特异性DNA片段.结果 改良G试验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均较传统G试验提高(P<0.05),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下降.入院1周时,采用改良G试验获得的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尿液的阳性率高于入院2周时.入院1周时改良G试验在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敏感性高于巢式PCR,而巢式PCR的特异性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G试验与巢式PCR扩增法相结合,可以提高毛孢子菌感染的检出率、降低假阳性率,并缩短检出时间.

  • Toll样受体与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秀娟;王晓朋;普雄明;康晓静

    近年研究显示,白癜风是一种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Toll样受体主要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感知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反应,是先天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起到关键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近年来,Toll样受体与白癜风的关系备受重视,该文就Toll样受体的结构与配体、信号传导途径、以及其与白癜风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肌肽抗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雯;骆丹;周炳荣

    衰老是生命体的自然规律,皮肤衰老在其中有着特殊的意义.随着对皮肤衰老机制的逐步深入研究,抗衰老的各种方式也应运而生.肌肽(β-丙氨酸和L-组氨酸)存在于人体的肌肉及脑部,其抗衰老机制如抗氧化、抑制端粒缩短、减少线粒体损伤、抗糖基化、抗肿瘤等逐渐被发掘,参与对细胞自噬、细胞凋亡及去乙酰化酶的调节作用也在不断研究中.该文针对肌肽抗衰老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 点阵射频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李曼;朱威

    点阵射频是在射频技术基础上,通过电极或一系列成对排列的微针,以点阵模式发出射频,形成矩阵式的微治疗区.研究证明,其在皮肤美容领域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于皮肤松弛、痤疮及瘢痕、腋臭等皮肤问题的治疗,还可辅助经皮给药.由于其保留一定量完整的正常皮肤,可为修复提供支持,促进和加速伤口愈合,疼痛、红肿、结痂等不良反应少,且相比点阵激光,其引起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生率低,因此更适合深肤色人种.该文对点阵射频技术在皮肤美容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反常性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凡君;肖斌;汤红燕;张邵婕;杨桂兰

    反常性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顶泌汗腺丰富及皱褶部位特殊的化脓性炎症,以反复发作的疼痛性皮下结节、脓肿、溃疡、窦道及瘢痕增生为特征的皮肤疾病,临床上将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及头皮穿掘性蜂窝组织炎共同归结为毛囊闭锁三联症.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感染、内分泌、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因其病因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对反常性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皮肤溃疡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许洁;丁玉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可以同时累及多个器官.皮肤是人体重要的靶器官,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皮肤浅中层小静脉受损是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病情严重可发展至真皮层或皮下脂肪层[1].一旦皮肤上有溃疡出现,创面可能长期无法愈合.护理人员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时控制溃疡创面进展,促进其尽快愈合,及早恢复皮肤外观和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非常重要[2].笔者所在科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皮肤溃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使用剂量不等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调理阴阳,以平为期”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辨证思路

    作者:刘朝霞;刘红霞

    阴阳学说贯穿着中医学的思想体系,反映了中医生理、病理的整体观念.可运用在疾病的诊断、辨证及治疗用药上,阴阳不和,偏胜偏亏,均能使平衡破坏而引起疾病.刘红霞教授临证治疗寻常性银屑病,首辨阴阳,提出“调理阴阳,以平为期”的观点,运用于临床,常获良效,现将其辨证思路做一总结.

  • 点阵激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激光亚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激光医疗美容学组;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激光美容学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医学美容分会激光美容学组

    1概述点阵激光的概念早提出于2003年,Manstein等[1]于2004年首先对点阵激光的临床应用作了系统的阐述和报道,这种技术是基于局灶性光热作用(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利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扫描手具或透镜等),使激光发射出很多直径细小且一致的光束,作用于皮肤后在其中产生很多大小一致、排列均匀的三维柱状热损伤带,称为微热损伤区(microscopic thermal zone,MTZ).MTZ的直径一般在400 μm以内(也可达到1.2 mm),深可穿透至1 300μm的深度.MTZ的直径取决于激光聚焦的距离,即每个点阵光束聚焦的距离.穿透深度取决于激光的波长、每个点阵光束(光点)的能量,对于同一种激光而言,一般每个点阵光束的能量越高,穿透越深.点阵光束排列而成的图形称为光斑,光斑的大小和形状根据治疗要求也是可调的.在点阵激光作用的区域内,仅有MTZ是热损伤区域,而其周围的皮肤组织则一般保持完好,在创伤修复的过程中充当活性细胞的储库,迅速迁移至MTZ完成表皮再生的过程.MTZ在整个光斑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40%,这就保证表皮再生在24~48 h内即可完成.与经典的激光全层磨削相比,点阵激光损伤范围大为减少,创面愈合更快,不良反应显著减轻[2].对Ⅲ、Ⅳ型皮肤而言,如果MTZ直径≤500 μm,则创面一般可以完全愈合而不留瘢痕,即无创愈合.

实用皮肤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