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4979
  • 国内刊号: 31-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佐林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离断下齿槽神经对兔下颌骨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琳;谭颖徽;葛永玲;裘松波;张萍;周艳

    目的:通过观察离断下齿槽神经对兔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建立可行的失神经支配下颌骨骨折愈合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40只中国大白兔被随机分为2组:下齿槽神经横断+下颌骨骨折组(20只),单纯下颌骨骨折组(20只).两组动物分别于骨折术后7、14、21、28 d处死,取骨痂组织行HE染色及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组CGRP、SP大量表达于骨痂组织,骨痂致密且排列规律;实验组CGRP、SP在骨痂组织中持续弱阳性表达,骨痂结构稀疏而紊乱,骨质成熟缓慢.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离断下齿槽神经的下颌骨骨折愈合动物模型具有稳定、可重复性的特点,可望成为研究神经系统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动物模型.

  • 头颈鳞癌患者血清6种细胞因子含量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作者:汤諹;刘流;韦嘉;肖旭辉;杨湛;李志军;谢宏琼;陈红英

    目的:了解头颈鳞癌患者血清中IL-4、IL-10、IL-12、IL-18、INF-γ、TGF-β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探讨6种细胞因子在头颈鳞癌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03-2004年经病理诊断确诊的26例头颈鳞癌患者的空腹血清标本,用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清中IL-4、IL-10、IL-12、IL-18、INF-γ、TGF-β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外周血中CD4+/CD8+绝对数量和相对比值,以22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T检验以及非参数秩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清中IL-12、IL-10、IL-4、IFN-γ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低于低检出水平而未检出;头颈鳞癌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临床分期越晚,病情越重,IL-18水平越高;头颈鳞癌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头颈鳞癌患者CD3+T细胞总数,CD4+/CD8+比值,NK细胞数量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血清IL-18水平可能成为头颈部鳞癌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标志物,目前对于头颈部鳞癌患者血清IL-18水平升高途径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进一步了解免疫学途径或许能为头颈部鳞癌患者应用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的选择.

  •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

    作者:王志国;夏海龙;陈赛娟;任国欣;戴永雨;郭伟

    目的:检测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畸变),探讨这些异常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检测22例头颈部原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活检标本,临床数据按前瞻性医学资料获得.结果: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发现共有19例标本发生染色体获得和(或)缺失.本研究发现染色体获得多于缺失,染色体的获得可见于18q(4/19)、2p(3/19)、4q(2/19)、5q(2/19)、8q(2/19)和13q(2/19)等,其中1例成人T细胞淋巴瘤发生2p16-ter扩增.染色体缺失可见于1p(4/19)、9p(4/19)、8p(3/19)和6q(3/19)等.结论:染色体异常在头颈部原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较为常见,染色体获得(包括扩增)多于缺失.染色体异常数目的多少与分期有关,Ⅲ-Ⅳ期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数目多于Ⅰ-Ⅱ期患者(P=0.0145).

  • 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及分化为成骨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树洋;张风河;郝轶;周小青

    目的:评估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MSCs)体外分化为成骨样细胞的能力,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骨骼肌,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出SMSCs,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经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成蛋白2(Ad-BMP2)基因转染后,行成骨细胞标志物活性的检测及细胞化学染色,并进行细胞体外矿化能力的测定.结果:转染后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增强(P<0.01)且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21 d后见钙结节形成.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可以向成骨方向转化,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变速牵引提高牵引成骨效率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刚;吴煜农;宋晓萌;万飞

    目的:观察变换速度牵引兔下颌骨15 mm后新骨生成的质量,探讨提高牵引成骨效率的方法.方法:新西兰白兔5只,单侧下颌骨截开.延迟5 d后,以0.75 mm/次、2次/d的速率牵引6 d,共9 mm;再以0.5 mm/次、2次/d的速率牵引6 d,共6 mm;固定15周,新骨分别行大体、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引结束后新骨逐渐成熟,到固定15周时,牵引区新骨与正常骨接近.结论:变速牵引成骨能够保证新骨的良好生成,缩短牵引时间,提高应用效率.

    关键词: 牵引成骨 变速
  •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定向诱导培养

    作者:孔航;章燕;蒋欣泉;潘可风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并向成骨定向诱导培养,为骨组织工程提供适宜的种子细胞.方法:抽取新西兰白兔的骨髓,体外分离纯化得到BMSCs,并利用条件培养液将其向成骨定向诱导培养、扩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分化情况;使用碱性磷酸酶(ALP)和Von Kossa染色的方法,鉴定其成骨性能;用MTT法描绘标准细胞浓度-OD值曲线.结果:BMSCs在培养皿中贴壁生长、增殖;经ALP和Von Kossa染色证实其有成骨潜能;标准BMSCs细胞浓度-OD值曲线显示细胞浓度和OD值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可以通过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并诱导培养,获得足够数量、有成骨潜能的B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颈总动脉损伤抢救6例报告

    作者:郭起;刘宏鹏;王俊莲;田海锁

    目的:总结6例颈总动脉损伤患者救治的临床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分析6例颈总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行颈总动脉修补术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出现偏瘫1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根据受伤原因和伤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 颈总动脉 损伤 抢救
  • 冠状切口进路与可吸收接骨板在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一霖;周爱菁;杨惠

    目的:探讨面部复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可吸收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的应用.方法:对2001年至今,15例采用可吸收接骨板进行内固定的面部复杂性骨折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X线、CT和面部形态、开闭口功能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病人术后面形、咬合关系及功能均得到满意恢复.结论:冠状切口进路、可吸收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面部骨折,稳固性好、咬合关系稳定、感染率低.

  • 经末梢支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16例

    作者:裴庆国;廖建兴;侯光宇;冯殿恩;潘可风

    目的:探讨经三叉神经末梢支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11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眶上孔、眶下孔、颏孔等处的三叉神经末梢支行射频热凝治疗,统计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首次术后疗效优良率为83.6%.好转和无效的患者再次手术后,出院时疗效优良率97.4%.其中的63例患者经2月到1年半的随访,复发率为25.4%.结论:经三叉神经末梢支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操作方便、安全、适应证广,止痛效果确切.

  • 外伤性牙脱位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素艳

    目的:研究外伤性脱位前牙的临床治疗.方法:对142颗不同类型的脱位前牙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脱位前牙再植后牙髓血管再生,根尖完全形成,牙髓存活率达8.5%;根管治疗率达79.6%,其中部分脱位牙为76.7%,完全性脱位牙为90.4%;脱位牙的牙根吸收率45.1%,其中,根管治疗前为39.4%,根管治疗后为5.7%.结论:牙髓血管再生是牙再植术成功的关键,而根管治疗是脱位前牙治疗的重要手段,早期根管治疗可预防或减少脱位牙牙根的吸收.

  • 放射性核素颌骨显像在诊治侵犯颌骨的口腔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单莉英;董煜;余洪强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对评价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前颌骨侵犯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初诊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进行颌骨CT、X线片检查、99Tcm-MDP(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显像等检测,比较影像学检查结果,终以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结果:26例X线片检测均无明显阳性发现,而有5例核素骨显像显示病灶同侧颌骨呈阳性,其中有2例CT也呈阳性.此5例术后病理均证实颌骨已被肿瘤侵及.结论:核素骨显像检查对口腔癌患者的术前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判断癌肿有无颌骨侵犯的常规检查之一.

  •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91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培惠;李文刚;张东升;于殿伸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方法:2001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及腓骨肌皮瓣3种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91例,总结其成活情况、患者外形、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并分析影响成功的各种因素.结果:91例病例中有7例组织瓣坏死,组织瓣总体成活率为92.3%.绝大多数组织瓣成活的病例均达到了术前所预测的功能与外形,患者满意率达92.8%.影响其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术后血管危象及术后感染,前者与血管吻合技术、血管情况、组织瓣及血管蒂的放置处理密切相关;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与组织瓣的成活情况无明显关系.结论:3种组织瓣的移植整体上是安全可靠,且效果良好的,对口腔颌面部游离缺损的修复有很大应用价值.

  •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92例

    作者:刘爱良;倪慧英;赵华强

    目的:总结应用微型钛板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1998年5月-2003年10月间,运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的各类颌骨骨折病例共9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临床效果,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92例中90例软组织创口Ⅰ期愈合,治愈率达97.8%.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所有微型钛板无移位或断裂等异常,无周围骨质疏松或吸收现象.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固定效果确切,是治疗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 邻近组织瓣修复唇癌术后缺损22例分析

    作者:邓容洁

    目的:对邻近组织瓣同期修复唇癌术后组织缺损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唇、唇颊组织瓣同期修复唇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22例.唇癌切除根据病变的部位及范围大小,采用唇组织全层"V"形或"W"形切除,术后根据唇组织缺损情况,设计采用残存唇组织、对侧唇组织或唇颊组织瓣修复缺损.结果:22例唇癌患者经2~10年随访无复发,唇形态及功能均理想.结论:采用唇、唇颊组织瓣是同期修复唇癌术后部分缺损的理想方法,手术简单、安全.

    关键词: 唇癌 缺损 组织瓣 修复
  • 内镜下三叉神经痛的减压手术治疗

    作者:李光华;梁继锋;刘国伟;李秋丽;刘学宽;张志愿

    目的:探讨利用微创技术,既能根治三叉神经痛,又能保留其神经生理功能的功能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方案.方法:采用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在内窥镜下行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松解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10例,包括小脑桥脑角区域肿瘤继发三叉神经痛56例.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并保留了三叉神经的生理功能.随访6个月~8年,治愈率100%;1~3年随访复发者仅3例,均为初始病例,1例再次接受手术而治愈;治愈率为99.7%,且无1例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血管减压松解梳理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理想的、并针对病因的功能性术式.应用内窥镜下手术,有利于责任血管的发现.处理好岩静脉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 颞肌筋膜瓣在上颌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家锋;邢树忠;管海虹;张红闯;贺文鹏

    目的:研究应用颞肌筋膜瓣修复上颌骨缺损,并对其颌面外形和功能进行评议.方法:1999年10月-2004年4月,11例病人因上颌骨肿瘤进行部分切除,术后即刻采用颞肌筋膜瓣修复重建.结果:11例组织瓣全部成活,与周围创口愈合良好.随访3月~4年,患者语言、吞咽、呼吸功能恢复满意.少数患者术后张口度和咀嚼效率欠佳.结论:颞肌筋膜瓣修复上颌骨缺损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 羟基磷灰石颗粒复合物充填颌骨囊腔的疗效观察

    作者:费伟;尹明平;李铮;沈志浩;廖楚航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颗粒复合纤维蛋白封闭剂修复颌骨囊肿术后遗留的较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采用羟基磷灰石颗粒与纤维蛋白封闭剂以1:1体积比复合,充填术后骨腔,颌骨缺损范围为2.5 cm×3.0 cm~3.5 cm×5.5 cm.结果: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或排异反应.术后6月X线曲面断层片显示缺损区密度与宿主骨密度趋于一致.随访1年以上,无1例术后复发.结论:纤维蛋白封闭剂具有封闭组织缺损、止血、促进组织愈合和生物粘合等功能,与羟基磷灰石颗粒复合,能有效地整复较大的颌骨缺损.

  • 鼻翼软骨外侧脚悬吊术联合牙槽嵴植骨整复唇裂鼻畸形

    作者:孟箭;顾倩平;张杰;李志萍;郑家伟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的有效方法及牙槽嵴裂植骨同期手术的效果.方法:通过经鼻小柱基底的"U"型切口行患侧鼻翼软骨外侧脚悬吊术联合牙槽嵴植骨,整复13例唇裂鼻畸形患者,观察近、远期效果.结果:13例创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12~38月,鼻翼软骨外侧脚悬吊术联合牙槽嵴植骨对唇裂鼻畸形患者的鼻尖、鼻翼、鼻孔及鼻小柱畸形矫治术后外形满意,同时矫治了鼻底畸形和牙槽嵴裂.结论:该术式对整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推广应用.

  • 腮腺良性肿瘤区域切除与传统手术的比较研究

    作者:唐震;周中华;吕春堂;徐晓刚

    目的:比较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总结2000年7月-2004年7月间收治的96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与1996年7月-2000年7月间收治的109例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两组病例均随访1/2~3年.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瘢痕、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发生以及腮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的病例.两种手术方式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对于界限清楚、直径较小的腮腺浅叶肿瘤,应尽量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 不同舌重建术后患者语音功能的评价

    作者:翁雁秋;孙坚;陈阳;李军

    目的:评价不同舌重建术式对舌癌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2例舌癌患者据重建术式分组: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组5人,除1例外舌切除缘范围均过中线;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和邻近组织瓣修复组分别为16人和11人,除1例外舌切除缘范围均不过中线.采用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和短句测试方法,对患者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和邻近组织瓣修复组的评价结果进行团体t检验.结果: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组、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和邻近组织瓣修复组术后的语音清晰度平均下降值分别为26.60、7.84和4.18分,短句测试得分下降值分别为1.60、0.50和0.27分;t检验结果显示,前臂皮瓣和邻近组织瓣修复组的语音清晰度和短句测试得分下降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舌癌手术切除后运用前臂游离皮瓣或邻近组织瓣进行舌重建均能较好地恢复患者术后的语音功能,且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舌缺损范围较大尤其是超过半侧舌的患者,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的语音功能.

  • 关节液中MMP-2和MMP-3含量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的意义

    作者:沈卫;曹向光;焦国良;王永海;邓爱停

    目的:探讨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metalloproteinase-3,MMP-3)的表达与关节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留取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nandibular jointdisorder,TMD)患者126侧关节和健康志愿者32侧关节的关节液标本,依据临床检查和TMJ影象学检查将标本分为(1)关节炎症性疾病(capsulitis/synovitis,C/S)组(n=24);(2)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组(n=58);(3)骨关节病(osteoarthritis,OA)组(n=44);(4)健康志愿者对照组(n=32).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关节液标本中MMP-2和MMP-3的含量.结果:关节液中MMP-2含量:OA组(42.656±14.515)ng/mL,ID组(34.772±12.647)ng/mL,C/S组(29.500±8.177)ng/mL,对照组(20.927±4.830)ng/mL.关节液中MMP-3含量:OA组(74.677±46.910)ng/mL;ID组(49.086±22.298)ng/mL;C/S组(32.609±9.470)ng/mL;对照组(23.663±8.767)ng/mL.统计学检验:MMP-2和MMP-3在OA组与其余3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D组、C/S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ID组与C/S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MD患者关节液中MMP-2和MMP-3的表达水平随着关节病变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表明它们不仅参与了关节组织的病理破坏,而且与关节破坏程度密切相关,它们在关节液中的表达水平反映了TMD病变的严重程度.关节液中的MMP-2和MMP-3可以作为代表TMD关节损害和代谢的客观生化分子标志.

  • 涎腺对称性肿块的MRI诊断特征

    作者:罗小龙;吕春堂;周中华;刘军

    目的:通过研究总结双侧涎腺肿块的临床表现及其MRI征像特征,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对照,探讨双侧涎腺肿块的临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确诊率.方法:收集双侧涎腺对称性肿块患者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MRI征象及病理学诊断,评价临床表现结合MRI检查对诊断的意义,并从中归纳出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MRI特征.结果:本组21例双侧涎腺肿块,经病理学诊断,分别为淋巴上皮病变5例,涎腺慢性炎症7例,涎腺良性肥大3例,腺淋巴瘤2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例,恶性淋巴瘤及涎腺脂肪增生各1例;临床表现结合MRI检查得到准确诊断的共16例,总诊断符合率为76.2%,其中对于淋巴上皮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5.2%,对于涎腺慢性炎症的诊断符合率为90.5%.结论:双侧涎腺对称性肿块以淋巴上皮病变或涎腺慢性炎症为多见,在MRI影像学上具有其特征性表现.

  • T-1型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修复颊黏膜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洪波;魏奉才;赵华强

    目的:研究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修复颊黏膜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双侧颊黏膜缺损患者17例,随机选择一侧行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修复,对侧行自体中厚皮片修复,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组黏膜上皮移行迅速,黏膜修复效果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不良反应小.结论: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是一种理想的修复颊黏膜缺损的方法.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严明;何荣根;陈万涛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1)又称Recklinghausen病或周围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基因突变种类多,可侵犯身体的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NF1发病率为1/3 000~1/3 500,主要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神经纤维瘤、咖啡斑和雀斑、Lisch结节、虹膜错构瘤以及神经胶质瘤、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骨发育异常和智能障碍,约15.0%~19.87%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如星状细胞瘤和其他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对其遗传学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对NF1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促进牵张成骨中骨生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明霞;谈万业;赵华强

    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种骨延长的新兴技术,与其它手术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如无需植骨、骨周软组织可同期扩张、手术相对比较简单、创伤小等,因而在临床上有较为广泛的适应证.然而它存在疗程长、患者较为痛苦这一突出缺点,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为此,一些学者在加速牵张成骨过程中骨的形成和成熟,进而缩短疗程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 下颌骨生长发育的预测方法

    作者:彭燕;杨连平

    在颌面部先天畸形或后天缺损患者的佳正颌手术时间、青春生长期颌骨发育不协调的诊断、错颌畸形的综合治疗时机及治疗后的疗效稳定性的评价等问题的处理上,准确预测下颌骨的发育高峰和此时期的生长发育潜力显得尤为重要.下颌骨生长发育的预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发育时机和发育潜力(增长量).Fishman[1]1979年的研究提出,不同生理年龄或骨龄阶段的投影测量片在真正的、绝对的测量值上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在发育时机上却明显不同,强调了生长发育时机的重要性.

  • RNA干扰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梁新华;贾刘合;毛祖彝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利用具有同源性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的现象.在进化上,可能是生物调控基因表达及抵御病毒入侵或转座子诱导DNA突变的一种共有的生理机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RNAi已经超过反义寡核苷酸和ribozyme等其他技术,成为研究基因沉默在临床应用的前沿热点[1].本文就RNAi的机制、特点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恶性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王琳琳;朱炎

    肿瘤不仅通过肿瘤血管从宿主获得营养,而且还通过肿瘤血管向宿主输出大量恶性细胞,导致肿瘤不断生长和转移.肿瘤血管形成的过程极为复杂,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1,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也称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facor,VPF),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水解基膜、迁移和血管构建的调控作用较强,且特异性高,是目前已知的促血管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在肿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VEGF的生物学特性、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腮腺切除术中的面神经处理

    作者:俞光岩

    腮腺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法,面神经处理是腮腺切除术中的关键步骤.

    关键词: 面神经 腮腺 手术 肿瘤
  • 舌根多形性腺瘤恶性变1例

    作者:王增龙;孙喜军;李风吉

    恶性多形性腺瘤为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5%~20%,好发于腮腺及颌下腺.小涎腺好发于腭腺,发生于舌根者较为罕见,现将1例报道如下.

  • 鳃裂囊肿误诊1例

    作者:潘军华;张志;刘宗英

    鳃裂囊肿因其发病率低,易导致误诊误治.本院口腔科2004年收治1例外院首诊误诊,术后复发,又误诊为"淋巴结核"的鳃裂囊肿患者,临床较为罕见,报告如下.

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