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4979
  • 国内刊号: 31-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王佐林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纤毛转运蛋白对骨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功臣

    初级纤毛是突出于细胞表面的一种特殊细胞器,具有感受外界机械刺激和生物化学信号的功能.初级纤毛以微管为基础结构,外包被纤毛膜,内侧通过过渡区与细胞质相连接.纤毛内运输指纤毛转运蛋白在纤毛内携带信号分子进行的正向或逆向运输,是维持纤毛结构稳定和细胞信号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纤毛转运蛋白的结构或功能改变,会导致人体多器官病变及功能紊乱.本文对纤毛转运蛋白的种类及其异常导致的硬组织相关疾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上颌窦提升术骨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萍;王旭霞

    上颌后牙区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了上颌后牙缺失后垂直骨量丧失严重,限制了上颌后牙区口腔种植的适应证,增加了种植手术的风险,成为临床上种植义齿修复的主要障碍.上颌窦提升术可以改善萎缩性上颌骨的牙槽嵴高度,而植骨材料的应用可充分解决上颌后部种植骨量不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上颌窦提升术中,骨替代材料的研究应用情况.

  • 个性化基台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丽娜

    种植基台是种植体与种植上部结构间的重要连接部分,具有支撑牙龈袖口轮廓,建立与周围软组织上皮结合,确立冠修复体边缘位置,协调修复体与植入角度等重要作用.个性化基台可依据缺牙间隙处种植体植入深度、咬合三维空间、牙龈厚度等解剖条件,调整基台穿龈高度、角度及冠-基台界面位置,以获得适合的修复体形态,提高义齿美观性能及固位,保证牙龈健康.本文拟对个性化基台的定义、材料、制作工艺、设计依据及临床效果作一综述.

  • 颈清术中见PlCC管异位于颈内静脉1例

    作者:周竹云;刘向辉;孙卫革;杨建;黄辉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前诱导化疗时,常规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pherally inserted cerctral Denous cathetere, PICC).在PICC置管正确,完成术前诱导化疗后,出现PICC管异位的情况罕见.本文报道1例舌癌术前诱导化疗后,术中发现PICC管异位于术侧颈内静脉内,经妥善处理后将其取出.

  • 超声骨刀在下颌近中低位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

    作者:吴泽键;陈伟生;黄志权

    目的:通过比较超声骨刀法、高速涡轮钻法、常规去骨劈冠法拔除下颌近中低位阻生牙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客观数据,明确各种方法的利弊,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 105 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均分为 3 组,第1组采用超声骨刀法,第2组采用高速涡轮钻法,第3组采用常规去骨劈冠法.观察 3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的主观感受以及疼痛程度等并发症,采用SPSS 19.0 软件对这些计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手术时间3组彼此间均有差异,超声骨刀组>常规方法组>高速涡轮机组;②术中出血量3组彼此间均有差异,常规方法组>高速涡轮机组>超声骨刀组;③第1组对张口度的影响、疼痛程度以及颊周径增长量小;④常规方法组的干槽症、断根、下唇麻木等并发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⑤常规方法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差.结论:利用超声骨刀拔除下颌近中低位阻生智齿,虽然手术时间略长,但其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方法,且比较容易被患者接受.

  • 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郭建;蒋子超;冯晓东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2016间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9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病人皮瓣完全成活,6例大部分成活(≥70%),其术后口腔生理功能恢复良好,取得满意的效果(95.60%).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面积大、缺损组织量多的病人,胸大肌肌皮瓣仍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手段之一.

  • 重型颅颌面复合损伤的类型分布与救治分析

    作者:胡旭

    目的:探讨重型颅颌面复合损伤的类型、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重型颅颌面复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患者比例为1.69:1,主要年龄分布于20~30岁(41.86%),患者的职业以工人与司机为主(41.86%);经规范抢救与治疗后,40例患者已基本痊愈,死亡病例3例.结论:交通事故伤呈上升趋势,重型颅颌面复合损伤的并发症较多,危及生命,应早期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

  • 颌后腮腺入路行髁突颈部及髁颈下骨折复位手术治疗

    作者:童永青;沈显军;金杯;陈申国;施更生;汪鹏

    目的:探讨颌后经腮腺入路行髁突颈部及髁颈下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4例共40侧髁突颈部或髁颈下骨折患者,采用颌后切口,经面神经两干间解剖分离腮腺组织,显露复位骨折断端,并用两块钛板在髁突前后缘行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髁突颈部或颈下部骨折均得到解剖复位,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良好.两侧髁突形态对称,无吸收现象,钛板螺钉固定良好.术后无腮腺涎瘘及Frey's综合症发生.面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7.5%(7/40),均为暂时性轻微损伤.结论:颌后经腮腺入路行髁突颈部及髁颈下骨折切口隐蔽,易于清晰显露,骨折复位固定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甘肃临夏地区颌面部间隙感染134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志寿

    目的:探讨临夏地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2-01—2016-10期间我科收治的13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族患者82例(62%),农民患者94例(70%);单个间隙感染63例(47%),多间隙感染71例(53%);牙源性、腺源性感染是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细菌培养阳性结果为67例(66%),以链球菌为主.结论:早期、合理、规范的抗感染治疗以及适时的脓肿切开引流是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有效措施.对甘肃临夏地区的农民患者,需要重视口腔卫生宣教.

  • 两种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方法在正颌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孙浩云;吴中兴;杨学文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我院正颌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正颌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4—2016-04期间,入院进行正颌手术治疗的60位择期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 A组30例,为我院规范化使用抗生素前(2015-10前)收治的患者,术前未使用抗生素,术后静脉应用一代头孢菌素7 d至出院. B组30例,为我院规范化使用抗生素后(2015-10后)收治的正颌手术患者,术前30 min静滴一代头孢菌素;术后每8 h使用1次抗生素,直至术后48 h停药.对两组患者体温、伤口脓性分泌、疼痛、肿胀、伤口愈合情况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术后感染发生.结论:正颌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首剂药物术前30 min给予,术后48 h停药,是安全并有效可行的.

  • 二甲双胍对于人口腔鳞癌SCC-4和CAL-27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作者:邬琪;冷颖;段昌华;周子亮;彭助力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于人口腔鳞癌SCC-4和CAL-27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口腔鳞癌SCC-4细胞株和CAL-27细胞株进行复苏、培养和传代处理,运用MTT检测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法、Western blot检测法,观察二甲双胍对人口腔鳞癌SCC-4和CAL-27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细胞活性、克隆形成以及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SCC-4和CAL-27在二甲双胍干预48 h后细胞活性降低,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SCC-4和CAL-27在5 mmol/L浓度的二甲双胍干预12、24、48 h后,G0/G1期所占比例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高(P<0.05),但S期和G2/M期所占的比例却减小(P<0.05);SCC-4和CAL-27经二甲双胍处理2周后,细胞的克隆数显著减少,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5);SCC-4和CAL-27经5 mmol/L二甲双胍干预后,AMPKa憐酸化水平(Thrl72)显著提升,mTOR及其下游直接作用分子p-mTOR (Ser2448)、p-S6Kl (Thr389)、p-4E-BPl (Thr37/46)表达量显著下降,且有时间依赖性.结论: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而抑制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口腔鳞癌SCC-4和CAL-27细胞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使口腔鳞癌SCC-4和CAL-27细胞生长阻滞在G0/G1期,从而达到治疗口腔鳞癌的目的.

  • 不同存储液对人离体牙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作者:钱瀚宇;丁允鹏;吴洋欧;李生娇

    目的:比较5种离体牙储存液,在不同温度、不同储存时间条件下,体外维持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 PDLF)活性的能力,为外伤后离体牙的保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5种离体牙存储液:牛奶、汉克斯液(Hank's balanced salt solution,HBSS)、HBSS1(HBSS+阿仑膦酸钠)、HBSS2(HBSS+还原型谷胱甘肽)、HBSS3 (HBS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cck-8试剂测定人PDLF不同温度下,在上述溶液中保存不同时间后的细胞活性.结果:4℃条件下,各实验组的PDLF细胞活性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时间点,牛奶组均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细胞活性,尤其在6 h时与其他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条件下,各实验组的PDLF细胞活性随时间延长也呈下降趋势,其中HBSS3组活性下降相对缓慢.在不同时间点,HBSS组和HBSS3组均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细胞活性,尤其在72 h时,HBSS3组与HBSS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HBSS组、HBSS1组和HBSS2组的存储效果不受温度影响,而牛奶组和HBSS3组的存储效果与温度有关. HBSS3组PDLF细胞活性20℃时高于4℃,其中48 h、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牛奶组PDLF细胞活性20℃时低于4℃,其中6 h、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奶可作为一种方便有效的储存介质用于脱位牙的短期保存,且低温时更有优势.当脱位牙需要长期储存时,HBSS和HBSS3可作为合适的存储液.并且,HBSS在4℃和20℃时存储效果相当,而HBSS3在室温下优势更明显.

  • 多巴胺转运体减少对于味觉偏好转化的影响

    作者:肖凡;韩雯斐;孟博;苏俭生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味觉转化模型,研究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 DAT)对这一行为的作用.方法:使用20只DATIRES CRE+/-的杂合小鼠和20只DATIREScre-/-的对照小鼠进行一系列味觉相关的行为学测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体内DAT蛋白在不同脑区的表达情况.结果:DATIREScre杂合组和对照组相比,其先天性味觉选择以及营养感受与分辨没有异常,但是在味觉感受转化时,尤其是在厌恶性味觉向偏好性味觉的转化中出现异常.结论:消化后营养感受需要多巴胺系统参与,多巴胺转运体表达降低会干扰这一重要过程.这可能是临床上注意力缺失过动症儿童挑食症状的潜在机制.

  • 音乐疗法在牙科焦虑患者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崔庆赢;陈思宇;张长彬;付帅;黎明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在高度牙科焦虑症患者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06—2016-11期间,就诊于我科,需行双侧对称性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的高度牙科焦虑症患者 25 例.采用自身对照分组方式,第1次拔牙或第2次拔牙随机完成音乐疗法研究组或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局部麻醉下给予音乐疗法配合高速涡轮机辅助拔除阻生牙,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麻醉加高速涡轮机拔牙.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前30 min、术前5 min、麻醉注射时、切开时、拔牙时、拔牙结束时、拔牙结束30 min 时,患者的血压、心率,并进行术后满意度,术前与术后改良牙科焦虑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中,术前5 min较术前30 min麻醉注射时、拔牙开始时、拔牙时,收缩压和心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术前5 min与术前30 min、术后30 min血压与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个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牙科焦虑量表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音乐疗法配合高速涡轮机辅助拔除阻生牙具有一定的平缓心率和降血压的作用,但是降低的程度很小,与对照组降低的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音乐疗法并不具有明显平缓血压、心率的作用,不能够有效降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的焦虑程度,但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 下颌无牙颌微创骨劈开引导骨组织再生并同期牙种植临床应用

    作者:王彦梅;邹多宏;何家才

    目的:探讨微创骨劈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行下颌骨增量的临床效果,并评估细直径钛锆种植体用于狭窄牙槽嵴的效果.方法:术前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下颌缺牙区骨量严重不足.左下颌拟种植区行微创骨劈开术,同期植入细直径钛锆种植体.常规植入其他部位种植体,植体颊侧暴露处行GBR. 4个月后,选用多基基台,制作纯钛烤塑联冠修复体,终戴入6枚种植体支持的12单位的永久修复体.结果:患者缺损的牙列和丧失的咬合关系得以重建,种植体稳定,修复体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微创骨劈开术联合GBR,可成功地用于下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避免了常规自体骨块移植需要开辟第二术区的缺陷,同时使用细直径钛锆种植体,获得了理想的美学效果及功能.患者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 靶向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癌综合治疗的治疗选项

    作者:王中和

    靶向治疗通过基因检测选择阻断个体肿瘤细胞信号通路及特定基因靶点的药物,打击肿瘤细胞而不殃及正常细胞,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是口腔颌面-头颈部癌综合治疗的治疗选项.靶向治疗与放疗联用提高放射敏感性,对不能耐受同期放化疗的晚期、复发或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也可单独应用.靶向治疗下降了头颈部癌复发或恶化风险,临床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正在成为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